手机单向收费与双向收费的合理性分析_第1页
手机单向收费与双向收费的合理性分析_第2页
手机单向收费与双向收费的合理性分析_第3页
手机单向收费与双向收费的合理性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手机单向收费与双向收费的合理性分析

最近,关于手机单向收费的文章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作者长期研究“手机单向收费”,并在这里提出了一些建议供讨论。消费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购买一种产品(或者说享受一种服务)时,提供产品(服务)的直接当事人只有一个。例如消费者购买一台彩电,只需将货款支付给销售彩电的商家即可,并不需要再给生产彩电的厂家付款,因为厂家并不是该消费行为中的直接当事人。电信产品(服务)与一般的消费品不同,当消费者每打一个电话(享受到电信服务)时,提供电信服务的直接当事人却经常是有两个,甚至是两个以上。具体来说,电信服务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两个及两个以上不同电信运营商共同提供服务,例如,中国移动的手机消费者呼叫中国联通的手机用户,只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这两个直接当事人的移动电话网络互联互通后,才能保证消费者享受到这种电信服务;另一类是同一个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服务,例如,中国移动手机用户呼叫中国移动手机用户、中国电信固话用户呼叫中国电信固话用户,提供服务的直接当事人是同一个。事实上,对于这种同一个电信运营商提供服务的直接当事人也可以看作两个,只不过二者相同而已。对于这种两个直接当事人共同提供的服务,其收费方式从理论上看有两种。一种收费方式是两个提供服务的直接当事人分别向消费者收费(即双向收费),例如现在中国手机的双向收费。另一种收费方式是只有一个直接当事人向消费者收费(即单向收费),但向消费者收费的一方直接当事人事后须向另一方直接当事人支付一定的费用,这实际上相当于向消费者收费的一方直接当事人为另一方直接当事人代收费;例如,中国移动手机用户呼叫中国电信固话用户,只有手机用户付费给中国移动,固话用户不需付费中国电信(这就是表面上的单向收费),但事后,中国移动必须向中国电信支付互联互通结算费用。这种单向收费从本质上看仍然是双向收费,只不过由主叫用户一人承担而已。虽然电信服务的特殊性(经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信运营商共同提供)已经决定其表现形式上的单向收费的本质仍然是双向收费,但双向收费并不意味着就天然合理,因为收费方式与电信服务由多少个运营商共同提供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从理论上看,运营商可以选择双向收费方式,也可以选择具有代收费性质的单向收费方式。可以举一个十分简明的例子来说明“单向收费和双向收费都具有合理性”,如一个消费者雇两个轿夫来抬轿以享受坐轿的服务,不论这两个轿夫是否属于同一个公司,消费者可以分别给两个轿夫10元钱(即双向收费),也可以只给其中一个人20元钱(即单向收费),这时候至于这20元钱如何在这两个轿夫之间分配,就与消费者无关了。从实践上看,反驳北京邮电大学阚凯力教授“手机双向收费天然合理”的观点就很简单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移动电话一开始就是执行单向收费的资费标准,并不是现在所有手机单向收费的国家都是由双向收费改变而来。任何事物,只要其存在就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说“手机双向收费天然合理”,就等于说那些一开始就执行手机单向收费的资费标准天然不合理,这样似乎说不过去。当然,笔者也坚决不同意一些反驳阚教授观点的人士提出来的“手机单向收费是大势所趋”的观点。目前实施手机单向收费的国家包括欧盟国家、日本、新西兰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实施手机双向收费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斯里兰卡和中国等。虽然目前实施手机单向收费的运营商数量已经超过实施双向收费的运营商数量,但如果从手机用户数量看并非如此。有一些双向收费国家试图改为单向收费,但曾遇到强大的阻力。如美国,也曾试图改为单向收费,但电信运营商并不买账,美国的固定电话用户也强烈反对。再例如印度电信主管部门TRAI曾计划实施单向收费,但由于固话呼叫手机的资费提高太多而被最高法院于2000年1月否决,最后经过各方妥协,印度2003年5月1日才开始实施手机单向收费。手机收费双向改单向在美国不成功、在印度遭遇极大阻力,在我国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特别是如果改成手机被叫免费的话,则固定电话呼叫手机的资费很可能要大幅提高,这一点在我国可能会遭遇更加强烈的反对声。在信息产业部1999年和中国移动2000年分别提出的单向收费方案里有一个共同的内容,那是固话呼叫手机的资费被大幅提高。据笔者研究,那两个方案里,固话呼叫手机的资费提高程度还远远不够。许多消费者可能不太清楚,目前我国手机呼叫固话时,移动运营商支付给固话运营商的互联互通结算费用是0.06元/分钟,而固话呼叫手机用户时,由于手机是双向收费,是不需要支付互联互通结算费用的。我们不妨先看一下在一些实行单向收费的国家里,固话呼叫手机的互联费用和手机呼叫固话的互联费用的对比情况。在德国,固话呼叫手机的互联费用是手机呼叫固话的互联费用的28.69倍,西班牙为19.66倍,法国是19.11倍,墨西哥是7.07倍,荷兰是15.65倍,瑞士是20.53倍,日本是10.95倍,智利是26.46倍,新西兰是6倍,意大利是10倍,瑞典是17.8倍,英国25.65倍,爱尔兰是13.92倍,芬兰是10.56倍,挪威是10.28倍,奥地利是7.99倍,丹麦是9.35倍,秘鲁是7.83倍。上述18个国家的固话呼叫手机的互联费用与手机呼叫固话的互联费用的平均倍数14.86倍。如果简单套用,在中国为14.86*0.06=0.89元,固话呼叫手机的费用应当在原有市话资费的基础上增加0.89元,达到1元/分钟。当然我国目前固话呼叫手机费用的最终提升幅度不可能达到很高。但是中国消费者根本不习惯于电信资费的上涨。如果手机实行纯粹的单向收费即被叫免费的话,固话呼叫手机的资费很可能要大幅提高。毫无疑问,这肯定会遭到目前固定电话用户的强烈反对,这种反对的声音绝不会亚于目前呼吁手机单向收费的声音。政府是否有两全在中国目前只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移动运营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电话业务市场,将来的第三代(3G)移动运营商肯定不止这两家移动运营商。维持双向收费对于新兴移动运营商的成长及至生存都是十分重要的。据中国联通的一位高层人士介绍,实行单向收费会增大电信业的发展困难。电信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它必须维持一定的利润率才能保证行业的良性发展。特别是对一个新的运营商而言,如果现在实行单向收费的话,发展壮大会更加困难。电信业内人士其实都十分清楚,过早实施手机单向收费对于中国未来新兴移动运营商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甚至会有生存问题。如果中国未来新兴3G运营商产生长时期的亏损,将不利于引入竞争、打破移动电话领域的垄断。手机资费调整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信息产业部也没有最后的决定权。笔者认为,手机单向收费最终能否实施以及何时能够实施基本上取决于政府是否有决心推动手机单向收费。1999年举行的移动电话单向收费听证会上,信息产业部提出了移动电话单向收费意见,但国家计委明确表示反对,并得到了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的支持。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了正反两方面意见后提出:手机收费是否由双向改单向是宜在中国电信改组、关系理顺后再研究的移动电话收费问题。信息产业部曾指出:信息产业部的政策是着眼中国电信行业的全局制定的,单纯的资费竞争会影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中国现在刚刚搭起电信、网通、移动、联通、铁通、卫通等6家运营商的竞争框架,充分竞争还未形成,资费全部放开的时机依然不成熟。政府如果决心推动手机单向收费,需要考虑众多方面的因素。电信运营商是国有企业,政府主管部门的双重利益身份决定它既得管降价,又得管升价,因为价格太低会损害国家利益,影响国有资产的保值升值,影响中国未来3G运营商的成长,不利于产业的发展;价格太高将损害消费者利益,有违人民意愿。手机要想实行彻底的单向收费,还需要一个客观条件,即运营商之间要有一个完善合理的网间互联互通结算体系。目前移动和联通手机用户互相通话时,由于实行双向收费,暂不结算;固话拨打手机时,由于手机仍然收费,目前也不结算。如果将来手机被叫全部免费,那么目前不同运营商之间的手机互拨和固话呼叫手机时,进行结算势在必行。信息产业部今年初已经成立了专家组,正在考虑重新设计新的网间结算体系。专家组成员来自中国社科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中方负责人为社科院规制与竞争研究主任、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昕竹,外方负责人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教授杰瑞·豪斯曼。在新的网间结算体系出台之前,政府公布实施手机单向收费的可能性不大。在新的网间结算体系出台后,调整移动电话资费时,固话呼叫手机的提高幅度将成为政府、电信运营间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这可能也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协调,在政府决心推动手机单向收费的前提条件下,初步预计手机单向收费实施的最早时间可能是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如果政府还没有决心推动手机单向收费,将来进行移动电话资费调整时,可能会是以同时下调手机主、被叫资费的形式出现,例如手机主、被叫资费同时下调0.1-0.2元。电信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单向收费和双向收费的合理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