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柳如是新传》
在读了刘如正是新传记之前,我读了关于它的评论。‘新’一词的不同含义’中的不同含义’中的不同含义’中的不同(注:标题有问题,必须改为“每个领域的不同领域”)。文见《读书》1998年第6期)。该文称《新传》是一本能使人“在丰富深沉的历史感受中,实现高层次的人文关怀,最终充实提升我们自己的人生境界”的“上乘之作”。文章指出近年出版的几种柳如是传记“眼界较窄,大多未能认真研读史料,故缺乏对传主人格精神的深刻理解”,因此“与《新传》不可同日而语”。文章进而宣布“《新传》的真正价值并不体现在与这些作品的比较上,而是表现在它对三十余年前一代宗师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的把握、认同、继承、演绎与延伸上。而正是在这一点上,可以使卞敏先生这一作品超越一般通俗文史传记的局限而跻身于严谨的学术著作之林”。正如书评题目所标明的那样,这篇书评是把《新传》与陈寅恪《别传》相提并论,而且断定它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总是能看得更多更远”,言下大有青出于蓝的意思。同时该文赞扬了《新传》“娓娓道来,显得游刃有余,略无疑滞”(按,“疑滞”有生造之病。或当作“滞碍”。“碍”繁体作“礙”,或因形近而误。)的词章之美,说它“通篇以诗作贯穿其间,犹如一串珍珠项练(按,“练”当作“链”),颇具光彩”。然而,当我把这本书捧在手上,小心地翻到“目录”之页,出现在我眼前的却是“娇杨嫩柳少女泪”、“白龙潭浴验爱情”、“嘉定之游诸老欢”之类的章目,一看之下,便失所望。这样伧俗幼稚的文字,与“严谨的学术著作”却是有点不大相称。说来这是文字“格调”的问题。不过是两三行的标题文字,却因此颇能见出文章的格调和品质。语云:“片言可以折狱”,标题是这样的文字,书中行文如何其实也可想而知。不过还是让我们引两段文字来看看吧。(一)柳如是何许人也?———“秦淮八艳”之一的风流名妓,乱世名姬。人们总是这么认为。300多年来,封建卫道士在她身上吐满了唾液,无聊文人复又炮制层层烟幕重重笼罩着她。然而,历史毕竟是历史,总有一天它会大白于天下。(二)她,早年出身青楼,领略人世悲凉,饱受飘零之苦,却个性坚强、魄力奇伟,性情刚烈,“超世俗,轻生死”,敢恨敢爱,决不向世俗与命运低头。她,美艳绝代,风姿绰约,却才气过人,虚心向学,成为一代卓荦不凡的诗人。她,生活在明末清初易代之际,却出污泥而不染,不仅具有“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之自觉,而且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成为一个具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的巾帼英豪。(三)她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命运坎坷与情感纠葛,风流雅趣与迷惘追求,情韵奔放与姿容飘逸,喜怒哀乐与孤怀遗恨,侠女气质与儒士才华,文思精妙与博闻多识,负气好胜与坚忍不屈,敢爱敢恨与忧国忧民,理想抱负与胆略智慧,构成了柳如是独特的人生轨迹与个性品质。以上是《新传》一书开篇第一节“小引”中的文字。“小引”全文不过500余字,除了中间一段谈论陈寅恪及其《柳如是别传》的文字之外,其余的全都照抄在这里了。为了评述的方便,我给这三段引文编了序号,其中二、三段在原文中是相连续的。观其大略,我们可以看到上述引文明显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明显的语病。如第一段引文中“风流名妓,乱世名姬”有重复之病;“吐满唾液”的“唾液”应改为“口水”;“历史毕竟是历史”应改为“历史的真相”。第二段引文中,“领略”“悲凉”谓宾搭配不当;“美艳绝代,风姿绰约,却才气过人,虚心向学”,“却”字不当,或可改作“又”。再看第三段引文。这一段文字,除开头“她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一句外,其余总为一句。这是一个大有语病的长句。在这个长句中,作者用“与”字连结了十八个四言的词组作为这个句子的主语,而这个极其混乱拖沓的主语,显然与下面的谓词“构成”以及宾语“人生轨迹与个性品质”的搭配极不相当。谓词“构成”与“人生轨迹”一词的搭配也不恰当(“轨迹”应该说“形成”)。更不用说主语中词组连结的不伦不类,如“风流雅趣与迷惘追求”、“喜怒哀乐与孤怀遗恨”、“理想抱负与胆略智慧”等,简直是东拉西扯,乱作一团。而且,在这些用来形容柳如是“个性品质”的描述性词组中,还掺杂了“理想抱负”、“胆略智慧”这样单纯的名词词组,更给原本混乱不堪的表达增添了混乱。二是行文浮夸造作。以上引文浮夸造作的毛病十分明显,不需要多费笔墨来详细加以分析说明。不过应该指出的是,引文中浮夸造作的毛病显然与堆砌词语有关,而往往与语病结合在一起。第一段引文以“柳如是何许人也?”一句设问引出破折号后面的“‘秦淮八艳’之一的风流名妓,乱世名姬。人们总是这么认为”这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似乎是反对“人们总是这么认为”--把柳如是看作“风流名妓,乱世名姬”。然而,柳如是原本就是“乱世名姬”,甚至也可以说原本就是“风流名妓”,这与她有个性重气节并不矛盾;下文称赞她“美艳绝代,风姿绰约”与“风流雅趣”,不正是“名妓”(“名姬”)的本色?实际上这破折号后的一句话说得辞不达意,而且有重复堆垛之病。因为这句话说得空洞无力,所以“柳如是何许人也”的设问和这个破折号就显得多余。第二段引文是由三个带逗号的“她”字领头的三个排比句(这个逗号显然不可原谅,它使行文更加一惊一乍)。我们根本看不出这里有什么激动的情绪或强烈的意志需要通过这样的排比句来强调表达。那么剩下的便只有浮夸与造作了。而诸如“个性坚强,魄力奇伟,性情刚烈”、“美艳绝代、风姿绰约”、“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之类的四言词组的连结,读来只能给人胡乱堆垛的印象。这种胡乱堆垛的毛病在第三段文字中,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且,第三段与第二段词意的重复杂沓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只要看看这两段引文中形容柳如是个性才情的这堆词语,也就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情刚烈”、“美艳绝代”、“风姿绰约”、“才气过人”、“卓荦不凡”、“风流雅趣”、“情韵奔放”、“姿容飘逸”、“儒士才华”、“文思精妙”等等)。这样浮夸、混乱的文字不但足以淹没柳如是,而且也足以淹没读者,读来使人头昏眼花,不知所云。以上就引文中出现的问题作了简略的说明。谈论语病容易给人吹毛求疵的印象。但语病确实是写文章应该注意避免的毛病,许多语病往往能见出作者词章基本修养的缺失。词章、义理不可偏废,没有通顺的行文也就没有通顺的思想。至于浮夸堆砌,故作姿态,窃以为文章之弊,莫甚于此。人们习惯于把有关语言表达的问题仅仅看作是“文笔”好坏的问题,而对于行文(语言)的重要性尚缺乏应有的认识。我不厌其烦来谈论一本书的行文,只是想借此强调语言的重要性———它是一切著述的命脉之所寄。而在一个语言败坏的时代里,语言的问题更关系着每一个作者的良知。除了见于上述引文的这些缺点外,《新传》一书还有一种杂凑拼接的毛病。作者在行文中大量“挪用”陈寅恪《别传》的原文,生吞活剥,补缀成文。因为《别传》是用文言写成的,所以拼接起来显得文白杂凑,不堪卒读。这个缺点在本书中也有突出的表现,由于引述起来太费笔墨就此略过。除了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之外,该书对于古代诗文的解读,也有不少问题。下面就此举两个例子。其一,该书第87页,在引了柳如是《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一诗之后,文中对这首诗有一番评析。我们先把诗抄下,诗云:“裁(按,文中误作‘栽’)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珍重(文中误为‘贵’)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阑。”关于这首诗的后四句,文中说“‘画堂’一句指张孺人棒打鸳鸯之事,‘翠帐’一句即‘愿心志之固贞’而空床独守之意。结句表达了对钱谦益子孙满堂之欣羡。”很显然作者的解释与诗意毫不沾边。这大约是柳如是最有名的诗作了。诗写于柳如是初居“我闻室”之时,她已打算嫁给钱牧斋了。一个风流善感的年轻女子,又经历了不少情感的波折,现在就要嫁给一个老先生了,顾盼自怜之余,难免百感交集,悲从中生。文中以为柳如是此时“得一新欢,待以上宾,连日高朋文宴”,有什么好伤心的呢?所以“‘栽(当作‘裁’)红晕碧’与‘红泪漫漫’之间很难联系”。文中因此把这“泪水”直接落实在对陈子龙的思念上。这样牵强的解释,显然是由于对诗意缺乏真正的理解。“画堂”一联写的是自己落寞自伤的心事,与张孺人(陈子龙妻)“棒打鸳鸯之事”了不相干;“珍重”一联写她对钱牧斋为她建筑华美居室的殷勤厚意的感念--而感激之余,见之于字里行间的,仍有一种无名的忧伤在。句意与所谓“对钱谦益子孙满堂之欣羡”风马牛不相及。(按,诗中“兰桂室”指牧斋为柳氏所筑之“我闻室”。“兰桂”为称美之词。屈原《湘夫人》:“桂栋兮兰橑”;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后世诗文称房室之美者,因以为辞。又《世说新语·言语》记谢安、谢玄问答,有“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之语,后世诗文因此借“芝兰玉树”为称美他人子弟之辞。作者误解“兰桂室”一语,可能与此有关。)其二,书中第201页,引牧斋诗《云间诸君子肆筵合乐,飨余于武静之高会堂。饮罢苍茫,欣感交集,辄赋长句二首》之一。此诗约作于顺治十三年。诗有“岂应江左龙门客,偏记开元白发翁”之句。上句“龙门客”指“云间诸君子”,下句“鹤发翁”自指,意思说,诸君子乃江左佳士,而偏能记得我这个前朝孑遗,衰颜老翁。是对“诸君子”的奉承招待表示感激。“龙门客”用的是熟典。钱谦益自称“开元白发翁”,以遗老自居,略寓兴亡离乱之感,也多少暗示了这个“贰臣”对新朝的态度。这两句诗意思很浅显。可是作者却解释说:“‘江左龙门客’乃云间诸人推崇钱谦益之辞;‘开元鹤发翁’乃钱谦益自比之辞。观其诗意,钱谦益自谦此时江左第一流人物,尚有他人,何竟推我一人为上客呢?”由于对古典语言的一般表达缺乏理解力,把原本一意贯通的两句诗割裂开来,以至于把“江左龙门客”看作“云间诸人推崇钱谦益之辞”,出现了严重的误解。《新传》一书承袭《别传》的体例,全文以钱柳诸人诗作为线索贯穿始终(上文所引书评称赞该书“通篇以诗作贯穿其间,犹如一串珍珠项练,颇具光彩”。说来可笑,不知道书评作者夸的应该是《新传》的作者,还是提供了诗作的古人?)。然而文章对于这些诗作的解说,却多有含混不清或曲解误会的地方。作者不但往往没能读懂古人的作品,而且也没有真正读懂《别传》的文字,于是行文之际显得拼接杂凑,左支右绌。即便是从《别传》中直接抄来的东西,大抵也没有经过自己的消化。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有时也想对一首诗词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想在《别传》之外有所发挥,自不免弄巧成拙,以至于不知所云。例如书中第54页的一节文字,乃是对柳如是名作《金明池·咏寒柳》一词的评析(词长不录)。其中七、八成的文字是直接从《别传》中“移植”过来的。文章在逐句“评析”了这首词之后,作者“意犹未尽”,最后就整首词发表了一通议论:《咏寒柳》是柳如是在爱情问题上屡遭挫折后,对人生命运的一种感悟。“春日酿成秋日雨”,反映了她的悲剧意识;“念畴昔风流”、“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反映了柳如是思想的超越境界;“待约个梅魂”,反映了她对思想自由和独立精神的追求。一首自伤飘零的咏物词居然能“反映”出这么多奇妙的东西来,而且每一两个句子之中便各有一通“大义”存焉,真是说得让人摸不着头脑了。且看“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这是词的最后三句,黄昏月淡,与梅花相约低语,词为咏柳之作,写的不过是“寒柳”凄凉寂寞中的一点风情罢了,何以便能见出“对思想自由和独立精神的追求”呢?如此故作高深的议论,不独胡弄了古人,而其实也胡弄了自己,归根到底也是由于没有真正读懂作品的缘故。此外,在这一节评析文字的开头,还有一句作者自己的话:“此‘寒柳’之题,冠一‘寒’字,落笔便无限凄楚。”题目中的一个“寒”字,哪来的“无限凄楚”?照这么说,谁不会写诗,谁不会抒情?众所周知,古人写秋冬的节物,每每喜欢带个“寒”字,如“寒山”、“寒槐”之类。所谓“寒柳”实在也只是“秋柳”的别名罢了,而且前人也用得多了,不见得有多少情感的色彩。这样的鉴赏,完全是说胡话。不过类似这样说诗的方法,正是当今一些文学教授们通用的法宝,倒不能算是《新传》作者的发明。关于《新传》这本书的话,就说这一些了。最后我想附带说一下的是《新传》的序文。在这篇序文中有一段介绍《新传》作者职务、成就的文字,其略云:卞敏,1949年生于扬州。中山大学哲学系毕业,继获辽宁大学哲学硕士学位。现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江苏省哲学史与科学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兼通文史,著有文史哲方面著述多部。他深入钻研《柳如是别传》,并参考大量有关资料,含英咀华,取精用宏,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撰成了《柳如是新传》。窃以为这是一段奇文,故不惮烦,抄录如上。接着序文对《新传》一书的“特点”作了归纳,共有四点。兹摘要引录如次。一是“真实可信。作者本着严谨的治学态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恢复了柳如是的真实面目”;二是“语言通俗雅致”;三是“立意高远”,“颂扬”了“爱国情操、民族气节”;四是“对柳如是的研究也前进了一步。例如:柳如是离开陈子龙后,返盛泽归家院前,曾居松江横云山麓半年左右,时间不短,《柳如是别传》未详考。卞敏从李雯家富裕,在横云山有别墅,柳如是以前与李雯有交往,以及陈子龙托病拒绝李雯招游等现象,推测此时柳如是是在李雯的别墅中,由李雯尽地主之谊,这就进一步理清了柳如是与李雯之间的关系”。拿《新传》一书来相对照,序文所说的几乎没有一句是与真实情况相符的(除了学历、职务之外)。我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爱国情操、民族气节”的确是《新传》这本书打算着力强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程合同协议审批会签单
- 《找规律》(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 农村建房合同协议书电子版(2025年版)
- 第13课 网络安全防范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测试)-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含解析)
- 2023年现场总线智能仪表投资申请报告
- 2025年广西演艺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完整版
- 2024年电工仪器仪表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黑龙江省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一套
- 2025陕西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初中物理竞赛及自主招生讲义:第7讲 密度、压强与浮力(共5节)含解析
- 高中主题班会 梁文锋和他的DeepSeek-由DeepSeek爆火开启高中第一课-高中主题班会课件
- 一年级下册书法教案 (一)
- 2024-2025学年重庆市渝中区四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2025年人教版中考英语一轮复习:七年级下册考点测试卷(含答案)
- 四川省成都市2025年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五套附参考答案
- 国家安全网络教育
- 垃圾发电厂汽轮机培训
- 《浙江省应急管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适用细则》知识培训
- 2025年山东健康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手术室突然停电应急演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