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使学生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2、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思考、归纳、合作等活动,发现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等基本的数学思想;3、问题解决:使学生能够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使学生建立通过数形结合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掌握数形结合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思想,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价值,激发学生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助“形”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在探究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感悟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教学准备】PPT课件、学习单【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是什么科目呢?(数学)熟悉吗?(熟悉)喜欢吗?(喜欢)师:那谁能告诉我什么叫数学?小伙子你说预设:1:(我认为数学就是加减乘除)——说的多简单,真不错2:(我认为数学就是用简单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简单化,数学实际化,真了不起!师:同学们,你们的脑瓜里都有数学,想知道在座的老师怎么看待数学吗?(想)师:让我们一起把目光投向大屏幕,一起读..数学..1..2..感情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再简单点,数量关系就是我们说的“数”,空间形式就是我们说的“形”!感情数学就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品读数与形的故事!板书课题:数与形见过数吗?(见过)见过形吗?(见过)其实在你们很小的时候经常见到,并且数与形是相伴而来的,下面让我们穿越再看数与形!这些都是我们以前见过的数与形,想不想了解关于数与形更多的故事呢?(想)好..今天我们的课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探究新知-运用知识-数学练习-扩展延伸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孔夫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们带着思考一起学习探究新知部分。师:同学们,请看这是几个小正方形(1个),1个小正方形我们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1又可以写成几的平方呢?(1的平方)适时板书师:同学们,请看这是几个正方形(1个)又来了几个呢?(3个)1个又来了3个用算式如何表示呢?(1+3=4)4又可以写成几的平方呢?(2的平方)适时板书师:同学们,再看第三个图形,几个正方形?(4个)又来了几个呢?(5个)用算式怎么表示呢?(1+3+5=9)9可以写成几的平方呢?(3的平方)适时板书那么问题来了,以此类推,1+3+5+7=()²呢?(4的平方)那1+3+5+7+9=()²呢?1+3+5+7+9+11=()²呢?观察上面的算式、图形,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分享。现在开始....学生汇报预设1:加数都是奇数!——你观察的可真仔细!2:有几个加数和就是几的平方。——一针见血,真棒3:图形有几列和就是几的平方。—真有思想,数结合形来观察!4:都是从1开始,奇数还是连续的!——这孩子观察的不仅深刻而且广度大,掌声送给他!师:结合同学们的发现,我们看一看,大屏幕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规律呢?总结: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奇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三、运用知识,巩固提升同学们,刚才我们体会了数中有形,形中有数,数行相关的密切,在数学上这种思想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数形结合-板书!同学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下面我们进入第二环节,运用知识。你能用刚发现的规律直接写一写吗?1+3+5+7=()1+3+5+7+9+11+13=()()=9²难度升级1+3+5+7+5+3+1=()1+3+5+7+9+11+13+11+9+7+5+3+1=()四、数学练习,强化思想同学们,我们继续去数与形的故事!认真观察这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呢?预设1.分子都是1,分母都是偶数。2.前一个数是后一个数的2倍,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1/2师:那它的得数有什么规律呢?我们一起加加看。观察这些得数,你有什么发现?预设:1.得数分子分母相差1,分子分母越加越大。2.如果一直加下去等号右边的分数越来越接近1那同学们越来越接近1有没有道理呢?我们可以借助数的好朋友形来验证这个问题。同学们,请看整个圆我们可以表示“1”,取其中的一半表示1/2,再取剩下部分的一半就是整个圆的1/4,再接着分下去就是1/8,以此类推...下面我们加加看...越加红色覆盖的面越来越接近整个圆,也就是越来越接近“1”同理我们也可以用线段也表示,整条线段表示“1”,加着加着越来越接近整条线段,也就是越来越接近“1”!五、拓展延伸,提升思维同学们,我们刚才体会了以形助数,以数解形,数与形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系密切!下面我们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拓展延伸。下面每个图形中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蓝色小正方形呢?......照这样画下去,第四个图形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蓝色小正方形呢?第五个图形呢?......每个图形中蓝色的小正方形和红色的小正方形之间有什么规律呢?大家仔细看,现在每个图形蓝色小正方形和红色小正方形是什么关系?(蓝色的小正方形是红色小正方形的2倍)注意看,每个图形有多了几个蓝色的小正方形呢?(6个)也就是说每个图形中蓝色小正方形是红色小正方形的2倍还多几个呢?(6个)照这样画下去,第10个图形呢?第n个图形呢?......同学们,本节课不知不觉接近尾声了,这节课我们一起品读了数与形的故事,在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常用的数学方法当中数形结合是最直观的也是最美妙的。正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数学广角──数与形》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材在小学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已经逐渐借助推理与知识迁移来完成,并结合教材挖掘、创造条件开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进入中高年级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已有一定发展,为了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知识,同时又满足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本节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先数后形的顺序,把形象真正放在支撑地位,从而为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而服务。本单元内容在利用数与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培养基本的数学思想。形的问题中包含数的规律,数的问题也可以用形来帮助解决,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体会到数与形的这种完美结合。既可以从数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看看可以怎样用图形来表示数的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寻找图形中所包含的数的规律。并且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解决其中的问题。《数学广角──数与形》效果分析学生通过对数的观察、对形的观察、数形结合观察,经历数学思考过程,得出规律。本道题是对规律的应用,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第(1)小题比较简单,同学们可以异口同声的回答,第(2)小题也不难,为了强化同学们对规律的认识,学生在汇报答案的时候,我追问了一句:为什么是7的平方呢?第(3)小题也是为了巩固规律,同学回答的都很不错!本道题目是对例1发现规律的变式!难度稍微有一点升级,左面加数需要分成两个部分,才符合我们发现的规律,通过我的引导,同学们也很简单的完成对本道题的跨越,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本道题属于我设计的拓展延伸部分的内容,涉及到高中数列的雏形,也是教材课后的一个练习题目,通过课件的演示,同学们快速的发现了蓝色小正方形和红色小正方形的关系,并且我还根据同学发现的红色每增加一个,蓝色增加两个,从数据方面找到了蓝色小正方形和红色小正方形的关系,同学们感到很神奇,再次感受了数中有形,形中有数的奇妙!《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材分析一、主要变化本册的数学广角,编排了一个新的内容──数与形。数与形相结合的例子在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学中随处可见。有的时候,是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可利用数的规律来解决图形的问题。本单元的例1以及相关的练习就属于这种情况。有的时候,是利用图形来直观地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原理与事实,让人一目了然。尤其是小学生思维的抽象程度还不够高,经常需要借助直观模型来帮助理解。还有的时候,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的问题,也可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二、具体编排1.例1本例让学生计算从1开始的连续若干个奇数之和。在计算时,即使不借助图形,也可以通过1=1、1+3=4、1+3+5=9……发现规律:从1开始,连续n个奇数之和,就是n的平方。但把图与式对应起来,更具直观性,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之美。图中有的规律显而易见(每个图都是一个大的正方形,第n个正方形图中每行、每列都有n个小正方形,因此,小正方形总数是n²),有的规律相对比较隐蔽(从左下角到右上角,每个“┓”形的小正方形数分别是1,3,5,7,…)。每个图中都“隐藏”着一个等式,如第n个图中的等式就是1+3+5+…+(2n-1)=n²。2.例2本例让学生计算的得数。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加数有规律,即后一个加数是前一个加数的½;和也有规律,每次相加所得的和等于1减去最后一个加数;加数的项数越多,和越接近1。这些加数无限地加下去,最后的和无限接近于1。但这个无限接近于1的数到底是多少呢?教材利用“分数的认识”中的面积模型和长度模型,在圆上和线段上表示出这些加数,使学生借助图理解:无限加下去,最终的得数为1。《数学广角──数与形》评测练习《数学广角──数与形》课后反思(一)联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为学生探究新知搭建桥梁数学是抽象的,这些抽象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是相当的困难的,就像这“数与形”,不用说是学生,就连老师一看到这个题目,就不知道该从何教起。如果我们课堂伊始就直接呈现这些内容,会让学生产生胆怯畏惧的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很可能造成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索然无味,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为了杜绝这种状况的发生,我在课堂伊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让学生意识到原来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体验到数与形是有关系的,一下就消除了对“数与形”这个抽象课题的抵触心理。(二)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吸引学生对新授知识进行探索。只要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就能让下面的探究过程事半功倍。那么这个探索的欲望如何激起呢?这就需要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去参与研究。(三)充分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之后,就要引领着学生去探索研究了。在这一环节,教师在示范引领学生进行探索后,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机会。这一环节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锻炼数学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数学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四)搭建学生展示交流平台,经历算法多样化到最优化过程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充分的将自己的想法或做法表达和展示出来,在这个全班展示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给予指引,帮助学生在原有思维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在算法多样的呈现之后,最终得到最优化的方法。《数学广角──数与形》课标分析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二、课标解读基于上述内容和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需注意以下方面问题:(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应用规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的能力“形”的问题中包含着“数”的规律,“数”的问题也可以用“形”来帮助解决。教师教学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