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粤西茂名地区的方言与文化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始终忠实地反映着使用语言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方言是不同地区文化的最直接体现。一、正交使用的语言特点茂名属粤西地区,辖茂名、高州、化州、信宜、电白五市县,设104个镇、乡和12个国营农林场,人口大约500万。茂名地区的方言十分复杂,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1.白话(粤语)。茂名白话是粤方言的次方言,分布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全市105个乡(镇)中,50个乡(镇)和25个乡(镇)的部分村庄说白话,主要分布在鉴江及支流罗江、陵江及曹江流域,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0%;320万人的母话是白话,白话可在全市内通行。粤西地区古代是俚、僚、壮、瑶等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很少有汉人,后来闽人、客家人逐渐进入,促进了这一带的经济发展,也开始了这一带的汉化进程。粤语居民来得比较晚,多从事商贸,一般在城镇中。2.客家话(当地人称啀话)。客家话是茂名第二大方言,使用人口约100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20%,主要分布在东西两侧的山区。客家人入粤西自宋开始,止于明末清初。来自中原的客家人流落到广东、江西、福建交界的山区里,与当地的畲族混居通婚,因此茂名的客家话也融入了少数民族语言和当地方言的成分。3.闽语。闽语在茂名分为“雷话”(当地称黎话,当地“雷”“黎”谐音,与黎族无关)和“海话”。闽语是茂名第三大方言,讲闽语人口有80万人,主要分布在电白县境内,是电白县的第一大方言。在客家人大量迁入粤西的同时,闽人也开始入迁粤西。开始时是少数流民,与当地俚人混居通婚同化,此人群逐渐汉化,但仍自称俚人,因此被称为“熟俚”,所说的是一种闽俚混杂的“俚话”,此后大量闽人从海路“入侵”,他们与“熟俚”混居一起,“熟俚”终于也变成闽人群体,他们所说的“俚话”中的俚僚语言成分不断稀释,变成了粤西特色的闽语,但“黎话”这个名称还是保留至今。从茂名地区的方言状况可以看出,茂名地区居民来源比较复杂,从不同的母方言区历经几个朝代来到茂名,然而随着各方言区人们交往的增多、时代的变迁、文化的交流,则会形成具有茂名地域特色的方言文化。二、匿名方言文化的变迁(一)从方言实践的要素来看1.粤港澳大湾区的共同学习从历史上看,茂名地区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宋元以后,大量移民拥入粤西,清光绪重修《电白县志.卷三》1说“唐宋以前,壮瑶杂处,语多难辨”。粤语居民来得比较晚,但他们的方言却成了强势方言。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突飞猛进,并与港澳的经营网络相连接,而港澳也通行粤语,因此,在广东省乃至广西的部分地区粤语成了区域共同语,茂名的闽语区、客语区及土语区的人们竞相学习粤语。《茂名市志》指出:茂名所属的三市一县一区的政府所在地,信宜、高州、化州的城区一直说白话。电白县县城水东镇居民的母语是雷话,但党政机关、团体、学校师生日常用白话交际,市民也会说白话。茂南区辖茂名市城区和高山、新坡、公馆、金塘、镇盛、山阁、鳌头、袂花等8个镇,除后两个镇以雷话为主兼有白话外,其余6个镇均说白话。22.干部职工的来源在茂名地区,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可以说是方言为体,共同语(普通话)为用。茂名地区在50年代之前几乎很少有人会讲普通话,主要交际语言是白话;茂名市1958年初建时,干部职工来自全国各地,城区交际语言主要是普通话,其次是白话。60年代初,压缩建设规模,两万多名(占城区人口的40%)来自外省的职工迁出,说普通话的人口大大下降,白话成了主要交际语言。七十年代后,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人口剧增,但新增人口主要来自本省粤方言、客家方言和闽方言区,所以日常交际语言主要还是用白话。上世纪90年代后,全国人才流动进入白热化时代,茂名市引进了各类人才几万人,再加之全国推普工作的轰轰烈烈开展,现在市区内已有不少人讲普通话,但更多的本地人会同时使用白话和普通话交流。3.小聚使用社区“到达新地的移民如果在人数上只占少数,在经济、文化上的地位又相对低,那么他们不得不学会新地的方言。但是由于他们往往是大分散小聚居,以便于保留旧地的风俗习惯和在新地的生存发展,所以他们在自己家庭和移民的社区仍然是使用当地方言的,这样就产生移民的双语现象。”3茂名地区讲白话、啀话、黎话、海话的居民过去一般只会讲自己的方言,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方言群之间的杂居中或交接地区出现了方言的混用和双语或多语现象,在电白这种现象非常突出,尤其是讲啀话、黎话、海话的很多居民都精通白话。(二)从方言领域的习俗来看,它是一种名望文化1.言群之间的婚约过少“历史上通婚关系倾向于方言群内,尤其是同一方言群内的不同祭祀圈之间的通婚情况比较普遍,方言群之间通婚的情况明显偏少。过去,客家人甚至喜欢选择外地的讲同一方言的人联婚而不选择附近的讲白话的居民。”4不过时至今日,这种情况已有较大的改变,不但本地方言群之间通婚,甚至与外省的新移民通婚。2.对东南角嘴唇的祭祀历史上大部分移民方言区内都有各自不同的祭祀圈,如粤西阳春市潭水镇有两个方言群,即客家人和白话居民,他们就各自有自己的祭祀圈,该地共有四个三仙公庙,有两个是客家人组成,有两个白话居民组成。而茂名地区则有所不同,没有较大规模以方言群为区分的祭祀圈,从古到今本地区却有很多处影响较大的祭祀庙宇——冼太夫人庙,无论是定居在茂名地区白话居民还是闽南人、客家人都到冼太夫人庙去祭祀。冼夫人为高凉人,是南北朝到隋时岭南俚人的领袖,不仅维护国家统一,而且在吸纳中原文化,发展白话文化方面也做出了努力。“壮语和黎语中有一个独特的边擦音声母[∧],这个声母在汉语普通话中是听不到的,但在今天冼夫人及其子孙聚居过的高凉郡地的汉人当中,却可明显听到,不管是粤方言、闽方言还是客家方言,成为古俚语的活化石。”5(三)从与母亲方言的关系来看,它是有声誉的文化1.广州话和麻黄的居民所处的妇人有后援者茂名白话与粤方言代表话广州话在语音方面有明显的差别。在声母中,广州话有的声母茂名白话都有,而茂名白话比广州话多出舌尖中边擦音、舌面前鼻音、喉塞音和唇齿浊擦音;化州白话中还有浊塞音声母和浊塞擦声母,这也是广州话所没有的。韵母方面,广州话有圆唇元音y和œ构成的一系列单纯韵母,而茂名市大多数地方的白话没有这个系列韵母,不少地方连撮口呼y系列的韵母都没有;广州话有两个声化韵母η和m,茂名白话只有η而没有m;广州话韵母没有介音,茂名市多数地方的白话有介音i组成的一系列韵母,有的地方还有介音u。茂名市境内各地的白话之间在语音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就声母而言,化州白话与其他地方的白话相差甚大,主要表现在:(1)帮、端母字,不论平仄,均分别读不送气浊塞音;(2)并、定母字,平声分别读送气清塞音,仄声读不送气浊塞音;(3)群母字,不论平仄声,均读送气清塞音;(4)精母字读舌叶不送气浊塞擦音,请、从、邪母字读舌叶送气浊塞擦音。韵母方面,信宜和高州北部白话有圆唇元音,而高州以南和化州无此音;高州以北和信宜北部白话无介音,高州以南到电白以南和化州白话有介音i,有些地方还有介音u。声调方面,阳平调在高州北部、信宜和化州有两个调值:单念和在词语末尾时,高州南部、茂名市区和电白县的阳平调,不论场合均读11.阴平调,在高州、信宜、电白县和茂名市区均读高平调55,化州白话读全降调51。李如龙等著的《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中指出,信宜的客家话有撮口呼,这与信宜当地的粤语相同,而与梅县话不同,这可能是受当地粤语影响所致。2.麻黄的方言文化茂名白话的某些词语或语素可能来自古侗语,如“猪圈”“蝌蚪”称“猪lok21”“蛤nok5”,而广州话则称“猪栏”“蝌蚪”。茂名白话与其他白话词语演变存在差异,如为了避免用与“猪肝”的“肝”同音的“干”,广州话称“猪肝”为“猪润”,茂名白话则称为“猪湿”。6这反映茂名白话与母方言剥离后在漫长的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方言文化。“粤西客话词汇和粤东粤北不同的条目中,许多明显是受粤方言影响的结果。粤西地区粤、闽、客三种方言杂处,在数百年的交往中,接触一定很频繁。”该书拿粤西客话350条特色词语与粤语比较,发现竟有200多条跟粤语相同,占57%。7《电白方言志》指出:“哎话受粤语的影响很大,借用了不少方言的常用词。”8但是,茂名地区的闽语和客家话也并非只受白话的影响。詹伯慧等写的《雷州方言与雷州文化》中指出:白话虽然是粤西地区的强势方言,但在粤西这样复杂的语言环境中,受其他方言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9如电白白话把“玉米、手套”说成“包粟、手笠”,信宜白话把“下雨、绳子”说成“落水、索”,广州白话无此说法,与客家话相同,这显然是受客家话影响的结果。(四)从名人方言的词汇来看,名人文化1.树,“木”“滤色”詹伯慧主编的《广东粤方言概要》中指出,粤西白话保留了部分较古的词语或语素。茂名方言更是如此,如茂名白话中“树”称“木”,“砍树”称“斩木”,“抬杠”为“顶颈”,“动作划一”称“齐缉”;电白哎话中“绳子”称“索”,“稻子”称“禾”,“脖子”称“颈”;电白黎话中“走”称“行”,“浇灌”称“沃”。从“木”“索”“禾”“颈”等词可以看出,茂名方言中有部分单音节古语词,部分方言词语保留了古汉语的词义和用法。2.果的名称不同茂名白话有较多的以“子”为尾的词,尤其是水果的名称,如蕉子(香蕉)、葡萄子(葡萄)、黄皮子(黄皮)、麻子(菠萝)、蒜子(蒜头)等,其他地区的白话则较少。3.理番物茂名方言中有一些词汇非常富有形象色彩和动感特点,很传神,如,白翼(蝴蝶)以昆虫的翅膀的色彩命名,番蛮(不讲理)说明像番人那样蛮横,火升(上火)、相睇(相亲)、烧烟(吸烟)、烧炮(放鞭炮)、打牙铰(聊天)等词都描绘事情发生的过程,让人如临其境。(五)“常用”地名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居民点所起的名称,它往往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许多地名如果不作深入的探究,今天的我们则不知代表何意,只有深入探究才能知道其历史来源和文化内涵。茂名地区的“垌”字地名居多,仅信宜地区就有二十几处以“垌”字命名的地方,如英云垌、小木垌、双垌、垌头、楼垌、竹垌、茶垌、贺垌、蒲垌、双垌、礼垌、金垌、十四垌、上垌、庄垌、中垌、桂垌、直垌、三垌、仙人垌、大沙垌、城垌、石古垌、瓜垌等,高州、电白等市县也有很多带“垌”的地名。“垌”在壮语中是指“田场”,即同一水源的一个小灌溉区,在同一个灌溉区里从事稻作的人当然就同住在一个垌里,形成一个单独居民点。“那”是壮语的成分,意为“田、水田”,带“那”的地名主要分布在粤西、海南北部两地,电白有“那霍区”,小地名则有:那庄、那贞、那楼、那银、那尾、那航、那菉、那关坡等。“垌”和“那”的广泛应用,既说明当地稻作文化发达,也说明壮瑶民族在当地长期生活留下的历史见证,有研究者指出:在海南,铜鼓分布地区大致与“那某”地名分布相符,而“那某”地名分布正巧和以冼氏家庭及其奴隶组成的俚人集团的分布基本相符。10三、语言特点的变革茂名地区方言种类繁多,来源复杂,由开始的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变成以汉人为主的地区,语言由少数民族语变为汉语,这一演变过程形成多种方言并存的局面。茂名境内的闽方言和客方言原本非弱势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转向系统:齿轮投资申请报告
- 2023年洁厕剂资金申请报告
- 2024年智能电能表及配件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国庆节放假前校长安全教育讲话稿
- 方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育儿嫂全天候服务劳动协议
- 2024年企业劳动派遣协议
- 2024年化博物馆建设协议样本
- 2024年度封山育林工程承包协议样本
- 20世纪时尚流行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理工大学
- 公路铣刨机整机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 六年级语文上册06.第六单元教学导读
-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英语常用方位介词和短语巩固练习
- 机器人学课程教学大纲
- 基于PLC的谷物烘干机控制系统设计--程序代码-附 录
- 社区治安巡逻队工作方案
- GHTF—质量管理体系--过程验证指南中文版
- 信用社(银行)借新还旧申请书(精编版)
-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 lampsite LTE 站点配置指导v1.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