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可行性的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环境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高校的环境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从以前的象牙塔形象变得日益复杂。大学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大学生接受着多元文化信息的同时,也相对承受着更多方面的压力。大学生处于就业、学习、人际交往、情感等多种压力之下,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造成不良的公众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其解决措施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由于现今固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脱离社会发展的进程,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社会步伐,大学生群体所处的环境及其复杂多变的心理问题需要一种新型的资源整合模式对其给予关注和介入。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面向广东药科大学中山校区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同时与相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剖析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在吸取原有模式的优秀经验的前提下,将学校社工的理念与实务融入到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建立解决新模式的工作中去,弥补现今模式的单一性的不足,整合现有的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提出新的工作模式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调查研究。本文认为,与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相结合的健全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机制关键在于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进现时环境下校内大学生心理组织与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的创新机制的建立,有利于促进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工作;方法介入ResearchontheFeasibilityofCollegeStudents'MentalHealthProblemsandtheInterventionofSocialWorkMethods[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China'seconomy,thesocialenvironmentisundergoingrapidchanges,andtheenvironment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hasalsobecomeincreasinglycomplicatedfromthepreviousimageoftheivorytower.Theuniversitystageisanimportantstageofindividualsocialization.Atthesametimethatcollegestudentsarereceivingmulticulturalinformation,theyarealsoundermorepressure.Underthepressureofemployment,study,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andemotions,avarietyofpsychologicalproblemshavegraduallyemerged,whichhascausedaseriesofsocialproblemstocauseadversepublicimpact.Thecausesofuniversitystudents'mentalhealthproblemsandtheirsolutionsHasbecomeahotspotofconcerninallsectorsofsociety.Astheinherentmentalhealtheducationmodelforcollegestudentshasbeenseparatedfromtheprocessofsocialdevelopmentandcannotkeepup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society,theenvironmentinwhichcollegestudentsarelivingandtheircomplexandchangingpsychologicalproblemsrequireanewtypeofresourceintegrationmodelAttentionandinvolvement.Thisarticleusesacombinationof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researchmethodstoconductaquestionnairesurveyforstudentsoftheZhongshanCampusofGuangdongPharmaceuticalUniversity,andconductin-depthinterviewswithrelevantpersonneltoanalyzethecurrentstatusofcollegestudents'mentalhealthproblemsanddrawontheexcellentexperienceoftheoriginalmodelUnderthepremise,integratetheconceptandpracticeofschoolsocialworkersintotheworkofsolvingthementalhealthproblemsofcollegestudentsandtheestablishmentofanewmodeltomakeupforthelackofunityofthecurrentmodel,integratetheexistingresources,andgivefullplaytotheirrespectiveadvantages.,Putforwardanewworkingmodelandinvestigateitsfeasibility.Theauthorbelievesthattheintegrationandsharingofresourcesisthekeytoasounddevelopmentmechanismforcultivatingcollegestudents'mentalhealthcombinedwiththeinterventionofsocialworkmethods.Toacertainextent,thisresearchisconducivetoadvancingtheestablishmentofinnovativemechanismsinvolvingpsychologicalorganizationandsocialworkmethodsinuniversitiesunderthecurrentenvironment,andisconduciveto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socialworkandtheconstructionofaharmonioussociety. [Keywords]CollegeStudentsMentalhealthsocialworkMethodintervention目录1.1研究背景 21.2研究目的与意义 32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界定、表现和成因 52.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定义与内涵 52.2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 62.2.1新环境适应问题 62.2.2学业方面问题 72.2.3人际交往问题 82.2.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92.2.2就业心理压力问题 92.3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02.3.1自我认知方面 102.3.2家庭环境方面 102.3.1学校环境方面 112.3.1社会环境方面 122.4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传统方法 122.4.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模式及其缺陷 122.4.2心理咨询 14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调研与结果分析 153.1研究方法 153.2现状调研与结果分析 163.2.1调研结果综述 163.2.2自我认知方面的问题 183.2.3学习方面的问题 193.2.4情感方面的问题 213.2.5压力的来源及其排解 234与学校资源相结合的社会工作方法介入模式发展机制构建建议 254.1学校社会工作者与学生 254.2建立形式与内容 274.3构建期间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74.3.1构建期间可能存在的问题 274.3.2解决方法 285结论与展望 285.1全文总结 285.2不足与展望 29参考文献 31致谢 33附录A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可行性研究的调查问卷 34附录B高校学校社工发展现状访谈提纲(学校社工) 41附录C高校心理组织发展现状访谈提纲(心理组织学生) 42
1前言1.1研究背景近年来,关于抑郁症自杀的社会新闻层出不穷,心理健康问题相关的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地被搬到大荧幕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心理问题的社会认知度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通过阅读新闻和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公众对心理问题的态度,大多仅仅停留在略有耳闻的层面,要达到让公众了解和接纳心理病患者并对心理问题的解决措施有一定了解的程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大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塑造和社会化的高速转变时期,和以前高考时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带来的压力相比,大学时期的心理压力来源是多方面的,由于在前十几年中国式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大多数人在刚上大学,接触到更多元的文化和生活学习模式的起始阶段,并未能很好地转变心态适应新生活,而在后续的大学生活里,还可能将面临学业、生活、情感、就业等多重现时压迫,在这种情形下,大学生是一个看似轻松实则承担着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习模式未能自我转变下带来的成绩落差导致的心理不适;离开父母,独立离家去到新的陌生环境,环境改变带来的生活适应的问题;人际交往能力较弱而陷入相处对象不再局限于同班或同校同学而产生的社会交往人际互动的问题等,加之情绪控制能力较弱、自我认知以及人格发展尚未健全而造成心理与行为的偏差,都可能引向极其严重的后果。正因如此,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与时俱进的对策和方法,而社会工作者的身份和亲和力,在其中可以起到很好的帮扶作用。国外学者对于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已有很长的一段历史,从业人员的构成、专业素养、工作内容、工作模式、监控评估等都已经形成一定的系统体系,强调以实践性为主,需要学校社工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提供具有操作性的直接指导,对学校社工的专业要求较高。同时,强调社工要有人本服务理念,理论模式与行为本土化,多元整合视野以及社会文化转向。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国内的学校社会工作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配备有学校社工的学校不多,而即便有学校社工的学校,学校社工能真正地将理论落到实处,对学生生活学习起到作用的也少之又少。研究方面,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研究和创新模式的探讨,能真正运用到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实际上的其实很少。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中,更是存在传统学生工作模式的制约、学校社工的宣传不到位、学校社会工作者存在职业化困境等一系列问题。当然,在本文看来,学校社工发展并非只有困境。在学校社会工作模式尚未固化前,学校社工在健全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中拥有更多改变的可能性,积极整合学校现有的各方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及学校社工自身的专业性,更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新模式的建设与发展。1.2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通过了解在当前的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的现状,剖析其新模式建设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着重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针对调查结果,提出学校现有资源及学校社会工作者相互合作以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新模式的可行性,并最终提出有效可行的发展建议。在当前大学校园环境下,对广药大各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学校心理社团的具体情况展开研究,提出具有较强实用性与可行性的专业建设方面的发展建议,有利于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校社会工作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工作水平,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发展机制,有利于促进我国学校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得知,目前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等方面,鲜有学者提到对高校现有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部分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的研究则多探讨德育教学及心理咨询,鲜少有关对学校社工及学校心理社团合作模式创新的研究。本文首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相关的理论综述,从如何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的角度出发,研究探讨大学生在不同压力下出现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以及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建立新模式的可行性,为构建大学生群体、学校社工及学校社团三者相互联系的工作新模式发展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其次,以理论研究作为研究基础,对广药大各学院的学生以及学校社会工作者进行调研采访,用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的方式,从各学院学生处收集信息,了解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其服务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并从数据中提炼出有效结论。最后,结合理论及调查访问的结果分析,本文将从建立形式与内容和构建期间可能存在的问题这两方面对在现时环境下,校内大学生心理组织与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的创新机制的构建提出建议。下面的章节将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的概念及理论知识做具体综述。2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界定、表现和成因2.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定义与内涵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指大学生由于某些原因引发的心理不健康的状态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关于心理健康国内外的学者仍未给出一个明确的涵义。英国心理学家英格里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不管在哪种情况下,都依然能保有积极旺盛的生命力,对所处环境给出良好的适应反应,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麦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其所处的环境及相互之间具有的最高效率及快乐的良好适应情况。由此可见,心理健康包括人的正常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适当行为以及和谐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自主个性,这是一种丰富的精神行为意识状况而并非仅仅是指心理上的某种疾病。大学生心理健康可以概括为以下八条标准:(1)能对学习新事物和新知识保有浓厚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不被随意干扰。接纳自我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和周围世界之间联系的认识和体验。(3)能协调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环境。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自信、知足等积极向上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行动中寻找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及保有积极的态度,拥有良好的情绪控制的能力。(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乐于与不同的人来往。(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人格的完整性,更好地培养健全的人格。人格完整是指构成人格的气质、意志、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平衡协调发展。(6)意志健全,能经受住各种挫折和磨难。保持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7)适度的行为反应,不做出过激行为。(8)心理表现符合自身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表现如果长时间严重与自身年龄特征不符,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2.2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2.2.1新环境适应问题通过高考离开中学,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都是第一次离开家门前往异地他乡求学,迈入大学校门开始新的生活。然而大学生活跟过往的生活还是存在很多不同的。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这更加考验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在这个时候,如果因为自身的某些原因而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出改变,无法顺利适应新的生活融入新的环境,就会出现与新生活脱节的情况,导致个体在感知上和行为上出现一些误差,从而显得与新环境格格不入,无法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日常生活饮食以及学习等各方面上。有调查研究显示,在新环境的适应问题上,大学生个人的自身因素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由于对大学新生活的过高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在心理上一时无法接受导致持续一段时间的情绪低落,表现得对周遭的新事物都失去兴趣,有些甚至出现怨恨情绪,把自己期望落空的负面情绪强加在周边的事物上,认为自己被欺骗了。针对这个问题,个体能否顺利融入大学生活,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学生提高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在这个阶段,大学生应该摆脱过去对大学的刻板印象,重新通过自身的感悟和体会,对大学生活建立新的认识,积极地去适应和调整,努力克服新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拿出饱满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新的集体中去。同时,设立新的目标有助于在短期内融入新环境,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重新建立对自我的客观认知,遇到困难也应该调整心态,积极地迎难而上,有目标才更有动力。其次,部分研究表明,普遍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下,孩子会有更高的环境适应能力,更容易形成良好的自我认同感。家人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去到新的环境,对家庭的依赖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这时候应该鼓励新生多与家人沟通,让家人了解自己近况的同时,学生的不良情绪也可以得以疏通,家人给到足够的支持与鼓励可以让孩子有更好的信心去面对和解决困难。2.2.2学业方面问题学业方面的问题有很多种,如: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尽快适应大学的课程设置;大学的学习氛围相较于高中轻松许多,但正因如此而过于放纵自己不学无术;学习内容的多样化和难度上的变化;就读的专业并非自己报考的第一志愿,对被调剂耿耿于怀;对课程的学习内容感到不敢兴趣或者觉得学校安排的课程都没有意义,找不到学习的兴趣。上述种种原因都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心理焦虑,对于首要任务是学习的学生而言,其引起的不良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置之不理容易使得学生个人白白浪费大学的丰富资源和时间。专业设置不再是以前的语数英为主、政史地理化生为辅的课程设置,而是由专业课与公共选修课组成,在这种课程设置下,有些学生习惯了以前天天被老师逼着学习,学习的自主性相对比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此时便会感觉到无所适从。学习的内容方面,可能相比以前初高中老师把所有知识点全部讲出来,大学的课堂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更高,可能还需要学生额外自主学习,补充课外知识完善知识体系,有点同学可能会在此过程中不断落后于本来的学习进度,成绩逐渐落后。很多同学在报考志愿的时候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的,但真正地进入到大学课堂学习后,对所报专业的学习内容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之后,发现跟自己以前对该学科的认知有出入,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排除一部分同学是被调剂过来的,在心理上对专业本身存在抵触情绪,未能及时地转换态度。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都会对大学的学习造成不好的影响。首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热情是很重要的。要清楚地了解大学课程设置的意义,并非是单纯地教授课本知识,更主要地是培养学术的综合能力,不管是对专业不满或是对学校老师有意见,都应该清楚地知道学习对自己的意义,应及时转变心态,认真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地了解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定下目标并为之奋斗,而不是碌碌无为荒废学业。同时,大学的学习更考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时间管理能力。课程设置更多元,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性也更强,选择更多的情况下,更应该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充分运用有效时间提高效率,才能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最理想的学习效果。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如果只是一味地跟着学,而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离开校园以后,便容易变成功能性文盲,无法继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大学的学习一边是专业知识的扩充,更重要的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便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去。2.2.3人际交往问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不同于社会人士的社交,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多指的是大学生在学校的群体生活中,在与他人沟通交流方面,遇到情感表达的障碍和互动协调的障碍,导致无法融入集体生活的过程。人际交往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接触、沟通、交流信息和情感的过程。人际交往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一些接触、沟通的过程,是每个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社会属性的重要体现。(1)师生关系:与义务教育阶段老师学生长时间紧密联系相比,大学阶段老师和学生的接触要少了很多,但是师生关系仍然十分重要。义务教育模式老师关注的事情更多,包括学生的品学和生活,而高校的老师更多是起到一种关键的引领作用。大学阶段更提倡学生要提高自主和自理能力,在不断地自我思考的过程中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大学生由于所处环境的复杂多样,遇到的问题也是多变的,老师在高校已有一定的时间和历练,他们的人生经验和处世哲学可以给学生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有利于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也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和良好的心理健康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与父母的关系:美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MurrayBowen在一些治疗过程中与患者家属接触后发现,患者和他的家属尤其是父母之间,很容易造成情绪的相互影响。在研究了许多病例后他认为,家庭就像是一个基本的情绪单位,家庭成员活动时,他们的情绪是相互作用的,因此他们所表现出的情绪以及产生的心理问题也都和家庭成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以前中学的寄宿不同,读大学大多数是远离家乡,处于半脱离父母状态,有些已经完全脱离父母,独立生活,但并不是这样就意味着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应该因此疏远,相反,学生应该更注重跟家里的关系,多沟通交流维持良性的互动。高中阶段处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展阶段,青春期的叛逆特征在这一阶段仍然存在,父母的教育模式以及对孩子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心生发育。然而在大学阶段,步入一个新的环境,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不断完善,思想体系基本成熟,更容易理解和体会到父母和他人的辛苦与努力,懂得尊重和体谅周围的人。更多地与父母沟通交流有助于家庭关系的缓和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3)与同伴同学的关系:大学生活接触最多的就是与同伴、同学、舍友的关系。大学生活中与人相处的大多数对象都是周围的同龄朋友。而与同伴之间的心理问题则多是由于交往与沟通过程中由于某些不成熟的因素,不懂得应该如何处理与朋友之间产生的误会和矛盾而引发的一些了心理问题。在宿舍里,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可能会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一些摩擦,如果不能相互多加注意和体谅,就可能引发宿舍矛盾,使得宿舍缺失应有的归属感和温暖;舍友也是接触得最频繁的人,遇到问题可以在身边及时找到的帮手,搞好与舍友的关系,和睦相处,对大学生活百利而无一害。大学生由于社团活动丰富,接触的人除了班里的同学,还有各学院各年级甚至是其他学校的同学们。人际交往的复杂性增加,更考验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大学生在此阶段学会如何灵活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协调各方利益,对日后的社会生活奠定一定的基础。2.2.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时期,正是青春期发展的中后期,性方面已经发育成熟,大学生的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大学生的恋爱与性问题通常体现在日常相处的模式、婚前同居过程中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上,对性方面存在向往和懵懂,容易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结果,造成难以处理的局面。除了恋爱期间产生矛盾造成的心理问题和意外怀孕以外,近年来大学生裸贷、卖淫的新闻也时常被爆出,因此,紧跟时代发展现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显得尤为重要。种种恋爱心理的不成熟导致大学生恋爱中出现各种问题,从而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生理创伤,使得大学生陷入自卑、焦虑等消极的情绪状态。单纯流于表面的性教育是难以起到较好的作用的,学校应根据情况,以一个适当的方式对大学生开展性教育。了解现今学生恋爱过程中最突出的情感问题,以及诱发恋爱心理问题的因素有哪几类,对各类问题制订针对性的引导教育课程。2.2.2就业心理压力问题大学阶段是个人从学生身份过渡到社会的重要阶段,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与之前以学习为主要目标的时期不一样,容易在求职过程中产生焦虑、迷茫和困惑。例如:先就业还是先择业的问题、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工作、如何从容应对面试中、面试失败又该如何调整自己、如何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等等。从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多多少少肯定会有失落感。相比以前在社团中慢慢的参与感与成就感,初入职场的同学可能会觉得自己自己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工作中积累的压力也无法排解,这个时候会存在很多抑郁的情绪,不及时进行有效排解可能产生打架斗殴、消沉厌世等不良行为。所以帮助大学生在临近毕业时期调整好心态和教他们掌握有效的求职技巧、进行必要的就业心理辅导和疏通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一来,就使得原本对就业存在畏惧心理的大学生能够以更好的状态去求职,以更好的姿态去面试自己想从事的职业,在日后职场上发挥自己的长除,不断挖掘潜能,此外,也有助于促进校园的整体和谐,让学生能从大学阶段更好地过度到社会就业阶段。2.3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2.3.1自我认知方面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后期,属于一个生理和心理发育都相对特殊的一个时期。心理方面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以及社会经验的缺乏,会导致他们在面对大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未知情况存在恐慌情绪,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更是容易使得他们在处事过程中可能存在尺度把握不好的情况,在待人接物方面,以及进行社会活动时,难以以一个成年人的心态和水平去应对多变的问题和挑战。此外,心理上的脆弱和内向,也会使得他们在抗压能力方面稍有欠缺,当事态发展严重时,容易经受不住挫折,遭受不住以前没遇到过的打击,从而形成不良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不认同,产生消极的心理。因此,正确的自我认知与良好心态的塑造两者是密不可分的。2.3.2家庭环境方面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性格塑造和人格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偏差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家庭系统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社会系统作用的结果,而家庭又是社会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系统,个体的发展是社会系统作用的结果,而家庭又是社会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系统,个体发展与所处家庭是息息相关的。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人的个性萌芽时期是在家中与家人一起度过的,孩子必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将对孩子日后的个性和言行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的方式对人的心理成长发育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和紧张压抑的家庭氛围,都容易导致子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和观念、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每一环都是紧紧相扣密不可分的。在现今社会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固然更看重学生分数,采取长期的应试教育培养方式,而家长也容易产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错误观念,只看重孩子的成绩,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让孩子连个喘气的机会都没有,过分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培养。学校和家长两者结合的强压消极的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自卑易怒,敏感多疑,内向焦虑的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在子女教育方面,家长更多的是投入金钱,在经济方面支持孩子进行学业上的进修,而忽视了对孩子心理成长和人格塑造的关注,,与孩子欠缺必要的沟通,从而使得孩子在心理健康和人格塑造方面缺少家长的正确引导和陪伴。鉴于此,大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养成不仅需要学生自身,还需要家长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个人情况,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孩子遇到心理问题或产生不良情绪时,能及时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工作和帮助其进行压力调节。2.3.1学校环境方面除了学生个人和家庭这两方面,学校的环境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刚步入大学阶段,大学生会存在一段过渡时期和适应期,能否在这个时期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更精神饱满的姿态投入到大学生活中去,面对大学阶段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学时期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进入大学后,大学面临的实际情况可能与入学前对于大学的幻想存在差异,导致出现失落、敏感、多疑等心理障碍。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1、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无法适应新环境,性格内向,较少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情感;2、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成绩不理想产生厌学情绪,对未来感到迷茫失去信心。2.3.1社会环境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竞争和物欲也在日益加剧,相应的,一些扭曲的价值观随之产生,这种不良的价值观产生的社会效应也不断流入高校影响着处于校园中的学生们。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1、校园出现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过度拜金,受这类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导致学生集体意识淡薄,罔顾他人利益,与人相处过程中缺乏关爱和关怀;2、社会各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大学生所要承受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多,促使大学生产生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和抑郁感。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自然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获取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被机器人和计算机所替代,就业竞争非常激烈。但由于没有树立良好的就业观,没有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择业,过分追求高薪厚禄的优差,使得在求职路上屡屡碰壁而产生失落感,遇到挫折无法冷静思考理性寻找问题所在,从而对就业失去信心一阙不振,心情抑郁。其实近年来全球的就业形势都不容乐观,加上疫情的影响,就业更是毕业生面临的一大难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找到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不是件易事,在如此激烈的竞争情况下,更应该注重培养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勇于迎接困难,善于灵活应变各种突发状况,认识到不断提升自己才是摆脱目前困境的最佳方法,有足够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抵御未来在求职和职场上的各种变换。通过掌握问题的研究原因和中心,我们应找到对应的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回顾以前学者的探讨和实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对于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些传统方法,下面将对传统方法进行阐述。2.4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传统方法2.4.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模式及其缺陷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模式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上,一般是以课堂教育的形式和课外心理辅导相结合,形成教育、咨询、辅导互联互助的有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有关的方法手段来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及提高。国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价值取向着眼于矫治的层面,只为少数存在心理问题和适应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提供服务,注重补救性工作而忽视绝大多数正常心理诉求。现在矫治性工作虽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与此同时,强调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发掘大学生心理潜能的发展性工作日益受到重视。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是在非常接近其自身属性的学科门类框架内进行的,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域是通过学校心理学、心理咨询学、临床心理学等几个紧密性专业作为中介环节而与心理学视域等联系起来的,而这个中介性环节的学校心理学、心理咨询学等专业恰恰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域暂时所缺乏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学生自身受到的影响发生变化,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不足之处也开始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侧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后期治疗功能,而忽视了对其预防和培养的功能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库收集随着每年各种心理测评和调查在日益完善,各种测评和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高校心理组织的存在和心理老师的设立有效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排解心理压力,但目前这种方式过多关注发现问题和治疗解答,较少关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认知和自我缓解,较少注重帮助大学生建立完善的心理疾病预防体系,使得大学生的心理疾病预防能力较差,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对于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2)过多关注心理健康理论层面的东西,综合实践能力较弱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大部分都是按照心理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而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尚未能找出一条符合中国学生现状的心理教育方式方法。很大一部分心理教育者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只能按部就班地授课和等待学生找上门再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没有从学生的根本需求出发,去关心学生的发展问题,这种方法很多时候都是治标不治本,若只是把问题的核心放在如何缓解症状,而不是找准问题的根源,联合周边环境对其进行支持,难以取得有效的成果。因此,这就需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懂得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创立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才能使得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实质性的效果。(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培训机制一直没能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相匹配,无法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够重视,投入不够多,导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不足,从业人员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部分人员甚至没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一直无法较好完善的其中一个问题。也有相当一部分,只掌握理论知识,但对于理论体系的实践运用能力欠缺,无法给到大学生实质上的帮助。还有一部分人员拥有实际经验,但更多的是面对学生的工作经验和组织经验,缺乏心理学应用方面的经验,尚未能达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要求。因此,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从业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培训,提高其工作意识和技能,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下,结合实际经验,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辅导工作。(4)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方式方法过于单一,解决方法不够规范由于面对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存在千差万别,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一定要根据具体问题来选择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下,只有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表象的治疗,很少对其成因进行深刻探析,只有对偏差行为的禁止,没有通过有效的行为训练,是难以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的。只有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有效的教授和普及,并和有效的机制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普遍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2.4.2心理咨询高校设立心理咨询是为了解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惑,优化其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心理咨询人员一般结合来访者心理特点,采用聆听、引导、启发的方式与来访者进行沟通交流,引导来访者实现自我认识或坚定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使其正确面对现有的心理问题,摆脱心理困惑。在咨询中,诚恳、理解的态度,充分展现共情,能够增加心理疏导的感染力和效果。在心理咨询的实际进行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理论以及来访者遇到的问题,不断改善已有的方法、不断进行创新,逐渐完善高校的心理咨询体系。目前国内各高校基本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有专门的心理老师坐班负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想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工作,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技巧和要求:共情: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共情意味着咨询者需要重点关注来访者的心理情绪变化,以及现在的处境,充分展现同理心和换位思考,体会咨询者的心境,并根据其心理特点对其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环境布置:心理咨询环境需要满足安静、有保密性两个条件。心理咨询的环境需要是轻松的、安静的、具备保密性能给予来访者安全感的。室内光线柔和,室内布置要整洁,色调明亮,可放置盆栽等有生命的景物来提升来访者心理咨询的效果。布置舒适的沙发和茶几,减少来访者的拘束感,有助于让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处于一种较舒适的状态,放下防备心理。具备“五心”,即爱心、耐心、诚心、细心和虚心。能否做到这五个方面是考量一个专业咨询师水平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刚接触心理健康咨询,普遍具有畏惧和抵触情绪,只有让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员的真诚,来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用心倾听和充分发挥共情,才能促使心理咨询取得较好的效果,帮助来访者疏导其心理压力,解开心结,提高其心理素质。欧美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许多大学都设有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为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做了大量的有效工作。咨询的重点从障碍咨询为主向发展咨询为主转化。价值取向正向发展性倾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内容、目标也相应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呈现出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特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多方面的重视与开展,是我国高校教育体系必须重点关注的环节。一个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不止要表现在其教育科学文化知识上,也要表现在其是否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调研与结果分析3.1研究方法针对现今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情况,为深入挖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可行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与广东药科大学心理社团组织的学生及有学校社工工作经历的同学进行了个别访谈,根据受访者的活动经历或学习经验等实际情况展开讨论,主要目的是了解学校心理社团及学校社会工作两者的大概发展状况,以及活动或者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其的解决方法等,特别针对高校心理社团组织与学校社工能否相互合作形成新的模式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进行了研究和讨论。除此之外,本文参考了受访者的意见设计了调查问卷,从2020年1月开始,在广东药科大学中山校区范围内对其它无法直接进行访谈的学生进行了电子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计回收102份有效问卷。据最终回收的问卷数据显示,较能反映广东药科大学中山校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同时还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分析,据分析结果显示,其克朗巴哈α系数为0.861,大于0.8,可认为该调查问卷的信度较佳。具体数据见表3-1。Cronbach信度分析项数Cronbachα系数510.861表3-1调查问卷可靠性分析3.2现状调研与结果分析由于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都是研究老师和学校应如何应对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鲜有学者对学校社团资源、学校心理老师与学校社工合作这一工作模式进行研究,因此为更好地了解现今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工作方法介入与学校资源相整合这一工作模式在现今大学环境中的可行性,本文于2020年1月开始,面向广东药科大学中山校区(以下简称“广药大”)进行了电子问卷的调查,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2份。3.2.1调研结果综述本次问卷调查中,男性受访者占25.49%,女性受访者占74.51%。接受问卷调查的受访者在广药大各学院均有分布,具体数据见表3-2。表STYLEREF1\s3-2问卷调查受访学生分布情况学院名称食品科学院医药化工学院医药商学院医药信息工程学院中药学院受访数量91952139受访比例8.82%18.63%50.98%12.75%8.82%而受访学生的年级构成比例及性别构成比例分别见表3-3、表3-4。表3-3受访学生年级构成比例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受访数量3194040受访比例2.94%18.63%39.22%39.22%表3-4受访学生性别构成比例性别男女受访数量2676受访比例25.49%74.51%由于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也进行了相关统计调查。受访者的家庭经济状况及是否为独生子女情况构成比例分别见表3-5、3-6。表3-5受访学生家庭情况构成比例家庭情况较差一般良好优越受访数量773202受访比例6.86%71.57%19.61%1.96%表3-6受访学生家庭情况构成比例独生子女情况是否受访数量773受访比例6.86%71.57%3.2.2自我认知方面的问题自我认知指的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不管是生理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都是相当重要的,不可以只注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疾病的关注。因此,对大家的心理健康相关了解程度以及自我感觉认知做了相关调查。表3-7对“心理健康”概念的了解情况构成比例对“心理健康”概念了解情况非常清楚有点了解朦胧知道一点点很不清楚受访数量1969122受访比例18.63%67.65%11.76%1.96%表3-8对“心理健康”概念的了解情况构成比例家庭情况较差一般良好优越受访数量773202受访比例6.86%71.57%19.61%1.96%表3-9获取心理知识的途径构成比例获取心理知识的途径浏览网站的时候顺便看看书籍期刊上获取学校课堂或活动参与相关培训聊天的时候从别人那得知其它受访数量81747342364受访比例79.41%72.55%71.57%41.18%35.29%3.92%通过数据显示,大部分受访对象对“心理健康”这一概念都是有点了解,获取心理知识的途径主要集中在浏览网站和书籍期刊以及学校课堂活动这三类为主。因此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增设这三方面的投入,增加大学心理课堂的建设,加强大学心理课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体系建设中起到的作用。通过官方网络平台发放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信息,让心理健康知识渗透到方方面面。一个人自信与否与其心理健康疾病的出现概论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自信程度越高,出现消极情绪以及心理健康疾病的概论就相对更低一些。根据受访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都处于一种“有时不太自信”的状况,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针对遇到不同的情况而来的,遇到自己有把握的事情时,就会相对自信一点,能够勇敢面对,而遇到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处于一种茫然无措的状态,而产生不自信的情况。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抗压能力,在遇到挫折或困难时应该着重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迎难而上,而不是遇挫就退缩,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面对日后的各种困难。表3-10自信情况构成比例自信程度非常自信自信有时不太自信不自信常常感到自卑受访数量3226683受访比例2.94%21.57%64.71%7.84%2.94%3.2.3学习方面的问题大学的学习状况跟中学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学是多科均衡发展,大学则是要针对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更系统的学习和培养,因此,如果大学选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想必是意见十分痛苦但是又不得不面对的事情。鉴于此,本文对受访对象对所读专业的态度以及因所读专业而产生焦虑的情况、专业致使产生焦虑的原因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3-11、3-12、3-13所示。表3-11对所学专业态度构成比例对所学专业态度喜欢一般感到厌烦和无助受访数量22719受访比例21.57%69.61%8.82%表3-12因专业产生焦虑情况构成比例因专业产生焦虑是否受访数量7032受访比例68.63%31.37%表3-13因专业带来焦虑的成因构成比例专业造成焦虑的成因专业不具备市场竞争力,且薪资水平较低所读专业的社会认同感/认知度较低社会能提供的有质量的专业对口实习岗位较少没用心学,怕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对专业所学内容完全没有兴趣,感觉自己在浪费时间专业学习的内容难度大,学不下去所学专业不符合家人的期望,家人不支持受访数量45433833271917受访比例64.29%61.43%54.29%47.14%38.57%27.14%24.29%根据数据显示可以看出,大家对所读专业的喜爱程度,感觉一般的比较多,占69.61%,而因专业产生焦虑情况的比例占到68.63%,两者比例基本一致,因此可看出,对本专业态度处于无感或厌恶状态的学生,更容易因与专业相关的问题产生不良情绪,引发心理问题。学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可能只看专业名字,没了解清楚专业内容,有些是被调剂的,进入大学后,发现实际情况与预想出入太大,便容易产生抗拒心理。对这方面,应该注重学生开学时候的心理预防建设,让学生了解到,大学不是人生的终点,更像是步入社会前的一个中转站,在里面学习的不只是专业知识,而更应该学会如何高效处理各种问题,学会提升自己的各种技能,使自己在毕业的时候能够以一种更好的姿态来迎接社会的各种挑战。而与专业问题不同的是,大学的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中学老师从早到晚步步跟紧的状态不一样,大学老师更多的是课堂上传授知识,更需要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与吸收。因此有些同学一时间未能适应这种模式,便会出现成绩大幅落后、力不从心的情况。面临考试也是临时抱佛脚,平时对专业知识掌握不足,最后才来冲刺,内心产生焦虑感是正常的。对于这些情况,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我素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应付大学的考试,调整好心态,在日常中也拥有积极向上不断学习的心态,面对难的考试科目,应该分配好各科学习的时间,正确面对,才能减少因学习问题而引起的心理不良状况。表3-14因学习效率低下感到心烦气躁构成比例因学习效率低下而感到心烦气躁经常会偶尔会从来不会受访数量19794受访比例18.63%77.45%3.92%表3-15因考试而感到心情紧张构成比例因考试而感到心情紧张经常会偶尔会从来不会受访数量21774受访比例20.59%75.49%3.92%表3-16因学习落后而感到焦虑构成比例因学习落后而感到焦虑不会,学习成绩好得很不会,好不好都无所谓会,因为对继续读书深造有影响会,因为可能毕不了业受访数量10225119受访比例9.8%21.57%50%18.63%3.2.4情感方面的问题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中后期,生理心理都趋向成熟,但可能由于经历、阅历的原因,大学生的情感问题尤为突出,由于情感问题引发的事件频发。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还应该建立正确对待他人看法的态度,学会辨析别人的意见和要求,对于不合理有攻击性的眼光,应该学会正确看待。从表3-17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访对象都是比较关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的,比较关心相对来说是一种趋向比较好的状态,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是又不会过分自信过度自卑,能够较好地与人沟通。而对于沟通障碍的看法,“有时会出现障碍“这一选项占比较多,对于沟通障碍这一说法的解释是:沟通障碍是人际之间、团体之间交流意见、传递信息时所存在的困难。有时会出现交流障碍可能是双方所了解的情况信息不一致造成的,对与此问题,应引导学生学会包容他人,对与不同的观点,要学会接纳和理解,人与人之间更和谐地相处能大大降低因沟通产生的矛盾。表3-17对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关注程度构成比例关于他人对自己看法的关注程度非常关心比较关心不太关心无所谓受访数量1077114受访比例9.8%75.49%10.78%3.92%表3-18认为自己存在沟通障碍的情况构成比例认为自己存在沟通障碍存在很大的障碍有时会出现障碍比较少出现障碍完全没有障碍受访数量063345受访比例0%61.76%33.33%4.9%表3-19与朋友遇到问题时解决情况构成比例与朋友遇到问题时处理方法立即绝交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自己主动争取挽回的机会置之不理,等对方解决受访数量237225受访比例1.96%2.94%70.59%24.51%在与朋友相处中,因为大家的经历和对事物的理解不一致,难免产生矛盾,但是面对矛盾应有的态度,更多的是面对,而不应该是逃避,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是十分重视的朋友,相信大家可以主动争取挽回的机会。置之不理等对方解决,容易形成冷战的局面,大家都相互不理睬,容易加深问题的严重性。人际关系的处理,是需要靠双方来维护的,与朋友出现矛盾,容易产生不开心或焦虑的消极情绪,此时更应该冷静下来想想该如何处理矛盾,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让友谊长存,也能解决因与朋友之间的矛盾而引发的心理问题。3.2.5压力的来源及其排解大学生的压力来源,不同的阶段可能会有所区别,从表3-22可看出,就业、人际关系、自我认知这三方面导致的压力相对较多。而压力过大多表现为白天精神不佳,总是感觉很疲惫,以及对以前的爱好提不起兴趣,还有失眠、头痛等生理现象。适度的压力能给人带来前进的动力,但是如果压力过大,或者自身抗压能力不足,则容易引发极端事件,如创业失败而跳楼的新闻时有发生。要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需要从根源上解决,实事求是。就业压力是普遍出现在应届毕业生身上的一个问题,心态还处于学生时期,但是不得不面临即将离开学校正式步入社会的处境,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引导学生调整好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如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在面临就业时的恐慌,但是除此之外,可以开设相关的指导小组,了解学生的状况,为有需要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正确对待毕业和就业,以积极的心态步入新阶段。表3-20身体受压时出现的症状构成比例身体受压时出现的症状白天精神状态不佳,总是感到很疲惫对以前的爱好提不起兴趣感到头痛夜里经常失眠多梦,早醒感到胸闷气短其它受访数量5739363534218受访比例55.88%38.24%35.29%34.31%33.33%20.59%7.84%表3-21上述症状出现的频率构成比例上述症状出现的频率经常出现偶尔出现很少出现几乎没有出现过受访数量1351317受访比例12.75%50%30.39%6.86%表3-22上述症状出现的成因情况构成比例上述症状出现的成因受访数量受访比例学习任务重3534.31%对就读的专业感到不满2322.55%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和舍友或同学相处有矛盾4342.16%总是自己一个人独来独往2827.45%认为自己的容貌体态欠佳或因此遭到嘲讽2221.57%对自己的各方面都感到没有自信,觉得不如别人3736.27%和家人关系紧张2019.61%家庭出现变故98.82%跟男/女朋友闹矛盾或分手109.8%(您或您的伴侣)意外怀孕10.98%因自己是同性恋或遭到歧视00%身体健康状况出现问题3029.41%就业压力,对未来感到迷茫5856.86%没有注重理财和合理消费导致的暂时性资金短缺3029.41%其它21.96%感受到压力时,排解压力的方式有很多种,从表3-24和3-25可以看出,大多数受访对象更倾向于转移注意力和找朋友述说自己的苦闷与难处。这两种排解情绪的方式都比自己一个人闷在心里相对好一点,自己一个人把问题闷在心里,容易出现钻牛角尖的情况,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把不良情绪排解掉,认识到不良情绪的危害,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难题。表3-23心情压抑时倾诉对象选择情况构成比例心情压抑时倾诉对象选择受访数量受访比例朋友8482.35%谁都不找,自我调解4948.04%家人3837.25%舍友3029.41%学校心理老师21.96%学校社工10.98%辅导员10.98%班级心理委员10.98%学校心理组织的同学10.98%表3-24排解压力的方式情况构成比例排解压力的方式转移注意力(娱乐、读书)发泄情绪(哭、找人倾诉、写日记)顺其自然自我压抑(喝酒、闷头大睡、憋在心里)受访数量87604438受访比例85.29%%58.82%43.14%37.25%4与学校资源相结合的社会工作方法介入模式发展机制构建建议4.1学校社会工作者与学生本文对广东药科大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展开调研的同时,也有与学校心理社团的学生以及有过学校社工相关经验的人员进行交流,征询他们对整合学校心理资源与学校社工的专业技能,形成一种创新的心理辅导模式的意见。学校社会工作是指:专业工作者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方法,为学校全体学生,特别是处境困难的学生提供获得适应今天与未来生活能力的专业性服务活动。现阶段学校社工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及组织课余的志愿者活动,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介入方法比较单一,也是以心理咨询辅导为主,可能由于学校社工尚未普及,大家对学校社工的真正职能不太了解,容易把学校社工和心理老师归到一起。国外大学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扮演六种角色:心理健康的保健者、学生生活的辅导者、职业选择的指导者、思想品德的引导者、心理潜能的发掘者和心理发展的促进者。角色的转变刚好对应学生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尽可能做到针对性强、有效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疑难杂症。美国的社会工作者主要发挥两大作用:一是发现其课业上的困难,帮助其改善课业落后的状态,然后帮助其有效地树立自信;二是充分地了解案主,了解案主的潜能所在,进而使案主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而国内的学校的学生服务机制有较强的政治性,它以“德育”为核心,注重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所以学校社工在开展日常活动时,常常会得不到学校行政部门的支持,他们认为学校社工的活动意义不大,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不大,甚至是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所以出现行政部门并不希望学校社工在校内开展大型活动的情况。而能给学校社工提供的资源多数只有场地。日本的心理咨询活动起步于50年代,目前在日本大学中90%的学校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并有专项经费保证日常活动的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已经形成了一支以心理学工作者为主,医务人员、学生管理人员互相配合的实力很强的队伍,心理咨询在日本教育中已经确立了应有的地位,影响越来越大。由此可看出,想要不断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多方资源整合利用、稳定的经费支持以及校方的重视程度,都是决定高校心理教育体系发展如何的重要关键。现阶段学校社工的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①学生的情绪梳理。学生在出现情绪困扰时,学生较少会向辅导员和心理咨询老师求助,学校社工可以利用自己“知心姐姐”“知心哥哥”的角色贴近学生生活,及时发现学生的消极情绪,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情绪低谷。②学生的人际交往。学生面临着多种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但自身的交往技术往往还不成熟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学校社工往往会对其进行人际关系方面的辅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同伴、有效沟通、解决问题。③学生的学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学生面临着学业和就业的压力,对未来缺乏规划且难以抉择,学校社工重在通过统筹资源和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帮助其认识自己所处环境中的各种资源与限制因素,逐步确立自己的生涯规划。而另一方面,学校心理组织的同学认为学校对心理组织的支持也是主要体现在提供场地,平时对心理组织的建设投入不足,支持力度较少,没有充分发挥心理组织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的帮助作用。对于心理健康相关活动的开展模式也是比较僵化,内容不够创新和吸引人,活动内容主要为心理班会、沙盘治疗和心理健康讲座等,但是这些多为单一输出,没有做到与学生深入交流,只起到了心理知识普及的作用,没有充分起到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的功能。而最影响服务质量的是活动组织者的心理服务水平,但对于此,学校心理组织的成员其实本身也是学生,即便有系统的学习,但是也尚未能全部都称得上是专业技能素质过硬。但学校心理组织的优势是与同学联系叫密切,相较于心理老师在讲台上传授,心理组织更能走到同学身边,真正了解同学的心理困惑以及为其提供帮助。鉴于从,参考学校社工以及学校心理组织同学对学校心理健康问题现状的看法,整合两者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双方的不足,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学校社工提供专业技能指导,心理组织同学负责与有需要的同学进行联系和交流,形成有效联动的资源共享互助体系,在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时候,能够把两者的职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4.2建立形式与内容对学校现有资源进行有效的最大化整合利用,需要多方参与者的共同努力。首先,学校的心理老师应起到主导作用。心理老师较另外两者而言,是对学校现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更为熟悉的人,了解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工作应该如何开展。而学校社工具备开展心理服务的技能,能够提供专业的指导以及提高心理服务过程中的实操性和专业性,也能给学校心理社团的学生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提出指导意见,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活动的作用。学校心理社团可以通过摆摊、开展团体辅导、心理知识兴趣小组等活动,将心理知识渗透到同学们的生活中去,让心理知识不再只是网络上或者书本、课堂上冷冰冰的知识,而是一个个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让同学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心理知识,强大自己的内心,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同时面对遇到心理问题的同学,作为朋辈,也应该更充分体现相互之间的亲和力,让遇到问题的同学能够坦诚讲出之间的问题,为同学提供更好的心理服务,帮助有问题的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缓解不良情绪,同时不断引导大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香港社工在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方面有着独特的方式,他们的外展工作做的十分突出。香港的学校社会工作有以下三大特色:一是香港的学校社会工作是普遍性与个性化的统一,既针对青少年学生个性发展,而且还涉及人际关系方面等普遍性问题;二是香港学校社会工作者自主创新,从其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社会工作当中不可缺少社会参与与社会融合,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进一步获得社会的认可;三是香港的学校社会工作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政府在政策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再加上其民间组织的发展较为完善,各项政策也比较支持,很多基金会的介入保证了其日常的正常运转,并且在民间团体的倡导下,二者共同努力使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此可见,新模式的建立以及其成功发展,从来不是一方努力便可实现的,都是各方相互协助,共同进步,才使得系统得以建立并长久持续下去。4.3构建期间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3.1构建期间可能存在的问题(1)学校学生和老师对学校社工的认知及认可度较低,出现问题不会优先选择向学校社工求助。(2)学校老师或辅导员未能接受学校社工介入学生问题,可能认为会对学生的管理造成不利影响。(3)学校社工的人员选择问题,以及判断人员是否符合本校情况,和对学校社工的专业素养考核标准问题。(4)学生家长可能对学生心理问题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只是普通的闹情绪,责怪学生不懂事,未能较好地理解学生的处境和问题,学生家长的漠视态度反而可能加重学生的心理问题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4.3.2解决方法(1)加大对学校社工的宣传力度,提升学校社工在学校老师和学生心中的专业认可度。(2)寻求社工或社会学相关专业老师的帮助,与学校行政老师进行深入有效的沟通和讲解,让学校行政了解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和严重性以及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充分说明学校社会工作者不对对学校管理造成不良影响。(3)参考国外考核标准以及实施情况,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寻找理念相同的专业素养达标的工作者。(4)事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家庭支持、理解和帮助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初始阶段作为双方沟通的桥梁,让双方都更加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态度,解开误会,共同面对心理健康问题并解决。5结论与展望5.1全文总结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入手,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及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其次,结合传统的高校心理问题解决方法,提出其优点与不足,同时,对学校社工相关工作者、学校心理组织同学进行个别访谈,了解他们对学校心理健康发展模式的现状的看法以及对开展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服务,构建学校社工、心理组织以及学校心理老师三者结合的新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最后,根据调查与访问所得信息和数据,并结合自身相关经历,为构建学校心理老师,学校社工以及心理组织同学三者联合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新模式的发展机制提出相关建议,并对构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5.2不足与展望由于资源有限,本文只对两位学校心理社团的同学以及两位学校社工相关经验工作者进行了较为简短的采访,并且问卷研究对象主要为广东药科大学中山校区的学生;其次,受访者的观点仅根据自身经验并从所担任的角色出发,未能为本文提供较全面客观的信息;再者,由于问卷研究对象的构成比例不合理,因此本文中定量的数据结果难免不尽人意,只能通过反复查证对比与咨询,以求获得尽可能准确的结果,因此本文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问卷设计的目的是寻找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前人研究的数据是否存在差异,但对数据进行查看分析后,并未发现明显的不同,导致这个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一是样本数量不足,有效数据仅为102份,导致数据分析的结果未能呈现明显的差异,二是本文在设计问卷时文能清晰睇表达相关信息,使得调查结果与具体情况存在出入。据此基于现有研究,本文对未来该客体的继续研究做出以下展望:(1)扩大研究范围。针对研究本身,本文希望能够进一步扩大范围,不局限于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而是研究更多高校学生面临的问题与其成因以及高校处理模式的发展共性。(2)扩大受访者的范围。除对广东药科大学中山校区的学生进行调查访谈外,本人希望未来能够增加与学校社工以及心理老师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提高访问效率,更全面地认识到学校社工以及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以此提高数据分析的精确度。(3)加深研究内容的深度。针对新模式发展机制的构建问题,本文希望能够利用实践结果的对比以及理论的对照来加深研究的深度,如三者资源的联合以不同的服务形式呈现分别可以获得哪些不同的效果,对其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进行验证,在建立起可行的发展机制后,对比其它高校学生面临的问题的解决机制有什么不同,以及各种问题之间存在差异的具体原因作进一步的研究。参考文献林毓.社工介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南昌大学,2015.郑嘉玲.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冲突和伦理困境研究—以深圳龙岗区学校为例[D].深圳大学,2017.丘瑞同.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初探[D].西北大学,2014.黄小珊.社会工作者介入学校学生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新西部,2015(5):108.黄阳.社会工作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0):145~146.范明林,张洁主编.学校社会工作[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刘民瑛.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2):13-17.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丁少华.小组工作[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姜峰,易钢,李伟玲.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探讨[J].河南社会科学,2008,(4):52-55.林万亿、黄韵如等,学校辅导团队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师、辅导教师与心理师的合作[M].北京: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颜玉,薛勇,王晶宇,许龙,邓雪妍,穆丹,梁英辉.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解决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06):138-140.韩雪麦姗.新型校园心理咨询机构的研究[J].学园,2009(11):2-2.王锐丹.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劳动保障世界,2015(05):15-15.肖慧欣林新生.学校社会工作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中的功能与模式[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42-46.马海燕张书颖.关于北京市中学校园引进“学校社工服务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2(03):92-94杨笑琪.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68-70.王卫平.大学生心理问题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10):91-94.[1]JohnstoneKristyM,KempsEva,ChenJunwen.AMeta-AnalysisofUniversalSchool-BasedPreventionProgramsforAnxietyandDepressioninChildren.[J].Clinicalchildandfamilypsychologyreview,2018,21(4):466-481[1]Arias-delaTorreJorge,MolinaAntonioJ,Fernández-VillaTania,ArtazcozLucía,MartínVicente.Mentalhealth,familyrolesandemploymentstatusinsideandoutsidethehouseholdinSpain.[J].Gacetasanitaria,2019,33(3).致谢时值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非常感谢唐伟老师给予我从论文定题之初到论文写作之时孜孜不倦的指导。老师一直以来对学术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融资服务机构担保协议模板
- 2024年汽车维修保养服务协议细则
- 2024辣椒种苗供应及培育协议样本
- 2024专用消防水池建设协议范本
- 2024年专属个人投资协议样本
- 2024年度保安服务外包协议样本
- DB11∕T 1703-2019 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消毒技术规范
- DB11∕T 1684-2019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测试规范
- 2024商业用地租赁及盈利共享协议
- 2024国家物流代理协议模板规范
- 审查易系统操作指南
- 拼音四线三格A4打印版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
-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
- 2024年度医院中医生殖科带教计划课件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课件
- 智能制造系统的优化与控制
- 中国银联行业报告
- 气浮机使用说明书
- 《中国古代神话》教学课件
- 放射防护管理机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