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_第1页
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_第2页
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_第3页
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_第4页
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摘要】我是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大学生村官,本人将从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应以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以市场条件下人才交流作为框架对大学生村官的有交效需求和充分供给进行系统分析,以地方政府为主导,村民充分参与方式作为大学生村官招录、使用和考评的选拔模式三个方面论述大学生村官作为一种长效机制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充分供给长效机制

大学生村官就是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早在1999年,海南省就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等省市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四川省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率高达70%以上,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渐趋停滞。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大学生村官这种制度安排是不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性,《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空降村官”,多以村支书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形式出现。虽然这些职务的安排有打擦边球的嫌疑,但只要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接受,权且不去纠缠合法性的问题。我们仅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交流的方面分析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1.1大学生村官岗位的事业平台

在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因素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首要因素是事业平台。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农村,乃至三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村,尤其是西部或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并不具备吸纳大学生这一人才群体的环境和条件。然而,在以行政主导为特色的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模式中,农村的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对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以政府需求的方式,搭建一个村官的事业平台,首先在农村村级领导层中引进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人才,作为农村吸纳人才的突破口,无论从成本与效用的比较,还是从可行性考虑都不失为一种立足现实的择优设计。

目前大学生村官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势,协助村委班子,引导农民认识农村发展的模式与大趋势,传播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走规模化、集中化和合作化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着力发展农村的社会和文化事业,推进国家的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施展才干;大力促进农村的民主政治进程,法治进程,促进农村的和谐社会的形成。

1.2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源交流的报酬机制

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交流的大学生村官,公平、合理的报酬待遇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情况来看,由大学生村官的使用村来承担其薪酬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是一般的村集体收入缺乏,根本无力支付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即使是现任职的村干部的津贴,往往也是由上级财政拨付的。因此,现在的大学生村官的报酬都是由省级政府拨款的。陕西省每年每一大学生村官2.1万元的津贴。除了现金报酬以外,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还附加有若干非经济报酬的条件,诸如考研加分、考公务员优先等,重庆市规定到农村岗位工作满两年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直接转正为公务员。

纵观这些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和待遇附加,不难看出具有很强的暂时性和应急性的特征。在陕西,每年2.1万元,对于目前就业状况不佳的大学生来说,考虑先解决目前短期的就业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这种一刀切政策,能否长期执行以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和奉献才能,都是存在疑问的;而对于大学生村官所附加的考公务加分的条件也在2009年武断的终止,这给一大部分的村官无疑是雪上加霜,更是与设计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意义相去甚远。因为如果大学生村官立志于考研、考公务员,他(她)们根本就不会去就应招村官,因为农村根本就不具备考试的学习或复读环境,加那么一点点分数,根本抵不了留在城市或学校复读取得的进步的幅度。再说,到农村去,每天都复习考试课程了,那还有时间和精力承担村官的工作;对于工作几年后能够直接转正为公务员,这倒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这种政策能够长期实施,无疑,大学生村官队伍肯定会壮大和发展。

因此,大学生村官的报酬机制必须要有一种长效机制,否则,现行大学生村安排,也就是毫无意义地解决了一些大学生的临时就业,与真正意义上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

1.3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除事业和待遇外,吸引和留用人才的重要因素是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其考虑的主要内容有事业发展前景、职位提升的阶梯、收入增加的预期,以及家庭、婚姻和生活环境。对于受市场经济环境熏陶,越来越讲求现实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必然在其抉择村官的考虑之中。然而,在事业、职位和收入的未来预期不明,个人生活环境明显差于城市的条件下,就职村官只可能是一种短期的或者是权宜的选择。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从长远考虑,必需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和生活前景设计出适合其预期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1.4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的长效对策设计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安排,不应该是一项临时的、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权宜之举,而是借此机遇,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农村,乃至于“三农”发展趋势和变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农村基层管理水平提升的一项长远的工程和长效的制度设计。

1.4.1岗位设置法定化

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岗位只限于村支书和村主任助理,且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或地方法律确认,这些大学生村官,很容易就被只作为临时性的跑腿打杂工来使用。国家或地方可以通过立法或行政法规将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以及岗位职责进行规范,这些岗位不仅仅限于助理,也可以在大学生不是当地村民的情况下,以村官的身份经由村民选举和认可成为合法的村主任或村支书。

1.4.2报酬待遇常态化

借鉴于行政岗位的报酬待遇,对于大学生村官可以按助理、副职、正职等相应地与科员、副主任科员、副科长等级别予以对应。使得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待遇常态化。其它有关大学生村官的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附加措施完全可以不要。

1.4.3组织管理和生活保障双重化

在组织管理上,大学生村官的组织关系保留在县级机关,他们以县派干部的身份,在县城和所工作的乡村拥有和安排生活保障条件。

1.4.4职业生涯通道法制化、正常化

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县乡公务员管理渠道,规定在村官岗位上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可以经考核和选拔,成为公务员。同时可以将已经被村民选举为村副职以上的正式村官,按相应级别的公务员对待。

2大学生村官的供给机制分析

农村所需要的是大学生村官,而不仅仅是大学生。而目前的情况是只要是大学生,就可以就岗大学生村官,而不论其所学专业与技能。由此而导致的情况是,一些理工科和人文社科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由于自身缺乏适应于农村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出现了无法适应需求和充分供给为基础,开展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和考核评价工作,才能使大学生村官的安排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赵锦山,《论大学生村官权威的合法性》[J],天府新论,2008年第5期.

[2]李法霞,《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0期(中).

[3]李包庚等,《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J],青年探索,2007年第6期.

[4]刘春梅,《大学生村官激励措施的问题与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08年第6期.

[5]张清国,《大学生村官选拔与培养途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期(中).摘要: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基础。文章主要就农村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做了简要的分析,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设农村新文化的途径。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问题;成因;途径

一、新农村建设中的“硬件”和“软件”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一)农村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单一,设施缺乏

虽然各个农村的现状发展不平衡,但农村文化娱乐生活单一和设施缺乏却是很普遍的现象。农民绝大部分信息来源于电视和与人的交谈,而且大部分农村的电视频道单一,农村的信息来源渠道窄,从而导致不良的娱乐方式慢慢的侵入农村的文化娱乐市场,特别是冬闲时节,茶馆、卡拉OK厅、麻将馆作为文化娱乐的主要方式,赌博风气有所增长。既破坏村风又影响家庭团结,特别给下一代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没有适当的文化和体育设施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娱乐条件,从而导致村民文化的偏离。

(二)对封建迷信现象和邪教传播的需求有所增长

许多农村开始兴起编家谱和建庙宇之风,凡是重大的事情基本上都要烧香拜佛,预测凶吉甚至有些老年人有病不去医院而是依赖封建迷信。邪教近来更加有组织有纪律进行地下活动,也乘机通过各种手段来蒙骗群众,非法达到各种政治目的或者达到聚敛财物的目的。给新农村文化建设一定的阻力,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隐患。

(三)农村宗族和宗派势力有所反弹

宗族势力在千年来中国农村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在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中,“宗族成为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组织和管理方式”。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国家权力深入到基层,宗族势力日渐衰落,但是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国家力量在乡村社会的逐步退出,最近开始有所反弹,这主要体现在村务利益的划分和公共事务、村级选举、民主权利的操纵等方面,这些都体现了宗族势力的影子。宗族势力的膨胀反过来削弱基层政权的行政调控能力,在乡、村两级造成梗阻,使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法畅通和贯彻实行,出现家族势力控制基层民主政权,民主权力难以充分的发挥作用。

(四)村民的集体意识弱化和制度性淡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由原来的集体经济转向农村分散经营机制,以及外出人员务工人员的增加,一些地方生产仅靠妇女和老人,出现了许多“留守儿童”,村民之间的交流减少和集体参与意识弱化,相互沟通与交流的缺乏使农村人际关系存在不和谐的音符,家庭内部和宗族之间的矛盾很难调解。许多乡村精英政治意识淡化,拒绝参与政治系统,再加上基层组织松散,制度的有效的供给不足造成现有制度的缺失或冲突,这样使得制度权威弱化,乡村精英流失和文化水平和素质较低,使得基层制度意识淡化,从而导致了有些国家的政策“上传下达”的脱节,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不完善,农民政治权利需求的萎缩。

(五)农村科技的缺乏和民间艺术的退化

农村科技和农业科技组织缺乏历来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中,也是我国的根本的政策,但也是历来都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又呈现的更加突出,严重的滞后了新农村建设。中国是有五千年的历史、广阔的地域和多民族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造就了中国丰富的民间文化,但改革开放以来,民间文化在逐渐的丢失,民间文化继承得越来越少,许多的艺术家在不断的呼吁要保护民间艺术,但在市场经济下,这种现象也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二、问题的成因

(一)农村文化是个有机统一体,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集体经营到农村分散经营,许多农村集体力量的弱化,农村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冲击,曾经的社会合力已经分化,农村的管理能力也大大的弱化,村民的集体意识弱化和制度性淡化,乡村精英政治意识的淡化和对体制的冷漠,加上国家的权力逐渐的下放和回缩,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最大化追求个人利益,社会利益重新划分,导致了宗族势力有所反弹、封建迷信势力和各种邪教势力有所抬头,从而使农村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分化,农村文化逐渐的丢失或弱化。

(二)农村文化建设长期以来的误区

一是认识不足,不少的人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村文化自然就有了;二是投入不够,随着集体力量弱化,近年来,国家对农民减负和农村基层经费的制约,无法对农村的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导致了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三是组织不力,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许多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甚至处于停滞状态,根本无法使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深入到农村和服务农村,缺乏非赢利的社会组织的参与。

三、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文化现状:“三叫”、“四难”

“三叫”: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四难”: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面对新农村文化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有这样农村文化建设才能够开创新局面,才能极大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以农民为核心,着眼于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和文化素质、科技水平等,不断的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新农村文化。

(二)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新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为生产提供有知识有技能的新型农村干部和新劳动力。必须加强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基层干部的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加大教育部门和文化部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持,各个地方组织一支文化科技队伍,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农民进行大规模农业科学与农业技术、文化的培训,组织各种农业、科技组织,特别是农闲时节,给农民合理的安排,真正的实现科教兴农。同时加强农村的基层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选派一些优秀的农民到先进、发达的地方学习和锻炼,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学、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城乡的良性互动,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三)要认真制定和完善农村制度,创新干部任用机制,加强法制建设

通过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村民自治制度、村规和民约,规范和约束村民的行为,遏止农村打牌赌博、大操大办婚、丧事、封建迷信等活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发展基层民主,构建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反对各种势力对村民选举的干扰和侵害村民民主选举的权利,特别是反对宗族势力的干扰,使得村民选举制度公平、公正、透明。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使村民成为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合格村民,能用法律的手段维护个人的利益、解决纠纷。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抓好村镇文化站、电影院和体育场的建设力度,使文化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