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人民江苏专用讲义专题十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专题提升(十三)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人民江苏专用讲义专题十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专题提升(十三)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人民江苏专用讲义专题十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专题提升(十三)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人民江苏专用讲义专题十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专题提升(十三)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人民江苏专用讲义专题十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专题提升(十三)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提升(十三)1.宋明理学的影响观点一黄仁宇在《现代中国的历程》中说:“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观点二学者洪映萱认为:“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2.明清之际的新思想能否称为“早期民主思想”?观点一黄宗羲等人的思想是近代民主思想,在民权理论上还超越了欧洲的卢梭。在清朝的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同时,他敢于大胆地批判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官员应当“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的观点。观点二既然教材中明确了黄宗羲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那么后世的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党的民主思想就是对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所以说黄宗羲等人的思想是早期民主思想。观点三黄宗羲等人的思想仍属治权在君,并没有达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标准,这主要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黄宗羲属于封建士大夫阶层,受的是儒家传统教育,对理想社会的构想跳不出明君贤臣的框框。综合上述材料,我们认为将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称为早期民主思想有些不妥。因为黄宗羲等人的反君主专制只不过是一种对君臣“共治”的幻想。黄宗羲等人的思想本质上仍属于地主阶级士大夫们的政治思想体系。在明清之际他们作为从“体制中走出来的人”深知封建专制之弊,又加上清军入关的强烈刺激更加深了他们对“体制”的不满。于是,黄宗羲他们要求君主放弃个人的“独治”,实行一种君臣之间的“共治”。所以,将明清之际的新思想称为“早期民主思想”是不妥的,可称其为“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明清之际的活跃思想”“明清之际的新民本思想”“明清之际带有民主色彩的新思想”。3.“唐宋变革说”的争鸣1910年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发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首创“唐宋变革说”,提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欧美史学界也多主张唐宋之际中国历史从中古转向了近世,认为在宋代政治、社会、生活诸领域中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学者对唐宋历史的变化也有重要认识。陈寅恪认为,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格局,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钱穆认为,中国文化分秦汉、汉唐、宋元明清三个时期,唐宋是第二、第三期的分界线。同时,国内学者对“宋代近世说”也提出质疑,认为这一观点对宋代的历史地位估计过高,宋代仍然属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唐宋时期的变革是中国封建经济制度内部的推移演化。中国史学界的主流观点是: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宋元是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时期。4.唐诗宋词兴盛的原因观点一程千帆在《唐诗鉴赏辞典·序言》中认为:“从七世纪初建国到八世纪中叶安史叛乱之前这一百年,唐帝国的经济一直是上升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其四,唐帝国为了巩固其统治,制定和执行了通过科举从庶族地主中选拔人才的制度,以打破高门大族对仕途的垄断。进士是科举中最贵重的,而进士的考试以诗赋为主要内容。这种决定士子前途的考试和因之而派生的行卷之风,也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创作。”观点二韩经太在《宋词与宋世风流》中说:“援佛老精神以入儒的宋学背景,通过禅学亦真亦俗的特殊中介,与宋代空前发达起来的市井商业文化意识彼此交壤,导致宋文人尚义理而又随俗逐媚的精神势态。”5.西方史学界对宋代文化地位的论述观点一德国汉学家库恩(DieterKuhn)在《宋代文化史》一书中指出,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了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政府高级行政官员;孟子以王道治国的思想第一次付诸实施。其次,宋朝在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如手工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业技术的新发展,新土地的开垦,以及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奠定了宋朝经济繁荣的基础。城市商业和手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出现了以商人为代表的新富人阶层,促进了饮食文化、茶文化、建筑及居住文化的发展。因此,库恩甚至认为,宋朝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和近代的开始。观点二美国历史学家墨菲(RhoadsMurphey)的《亚洲史》第七章“中国的黄金时代”,对于这个黄金时代有精彩的论述。——在很多方面,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后来的世世代代历史学家批评它,是因为它未能顶住异族入侵,而终于被他们痛恨的蒙古人打垮。但宋朝却从960年存在到1279年,长于三百年的平均朝代寿命。——这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它拥有大约一亿人口,“完全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在宋朝,作为中华帝国主要光荣之一的科举制度达到了它的顶峰。得到选拔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对于任何前近代甚至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平、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期票、信用证及后来官方大量发行的纸币,适应了商业的发展。政府官员印刷发放小册子来推行改进的农业技术;灌溉、施肥、精巧的新式金属工具和最早的机器,以及改良的作物新品种。经常得到城市富商和朝廷赞助的绘画有了光辉的进步,低廉印刷术的推广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小说和故事书激增。多元史观解读重要历史现象历史学习中尝试用各种史观去分析,研究同一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历史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观察到历史发展的多个侧面及其线索,也是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立体式的研究与总结,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多角度探求,挖掘多元史观的共同价值追求,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文明的成果,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加强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或纵向联系,形成立体式历史知识体系。(1)要处理好多元史观的关系,几种史观都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是相互联系和包容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的多元性,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新观点、新视角重新建构知识体系,三种史学新范式(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文明史范式)各有侧重,应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建构知识体系,将专题知识体系延伸到当今世界,主要指应用多元史观整合历史知识时,将专题知识点与当今世界的重要热点、时事相联系,学以致用。(3)建构多元史观下的历史线索。建构“历史线索”是以全球史观为指导,以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托,以中外对比为内涵的线索。(4)坚持唯物史观的主导地位,综合运用多种史观。在历史学习中尝试用各种史观去分析、研究同一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历史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能力,挖掘多元史观的共同价值追求。【考题例证】《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的剧烈变动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解析公元前6世纪至前3世纪大致相当于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剧烈社会动荡使得士人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提出不同的治国方案,希望被统治者采纳,达到天下太平,故A项正确。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正在形成中,故B项错误;统治者招贤纳士是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D项是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结果,故排除。答案A1.儒学思想的产生孔子仁学产生在早期宗法制崩溃、氏族统治体系彻底瓦解时期,它无疑带有那个时代氏族贵族深重烙印。……自原始巫史文化(礼仪)崩溃以后,孔子是提出这种新的模式的第一人。尽管不一定自觉意识到,但建立在血缘基础上,以“人情味”(社会性)的亲子之爱为辐射核心扩展为对外的人道主义和对内的理想人格,它确乎构成了一个具有实践性格而不待外求的心理模式。……对待人生、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服从理性的清醒态度,重实用轻思辨,重人事轻鬼神,善于协调群体,在人事日用中保持情欲的满足与平衡,避开反理性的炽热狂迷和愚盲服从。——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解读】材料叙治体系瓦解;文化上,原始巫史文化崩溃。孔子儒学的主要内容是仁、礼、实用、中庸述了儒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作者认为,孔子儒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政治上,宗法制崩溃,氏族统。2.法家思想的地位及评价法家的这些原则为秦统治者所采纳时,其效能显示了出来。秦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然后他们又用一贯无情的手段将严密的组织扩大到全国,不过,其结果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引起了一个反作用,使帝国在其创立者去世后没几年就被推翻。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则如前所述,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因为要由政府来保护和支持一家官方教义,这正是法家的一个原则。——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解读】材料分析了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以及其与儒家思想的内在关系。西汉时期董仲舒所提倡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旨在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加强中央集权,而加强中央集权却是法家的主张,因而形成了“外儒内法”,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法家的一个胜利。3.理学的特点和影响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解读】作者认为:(1)理学是中国古代最精致、最完备的理论体系;(2)理学影响巨大深远,积极的方面主要是,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强调通过自身的道德完善达到理想的人格建树,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消极方面主要是,为了维系专制统治,而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望,妨碍了人的潜能作用的发挥。4.李贽的思想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解读】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这是因为明清之际,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上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思想上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5.明清进步思想的缺陷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解读】作者认为,明清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脆弱,早期启蒙思想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带有明显的不足、缺陷。进步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统治,但主要是揭露君主暴政,主张限制君权等,并未上升到制度批判层面,没有提出推翻现行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构想。中国早期启蒙思想没能突破古代统治模式(修补封建专制制度),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而法国启蒙思想则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根据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两者有本质的区别。6.评古代中国三大科技我们若要观察新发明的力量、效能和结果,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了。……这三种发明将全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都改变了,又从而产生了无数的变化:印刷术在文学;火药在战争;指南针在航海。历史上,没有任何帝国、宗教或显赫人物能比这三大发明对人类的事物有更大的影响力。——弗兰西斯·培根【解读】材料是弗兰西斯·培根对中国三大发明对欧洲文化和历史发展影响的论述。作者认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状态,推动了欧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具体来说,火药武装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战胜了封建势力,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印刷术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7.明清小说的出现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讲神魔之争的,此思潮之起来,也是受了当时宗教、方士之影响的。……此种思潮,可做代表者,有三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