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知识要点归纳_第1页
社会医学知识要点归纳_第2页
社会医学知识要点归纳_第3页
社会医学知识要点归纳_第4页
社会医学知识要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医学》知识要点归纳【名词解释】1.社会医学(social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socialfactor)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就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人及人群的身形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2.1848年,法国盖林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德国格罗蒂扬提出整套理论和概念,并于1920年在柏林大学首次开设社会卫生学讲座。3.医学模式(medicalmodel)是人类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概念的本质概括。4.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现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亦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5.亚临床疾病是指没有临床症状、体征,但存在生理性代偿或病理性改变的临床检测证据,如无症状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可以无临床症状,但有心电图改变等诊断依据。6.健康社会决定因素(socialdeterminantsofhealth,SDH)在那些直接导致疾病的因素之外,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所拥有的资源所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及其他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7.1978年9月,世卫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阿拉木图召开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发布《阿拉木图宣言》,宣布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8.1986年11月,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公布了《渥太华宪章》,列出8个健康的关键决定因素:安全、社会保障、教育、食品安全、收入、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资源、社会公正。9.2000年9月,联合国大会提出“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developmentgoals,MDGs)”,与3个健康直接相关社会决定因素: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孕产妇健康和对抗艾滋病、疟疾及其他疾病;5个健康间接相关社会决定因素:消除贫困和饥饿、普及初等教育、性别平等和提高妇女权益、保护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建立全球发展的合作关系。10.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1年),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一货币形式表现的价值总量。11.人类发展指数(humandevelopmentindex,HDI)由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GDP构成;传统健康评价指标由出生率、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等构成,其中出生率、死亡率是人口变化情况指标,平均期望寿命是社会成员健康状况综合指标,婴儿死亡率是反应社会成员健康状况比较敏感的指标。12.食品安全(foodsafety)是指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人体健康、导致消费者死亡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危及消费者或后代的隐患。13.互联网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影响课概括为:4C、3P、1S。4C是指:内容(content)、连接(connection)、商务(commerce)、医疗保健(care);3P是指:病人(patient)、提供者(provider)、支付方(payer);1S是指:医药和器械、设备供应商(supplier)。14.社会和人口统计指数体系(SSPS)是以社会、经济、生态为基点,以人的生命周期为主线,将人们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的主要活动联系起来,通过对生命周期各阶段具体情况的描述和分析,评价整个社会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15.文化(culture)广义是指人类在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是指人类一切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法律、习俗、教育、科学技术和知识等。16.人格(personality)是稳定地表现与个体的心理特质,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A型人格(刚型人格),表现为责任感、控制感和挑战性,具有敌意、匆忙和竞争的特点,易患心血管疾病;C型人格(消极型人格),表现为过分顺从、忍让和自我克制、情绪压抑、爱生闷气等特点,易患肿瘤疾病。17.认知(cognition)是指人们的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包括价值观、健康意识和健康信念、个人控制信念。18.倡导行动(advocacy)是指向目标组织或个人提出主张并促使其采纳的行动。包括4个前后关联的要素:倡议(proposition)→联盟(coalition)→宣传(publicity)→行动(action),即倡导促动的四阶段模式(PCPA模式)。19.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20.健康管理是指以现代健康观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和社会学等技术和管理手段,协调微观、中观、宏观不同层面的健康维护、改善和促进行动,通过对家庭、组织、社区、城市、国家、全球等范围内各种健康管理资源的充分调动、协调和整合行动,实现对影响群体的各种危险因素及不良社会条件和环境因素的监测、诊断、分析评价和干预,通过推动健康组织、健康社区、健康城市等不同健康环境支持系统的建设行动,实现对所有环境中促进和改善公众健康的目标。21.德尔菲法(Delphi)在设计好专家咨询表的基础上,通过多轮函询征求专家对某一问题的意见,并对每一轮的意见汇总,提出专家共同否定的问题,增加专家提出的建议,在下一轮函询时随函询列表寄给专家供其他在评价时参考。通过2~4轮的反复评价,是专家的意见逐渐趋于一致,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22.信度(reliability)是指所得结果的可靠程度,通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及一致性来判断结果的信度。包括复测信度(用同一问卷在不同时间对同一研究对象进行重复测量,两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复本信度(设计另一种与研究问卷在测量内容、应答形式及统计方法等方面高度相似问卷,同时测量同一研究对象,评价两个问卷测量结果的相关性)、折半信度(将问卷分为奇数条目的问卷和偶数条目的问卷,分别作为各自的副本进行测量,两问卷的相关系数(r)等于半个问卷的信度系数,而一个完整问卷的条目增加了1倍,其信度系数(R)可换算为:R=2r/(1+r))。23.效度(validity)是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包括表面效度(问卷的条目是否都与研究者想要了解的问题有关)、内容效度(评价问卷所涉及的内容,能在多大层度上覆盖研究目的要求达到的各个方面和领域)、结构效度(用两个相关的可以相互取代的测量尺度对同一概念相互测量,如能取得相同结果,可认为有结构效度)、准则效度(评价问卷测量结果与标准测量之间的接近程度)。24.卫生服务研究(healthservicesresearch)从卫生服务的供方(provider)、需方(consumer)和第三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卫生服务的过程。25.卫生服务要求(healthserviceswant)是反映居民要求预防保健、增进健康、摆脱疾病、减少伤残的主观愿望,不完全是由自身实际健康状况所决定。26.卫生服务需要(healthservicesneed)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根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况”之间存在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察觉的需求和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27.卫生服务需求(healthservicesdemand)从经济和价值观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通常情况下,要求<需要<需求。28.健康危险因素(healthriskfactors)是指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29.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ealthriskfactorsappraisal)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疾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30.生命质量(qualityoflife,QOL)指存在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人们对自己身体状态、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状况的感觉体验。31.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HRQOL)指在伤病、医疗干预、老化和社会环境改变的影响下人的健康状况,以及其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关联的主管体验(包括健康状态和主管体验)。32.减寿人年数(potentialyearsoflifelost,PYLL)某一人群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目标生存年龄以内死亡所造成的寿命减少的总人年数。33.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DALY)疾病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与疾病伤残(残疾)损失健康生命年相结合的指标,是生命数量和生活质量一时间为单位的综合性指标,DALY=YLL+YLD。34.卫生保健制度(healthcaresystem)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危及解决居民防病治病问题所采取的综合性政策和措施,包括卫生费用筹集、分配与支付方式以及卫生服务提供方式和管理措施等基本要素。35.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healthservice,CHS)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医疗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生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服务。36.弱势群体(socialvulnerablegroup)包括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生理性弱势群体是指其身体健康状况较差或叫特殊,或由于经济、医疗保障等方面有限,对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较差的人群,如孕产妇、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社会性弱势群体是指在资源配置上处于劣势地位且有困难的各类群体,如流动人口、下岗职工、失业青年等。37.人口老龄化是指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时,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就是老龄型国家或地区。38.伤害(injuries)由于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以及电离辐射等物质以超过机体耐受总程度的量或速率,急性作用于机体所导致的机体损伤,包括在某些情况下(如溺水或冻伤)由于缺氧或热能等生命基本物质的急性缺乏所导致的机体伤害。39.意外伤害(unintentionalinjuries)或称非故意伤害,是指无意识的、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造成的人体损伤,如交通事故、溺水、跌落等。40.故意伤害(intentionalinjuries)是指有意识地加害于自己或他人,包括暴力攻击和谋杀、法律干涉所导致的伤害、战争和社会动乱导致的伤害和自我伤害等亚类。41.精神活性物质能够影响人类心境、情绪、行为,或改变意识状态,并具有致依赖作用的物质。常见7类精神活性物质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大麻、致幻剂、阿片类、挥发性溶剂和烟草。4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临床意义的行为或心理综合征,伴随痛苦体验和(或)功能障碍,对人们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43.健康家庭(healthfamily)是指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能感受到家庭的凝聚力,能够提供足够的内部和外部资源维持家庭的动态平衡,且能够满足和承担个体的成长,维系个体面对生活中各种挑战的需要。【论述题】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1)研究内容:①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②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③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2)任务:①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②改善社会卫生状状况;③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④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2.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3)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决定作用;(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3.医学模式的演变及概念。(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spiritualismmedicalmodel)认为人类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神灵所赐,疾病与灾祸是天谴神罚。其主导思想为驱除瘟神疫鬼。(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naturephilosophicalmedicalmodel)指把健康、疾病与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观察和思考的朴素、辩证、整体的医学观念。典型代表:中医。(3)机械论医学模式(mechanisticmedicalmodel)是指基于机械唯物主义观点,以机械运动来解释一切生命现象的医学观和方法观,它否认唯心主义医学观,把医学引向实验医学时代,但忽略了人的生物复杂性、心理和社会性。典型特点: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思维方法:还原论和归纳法。(4)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model)是指从生物学角度认识健康和疾病,反应病因、宿主和环境三者内在联系的医学观和方法论。典型特点:从纯生物角度考虑生态平衡、病因是微生物、宿主是人或动物、只观察宿主的生理和病理变化、环境只局限于自然环境。(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model)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思考,以及处理健康和疾病相关问题的医学观和方法论。典型代表:1974年布鲁姆提出环境健康医学模式、20世纪70年代末拉隆达和德威尔提出综合健康医学模式、1977年美国恩格尔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1)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2)更加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3)全方位探求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5.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模型的内容。(1)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2)个体生活方式;吸烟、酗酒、不良饮食、缺乏锻炼、高危性行为等。(3)社会支持网络;①工具性支持,指提供可见的帮助和行动;②评价性支持,指提供反馈和行动意见;③信息性支持,指单纯提供信息。(4)社会经济地位;①收入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境况,对他们的健康水平造成影响;②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缩小健康水平的差异;③职业地位对健康产生影响。(5)其他社会结构因素;①工作环境;②城市化;③卫生保健服务。(6)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①政治;②文化、价值观与社会规范;③环境。6.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增加劳动力供给;(2)提高劳动生产率;(3)减少疾病损失;(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5)促进自然资源利用。7.卫生费用上涨的必然性。(1)物价上涨;(2)人口老龄化与疾病谱的变化;(3)医学科学发展;(4)保障体系完善。8.社会制度影响健康的途径。(1)分配制度对居民健康的影响;(2)社会制度对卫生政策的决定作用;(3)社会制度对健康行为的影响。9.社会和人口统计指数顺序。(1)人口;(2)学习和教育服务;(3)有益的经济活动人口和非经济活动人口;(4)收入、分配、消费和积累;(5)健康保健服务;(6)住房及其环境;(7)家庭形成、家庭和住户;(8)时间利用、闲暇和文化;(9)社会保险和福利服务;(10)社会流动和阶层,以及公共秩序和安全。10.文化的构成、特点及其影响健康的特点。(1)构成:①认知成分,包括知识和信仰;②规范成分,包括价值观和社会规范;③符号成分,包括文字和数字等。(2)特点:①共有性;②习得性;③象征性。(3)影响健康的特点:①无形性;②本源性;③软约束性;④稳定性;⑤民族性。11.PCPA模式。(1)倡议:提议出议题;(2)联盟:包括联盟的建立和运作;(3)宣传:指公开意图,涉及讯息研制和传递等;(4)行动:包括达到倡导目标而进行的游说和鼓动等活动。12.卫生系统健康治理的框架与原则。(1)具有战略视野;(2)建立共识;(3)依法治理;(4)公开和透明;(5)反应性;(6)公正和广泛性;(7)效果和效率;(8)问责制;(9)情报信息;(10)伦理学原则。13.社会医学研究的步骤。(1)选择课题:①课题评价: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②可行性论证。(2)制定研究方案:①技术路线;②实施计划:确定研究对象与范围、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研究工具的设计、资料收集方法、质量控制等措施;③资料整理与分析计划:设计分组、设计调查表、归组方法等。14.定性研究的特点及用途。(1)特点:①注重事物的过程,而不是事物的结果;②是对少数特殊人的研究,结果不能外推;③需要与研究对象保持较长时间的密切接触;④结果很少用于概率统计分析。(2)用途:①辅助问卷设计,估计问卷调查的非抽样误差;②验证因果关系,探讨发生机制;③分析定量研究出现矛盾结果的原因;④了解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⑤作为快速评价技术,为其它研究提供信息。15.定性研究方法。(1)深入访谈法:①准备工作;②调查对象的选择;③设计访谈提纲;④访谈员选择与培训;⑤现场访谈;⑥访谈结果分析和撰写报告。(2)专题小组讨论法;①制定专题小组讨论计划;②确定小组的数量及类型;③制定调查提纲;④培训调查人员、进行预实验;⑤专题小组讨论准备工作;⑥进行专题小组讨论;⑦对专题小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3)选题小组讨论法:①列出与陈述问题;②讨论所列问题;③重要性评判。(4)观察法。16.定量研究的特点。(1)研究的重点在于“验证假设”,一般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架构;(2)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较高;(3)结果可以用具体表达指标,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验证;(4)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有较强的说服力。17.问卷设计的主要类型及一般架构。(1)主要类型:①自填问卷;②访谈问卷。(2)一般架构:①封面信;②指导语;③问题及答案;④编码。18.问卷设计的原则和步骤。(1)原则:①目的性;②反向性;③实用性。(2)步骤:①明确研究目的;②建立问题库,途径包括头脑风暴法、借用其他问卷的条目;③设计问卷初稿;④使用和修改;⑤信度和效度的检验。19.问卷问题及答案的设计。(1)问题:①开放式问题;②封闭式问题。(2)答案:①填空式;②二项选择式;③多项选择式;④图表式;⑤排序式。20.问卷问题的排序及常见错误。(1)排序:①先列容易回答的、无威胁性的问题;②先排列封闭式问题;③问题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④检验信度的问题需要分割开来。(2)常见错误:①双重装填;②含糊不清;③抽象提问;④诱导性提问;⑤敏感性问题。21.问卷效度与信度之间的关系。(1)信度不高,效度一定不高;(2)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3)效度不高,信度可能高,也可能低3;(4)效度高,信度一定高。22.疾病频率(度)指标和严重程度指标。(1)疾病频率(度)指标:①两周患病率=调查前两周内患病人(次)数/调查人数*100%;②慢性病患病率=调查前半年内患慢性病人(次)数/调查人数*100%;③健康者占总人口百分比。(2)疾病严重程度指标:①两周卧床率=调查前两周内卧床人(次)数/调查人数*100%;②两周活动受限率=调查前两周内活动受限人(次)数/调查人数*100%;③两周休工(学)率=调查前两周内因病休工(学)人(次)数/调查人数*100%;④两周患病天数=调查前两周内患病总天数/调查人数。23.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模式。卫生服务利用高需求低需求高资源低资源高资源低资源高A型(平衡型)B型(最佳型)E型(浪费型)F型(供给不足型)资源分配适宜资源利用率高过度利用资源利用率高地C型(浪费型)D型(偏差投入型)G型H型(平衡型)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投入低资源投入过度资源分配适宜24.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和特点。(1)分类:①环境危险因素;②心理、行为危险因素;③生物遗传危险因素;④医疗服务中的危险因素。(2)特点:①潜伏期长;②特异性弱;③联合作用;④广泛存在。25.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步骤。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资料收集:(1)当地性别、年龄和疾病分类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2)个人健康危险因素:①行为生活方式;②环境因素;③生物遗传因素;④医疗卫生服务;⑤疾病史。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资料分析:(1)将危险因素转为危险分数;(2)计算组合危险分数;(3)计算存在死亡危险;(4)计算评价年龄;(5)计算增长年龄;(6)计算危险因素降低程度。26.生命质量评价的内容和特点。(1)内容:①身体状态;②心理状态;③社会功能状态;④主观判断与满意度;⑤针对特殊人群或特殊疾病。(2)特点:①主要是人的主观体验指标;②动态性;③评级体系的多维性;④被测量者所处的文化价值体系和社会标准密切相关。27.卫生政策的主要功能。(1)主要功能:①规制功能;②导向功能;③分配功能;④协调功能。(2)基本特点:①价值取向或政治性;②合法性、权威性和强迫性;③公益性;④系统性;⑤阶段性。28.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三个总体目标及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①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②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改善健康的公平程度;③卫生系统可持续发展,保证人民利用这一系统所提供的服务。(2)具体目标:①到2005年:a.在各国和国家间确定并实施健康公平性评估;b.各成员国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并开始实施和评估。②到2010年:a.消灭麻风;b.全民居民获得终生的综合、基本、优质的卫生服务;c.建立适宜的卫生信息系统;d.实施政策研究和体制研究的机制。③到2020年:a.确定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平均期望寿命的具体目标;b.全球负担大大减轻,与结核、艾滋病、烟草、暴力相关的发病和残疾上升趋势得到控制;c.消灭麻疹、丝虫病和沙眼;d.部门间行动的协调加强,重点在安全饮用水、环境卫生、营养和食品卫生以及住房环境方面;e.社区建设综合健康行为促进计划并予以实施。29.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1990年3月,确定“贯彻预防为主,动员全社会参与,依靠科技进步,中西医协调发展,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卫生工作方针。30.我国新一轮的医疗体制改革内容。主要概括为“一个目标、四大体系和八项支撑”。(1)一个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2)四大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3)八项支撑:统一协调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机制、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和人才保障机制、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健全的医药卫生法律制度。31.卫生保健制度的基本模式。(1)自费医疗模式,即病人自己出钱看病。常见于非洲经济水平较低的国家。(2)国家税收模式,即政府通过国家税收的方式来筹集卫生费用。常见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新西兰、瑞典、单买、挪威、芬兰、葡萄牙、西班牙、冰岛、爱尔兰等国家。(3)社会保险制度,将社会与个人利益相结合而建立的,该模式通过法律手段,强制要求雇主和雇员向保险基金缴纳薪金税用以办理保险。常见于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靶细、阿根廷、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等国。(4)商业医疗保险模式,通过商业性自愿购买医疗保险方式来筹集卫生服务费用。常见于美国、瑞士等国家。(5)储蓄积累型模式。常见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32.卫生保健制度的主要形式。(1)公费医疗制度;(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4)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33.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1)健康人群;(2)高危人群;(3)重点保健人群;(4)病人。34.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1)以人的健康为中心;(2)以社区人群的卫生需求为导向;(3)以家庭为单位;(4)以预防为主;(5)人性化服务;(6)综合性服务;(7)连续性服务;(8)协调性与团队合作式服务;(9)可及型服务;(10)首诊医疗服务。35.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卫生信息管理;(2)健康教育;(3)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4)慢性病预防控制;(5)精神卫生服务;(6)妇女保健;(7)儿童保健;(8)老年保健;(9)残疾康复知道和康复训练;(10)计划生育技术咨询知道,发放避孕药具;(11)协调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1)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2)社区现场应急救护;(3)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4)转诊服务;(5)康复医疗服务;(6)定期的体检和疾病筛检服务;(7)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8)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36.改善流动人口健康与卫生服务的策略。(1)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把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纳入法治轨道,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2)合理配资卫生资源;(3)平等对待流动人口,变管理为服务;(4)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5)医生应注重流动人口病人的文化背景,传统观念和生活经历,了解流动人口与当地人口的差异,多余流动人口病人交流,耐心解释病因和治疗方案;(6)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7)招聘流动人口的用工单位必须对聘用工的传染病预防负有法律责任,为聘用人员解决安全饮用水、饮食卫生、卫生厕所及传染病的查治等问题;(8)尽快建立和健全流动人口管理与预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