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学原理_第1页
水土保持学原理_第2页
水土保持学原理_第3页
水土保持学原理_第4页
水土保持学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土保持学原理1.名词解释1.土壤侵蚀: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2000,2002,2003)2.侵蚀基准面:水流下切接近某一平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往下侵蚀,这一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又称水流侵蚀基准。指控制河流下切深度的一个面状的界限,在这个界限以下,河流侵蚀能力消失,不再加深河床,也简称侵蚀基面。河床上的坚硬岩坎,可控制岩坎以上河段下切的深度,支流汇入主流的河口处可控制该支流下切的深度,这种控制局部河段或支流下切深度的基面称地方侵蚀基面。对所有入海河流来说,海面是最终控制其下切深度的基面,因此海面也称终极侵蚀基面或总侵蚀基面。当然,河流在入海之后,其动能一般并不立即消失,有时在海底的一定深度内还会继续塑造出一段槽床;另外,在远离河口的大河河床上,由于强烈的旋涡流的冲蚀,也会出现比海面还低的深槽或壶穴。但这些都是局部的现象。从宏观上看,海面仍然是控制河流下切的总的基面。侵蚀基面的变化会引起河流作用的变化。在侵蚀基面上升时,由于水面比降减小,近基面处河流一般发生堆积;在侵蚀基面下降时,如果出露的河床坡降较大,一般会发生溯源侵蚀。(2000,2001)3.风力侵蚀: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风对地表所产生的剪切力和冲击力引起细小的土粒与较大的团粒或土块分离,甚至从岩石表面剥离碎屑,使岩石表面出现擦痕和蜂窝,继之土粒和沙粒被风携带形成风沙流。气流的含沙量随风力的大小而改变,风力越大,气流含沙量越高。当气流中含沙量过饱和或风速降低时,土粒和沙粒与气流分离而沉降,堆积成沙丘或沙垅。土粒脱离地表、被气流搬运、沉积3个过程是相互影响穿插进行的。风蚀的强度受风力强弱、地表状况、粒径和密度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当气流的剪切力和冲击力大于土粒或沙粒的重力以及颗粒之间的相互联接力,并能客服地表的摩擦阻力,土沙粒就会被卷入气流,而形成风沙流,之后,风对地表的冲击力增大,因粒径和地表状况而异,通常把细沙开始起动的临界风速(5m/s)称为起沙风速。(2000,2002,2003)4.重力侵蚀:一种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形式,土壤及其母质或基岩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位移和堆积的过程。主要包括崩塌、泻溜、滑坡和泥石流等形式。(2000,2002,2003)5.冻融侵蚀:土体和岩石因反复冻融作用而发生破碎、位移的过程。6.泥沙输移比:在某一时段内,通过沟道或河流某一断面的输沙总量与该断面以上流域的产沙量的比值。(2000,2001)7.土壤抗蚀性:土壤抵抗雨滴打击和径流破坏的能力。8.化学侵蚀:土壤中的多种营养物质在下渗水分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和溶解损失,导致土壤肥力降低的过程。9.沙尘暴:沙粒被风扬起并随风沿地面及近地空间搬运前进形成的挟沙气流叫风沙流。当风力较大,将地面沙尘吹起,出现空气相当浑浊,水平能见度为1km-10km的天气现象,称为扬沙。当强风将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出现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天气现象,称为沙尘暴。(2001,2002)10.滑坡:坡面上部分土体或岩石在重力等作用下,沿坡体内部的一个或多个滑动面(带)整体向下运动的现象。11.泥石流:在水力和重力的综合作用下,山坡或沟道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水和泥沙、石块的液、固两相洪流。12.侵蚀沟:沟蚀是坡面径流冲刷土体,切割陆地地表,在地面形成沟道并逐渐发育的过程。沟蚀形成的沟壑叫侵蚀沟。13.侵蚀模数:单位时段内单位水平面积地表土壤及其母质被侵蚀的总量,通常2以t/km?a表示。(2002,2003)14.沟壑密度: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具有沟壑的总长度(公里)的比值称为沟壑2密度。单位面积内分布的沟道的总长度,通常以km/km表示。(2002,2003)15.开析度:每平方公里土地上见有水文网的总长度。16.水土流失: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2.其它相关概念1、土壤侵蚀(soilerosion)——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theamountofsoilerosion)。2、流域产沙量(sedimentyield)——在特定时段内通过小流域出口某一观测断面的泥沙总量。3、水土流失(waterandsoilloss)——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4、水土保持(waterandsoilconservation)——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5、地质侵蚀(geologicalerosion)——就是在地质营力作用下,地层表面物质产生位移和沉积等一系列破坏土地资源的侵蚀过程。6、加速侵蚀(acceleratederosion)——指由于人们不合理活动,如滥伐森林、陡坡开垦、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等,再加之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土壤侵蚀速率超过正常侵蚀(或自然侵蚀)速率,导致土壤资源的损失和破坏。7、正常侵蚀(normalerosion)——指的是在不受人类活动影响下的自然环境中,所发生的土壤侵蚀速率小于或等于土壤形成速率的那部分土壤侵蚀。8、面蚀(surfaceerosion)——斜坡上的降雨不能完全被土壤吸收时在地表产生积水,由于重力作用形成地表径流,开始形成的地表径流处于未集中的分散状态,分散的地表径流冲走地表土粒。9、沟蚀(gullyerosion)——集中的地表径流冲刷地表,切入地面带走土壤、母质及破碎基岩,形成沟壑的过程。10、山洪侵蚀(torrentialflooderosion)——在山区、丘陵区富含泥沙的地表径流、经过侵蚀沟网的集中,形成突发洪水,冲出沟道向河道汇集,山区河流洪水对沟道堤岸的冲淘、对河床的冲刷或淤积过程。11、风力侵蚀(winderosion)——指土壤颗粒或沙粒在气流冲击作用下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一系列过程,以及随风运动的沙粒在打击岩石表面过程中,是岩石碎屑剥离出现擦痕和蜂窝的现象。12、重力侵蚀(gravitationalerosion)——一种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形式。他是坡面表层土石物质及浅层基岩,由于本身所受的重力作用,失去平衡,发生位移和堆积的现象。13、混合侵蚀(mixederosion)——指在水流冲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殊侵蚀类型,在生产上常称混合侵蚀为泥石流(debrisflow)。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土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暴雨径流,又是在一定的暴雨条件下,受重力和流水冲力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14、冰川侵蚀(freeze-thawerosion)——由冰川运动对地表土石体造成机械破坏作用的一系列现象。雪线上的积雪,经外力作用,转化为有层次的冰川,而后冰川沿冰床作缓慢塑性流动和块体滑动,冰川及冰川底部所含的岩石碎块不断锉磨冰床,同时冰川下因节理发育而松动的岩块突出部分可能和冰川冻结在一起,冰川移动时将岩块拔出带走。15、化学侵蚀(chemicalerosion)——土壤中的多种营养物质在下渗水分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和溶解损失,导致土壤肥力降低的过程。16、土壤侵蚀量(amountofsoilerosion)——指土壤侵蚀作用的数量结果。通常把土壤、母质及地表散松物质在外营力的破坏、剥蚀作用下产生分离和位移的物质量,称为土壤侵蚀量。17、流域产沙量(sedimentyield)——土壤侵蚀物质以一定的方式搬运,并被输移出特定地段,这些被输移出的泥沙量称为流域产沙量。相应的单位时间内,通过河川某断面的泥沙总量称为流域输沙量。18、土壤侵蚀程度(degreeofsoilerosion)——是指任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一定环境条件下自其发生开始,截至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19、土壤侵蚀强度(intensityofsoilerosion)——所指的是某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作用和其所处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土壤侵蚀形式发生发展可能性的大小。常用单位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土壤及土壤母质被侵蚀的重量来表示。20、允许土壤侵蚀量(toleranceofsoilloss)——是指小于或等于成土速度的年土壤流失量。也就是说允许土壤流失量是不至于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而允许的年最大土壤流失量。21、临界风速与起沙风速——假定地表风力逐渐增大,达到某一临界值后,地表沙粒脱离静止状态开始运动,这时的风速称为临界风速或起动风速,一切大于起动风速的风称为起沙风。22、荒漠化(desertification)——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23、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雨养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和复杂性下降或丧失,其中包括:水土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退化以及自然植被长期丧失等引起的土地生产力的下降或丧失。31、水土保持原理(element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和规律,水土保持的基本理论,据以组织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维护和提高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环境条件和自然面貌的一门以综合性为其特点的应用技术科学。32、垂直侵蚀(verticalerosion)——当土壤中的液体在土体内移动过程中,引起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结构破坏,使土壤肥力下降,称为垂直侵蚀。表现为土壤淋溶侵蚀和土壤的次生盐渍化。33、沟壑密度()——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具有沟壑的总长度(公里)的比值称为沟壑密度。34、开析度——每平方公里土地上见有水文网的总长度。35、坡地干旱()——坡地有利于排水,易形成超渗径流,对降水或融雪水在土层中蓄存不多,天晴后很快形成干旱现象。在土石山区很多坡地由于土层浅薄,即使在多雨地区由于蓄水总量小,很快形成蓄满径流,天晴后也将很快出现干旱现象。36、侵蚀基准()——由纵向侵蚀作用造成的沟底的深度有一定限度,其极限是不能深入其所流入的河床。为此,将侵蚀沟纵断面的最低点(经常是与沟系或河川的合流点)称之为侵蚀基准。通过侵蚀基准的水平面则称之为侵蚀基准面。37、平衡剖面()——当股流的流速处处均等于临界流速时,实际上意味着彻底消除了由集中的股流引起的水土流失作用。在此条件下沟道的纵断面称之为平衡剖面。38、固体径流——当集中的股流依其冲力的大小起相应数量的土沙石砾,流水中混入了固体物质,我们将已混入水中移动的固体物质称之为固体径流,其数量为固体径流量。39、临界流速——当固体径流不断增加,流速不断减缓,终导致水流以其全部动能用于搬运固体径流,无余力再加以侵蚀时,即达到了固体径流饱和状态。在此种状态,股流的冲力等于被冲物质的抵抗力,此时的流速称之为临界流速。40、输沙率()——单位时间内流过某断面的干沙重量,称之为输沙率,单位kg/s。41、泥沙输移比()——输沙率与流域产沙量之比。42、风沙流()——风蚀的实质是土体中的固体物质被流动的空气携流而去,从而混有土体中固体物质的风称为风沙流。43、旱风()——在北方、尤其是西北,受东亚季风控制的必然结果。在此较为宏观的基础上,又受地势西高东低的控制和山区地形的影响,局部空气干旱问题就比较突出,气压的减小,绝热膨胀和雨阴的形成都将加剧局部空气干旱,当流动时则形成旱风。44、害风——是指由于风速过大引起的对农作物及其他绿色植物生长发育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对绿色植物的物理失水和机械危害两种主要形式。45、交换作用——是指将流路中细小的土沙冲走而相应沉积下更大粒经的沙砾。46、分选作用——集中的股流依其所具有的冲力一定时,而这些土沙石砾的抵抗力是不同的,于是搬运过程中较大的石砾将沿沟滚动,能被冲起的颗粒也将依其比重和大小,轻而小者在前,重而大者殿后,称之为土沙石砾的分选作用。47、土壤抗蚀性——是指土壤抵抗径流对它们的分散悬浮能力。其大小主要取决于土粒和水的亲和力。亲和力越大,土壤越易分散悬浮,团粒结构也越易受到破坏而解体。48、分水线——向相反方向倾斜的两块地面之间最高点是分水点,联分水点的线就是分水线。49、液限——粘土处于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量。塑限——是便粘性土成为可塑状态的含水量。缩限——相当于从半固态转入固态时的界限含水量。50、水土流失面积(SoilErosionArea)指在一个行政区域或一条流域内,用总土地面积减去植被度大于70,的林、草面积和平地、梯田、坝地、滩地、水池等不流失面积,剩下的面积就是水土流失面积。51、水土流失分区(SoilErosionZoning)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科学的治理水土流失,划分水土流失类型区是十分必要的。水土流失分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原沟壑区、黄土阶地区、冲积平原区、土石山区、高地草原区、干燥草原及风沙区、黄土丘陵林区。3.水土保持术语标准3.1综合术语3.1.1水土流失soilerosionandwaterloss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3.1.2水的损失waterloss大于土壤入渗强度的雨水或融雪水因重力作用而沿坡面流失的现象。3.1.3水土流失类型type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根据引发水土流失的主要作用力的不同而划分的水土流失类别。3.1.4水土流失形式form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在作用力相同的情况下,水土流失所表现出的不同方式。3.1.5水土流失区region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水土流失比较集中,年土壤侵蚀量超过相应的容许土壤流失量的地域。3.1.6水土流失面积area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和轻度以上的土地面积,亦称土壤侵蚀面积。3.1.7水土流失规律law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与其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3.1.8容许土壤流失量soillosstolerance根据保持土壤资源及其生产能力而确定的年土壤流失量上限,通常小于或等于成土速率。对于坡耕地,是指维持土壤肥力,保持作物在长时期内能经济、持续、稳定地获得高产所容许的年最大土壤流失量。3.1.9水土保持soilandwaterconservation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轻洪水、干旱和风沙灾害,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3.1.10水土保持措施soilandwaterconservationmeasures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工程、植物和耕作等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的总称。3.1.11水土保持设施soilandwaterconservationfacilities具有防治水土流失功能的各类人工建筑物、自然和人工植被、以及自然地物的总称。3.1.12水土流失综合治理comprehensivecontrol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按照水土流失规律、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的需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实现对流域(或区域)水土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的活动。3.1.13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soilandwaterconservationforecologicalenvironmentrehabilitation为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而进行的水土流失防治活动。3.1.14小流域smallwatershed2面积不超过50km的集水单元。3.1.15小流域综合治理comprehensivemanagementofsmallwatershed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预防、治理和开发相结合,合理安排农、林、牧等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地布设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的最佳配置,实现从坡面到沟道、从上游到下游的全面防治,在流域内形成完整、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既在总体上,又在单项措施上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达到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流域内水土资源和其它自然资源,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水土流失防治活动。3.1.16小流域经济smallwatershedeconomy以小流域范为单元,在规模化、集约化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业化、商品化农业生产模式。3.1.17土地沙化landsandification由于土壤侵蚀,表土失去细粒(粉粒、粘粒)而逐渐粗化,或由于流沙(泥沙)入侵,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的现象。3.1.18风沙流sandyaircurrent沙粒被风扬起并随风沿地面及近地空间搬运前进形成的挟沙气流。当风力较大,将地面沙尘吹起,出现空气相当浑浊,水平能见度为1km-10km的天气现象,称为扬沙。当强风将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出现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天气现象,称为沙尘暴。3.1.19沙漠sandydesert气候干旱,植被稀疏,风沙吹蚀强烈,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发育的地域。3.1.20荒漠化desertification在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干旱的亚湿润区,由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退化现象,包括水土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退化以及自然植被长期丧失等引起的土地生产力的下降或丧失。按其成因可分为水蚀荒漠化、风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和其它因素造成的荒漠化等类型。3.1.21沙质荒漠化sandydesertification在具有沙质地表物质组成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使原来非沙质荒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为显著特征,从而导致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并产生荒漠景观的生态环境退化现象,亦称沙漠化。3.1.22石漠化rockification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3.1.23草场退化grasslanddegradation草场草群矮化、稀疏,优良牧草衰退,产草量降低,生态环境恶化等逆向性演替的现象。3.2土壤侵蚀与泥沙3.2.1土壤侵蚀soilerosion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土壤或其它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3.2.2自然侵蚀naturalerosion在不受人为影响的自然环境中发生的土壤侵蚀。3.2.3人为侵蚀erosioncausedbyhumanactivities由人类活动,如开矿、修路、工程建设以及滥伐、滥垦、滥牧、不合理耕作等,引起的土壤侵蚀。3.2.4土壤侵蚀类型typeofsoilerosion按照侵蚀营力的不同而划分的土壤侵蚀类别,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等。3.2.5土壤侵蚀形式formofsoilerosion在同一侵蚀营力作用下,土壤侵蚀所表现出的不同方式。3.2.6土壤侵蚀规律mechanismofsoilerosion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与各种影响因子之间的内在联系。3.2.7侵蚀营力erosionforce导致土壤侵蚀的作用力,包括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自然营力及人类对土地破坏的作用力。3.2.8水力侵蚀watererosion土壤及其母质或其它地面组成物质在降雨、径流等水体作用下,发生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包括面蚀、沟蚀等。3.2.9面蚀surfaceerosion降雨和地表径流对地表土体比较均匀地剥离和搬运的一种水力侵蚀形式,包括溅蚀、片蚀和细沟侵蚀。3.2.10沟蚀gullyerosion坡面径流冲刷土体,切割陆地地表,在地面形成沟道并逐渐发育的过程。3.2.11淋溶侵蚀leachingerosion土壤及其母质中被水溶解的物质或细小颗粒随入渗水流迁移的过程。3.2.12波浪侵蚀waveerosion由风或行船等扰动水面形成波浪,冲击岸坡、堤防并产生崩塌、磨蚀和淋溶的过程。3.2.13溯源侵蚀headwarderosion地表径流使侵蚀沟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并逐步趋近分水岭的过程。3.2.14风力侵蚀winderosion风力作用于地面,引起地表土粒、沙粒飞扬、跳跃、滚动和堆积,并导致土壤中细粒损失的过程。3.2.15冻融侵蚀freeze-thawerosion土体和岩石因反复冻融作用而发生破碎、位移的过程。3.2.16重力侵蚀gravitationalerosion土壤及其母质或基岩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位移和堆积的过程。主要包括崩塌、泻溜、滑坡和泥石流等形式。3.2.17滑坡landslide坡面上部分土体或岩石在重力等作用下,沿坡体内部的一个或多个滑动面(带)整体向下运动的现象。3.2.18混合侵蚀mixederosion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侵蚀营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侵蚀类型,如崩岗、泥石流等。3.2.19崩岗slopecollapse山坡土体或岩石体风化壳在重力与水力作用下分解、崩塌和堆积的侵蚀现象。3.2.20泥石流debrisflow在水力和重力的综合作用下,山坡或沟道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水和泥沙、石块的液、固两相洪流。3.2.21土壤侵蚀程度soilerosiondegree以土壤原生剖面被侵蚀的状态为指标划分的土壤侵蚀等级。3.2.22土壤侵蚀强度soilerosionintensity以单位面积和单位时段内发生的土壤侵蚀量为指标划分的土壤侵蚀等级。3.2.23土壤侵蚀量amountofsoilerosion土壤及其母质在侵蚀营力作用下,从地表处被击溅、剥蚀或崩落并产生位移的数3m表示。量,通常以t或3.2.24土壤流失量amountofsoilloss土壤及其母质在侵蚀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并通过某一观察断面的泥沙数量。以3t或m表示。3.2.25土壤侵蚀模数soilerosionmodulus单位时段内单位水平面积地表土壤及其母质被侵蚀的总量,通常以t/km2?a表示。3.2.26侵蚀基准面erosionbase水流下切接近某一平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往下侵蚀,这一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又称水流侵蚀基准。3.2.27沟道密度gullydensity2单位面积内分布的沟道的总长度,通常以km/km表示。3.2.28泥沙sediment在土壤侵蚀过程中,随水流输移和沉积的土体、矿物岩石等固体颗粒。3.2.29流域产沙量watershedsedimentyield通过流域出口观测断面的泥沙量及其上游工程拦蓄和沟道、河床及湖泊等沉积的泥沙量的总和,通常以t表示。3.2.30流域输沙量amountofsedimentdilivery通过流域出口断面的泥沙总量。以t表示。3.2.31含沙量sedimentconcentration单位体积水体中所含泥沙的重量,通常以kg/m3表示。3.2.32输沙模数modulusofsedimentyield某一时段内,流域输沙量与相应集水面积的比值,通常以t/km2.a表示。3.2.33泥沙输移比deliveryratio在某一时段内,通过沟道或河流某一断面的输沙总量与该断面以上流域的产沙量的比值。4规划设计与试验研究4.1区划与规划4.1.1土壤侵蚀分区soilerosionzoning根据土壤侵蚀成因、类型、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某一地区进行的地域划分,亦称水土流失分区。4.1.2水土流失类型区region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types通过土壤侵蚀分区划分形成的地域称为水土流失类型区。4.1.3水土保持区划soilandwaterconservationregionalization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和危害,以及水土流失防治方法的区域相似性和区域间差异性进行的水土保持区域划分,并对各区分别采取相应的生产发展布局(或土地利用方向)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的工作。4.1.4水土保持规划soilandwaterconservationplanning按特定区域和特定时段制定的水土保持总体部署和实施安排。4.1.5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planningofsmallwatershedcomprehensivemanagement以小流域为单元,依据水土流失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科学配置各项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形成完整的小流域综合防治体系的具体部署和实施安排。4.1.6土地利用规划landuseplanning按照土地适宜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土地利用方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并布设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具体部署和实施安排。4.1.7土地利用结构landusestructure在某一区域范围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4.1.8土地适宜性评价landsuitabilityassessment根据土壤、植被、气候以及土地的其它基本条件,按照农、林、牧以及城市、旅游等各业的适宜性及自然生产潜力水平的异同性,对土地利用选择方案进行的分类和鉴定。4.1.9水土保持措施配置collocation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measures为防治水土流失所作出的各种技术措施的安排和组合。4.1.10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initialdesigningforsmallwatershedmanagement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其综合规划,对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做出综合配置和典型设计,对实施进度、投入做出安排,对其效益做出评价,对单项工程做出设计和实施安排的工作。4.1.11宜治理面积areasuitabletocontrol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需要并可能实施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4.1.12水土流失治理面积areaofwaterandsoilconservation在水土流失地区,实施了水土保持措施,达到国家治理标准的土地面积。4.1.13水土流失治理程度erosioncontrolratio在某一区域内,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占原有水土流失面积的百分比。4.1.14四荒资源usablebarrenlands具有一定生产潜力,并适宜进行水土流失防治的荒山、荒沟、荒丘及荒滩等土地资源的总称。4.1.15基本农田capitalfarmland能抵御一般旱、涝等自然灾害,保持高产稳产的农作土地。4.1.16坝地farmlandformedinsiltstoragedam在沟道拦蓄工程上游因泥沙淤积形成的地面较平整的可耕作土地。4.1.17造林密度densityofplantation单位面积上栽植树木的株数,以株/hm2表示。4.1.18造林保存率survivalrateofafforestation符合规定的树木成活标准和密度标准的造林面积占累计造林面积的百分比。4.1.19枯枝落叶层litter覆盖在林地上的枯枝落叶及其它动、植物残骸的统称。4.1.20郁闭度crowndensity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小数表示。4.1.21植被覆盖率vegetationcoverrate在某一区域内,符合一定标准的乔木林、灌木林和草本植物的土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4.2效益4.2.1水土保持效益soilandwaterconservationbenefits在水土流失地区,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措施,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及其它再生自然资源,所获取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总称。4.2.2水土保持生态效益ecologicalbenefits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生态系统(包括水、土、生物及局地气候等要素)得到改善,及其向良性循环转化所取得的效果。4.2.3水土保持经济效益economicbenefits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项目区内国民经济因此而增加的经济财富,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前者主要是指促进农、林、牧、副、渔等各业发展所增加的经收效益,后者主要是指上述产品加工后所衍生的经济收益。4.2.4水土保持社会效益socialbenefits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主要包括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社会就业机会,减少洪涝、干旱及山地灾害,减轻对河道、库塘、湖泊淤积,保护交通、工矿、水利、电力、旅游设施及城乡建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所带来的效益。4.2.5蓄水保土效益waterdetentionandsoilconservationbenefits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在保水、保土、保肥以及改良土壤方面所获得的实际效果。4.3观测试验4.3.1水土流失观测observation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通过野外调查、定位观测和模拟实验,收集基本资料,为分析、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进行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所开展的观察与测验工作。4.3.2实验小流域站网observationnetworkinsmallwatershed在小流域内,根据各种地貌因子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布设的一系列雨量站和径流泥沙观测站组成的网络(或系统)。4.3.3径流小区观测observationofrunoffplots在特定的闭合区域内,对降雨特征、土壤侵蚀以及产流、产沙过程进行的定性观察和定量测量。4.3.4土壤侵蚀模拟soilerosionsimulating在实验室或野外,人工模拟自然界某些土壤侵蚀现象,探求其物理机制,观测水土保持措施功能和效益的试验方法。4.3.5人工模拟降雨试验simulatedrainfallexperiments用人工降雨装置模拟不同自然降雨,观测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侵蚀和产流、产沙过程的试验方法。4.3.6标准小区standardrunoffplots在全年裸露、常年休闲的平整坡面上设置的宽为5m,水平坡长20m,水平投影面积100m2,用于观测径流和土壤侵蚀的试验场地。4.3.7天然坡面径流场naturalrunoffplots布设在地形、土壤、植被等有代表性的天然坡地上,用于观测径流和土壤侵蚀的自然集流区。4.3.8试验小流域experimentalsmallwatershed进行水土流失规律和综合治理试验研究的小流域。4.3.9土壤侵蚀模型soilerosionmodel为描述土壤侵蚀状况以及与其主要影响因子间定量关系所建立的物理和数学结构。4.3.10小流域产流模型hydrologicalmodelofsmallwatershed模拟小流域在一定降雨条件、不同下垫面状况下的径流过程,预测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数学结构。4.3.11降雨侵蚀指数rainfallerosivityindex反映降雨侵蚀力大小的特征值,亦称降雨侵蚀力。在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中,以雨滴动能(E)和最大30min雨强(I30)的乘积(R)表示。4.3.12土壤抗蚀性soilantierosivity土壤抵抗雨滴打击和径流破坏的能力。4.3.13土壤侵蚀速率soilerosionrate某一时段内土壤侵蚀的发展速度,通常以年流失的土层厚度(mm/a)表示。5预防监督与管理5.1水土流失预防prevention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为防止水土流失发生、发展,预先采取的各项工程建设和管理活动的总称。5.2水土保持监督soilandwaterconservationsupervision水土保持行政执法机构依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方式和程序,对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与水土保持有关的行为活动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的监察和督导。5.3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keyregionalizationofpreventionandcontrol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根据当地水土流失情况,对本辖区内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划定和公告。5.4重点预防保护区keyprotectionregion水土流失较轻,林草覆盖度较大,存在潜在水土流失危险,应采取重点预防保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发生和发展的地域。5.5重点监督区keysupervisionregion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活动较为集中、频繁,可能或已经导致产生或加剧水土流失,且危害后果较为严重的地域。5.6重点治理区keyrehabilitationregion水土流失严重、对当地和下游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危害,需要开展大规模和集中治理的地域。5.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soilandwaterconservationprogram为防止开发建设项目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编制的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的设计文件,是开发建设项目总体设计的的重要组成部份,是设计和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技术依据。5.8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compensationfee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facilities开发建设项目由于占用、损坏现有水土保持设施而必须依法缴纳的起补偿作用的费用。5.9水土流失防治费soilandwaterconservationfee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所投入的费用。5.10禁止开垦坡度prohibitiveslopesteepnessfromcultivation为防止严重水土流失所规定的禁止开垦的地面坡度阀值。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开垦坡度为25度。5.11退耕还林还草removallandsfromcultivationforafforestationandgrassplanting为防治水土流失,对坡耕地实施停止耕种,进行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的生产活动。5.12水土流失监测soilerosionandwaterlossmonitoring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定期进行的调查、观测和分析工作。5.13土壤侵蚀遥感监测soilerosionmonitoringbyremotesensing应用遥感(RS)信息进行的土壤侵蚀时空演变的定位和定量分析工作。5.14土壤侵蚀信息系统soilerosioninformationsystem应用野外调查、定点观测和遥感监测等方法获取水土流失有关数据并借助计算机处理建立的信息管理工具。5.15山洪易发区susceptibleareaofmountaintorrent在山丘区,因暴雨频度高,植被较少,坡面及沟道比降较大,有利于径流快速汇集而形成突发性局部洪水的区域。5.16泥石流易发区susceptibleareaofdebrisflow在山丘区,因地表松散固体物质丰富,具有植被较少和较陡坡降的地形条件,降雨强度或其它水分补给条件有利于泥石流形成的区域。5.17滑坡易发区hazardousareaoflandslide地质构造、地表组成物质、新构造运动以及地形、地貌和降水条件的组合有利于滑坡形成的区域。5.18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mornitoringandforecastingoflandslideanddebrisflow采用一定的方法和装置,对可能发生的滑坡、泥石流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发出预报和警示的工作。6综合治理6.1工程措施6.1.1水土保持工程措施engineeringmeasures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应用工程原理,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建的工程设施。6.1.2坡面治理工程slopetreatmentforerosioncontrol为防治坡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坡面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工程设施。6.1.3梯田terrace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建的、断面呈阶梯状的田块。按其断面形式可分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在我国南方,旱作梯田称梯地或梯土,种植水稻的称梯田。6.1.4水平梯田benchterrace在坡面上沿等高线修建的田面水平平整,横断面呈台阶状的田块。6.1.5坡式梯田slopingterrace在坡面上,沿等高线上下分段修筑田埂,埂间保持原坡面的田块。6.1.6隔坡梯田intervalterrace保持自然植被的坡地与水平梯田上下相间而组合的梯田。6.1.7坡面截流沟waterinterceptinganddrainageditchontheslope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的拦截、疏导坡面径流,具有一定比降的沟槽工程。6.1.8水平沟levelditch竹节壕水平槽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每隔一定距离修建的截流、蓄水沟(槽),沟(槽)内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土挡以间断水流。6.1.9造林整地landpreparationforafforestation为防止造林及幼林生长期间的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坡面径流,改善林木生长条件,对造林地采取的各种蓄水保土的整地措施,包括水平阶、反坡梯田、鱼鳞坑、撩壕、穴状整地等。6.1.10水平阶horizontalstage在坡面上沿等高线修建窄带水平台阶地的造林整地方式。6.1.11反坡梯田back-slopeterrace在坡面上,沿等高线修建的田面向内倾斜成一定反向坡度(外高内低)的梯田。6.1.12鱼鳞坑fish-scalepit在坡面上,修筑呈品字形排列的半圆形坑穴的造林整地方式。6.1.13固坡工程slopestabilizationproject为保证山体和坡面稳定而修建的坡体加固工程设施。包括挡土墙、抗滑桩、削坡、反压填土、排水工程、护坡工程、滑动带加固工程等。6.1.14护坡工程slopprotectionworks为稳定斜坡、岩体、土体和保护坡面免受冲刷侵蚀而采取的防护性工程设施的总称。按材料和形式可分植物护坡、干砌石护坡、浆砌石护坡、抛石护坡、混凝土护坡、喷浆护坡、砌石草皮护坡、格状框条护坡等。6.1.15坡面水系工程slopewaterworks在坡面上修建的用以拦蓄、疏导坡地径流,防止山洪危害,发展山区灌溉的水土保持工程设施。6.1.16坡面集雨工程rainfallharvestingworksontheslope在坡面修建的拦蓄坡面、道路等降水径流的工程设施。6.1.17水窖watercellar旱井在地下挖筑成井状的、用于蓄积地表径流,解决人畜用水、农田灌溉的一种工程设施。6.1.18沟道治理工程gullyerosioncontrolworks为固定沟床,防治沟蚀,减轻山洪及泥沙危害,合理开发利用水沙资源而在沟道中修筑的工程设施。6.1.19沟边埂ridgealonggully为防止沟岸扩张,沿沟边修建的截流、挡水、护沟工程设施。6.1.20沟头防护工程protectiveworksofgullyhead在侵蚀沟道源头修建的防止沟道塑源侵蚀的工程设施。6.1.21谷坊checkdam横筑于易受侵蚀的小沟道或小溪中的小型固沟、拦泥、滞洪建筑物,高度在5米以下。按不同建筑材料分为石谷坊、土谷坊、梢枝谷坊、插柳谷坊、竹笼谷坊等。6.1.22淤地坝checkdamforfarmlandforming在多泥沙沟道修建的以控制沟道侵蚀、拦泥淤地、减少洪水和泥沙灾害为主要目的的沟道治理工程设施。6.1.23拦沙坝sedimenttrappingdam在沟道修建的以拦蓄山洪、泥石流等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的拦挡建筑物。6.1.24水坠坝sluicing-siltationearthdam用水力冲击土体,使之成为较高浓度的流态泥浆,输入筑有人工碾压边埂的坝面冲填畦内,经自重脱水固结而成的土坝。6.1.25治沟骨干工程keyprojectforgullyerosioncontrol为提高小流域坝系的抗洪能力,减少水毁灾害,在沟道中修建的库容为50,5003万m的控制性缓洪拦泥淤地工程。6.1.26坝系damsystem在小流域中,由相互联系和发挥综合效益的淤地坝、治沟骨干工程、小水库等组成的坝库群工程设施。6.1.27引洪漫地flooddiversionforsiltdeposition应用导流设施把高含沙洪水漫淤在耕地或低洼地、河滩地上,以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发展农业生产的生产活动。6.1.28沟道蓄水工程waterstorageworksingully在沟道修筑的拦蓄洪水,防止山洪危害,发展山区灌溉的工程设施。6.1.29蓄水池waterstoragepool蓄水容量在1000立方米以下的小型蓄水设施。6.1.30山塘pond堰塘、陂塘、池塘在沟溪内筑坝、或利用地势低洼处拦蓄地表径流、山泉溪水的小型蓄水设施,蓄3水量一般在1000—100000m。6.1.31沉沙池sedimentdepositionpool沉沙凼用于沉淀泥沙和清除水流中杂物的建筑物。6.1.32护岸工程bankprotectionworks保护河湖海库的堤岸免受水流、风浪、海潮侵袭和冲刷所修建的工程设施。6.1.33拦渣工程tailingholdstructure在开发建设项目基建施工和生产运行中,为防止弃土、弃石、弃渣及其它废弃固体物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而修建的工程设施。6.1.34滑坡整治landslidecontrol根据滑坡的成因、发育阶段及其特征,采取的排水、削坡、减载、反压、灌浆、锚固、支挡等预防和治理滑坡的生产活动。6.1.35泥石流防治工程debrisflowcontrolworks在泥石流易发区,为预防和治理泥石流灾害而修建的工程设施。6.1.36防沙治沙工程sandydesertificationcombatingworks为防治风沙灾害、改造利用沙地、改善生态环境而修建的工程设施。6.1.37沙障sandbarrier为控制风沙流、减轻风力侵蚀而设置的挡沙障碍物。6.1.38引水拉沙造田waterdiversionforflushingsanddune在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