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2《树之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识字2《树之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识字2《树之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识字2《树之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识字2《树之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单元第二课

《树之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通过不同的树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特点,让学生们不仅能够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

继续积累很多与树有关的带“木字旁”的生字,了解汉字的偏旁表意的特点,加以归类识字。还能够了解树木的种类和特点等自然常识,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美丽神奇,激发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材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梧、桐、掌、枫、松、柏、装、桦、耐、守、疆、银、杉、化、桂”15个生字,会写“杨、壮、棉”等10个生字。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4、感受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重难点】

朗读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走进文本

1、课件出示一些树的图片

师:同学们认识这些树吗?知道他们的名字吗?知道他们的生长习性吗?

(学生观看图片)

今天我们记住一首儿歌,来认识几种树木,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

板书课题:树之歌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让学生观察校园周围的树木,了解这些树的名称及特点。课上,老师出示杨树叶、柳树叶、榆树叶让学生猜猜,并说一说理由。通过图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满强烈的好奇心,进入新课学习。有扎扎实实的写课题、读课题,还有对字词读音的适时指导。这样导入,既有趣,又有实效性。】二、创设情境、突破识字

(一)整体感知全文

1、师示范读全文

2、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8页,自由读文,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师:这首儿歌主要写了什么呀?

(很多的树)

3、学生检查预习的情况,互考生字。(汇报预习情况)

【设计意图:范读中,通过演示多媒体动画课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先整体感知整首儿歌写了什么。在检查生字词的学习中,由同桌相互当小老师考,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二)随图识字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认一认这些树的样子和名字。

1.依次出图,图上配有加拼音词语

杨树

榕树

梧桐树

枫树

松柏树

木棉树

桦树

银杏

水杉

桂花树

请同学来拼读,读准字音。

(边观看图片边拼读词语)

2、请看大屏幕:(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杨树

榕树

梧桐

枫树

松柏

木棉

桦树

银杏

水杉

桂花

(1)学生自己拼读

(2)识字小老师在字音上提示平翘舌音和多音字其余同学可以补充。

(3)查字典,多音字“柏”。

(4)齐读

(5)去掉拼音指名读

(6)开火车读

3、出示8个木字旁的生字:梧

(1)师: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全是木字旁)

(2)你们发现了它们字形里的秘密,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形声字,左形右声)

(3)这样的字还有许多,猜一猜“橡树”“楠树”“榆树”等生字的读音。

4、出示剩下的七个生字:装、银、耐、掌、守、疆、化

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对比、组词等方法记忆字形。

5、重点引导“疆”字

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疆字左边是一个“弓”字和一个“土”字,表示以弓记步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两田表示田之间的疆域界限。

【设计意图:针对二年级学生识字量大的特点(本课要认15个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显得尤其重要。于是,识我设计了采用多种形式识字。如:先检查预习的识字情况,同桌互读,然后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出示生字正音,小老师提示读音,接着学生开火车读,个别读等方法,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让学生举一反三,利用形声字的特点,集中记忆8个木字旁的生字,并且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猜一猜“橡树”“楠树”“榆树”等生字的读音,课上遇到较难的生字或者多音字,立刻查字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低年级学生从小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三、细品儿歌

(一)出示儿歌第一句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圈出来这句话写了几种树木?

杨树

榕树

梧桐树

【设计意图:先提取树木名称的信息,再提取树木特点的信息。最后让学生运用这些信息去辨别树木,达到学以致用。】

2、再请同学读,其他同学找一找这三种树木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杨树很高。

榕树枝干比较粗壮。

梧桐树的树叶像手掌。

3、出示图片(杨树、榕树、梧桐树图)

请你根据他们的特点,猜一猜这三幅图分别是什么树,并说明理由。齐读第一句话

(生观察并发言。)

(二)出示儿歌第二句

“枫叶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1、请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圈出来这句话写了几种树木?

枫树

松柏树

师:松柏不是一种树,是两种树。各自的名字是松树和柏树。

2、再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找一找这枫树、松柏树有什么特点?

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枫树的树叶到了秋天会变红。松树、柏树的树叶一年四季都是绿的,不发生变化。)

3、男女生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通过演示多媒体动画课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次走进文本的时候,利用课件出示相应树木的插图,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不同树木的特点,达到图文结合,直观形象的效果。屏幕出示每种树木的图片,边观察边说出树的特点方法同学习第一句相似,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师补充课外知识,为什么松柏树终年长青?

普通的树木在气候不适宜的时候(譬如寒冷,干燥),因为叶子面积较大,表面没有蜡质的薄膜,而导致水分散失快,不易生存,所以在秋冬季会变黄,落叶。而松树,冬青,柏树等,由于叶子要么尖细,要么表面有蜡质层,水分不易散失,所以在严酷的环境下仍然可以正常生存,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常青。

(了解课外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知识的补充,让学生了解到树叶不变色、不落叶的科学原因。也是激励同学多进行课外阅读。】

(三)学以致用,读中感悟

1、除了刚刚所讲的树之外,你还喜欢哪些树?并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

(1)

指名答、读(用上“因为……所以……”句式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2)

小组读

(3)

齐读

2、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猜一猜,为什么叫银杏树和水杉树活化石?(思考、猜测)

结合学生的发言,师补充:因为科学家发现的化石表明水杉在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但在第四纪冰期以后,同属于水杉属的其他种类已经全部灭绝。而中国川、鄂、湘边境地带因地形走向复杂,受冰川影响小,使水杉得以幸存,成为旷世的奇珍。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老师讲过的方法,即先观察再说自己喜欢的理由,既能凸显个性,又能得到朗读的指导,一举两得。为了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的。让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读。如:同桌对读,个别读,小组读等方法,贯穿始终,读中悟,悟中读,收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效果。】

四、掌握笔顺,工整书写

1、出示“杨”“壮”,让学习仔细观察,并读一读。

2、提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杨”字右边第一笔横折折折钩一笔写成。“壮”字的笔顺从左到右,右边是“士”别写成“土”。

3、范写引路。范写时,先写拼音,再写汉字。边说边写,学生认真观察,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关键笔画。

4、书空练写。(书写时,注意正确的姿势。)

【设计意图:强调巩固认识田字格,掌握握笔和写字姿势。认识“木”旁,重点是指导学生写好木字旁,以及注意“壮”中的右边是“士”字。教会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所占的位置,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关键笔画】

五、模仿运用,创编儿歌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来介绍介绍树木,编一句儿歌呢?可以说说树枝、树叶的形状,可以说说花开的样子、香味,也可以说说树木的习性。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因此,课堂内容应该着力寻求一种延伸和开放。巧设情境,创编儿歌,会产生无限的乐趣。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现创编儿歌的机会,是拓展思维的好方法之一。《树之歌》句式整齐,韵律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课堂上,孩子们声情并茂的表演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读完之后孩子们还意犹未尽此时可借机引导,在孩子们你一句我一言的无拘无束地表达中,一首首充满生活气息、生动有趣的儿歌,不但放飞了孩子们的思维,更让孩子在活用语言中发展了创造的智慧。】

【板书】

树之歌

杨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