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驻马店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河南省驻马店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河南省驻马店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河南省驻马店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河南省驻马店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河南省驻马店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B.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D.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某无色溶液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取牵牛花在研钵中捣烂,加入水浸泡,可制得指示剂C.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等D.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3.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取适量液体 B.取少量液体C.两人合作滴加液体 D.手按短柄加热液体4.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5.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萍萍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C.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C.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7.古代“银针验毒”的原理是4Ag+2H2S+O2=2X+2H2O,X的化学式为A.Ag2S B.AgS C.Ag2O2 D.Ag2O8.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这主要说明()A.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D.分子质量很小9.日常生活中加铁酱油、高钙牛奶中的“铁”和“钙”是(

)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10.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铁丝,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A.收集到的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 B.铁丝生锈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 D.铁丝的温度不够高11.在“创新实验装置”的竞赛中,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如图是四位同学对实验中的部分现象进行的预测,预测正确的是()A.打开活塞K,装置①中会有气泡冒出,黑色固体消失B.打开活塞K,装置②中会看到液面上升,产生蓝色沉淀C.打开活塞K,装置②中会有气泡冒出D.打开活塞K,装置③中会有液体流入,产生蓝色沉淀12.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与水反应,现收集一瓶二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向上排空气法B.排水法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D.向下排空气法13.正确的实验操作能保证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B.木炭的燃烧时,将点燃的木炭迅速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C.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先预热试管,后对准固体的部位集中加热D.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在空气中挤捏胶帽排出空气,后伸入液体中吸取14.由“CO2”获得有关二氧化碳的信息中,错误的是:A.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C.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每个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15.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Ne B.O C.N2 D.CO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我们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如图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写名称)(2)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多种,请写出化合价为+1价的氮的氧化物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3)随着新元素的不断发现,元素周期表还将逐渐完善,最近,科学家用大量高速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形成了117号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小明通过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某些性质,实验装置如下:(1)对比描述B、C的实验现象_____;(2)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18.(8分)氢能源已被广泛关注,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什么?_____(答出一条即可)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联系生活实际作了如下探究: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烧杯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和澄清石灰水,并罩上一玻璃杯。(1)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火焰熄灭,且_____。(2)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Ⅱ.小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鳔产生了兴趣,并做了如下实验。(3)将鳔浸在水里剪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他立即用_____法收集到了甲、乙、丙三瓶气体(连续多次操作)。(4)将点燃的红磷迅速放入甲瓶中(装置如图2所示),等装置冷却后松开夹子,流入瓶中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往乙瓶中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5)鱼鳔内这两种气体的含量与空气中有什么区别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他用空气重复了上述实验,通过对比得出了如下结论_____。(6)若请你来检验丙瓶内的鱼鳔气体中含有氧气,你的方法是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题分析】A、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所以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正确,故A正确;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故B正确;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虽然不是最小粒子,但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故C正确;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D正确.故说法全正确,没有不正确的.2、C【解题分析】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该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属于盐,遇碱性溶液变红,故错误;B、牵牛花的汁液不溶于水,溶于酒精,所以应加酒精浸泡,故错误;C、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等,故正确;D、没有指明温度,所以同一种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故错误。3、A【解题分析】

A、取用适量的液体时,试剂瓶的标签要向着手心,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故正确;B、用胶头滴管取用少量的液体时,要在瓶外将胶头中的空气挤出去,故错误;C、滴加液体时一个人独立完成,故错误;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大拇指握在试管夹的长柄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4、A【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天平在使用时要按照左物右码的原则,过滤时不能直接将液体倒入漏斗内,滴管在滴加液体时不能接触试管内壁,要悬空滴加。故选A.考点:实验操作5、C【解题分析】

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正确;B、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正确;C、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错误;D、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正确。故选C。6、D【解题分析】

A、木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A说法不正确;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应进行引燃,否则不燃烧,故B说法不正确;C、红磷在空气中能燃烧,故C说法不正确;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故D说法正确。故选D。7、A【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结合化学反应:4Ag+2H2S+O2=2X+2H2O,可以推出X的化学式为AgS,故选B考点:质量守恒定律8、B【解题分析】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是有间隙的,而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故A错误,B正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但是与氧气可以被压缩无关,故C错误;氧气能被压缩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故D错误。故选B。9、D【解题分析】从宏观上讲,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加铁酱油、高钙牛奶中的“铁”和“钙”是元素。故选D。10、C【解题分析】

A、收集到的氧气含量太少或纯度太低时,可能会造成铁丝在氧气中不燃烧或燃烧现象不明显。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B、铁丝生锈时,铁丝表面被铁锈覆盖,阻止铁丝燃烧,可能会造成铁丝在氧气中不燃烧或现象不明显。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C、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细沙目的是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无关。故C说法符合题意;D、铁丝的温度不够高,无法达到铁丝的着火点,可能会造成铁丝在氧气中不燃烧或现象不明显。故D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C。11、D【解题分析】A.打开活塞K,装置①中过氧化氢溶液滴入烧瓶内,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会有气泡冒出;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黑色固体不会消失;B.打开活塞K,装置①中生成的氧气进入装置②中,装置②中压强增大,在压力的作用下,试管内液面下降,导管内液面上升;C.打开活塞K,装置①中生成的氧气进入装置②中,但由于气体在液面上,装置②中不会有气泡冒出;D.打开活塞K,装置①中生成的氧气进入装置②中,装置②中压强增大,在压力的作用下,试管内液面下降,导管内液面上升,使装置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流入③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产生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选D12、A【解题分析】

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容易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现收集一瓶二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故选:A。13、B【解题分析】

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避免气密性不佳时要更换药品而造成浪费,操作正确;B.木炭的燃烧时,把红热的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可以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操作错误;C.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先预热试管,后对准固体的部位集中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操作正确;D.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在空气中挤捏胶帽排出空气,后伸入液体中吸取,操作正确。故选:B。14、C【解题分析】C.每个分子中含有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是1:2,质量比为3:8。C错误。15、A【解题分析】

A、Ne是氖元素的元素符号,微观解释为一个氖原子,氖气由氖原子构成,因此也可以表示氖气。故A选项正确;B、O是氧元素的元素符号,可表示一个氧原子,但是不能表示物质,氧气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B选项错误;C、N2只能表示氮气分子,不能表示氮元素和氮原子。C选项错误;D、CO能表示一氧化碳物质,但其是化合物,因此不能表示元素和原子。D选项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氟元素N2O质子【解题分析】

解:(1)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分别是锂、氟、镁元素,锂、镁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氟带“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2)氮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3)由题意,该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17,由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吗,则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质子。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C中液体比B中液体先变红分子在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水分子【解题分析】

(1)对比描述B、C的实验现象是:C和B中的酚酞试液先后变红色,这是因为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并且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当运动到酚酞试液中时,形成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C中液体比B中液体先变红。(2)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故填:分子在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填:水分子。【题目点拨】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之间有一定间隔,总是不断运动的。18、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或燃烧热值高等)【解题分析】

由于水中含有氢元素,所以可以通过水分解得到氢气,所以制取氢气的原料丰富,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氢气燃烧后生成水,不污染环境,这属于氢气能源的三大优点;故答案为: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或燃烧热值高等)。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排水4P+5O22P2O5鱼鳔内氧气含量高于空气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丙集气瓶中【解题分析】

Ⅰ(1)烧杯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和澄清石灰水,并罩上一玻璃杯,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火焰熄灭,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2)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证明蜡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Ⅱ.(3)将鳔浸在水里剪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他立即用排水法收集到了甲乙丙三瓶气体;(4)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5)将点燃的红磷迅速放入甲瓶中,等装置冷却后松开夹子,流入瓶中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四分之一,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