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新余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海底黑烟囱”是指海底富含疏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其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此区域是高温、高压、没有阳光和氧气的极端环境,却发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生物,包括大得出奇的红蛤、海蟹、血红色的管虫、形状类似蒲公英的水螅生物、蠕虫及硫细菌(类似硝化细菌)等许多生物。下列关于“海底黑烟囱”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硫细菌为分解者 B.所有生物构成生态系统C.生物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等 D.输入的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A、B、C、D、E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指向C的“→”代表光合作用 B.图中D、E表示同一种生态系统的成分C.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有4个营养级 D.图中的箭头体现了碳循环全球性的特点3.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相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D)是目前一种常用抗抑郁药。下图是正在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结合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①是突触前膜B.MAOID能增加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C.图中所示的递质释放方式,利用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图中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将导致细胞Y膜内电位由正变负4.如图所示,a、b、c表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用单侧光照射。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A.b、c胚芽鞘中的生长素均发生了横向运输B.a直立生长,b向光弯曲生长,c向光弯曲生长C.若固定d中植株,旋转纸盒,则植株向左弯曲生长D.若将d中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小孔弯曲生长5.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蝌蚪存活率/%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323710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6.如图表示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翻译)过程,①②③④表示相关结构或物质。下列叙述与该图不相符的是()A.①具有转达DNA上遗传信息的功能B.②结构由蛋白质和RNA组成C.③能认读mRNA上决定氨基酸种类的遗传密码D.图示过程可以有若干个②同时结合在一个①上合成④7.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物种 B.物种是能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个体C.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D.在新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8.(10分)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是影响所有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B.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种群数量不变C.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等于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D.不是任何生物都可以通过控制出生率和死亡率来控制种群数量二、非选择题9.(10分)神经递质是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其种类很多,根据作用效果,可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它们共同参与生命活动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甲图是帕金森病患者的脑与脊髓调节关系示意图(脑内纹状体与黑质之间存在调节环路,其中“-”表示抑制),乙图是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黑质通过神经元a释放的多巴胺对脊髓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2)研究发现,在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上也存在多巴胺受体(自身受体),如果自身受体与多巴胺结合,会导致Ca2+内流减少,使轴突末梢的兴奋性下降,从而_____(填:促进或抑制)多巴胺合成、释放。(3)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研究发现其病因主要是黑质损伤、退变,多巴胺合成减少。由图中黑质一纹状体相互调节关系,可以推测帕金森病患者的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_____(填:增加或减少)。对比甲、乙两图,请推测该特效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等。10.(14分)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是由一种+RNA冠状病毒(COVID-19)引起。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COVID-19侵入人体时,首先鼻腔口腔等处的黏膜组织会分泌粘液包裹住病毒,通过打喷嚏、咳嗽等方式将病毒排出体外,部分已进入人体的COVID-19会被吞噬消化,上述过程由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______道防线发挥作用。(2)当COVID-19突破前两道防线后,树突状细胞收集抗原并呈递给_________,该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_________:一方面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并分泌特异性抗体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另一方面激活_________使其大量增殖,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抗原。(3)预防新冠肺炎的核酸疫苗已成为疫苗研发的热点领域。核酸疫苗分为DNA疫苗和RNA疫苗。下图是一种自扩增RNA疫苗的设计、制备及作用机理的过程示意图。①由图可知,自扩增mRNA能自我扩增是因为其中含有_________,包裹自扩增mRNA的脂质体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进入细胞的自扩增mRNA一部分通过自我复制,另一部分充当_________的模板与核糖体结合,指导抗原肽的合成。抗原肽能激发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产生_________,从而获得对COVD-19的免疫力。②当接种者再次接触COVID-19时,相关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_________。该过程的优点是_________。③与DNA疫苗相比,mRNA疫苗安全性更好,这是因为_________。11.(14分)某细菌能产生一种单链的“毒性肽”,其分子式是C55H70O19N10,将它彻底水解后只能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1)该多肽是________肽,连接相邻两个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2)该多肽在进行水解时,需________个水分子参与,得到________个谷氨酸分子。这些氨基酸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蛋白质分子结构复杂,加热、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其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蛋白质变性后_____(填“能”或“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4)由题中提及的四种氨基酸按一定数量混合后,在适宜条件下,脱水缩合后形成的含四个肽键的多肽最多有________种。12.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实现,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下丘脑的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______的功能。(2)若Y细胞代表甲状腺细胞,物质甲就是______;如果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乙的分泌的变化是______;此过程的调节机制称为______调节。(3)当血浆渗透压过高时,_______________感受此变化产生兴奋,下丘脑产生并分泌的__________,通过促进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______。(4)血糖浓度上升会导致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兴奋并进行神经调节,使Z细胞分泌的激素增多,Z表示______细胞。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海底黑烟囱“是高温、高压、没有阳光和缺乏氧气的极端环境,与地表环境有很大不同,其能源是来自于地热和硫化氢的氧化,其中生活的红蛤、海蟹、管虫、水螅生物、蠕虫及硫细菌等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种间关系。【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硫细菌类似于硝化细菌,属于自养生物,故属于生产者,A错误;B、所有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及无机环境,B错误;C、“海底黑烟囱”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如红蛤、海蟹、管虫、水螅生物、蠕虫及硫细菌等生物种间存在捕食、竞争等关系,C正确;D、据题意可知,该生态系统中无阳光,故输入的能量不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D错误。故选C。2、B【解析】分析题图: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及太阳光能的输入可判断出C是无机环境、A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B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D是初级消费者,E为次级消费者。【详解】A、根据分析,A是生产者,C是无机环境,所以“→”是生产者的呼吸作用,A错误;B、D是初级消费者,E为次级消费者,都属于消费者,B正确;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可表示为:A→D→E,有三个营养级,C错误;D、图中的箭头体现了碳循环利用的特点,但不能看出全球性的特点,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碳循环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成分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D【解析】由图可知,①可释放神经递质,故为突触前膜。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可以引起Y的兴奋。【详解】A、根据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可知,①是突触前膜,A正确;B、MAOID能够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引起单胺类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积累,故能增加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B正确;C、神经递质通过胞吐释放,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D、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细胞Y会兴奋,膜内电位会由负到正,D错误。故选D。4、D【解析】题图分析,a生长素不能通过玻璃片,因此单侧光照不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胚芽鞘不会向光弯曲生长;b生长素可以穿过琼脂片,单侧光照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c胚芽鞘无尖端,单侧光照不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向光侧,因此去尖端的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d如果只转动盒子,胚芽鞘会向右弯曲生长,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只有小孔部位受到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会弯向小孔生长。【详解】A、在单侧光下,b胚芽鞘中的生长素,在尖端发生了横向运输,c胚芽鞘没有尖端,琼脂块中的生长素不能发生横向运输,A错误;B、a生长素不能通过玻璃片,因此单侧光照不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直立生长;b生长素可以穿过琼脂片,单侧光照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向光弯曲生长;c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向光侧,因此去尖端的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B错误;C、d中,如果只转动盒子,胚芽鞘只有在小孔和光源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才能接收到来自右侧的光照,因此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C错误;D、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胚芽鞘只能接受来自小孔部位的单侧光照射,因此胚芽鞘会弯向小孔生长,D正确。故选D。5、D【解析】根据表格分析,在没有捕食者的情况下,甲的存活率最高,丙的存活率次之,而乙的存活率最低;与没有捕食者的对照组相比,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和丙的数量逐渐减少,而乙的数量逐渐增加,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详解】A、分析表格中数据,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多,甲和丙种蝌蚪数量迅速减少,而乙种蝌蚪数量增多,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A不符合题意;B、当没有捕食者存在时,乙种蝌蚪数量最少,但是捕食者数量增多时,乙种蝌蚪数量增加,说明种间竞争受捕食者影响,B不符合题意;C、在没有捕食者的情况下,甲的存活率最高,丙的存活率次之,而乙的存活率最低,因此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C不符合题意;D、因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所以随捕食者数量增加,甲和丙数量减少,与乙的竞争减弱,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多,D符合题意。故选D。6、C【解析】题图分析可知:①mRNA;②核糖体;③tRNA;④多肽链。【详解】A、①是mRNA,由DNA转录而来,具有转达DNA上遗传信息的功能,A正确;B、②结构是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B正确;C、翻译时,核糖体认读mRNA上决定氨基酸种类的遗传密码,C错误;D、图示过程表示翻译过程,可以有若干个②核糖体同时结合在一个①mRNA上合成多条相同的④多肽链,提高翻译效率,D正确。故选C。7、C【解析】物种是在自然状态下彼此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类生物的集合;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详解】A、不同种群的生物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A错误;B、物种是形态上类似、自然条件下彼此能够相互交配,并且要可以产生可育后代,B错误;C、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产生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C正确;D、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生殖隔离,不一定有地理隔离,D错误。故选C。8、D【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依据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详解】A、不是所有生物都具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对于雌雄同体的生物来说,没有性别比例影响种群数量的说法,A错误;B、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而不是固定不变的,B错误;C、一段时间内的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等于该时间段种群数量的增长率,而不是增长速率,C错误;D、不是任何生物都可以通过控制出生率和死亡率来控制种群数量,比如对于人类而言,不可能用增加死亡率的手段来控制人口数量,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9、(1)分级调节(2)抑制(3)①.增加②.促进(神经元a)合成、分泌多巴胺③.抑制(神经元b)合成、分泌乙酰胆碱【解析】题图分析:图甲中脑内纹状体通过抑制黑质影响a释放多巴胺,而黑质也可以通过抑制纹状体而影响b释放乙酰胆碱,以上两种途径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图乙表示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与甲图比较乙酰胆碱减少,多巴胺增多。【小问1详解】甲图中,神经元a释放的多巴胺对脊髓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其生理意义是维持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适宜(防止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过度),这说明脑中的高级神经中枢对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控制(调控)作用,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分级调节。【小问2详解】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上存在的多巴胺受体(自身受体)与多巴胺结合,导致Ca2+内流减少,使轴突末梢的兴奋性下降,从而抑制多巴胺合成、释放。【小问3详解】依题意并分析甲图可知:正常情况下,纹状体合成的乙酰胆碱可抑制黑质合成多巴胺,而黑质合成的多巴胺又可抑制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从而防止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过度。帕金森病患者的病因主要是黑质损伤、退变,多巴胺合成减少,对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纹状体合成的乙酰胆碱增加。对比分析甲、乙图可知:帕金森病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神经元b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而神经元a释放的多巴胺增加,由此可推测该特效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神经元a)合成、分泌多巴胺,抑制(神经元b)合成、分泌乙酰胆碱。【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10、(1)一、二(2)①.辅助性T细胞②.细胞因子③.细胞毒性T细胞(3)①.病毒RNA复制酶编码区②.胞吞③.翻译④.抗体和记忆细胞⑤.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⑥.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和记忆B细胞,使免疫效应更快更强⑦.mRNA不进入细胞核,无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的风险;易被RNA酶降解,不会遗传给后代【解析】1、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2、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3、细胞免疫:病原体侵入靶细胞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这一变化信号,之后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他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小问1详解】鼻腔口腔等处的黏膜组织会分泌粘液包裹住病毒,通过打喷嚏、咳嗽等方式将病毒排出体外这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发挥作用;已进入人体的COVID-19会被吞噬消化,这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发挥作用,因此上述过程由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二道防线发挥作用。【小问2详解】在体液免疫中,树突状细胞收集抗原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细胞因子。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并结合被寄生的宿主细胞,使其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小问3详解】①RNA自我复制需要RNA复制酶,由图可知,自扩增mRNA含有病毒RNA复制酶编码区,能控制合成RNA复制酶,因此能自我扩增;扩增mRNA属于生物大分子,包裹自扩增mRNA的脂质体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翻译的模板是mRNA;抗原肽属于抗原,能激发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获得对COVD-19的免疫力。②当接种者再次接触COVID-19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该过程属于二次免疫,二次免疫的优点是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和记忆B细胞,使免疫效应更快更强。③与DNA疫苗相比,mRNA疫苗中的mRNA不进入细胞核,无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的风险;易被RNA酶降解,不会遗传给后代,因此安全性更好。【点睛】本题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免疫学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1、(1)①.十②.一CO一NH一(2)①.9②.4③.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分别连接了一个氨基、一个羧基和一个氢原子(3)①.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②.能(4)45【解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2、分析分子式是C55H70O19N10的“毒性肽”彻底水解后得到的四种氨基酸:在甘氨酸(C2H5NO2)、丙氨酸(C3H7NO2)、苯丙氨酸(C9H11NO2)、谷氨酸(C5H9NO4)中,每种氨基酸分子都只含有1个氮原子,只有谷氨酸每分子含有4个氧原子、其它三种氨基酸每分子均含有2个氧原子。【小问1详解】分子式是C55H70O19N10的“毒性肽”彻底水解后得到的四种氨基酸中,每种氨基酸分子都只含有1个氮原子,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该“毒性肽”是由10个氨基酸形成的十肽。连接相邻两个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简式是一CO一NH一。【小问2详解】由(1)可知,该多肽是由10个氨基酸形成的,所以该多肽含有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0-1=9个,故水解该多肽需要9个水分子参与。设该多肽中含有谷氨酸x个,则其它三种氨基酸共有10-x个,根据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得4x+(10-x)×2-(10-1)=19,解得x=4个,即水解该毒性肽可得到4个谷氨酸分子。氨基酸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小问3详解】蛋白质分子结构复杂,蛋白质在加热、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条件下其分子中的氢键会被破坏进而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而变性失活。虽然蛋白质变性使得其空间结构被破坏,但其肽键并未被破坏,故变性的蛋白质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小问4详解】四种氨基酸按一定数量混合后,在适宜条件下,脱水缩合后形成的含四个肽键的分子是五肽,即最多的种类是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木结构建筑的日照模拟与优化考核试卷
- 畜牧养殖疫病防控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考核试卷
- 纸板容器操作人员素质提升考核试卷
- 稻谷种植农业产业链协同创新考核试卷
- 喷枪在现代建筑外墙涂装的应用考核试卷
- 竹材采运项目管理与招投标实务考核试卷
- 灯具行业展会策划与参展技巧考核试卷
- 西藏大学《第二外语1(日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2025届三下数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光学零件制造工艺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新高考卷文学类阅读真题《建水记》《大师》讲评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思维导图人教部编版
- 2023年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人员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考冠词专项训练100题 (带答案)
- 幼儿心理学(陈帼眉)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 罗盘仪林地测量-罗盘仪林地面积测量(森林调查技术)
- 电力现货市场基础知识
- 公司收支明细表
- 2023年电子产品营销试题库
- GB/T 7251.6-201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6部分:母线干线系统(母线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