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进展与启示_第1页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进展与启示_第2页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进展与启示_第3页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进展与启示_第4页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进展与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进展与启示

1复合造山成矿系统研究项目简介西南三江是中国大陆最典型的发展区(handbermouli,1978;sengor,1979,1981;sengor和h,1984)。从早古生代到早古生代,原始冷武系洪泛面的解体形成了原始冷武系。经过古特提斯多岛拱坝系的发育和古代中生代祖生代的增生山和骨盆的形成,以及印度-欧亚大陆大陆的冲突和重叠,它记录了超级大陆的解体和增长。这是大陆动力学的完整历史和中国武术的发展,是中国大陆结构发展的典型体现(刘增谦等,1993;钟大树,1998;李兴珍等,1999;潘桂堂等,2003)。复合造山和叠加转换同时导致了三江特提斯域成矿作用凸现出长时期、多幕式、大规模、多类型以及复合叠加和破坏再生特征(李春昱等,1982;黄汲清等,1984;ZhaiandDeng,1996;翟裕生等,1999;潘桂棠等,2003;侯增谦等,2006a,b,c;Houetal.,2007;邓军等,2010a,b;Dengetal.,2004,2009,2010c;Wangetal.,2010a,b)(图1)。因此,项目围绕复合造山成矿系统形成机制这一主题,聚焦增生/碰撞造山与金属超量富集的耦合-互馈机制及构造体制转换与叠加复合及巨型矿床演化赋存规律2个关键科学问题,以三江特提斯构造演化和大陆动力学研究为基础,以复合造山过程中的成矿作用研究为核心,抓住制约成矿作用的3大关键地质过程(增生造山作用、碰撞造山作用、叠加复合作用),聚焦4个致矿构造体系(多岛弧盆构造-岩浆系统、大规模陆内斑岩岩浆系统、大规模逆冲推覆-走滑剪切系统、大型复合盆地系统),解剖3大典型成矿系统(汇聚边缘成矿系统、碰撞转换成矿系统、叠加复合成矿系统),洞悉5个主要矿床类型(斑岩型铜钼金矿、VMS型铜铅锌矿、造山型金矿、卤水型铅锌铜银矿、叠合型锡铜矿),集成预测理论与勘查技术,揭示三江特提斯成矿域复合造山过程与成矿耦合-互馈关系,创建增生/碰撞造山成矿新理论,完善相应的预测体系和找矿技术方法组合,提高研究区找矿潜力。为此,项目设置8个研究课题(图2)。课题一重点再造三江复合造山带增生造山和碰撞造山的详细过程,揭示造山过程与成矿耦合关系以及关键地质事件对成矿作用的约束机制,为建立大陆成矿理论提供动力学背景,并为三、四、五、六课题提供精确的构造框架;课题二旨在研究复合造山过程中岩浆作用与深部过程,从壳幔物质交换角度揭示深部过程的物质体现及其对成矿作用的约束和贡献,并为三、四、五和六课题提供深部过程信息;课题三、四、五和六分别选择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形成的成矿系统和主导性成矿类型进行深入剖析,刻画成矿系统的时空结构与矿化结构,揭示成矿作用过程,建立成矿模型。同时,从成矿作用研究新视角,深化构造模式的研究;课题七拟依据一至六课题建立的大陆成矿知识模型,构筑勘查模型,完善成矿预测智能系统,进行区域成矿潜力评价和战略新区预测,集成勘查技术方法,完成国家目标;课题八将在上述课题研究基础上,与各课题负责人共同合作,针对关键理论问题,开展综合研究和国际对比,建立复合造山区域成矿模型,构建大陆成矿理论体系框架。项目实施3年来,围绕项目设计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在成矿动力学背景、增生造山成矿系统、碰撞造山成矿系统、构造体制转换与复合叠加成矿作用、成矿预测理论和勘查技术集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2主要研究成果2.1北区域的自然生态基于对火成岩时空分布与其所代表的确切地质含义及在特提斯构造演化过程中的作用等的系统研究,厘定了原特提斯、古特提斯、新特提斯和陆陆碰撞等一系列重要的区域构造-岩浆事件及其动力学背景,为成矿系统研究提供了动力学约束。在澜沧江火山岩带中大平掌矿区南部大中河三一四级电站,新发现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英安-流纹质凝灰岩“双峰式”组合岩系,获得该套火山岩年龄为S3晚期,形成环境为被动边缘裂陷-裂谷盆地。北澜沧江混杂岩带中玄武岩可能代表了澜沧江洋盆的扩张时间。开心岭-竹卡火山-岩浆弧原竹卡群(T2-3z)英安岩可能代表了北澜沧江洋盆的向东俯冲-碰撞作用。在金沙江蛇绿混杂岩带中,东竹林堆晶辉长岩形成于C1早期和D3末期,羊拉-东竹林基性-中基性火山岩和江达-维西人支雪山组流纹岩也表明D3末期-C1早期金沙江洋盆已经开始扩张,P1晚期开始向西俯冲消减于昌都-兰坪陆块之下,T1开始斜向俯冲碰撞、弧后洋盆消亡转入残余海盆地的发展阶段。在昌宁-孟连蛇绿岩带中,发现铜厂街具N-MORB特征的洋脊玄武岩及老厂早石炭世洋岛型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在蛇绿岩带的东侧,发育与之配套的弧岩浆岩及碰撞型岩浆岩。这表明昌宁-孟连洋自P1开始向东俯冲,T2-3冈瓦纳古陆与劳亚古陆发生碰撞。在甘孜-理塘蛇绿岩带中,发现并确定了红山-属都这条新蛇绿岩带,该带将格咱岛弧分为东西2个岛弧斑岩成矿亚带,其中西亚带岩浆侵入活动时间为249~234Ma,东亚带岩浆侵入活动时间为223~213Ma,表明甘孜-理塘洋起始俯冲具2次作用,红山-属都蛇绿混杂岩带是其向西早期俯冲的产物(李文昌等,2010b)。应该指出的是,印缅岭蛇绿岩带内硬玉岩中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研究表明,洋壳形成或洋底变质作用的时间约为163Ma,洋-洋俯冲闭合于147Ma(Shietal.,2009)。此外,通过对金沙江-哀牢山新生代富碱斑岩带的资料整理和锆石U-Pb定年,获得姚安正长岩和煌斑岩、北衙石英正长斑岩和煌斑岩、马厂箐花岗斑岩和煌斑岩、剑川角闪正长岩和黑云二长花岗斑岩、宾川各种类型岩体、玉龙斑岩、永胜和石鼓及哈播斑岩体形成时代集中在38.8~33.6Ma(邓军等,2010b)。这些成果基本厘定了澜沧江、金沙江、班公湖-怒江、昌宁-孟连、甘孜-理塘、印缅岭等洋盆形成与演化的时空格架,为进一步深入探索特提斯构造演化与复合造山成矿作用动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2成矿系统及成矿作用三江特提斯古生代-中生代增生造山构造演化过程中,形成了VMS型Cu-Pb-Zn成矿系统和斑岩型Cu成矿系统。根据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及成矿动力学环境的不同,将VMS型Cu-Pb-Zn成矿系统划分为被动边缘盆地型、活动边缘多岛弧盆型和大洋盆地型3个子系统。被动边缘盆地型VMS成矿系统主要发育在扬子地台西缘大平掌铜矿区,其含矿岩系富Na英安-流纹斑岩及角砾凝灰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脉-网脉状、角砾状,铜矿体中零星分布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与矿区南部大中河三一四级电站的玄武岩年龄一致。活动边缘多岛弧盆系VMS成矿系统主要发育在江达-维西和云县-景谷陆缘弧带,分别是金沙江弧后洋盆向西俯冲和澜沧江弧后洋盆向东俯冲的产物。其中江达-维西成矿带的鲁春Cu-Pb-Zn矿床的人支雪山组火山岩具有玄武岩(+辉长岩)和流纹岩的双峰式组合特征,2件流纹岩样品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47.4±2.1Ma和249.1±1.6Ma(王保弟等,2011)。矿床含矿岩系为流纹岩-碎屑岩夹玄武岩、层纹状硅质岩和灰岩等组合,VMS型矿体呈典型的层状产于流纹岩下伏的强绿泥石-绢云母化-硅化凝灰岩中,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成矿时代为249Ma(王保弟等,2011)。云县-景谷成矿带的官房、文玉、民乐和三达山Cu矿也具有类似鲁春Cu-Pb-Zn矿床的特征,矿体主要呈块状、角砾状、脉-网脉状硫化物矿体产出。大洋盆地型VMS成矿系统主要发育在昌宁-孟连成矿带,以老厂Cu-Pb-Zn矿床最为典型。矿体主要呈较大规模层状、似层状和透镜体产出,赋存于早石炭世洋岛型玄武岩-玄武安山岩中,具有典型VMS型矿床分带特征:深部黄铜矿-黄铁矿→中部铅锌-黄铁矿→外围及地表Mn-Ag矿化,矿体上部一般为块状方铅矿+闪锌矿、下部为网脉状黄铁矿+黄铜矿。斑岩型Cu成矿系统的研究进展集中在玉龙和格咱-香格里拉斑岩铜矿带。通过对格咱岛弧三叠纪火山岩以及普朗、雪鸡坪、春都和烂泥塘等斑岩矿床的系统研究,成矿作用与俯冲消减过程有关,形成于岛弧环境。玉龙斑岩铜矿带2类不同地球化学性质的岩石不是岩浆演化作用加上流体交代或两类同时期岩浆分别结晶作用形成的,而是年青成矿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捕获早期酸性岩浆岩并发生同化混染及交代作用形成的;晚二叠至早三叠纪岩浆活动强烈,可能与古特提斯洋壳俯冲与闭合有关,玉龙斑岩成矿带的成矿可能有印支期岩浆作用的贡献。2.3成矿作用一体化成矿系统印度-亚洲大陆在65Ma开始对接与碰撞,使三江地区成为调节和吸纳碰撞应变的构造转换域,形成了以薄皮构造为特征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深切大陆岩石圈的大规模走滑断裂系统和强烈流变的剪切构造系统,伴随着前陆盆地含矿(Zn-Pb-Cu)卤水流体的长距离迁移汇聚、含Cu(Au)高钾长英质岩浆侵位及岩浆-热液系统发育,含Au富CO2剪切变质流体分泌和水/岩反应,控制了大陆碰撞成矿系统的形成与发育,并以沉积岩容矿Pb-Zn-Cu-Ag多金属成矿系统和斑岩型Cu(Au)成矿系统为代表。通过对兰坪盆地、昌都盆地和玉树-沱沱河地区Pb-Zn-Cu-Ag矿床的系统研究,指出沉积岩容矿Pb-Zn-Cu-Ag多金属矿床的形成贯穿于印-亚大陆碰撞的3个演化阶段,成矿年代具有由南向北逐渐变新的趋势:兰坪盆地受西部逆冲推覆构造控制的矿床形成于49~48Ma左右,受东部逆冲推覆构造控制的矿床形成于34Ma左右;玉树地区矿床形成于35~31Ma;沱沱河地区矿床形成于23~16Ma(宋玉财等,2011)。通过详细的矿床地质分析及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识别出2套不同的成矿系统:(1)1兰坪盆地西缘的脉状Cu成矿系统,与变质流体活动有关,成矿物质来自深部地壳和浅部沉积地层的混合;(2)2Pb-Zn(-Cu-Ag)成矿系统,与盆地流体活动有关,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沉积地层,个别矿床有深部地壳物质贡献(Wangetal.,2010a)。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构造控矿模式,并对比指出了这些矿床与典型MVT矿床的区别。研究表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型Cu(Au)成矿系统中富碱岩浆活动的高峰期与成矿作用发生的高峰期一致,集中于38~33Ma左右。成岩成矿作用一体化表现在成岩成矿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相伴性和物质成分上的关联性3个方面,表明成岩与成矿是区域构造-岩浆-流体演化一脉相承的产物(邓军等,2010b)。根据纳日贡玛斑岩矿床含矿斑岩年龄(43.6±0.5Ma)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与玉龙成矿带斑岩类比,指出它可能是玉龙带的北延。提出印-亚大陆碰撞导致地壳增厚,有效地阻止了含矿岩浆的大规模喷发,使得它们在上部地壳内发育成规模大且稳定性好的岩浆房,深部岩浆不断向岩浆房的充分补给以及岩浆房内部的充分分离结晶,有效地促进了挥发分的饱和、金属的集聚以及大规模岩浆热液的出溶,从而形成斑岩矿床。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俯冲型和碰撞型斑岩矿床地球化学和地质背景差异(973项目第四课题,20101)。造山型Au成矿系统主要发育在哀牢山金矿带,共发育3期金矿成矿热事件,它们的矿物组合、流体特征和地质背景明显不同(杨立强等,2010)。早、主、晚期金成矿作用分别发生于63.09~61.55Ma、36.10~33.76Ma和30.80~26.40Ma,分别受控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早期的强烈汇聚挤压、早期和晚期转换构造动力学体制,并可能受青藏高原物质东向逃逸和软流圈脉动隆起的联合制约,金矿大规模成矿作用与构造动力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壳幔物质强烈交换与构造变形密切相关(Moetal.,2007,2008;杨立强等,2010)。2.4成矿作用及成矿时代三江地区经历了增生造山与碰撞造山2大重要构造事件,区域存在3期重要构造体制转换事件,它们对成岩成矿起着重要控制作用。第一期为增生造山向碰撞造山的转换,第二期为碰撞造山中从主碰撞阶段向晚碰撞阶段之间的转换。这两期构造体制转换对区域多条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斑岩铜矿带、沉积岩容矿多金属成矿带、造山型金矿带有重要控制作用。第三期为碰撞造山作用从晚碰撞阶段向后碰撞阶段之间的转换,控制了沱沱河盆地中的Pb-Zn矿床。复合造山和叠加转换不仅使区内刚性陆块群(克拉通)遭受破坏改造,而且使早期增生造山与晚期碰撞造山发生叠加转换,引起强烈的物质循环和矿质集聚,使大批矿床叠加改造、破坏再生,构成独具特色的叠加成矿系统。格咱岛弧历来认为以印支期岛弧和印支期成矿为主导地位,其以普朗、雪鸡坪、春都和烂泥塘斑岩矿床为代表,成矿年龄集中于224~209Ma。最近的研究发现燕山期成岩成矿规模比较显著,证实增生造山→碰撞造山构造体制转换在三江地区存在重要的成岩成矿响应。其中,休瓦促(83Ma)、热林蚀变花岗斑岩及其钼(钨)矿(81.2±2.3Ma)、红山隐伏斑岩及其钼(铜)矿(77~75Ma)、铜厂沟钼(铜)矿(78~76Ma),均厘定了燕山期成矿作用,识别出燕山期存在一次较为重要的构造动力体制转换(李文昌等,2011)。碰撞造山可分为主碰撞陆陆汇聚(65~41Ma)、晚碰撞构造转换(40~26Ma)和后碰撞地壳伸展(25~0Ma)3个阶段。在主碰撞→晚碰撞构造体制转换期,三江地区发育了玉龙斑岩Cu成矿带、金沙江-哀牢山斑岩Cu(Au)成矿带、玉树-昌都-兰坪盆地沉积岩容矿多金属成矿带和哀牢山金矿带(宋玉财等,2011)。多条大型成矿带在转换期的集中产出显示碰撞造山主碰撞→晚碰撞构造体制转换对三江地区的成岩成矿有重要贡献。沱沱河地区贱金属矿床的形成发生在33~20Ma,控矿构造解析显示矿床形成于挤压向伸展变形转换阶段(宋玉财等,2011)。哀牢山金矿带晚期金成矿作用对应于岩石圈伸展及亏损地幔减压熔融产生的板内高钾岩浆岩的就位,也受控于主碰撞→晚碰撞构造体制转换(葛良胜等,2010;杨立强等,2011)。三江地区最典型的叠加成矿系统为VMS型Cu-Pb-Zn与斑岩型Cu叠加成矿系统,主要发育于羊拉-红山-普朗-铜厂沟矿集区、云县-景谷、江达-维西和昌宁-孟连成矿带;哀牢山造山带Au矿也存在叠加成矿作用。初步研究表明羊拉Cu矿床存在3期成矿作用:华力西期基性-中基性火山活动强烈,形成与之相关的VMS型矿床,分布于里农花岗岩体外围的里农组中;晚印支期俯冲碰撞伴随I型岩浆侵入,形成夕卡岩型矿床叠加于VMS矿床之上,分布于加仁花岗闪长岩与里农组接触带中;燕山早期-喜马拉雅期,又叠加了斑岩型矿床,分布于里农花岗斑岩体内及与之相关的隐爆角砾岩、曲隆花岗闪长斑岩、脉岩之中。红山铜矿床存在2期成矿作用:烟灰状黄铁矿层及钻孔在500m深的大理岩中揭露的数10m厚的顺夕卡岩化大理岩层产出氧化铜矿层的发现表明早期为VMS型成矿作用;晚期叠加燕山期斑岩型成矿作用。云县-景谷成矿带多数VMS矿床(大平掌、民乐和三达山等)产于流纹-英安(斑)岩及凝灰岩中,少部分(官房、文玉)产在玄武岩-玄武安山岩中。VMS矿床成矿时代已知有志留纪(S2-3)、三叠纪(T2-2),后期构造-裂隙叠加成矿明显,主要以石英-硫化物型角砾状、网脉-脉状矿体产出,并明显穿切早期矿体。江达-维西成矿带中鲁春Cu-Pb-Zn矿床早期为二叠纪VMS型,晚期叠加细脉-脉状Cu-Pb-Zn矿化(973项目第三课题,20102)。昌宁-孟连成矿带中老厂Cu-Pb-Zn矿床形成经历了2期主要成矿作用:早期为石炭纪昌宁-孟连洋盆形成过程中的VMS型矿体,主要呈较大规模的层状、似层状和透镜体产出,赋存于早石炭世洋岛型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尤其是角砾-凝灰岩)中,晚期为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逆冲-推覆构造和花岗岩-花岗斑岩的叠加成矿,表现为中-上石炭统碳酸盐岩中沿断裂/裂隙产出的眿状、透镜状Pb-Zn-Ag多金属矿体,以及沿花岗斑岩体及其围岩接触带产出的矽卡岩-斑岩型Cu-Mo矿体(李峰等,2009;陈珲等,2010)。对哀牢山造山带的老王寨、冬瓜林、库独木等多个矿床主矿体受近NNW/NS构造带控制,是喜马拉雅期陆陆碰撞背景下形成的造山型金矿;少部分矿体受EW/NEE向构造带控制,矿化特征与前者不同,为印支期洋陆俯冲产物。老王寨金矿含金黄铁矿Re-Os年龄(229±38Ma)及墨江金矿铬水云母年龄(260~200Ma)亦证明存在印支期成矿事件(胡云中等,1995;杨立强等,2011)。可见,构造体制转换与复合叠加成矿作用在三江地区表现突出,上述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复合造山成矿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也为矿产勘查提供了理论依据。2.5矿化特征和储量预测为提高找矿概率和矿产资源评价水平,利用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并结合成矿规律,运用分形理论和神经网络方法,较好实现了矿化信息的提取,并能有效进行成矿远景区预测。如在鹤庆地区应用个数-尺度和面积-含量两种分形模型解析了区域化探数据和成矿特征,有效分离提取了与沉积岩、富碱斑岩、玄武岩有关的Au/Ag/Cu/Ni/不同类型的矿化信息(Dengetal.,2010d)。在预测成矿远景区内,利用少量地质数据,确定分维值的基础上,结合地质模型,提出储量计算方法,并建立储量计算分形模型,可快捷计算矿床吨位-边界品位曲线、吨位-品位曲线,并有效开展资源储量预测(Wangetal.,2010c)。选择羊拉-红山-普朗-铜厂沟矿集区为重点地区,在建立综合找矿模型和明确复合叠加矿床既“顺层位”、又“绕岩体”的成矿模式基础上,提出了“成矿模式+层位(岩性)+接触带+磁+多种电法”集成找矿方法,开展隐伏矿体预测工作,取得找矿进展(李文昌等,2010a)。3论文发表期刊本专辑是上述研究进展的集中体现,是项目全体科研人员的集体劳动结晶。共收录论文28篇,基本覆盖了上述5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论文涉及4个主题:(1)1成矿动力学背景;(2)2增生造山成矿系统;(3)碰撞造山成矿系统;(4)构造体制转换与复合叠加成矿作用。3.1地质意义和岩石学特征该主题有论文8篇,其中,论文“西藏吉塘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认为吉塘花岗岩岩浆形成于地壳加厚增温环境下的地壳深熔作用,构造上与板块碰撞后环境相联系。论文“早三叠世北澜沧江结合带碰撞作用:类乌齐花岗质片麻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证据”认为类乌齐花岗质片麻岩具有碰撞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澜沧江结合带所代表的洋盆闭合后碰撞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可能是幔源岩浆诱发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并与之混合形成母岩浆,再经历高程度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为北澜沧江结合带碰撞造山过程的产物。论文“独居石成因特征与U-Th-Pb定年及三江特提斯构造演化研究例析”和“藏南程巴岩体副矿物研究:岩浆源区的指示”以三江特提斯构造演化研究为例,探讨了独居石的U-Th-Pb定年及其合理地质应用。论文“贵州盘县峨眉山玄武岩系顶部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与生物大规模灭绝关系的约束”基于对峨眉山玄武岩系剖面中凝灰岩的测年认为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结束的时间应该在P-T边界,与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的主体喷发时间一致。暗示了ELIP火山活动可能与地球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可能存在着成因联系。论文“越南东北部静足钨锡矿区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与区域构造意义”提出个旧-大厂花岗岩带的形成可能受到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双重影响的认识。论文“攀西地区大板山岩体的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对铜镍硫化物矿床成因的约束”推测硫化物的熔离可能是岩浆在上地壳岩浆房中发生了以橄榄石和辉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造成硫化物达到过饱和。岩体年龄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其它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形成时间基本一致。论文“青海玉树莫海拉亨铅锌矿床S、Pb、Sr-Nd同位素组成:对成矿物质来源的指示——兼与东莫扎抓铅锌矿床的对比”研究认为含矿流体通过矿区的逆冲断裂和平移断层垂向沟通网络进入东莫扎抓和莫海拉亨铅锌矿区,并和矿区先存的富含H2S的流体储库混合,硫化物在逆断层附近碎裂带、裂隙以及溶蚀坍塌角砾形成的开放空间中沉淀形成铅锌矿床。3.2碰撞-后碰撞该主题有论文3篇,其中,论文“江达-维西火山岩浆弧中段德钦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获得德钦岩体花岗闪长岩及闪长岩(包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认为其地球化学特征明显具有碰撞-后碰撞花岗岩的特征,一致显示其形成于碰撞-后碰撞的构造背景,德钦岩体应是金沙江结合带弧陆碰撞-后碰撞过程的产物。论文“俯冲型和碰撞型含矿斑岩地球化学组成的差异”认为冈底斯带碰撞型含矿斑岩具有典型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形成条件达到了石榴子石相变,可能形成于增厚的下地壳,其物质源区很可能与前期的洋壳俯冲有着密切的联系。普朗-雪鸡坪含矿斑岩具有与俯冲型含矿斑岩十分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它们有可能是西向俯冲的甘孜-理塘洋发生断离,进而诱发前期俯冲流体交代的富集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而并非是俯冲洋壳直接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论文“中甸岛弧成矿斑岩的锆石年代学及其意义”认为中甸岛弧成矿斑岩以及相关的斑岩矿床是在东侧的甘孜-理塘洋晚三叠世俯冲过程中形成的,俯冲板片熔体的参与形成了高氧逸度富金属的岩浆,其对区内成岩和成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3.3成矿环境及成矿制约因素该主题有论文8篇,其中,论文“越南西北部大象山超高温变质岩的发现及其区域构造意义”通过对越南西北部大象山群孔兹岩系中超高温变质岩石锆石测年,认为超高温变质与喜马拉雅运动中印度与欧亚大陆的初期会聚-碰撞作用相关。论文“滇西剑川OIB型苦橄玢岩:俯冲板块断离的产物?”结合苦橄玢岩的分布特征,推测苦橄质岩浆的形成可能与中新世时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高角度深俯冲过程中板片的断离导致软流圈物质沿着板片窗上涌而发生熔融有关。论文“云南民乐铜矿床中玄武岩和流纹斑岩的成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制约”基于流纹斑岩锆石SIMS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揭示民乐铜矿床中赋矿建造次火山岩和玄武岩的成因和构造环境,认为民乐矿区玄武岩和流纹斑岩表现出岛弧火山岩的特征,很可能是在碰撞晚期-碰撞后环境下形成的。论文“云南马关地区岩石圈地幔组成和年龄:地幔橄榄岩包体的Re-Os同位素限制”岩浆的熔/流体交代和改造作用很可能与晚二叠纪峨眉山地幔柱的活动有关,而新生代以来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导致地幔物质向东南方向的侧向流动,诱发软流圈上涌和马关地区的钾质岩浆的活动,也对马关地区岩石圈地幔的改造具有重要的影响。论文“滇西“三江”地区高镁钾质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认为滇西“三江”地区高镁钾质火山岩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后的剪切和拉张构造环境,软流层地幔的上涌与俯冲的古特提斯洋壳沉积物和扬子古陆壳物质的混合,是诱发源区发生部分熔融的主要原因。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强烈的剪切和拉张,使这些岩浆直接快速喷发至地表,因此形成具有原生岩浆性质的火山岩。论文“藏南折木朗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和成矿机制”和“西南哀牢山老王寨大型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基于综合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的证据,提出折木朗金矿和老王寨金矿为陆陆碰撞造山型金矿。论文“云南大坪金矿床赋矿闪长岩锆石SHRIMP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研究认为大坪金矿床主要围岩姚家寨闪长岩侵入时代不是前人普遍认为的加里东期,而是晚元古代,属于晋宁-澄江期大规模基性到酸性的岩浆活动的产物,是Rodinia超大陆形裂解后冈瓦纳大陆形成过程的响应。大坪金矿床具有多期成矿的特征,其主体形成于喜马拉雅期碰撞造山运动,但早在晋宁造山运动中就有金的初步富集。3.4青矿山岩浆系统成矿作用该主题有论文7篇,其中,论文“哀牢山造山带金矿成矿时序及其动力学背景探讨”基于成矿年代学研究,指出哀牢山金矿带区域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是构造动力体制转换/叠加过程中壳幔物质强烈交换与构造变形的直接响应,可能包括早石炭世海底扩张和初始洋盆的形成及热水沉积成矿作用;印支期主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