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心脏骤停应急预案详解演示文稿_第1页
术中心脏骤停应急预案详解演示文稿_第2页
术中心脏骤停应急预案详解演示文稿_第3页
术中心脏骤停应急预案详解演示文稿_第4页
术中心脏骤停应急预案详解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术中心脏骤停应急预案详解演示文稿第1页,共21页。(优选)术中心脏骤停应急预案第2页,共21页。

围手术期特别是麻醉状态下,循环骤停意外时有发生现代麻醉技术能监测、调整和控制重要脏器的生理功能,但麻醉期间出现的病理生理变化、麻醉处置的困难及失误、药物的相互作用、手术的不良刺激等因素均可能引发心跳骤停手术中病人承受麻醉与手术的双重打击,心跳骤停的发生率较其他环节为高第3页,共21页。基本概念

第4页,共21页。安全时限

时间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5分钟即可遭受不可逆的损伤。心跳骤停后4分钟内即开始初期复苏,8分钟内开始后期复苏,其恢复出院率最高环境温度、病人机体状况、原发疾病等情况不同,时限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切不可生搬硬套。心跳停止时间是从心跳骤停起至开始实施有效CPR止第5页,共21页。心跳骤停的类型

心电图表现以及开胸肉眼所见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心搏停止(asystole):心脏多处于舒张状态,心肌张力低,ECG呈一水平直线②心室纤颤:心室呈不规则蠕动。可分为细颤和粗颤。此种类型最常见,约占57%~91%③电机械分离(EMD):亦称无效收缩。心电图仍有低幅的心室复合波,但心脏收缩弱而无力,心排血量已接近于零心跳骤停病理生理表现均为有效循环停止第6页,共21页。心脏骤停的原因

原发性(心源性)循环骤停:冠状动脉硬化或痉挛引起心肌短暂性缺血而导致的室颤继发性(非心源性)循环骤停:麻醉与手术期间最常见。麻醉诱导不当、缺氧、急性气道梗阻或呼吸停顿、快速大量失血、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血容量不足、迁延的低氧血症第7页,共21页。诊断

诊断依据①神志突然丧失,对大声呼喊等强烈刺激毫无反应②颈总动脉、股动脉等大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停止或叹息样呼吸④死样面孔,呈青紫或苍白色⑤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①、②条最为重要,只要神志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心跳骤停的诊断即可成立手术病人通常都有心电监护,诊断应更迅速准确(争取在20s内诊断清楚)

,一旦心电示波呈一直线或有室颤发生,即可诊断第8页,共21页。一旦诊断手术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参与手术人员应该怎么处置

第9页,共21页。

心肺复苏能否成功涉及缺氧程度和抢救是否及时两个关键件因素。因此,早期给氧和及时救治极为重要。第10页,共21页。手术室条件下的心肺复苏

第11页,共21页。CPCR分期与步骤

Safar将CPCR分成三期基础生命支持(basiclifesupport,BLS)或称初期复苏②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lifesupport,ALS)或称后期复苏③延续生命支持(prolongedlifesupport,PLS)或称复苏后处理

第12页,共21页。不宜拘泥于复苏的一般程序和步骤,要充分利用麻醉医师所具有的生理和药理学知识,以及熟悉循环和呼吸系统管理技能的优势,发挥手术室设备器材的作用,采用最及时最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迅速建立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尽快恢复心脏自主跳动当场的麻醉医师既是复苏抢救者,也是责无旁贷的现场指挥者,除行控制呼吸外,并指挥抢救用药第13页,共21页。维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利用麻醉机和面罩对病人实行加压给氧控制呼吸,利用病人麻醉后麻醉医师插入的气管导管,进行手控呼吸

第14页,共21页。维持有效的人工循环

组织医生和护士轮换进行胸外按压,有效胸外按压的指征①可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在60mmHg以上②发绀减轻或消失,皮肤转为红润③有时可测得血压④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甚至出现自主呼吸

第15页,共21页。操作要领

于胸骨中下1/3交界处,手掌重叠或交叉。两手的手指均应翘起,不接触病人胸壁。肘关节伸直,借双臂和体重的力量垂直向下压4~5cm。按压后立即放松,使胸骨自行弹回,手掌与病人胸壁保持接触。频率大于100次/分钟,按压与放松的时间比为1:1,心脏按压/通气之比例为30:2第16页,共21页。

第17页,共21页。

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也是心脏骤停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第18页,共21页。电击除颤

室颤分为粗颤和细颤。前者的心电图呈现较高电压的室颤波,波幅较宽大,开胸时肉眼可见心肌有粗大的蠕动;后者则心电图的波形比较细微,心肌蠕动无力

宜早除颤,室颤后每延迟电除颤一分钟,其死亡率将增加7%~10%,为争取早期除颤,甚至在无心电监护时,可以盲目除颤。一次不成功,可多次除颤

第19页,共21页。

除颤方法:一电极板置于右锁骨下,另一电极置于心尖部。电极板与胸壁贴紧,通电除颤。胸外除颤电能:成人前三次依次为200焦耳、300焦耳、360焦耳,或每公斤体重3、4、5焦耳;小儿与婴儿为每公斤体重2~4焦耳,从小电能开始体内除颤,5-15焦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