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云南与缅甸的贸易_第1页
近代以来云南与缅甸的贸易_第2页
近代以来云南与缅甸的贸易_第3页
近代以来云南与缅甸的贸易_第4页
近代以来云南与缅甸的贸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以来云南与缅甸的贸易

近代,云南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在传统的民事贸易结合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新的对外贸易也日益增多。双边之间的贸易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随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南半岛各国的侵略逐步加深,云南也逐步被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范围之列。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云南地区的对外经贸往来也随之迈入新的阶段。在学界既往的研究中,多偏向于对双边贸易的宏观研究。(1)而本文试图以滇缅贸易为中心来考察和透视滇西商帮的作用和贡献,不足之处还望方家批评指正。一、近代云南与东南亚贸易合作的回顾17世纪早期,英国建立了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东印度公司”实现了对印度商业贸易的垄断。1885年,缅甸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成为印度的一个省级行政区。英国进占缅甸之后,乘机开始瞄向云南边疆这片土地。自19世纪末期开始,英属印度总督府派遣的考察队、探测队和各种名义的通商团体从缅甸的八莫等地进入到瑞丽、腾越、盈江等地进行各种窥探。这些“队伍”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英国军事勘测队队长戴维斯、以生物学家自称的殖民主义者华金栋和英国地理学家柯柏。这几个人提出了要修建一条从缅甸八莫一直延伸到云南的腾冲、保山和下关等地,最后到达昆明的铁路,以后还继续延伸到重庆,把云南作为英国入侵中国内地的桥梁,以达到掠夺我国西南地区经济资源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侵略目的,1902年,英国在蛮允设置了领事馆,还设立了海关,进一步占据了对滇西地区进出口货物的控制权。滇西与缅甸的商路在清末民初之际已成为中国连通印度和缅甸的重要商路。1856~1874年间,云南爆发了杜文秀起义,在大理建立了与清政府长年对峙的杜文秀政权,这次起义对云南的近代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杜文秀政权的建立,对云南商业贸易的发展尤其是滇西地区的影响极为关键。杜文秀政权对发展对外贸易极为重视,曾在缅甸瓦城(曼德勒)设立专门经营棉花和黄丝的“元兴”、“元发”两家大商号,这两家商号专门在云南和四川各地收购运往缅甸销售的黄丝、茶叶和石璜等商品,之后在缅甸采购棉花和棉纱运回国内销售。这一时期,杜文秀政权还实施各种政策,鼓励并大规模开采赵州(凤仪)的石璜,收购普洱茶,用以换取四川的黄丝销往缅甸。据记载,当时每年运销缅甸的黄丝及石璜约400~800驮(每驮150市斤),换取“瓦花”(瓦城棉花)1000余驮运回大理(下关),然后转运至昆明、叙府、重庆、成都销售。(P364)下关由此成为滇缅贸易的交通中枢,对滇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杜文秀政权与缅甸进行大规模的丝、棉交易,下关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市镇。此时,滇缅边境的腾越(今腾冲)也由于商业贸易的发达和外来移民的涌入,商品经济极盛一时,成为滇缅边境商业贸易的中转站。近代滇西地区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是很频繁的,在云南各关开埠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双方之间的直接贸易就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东南亚各国中,缅甸是近代滇西商帮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在东南亚与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记载,滇缅双方在缅甸八莫的贸易额在1855年就达到55万英磅。(P72)由此可以看出,双边贸易已经达到了比较大的规模。二、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的商帮传统在云南的对外贸易史上,云南与泰国、缅甸、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由来已久。明清以来,双边之间的贸易的传统一直得以存续。从纵向比较而言,近代云南与东南亚各国都属于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由其自身所处的独特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形成的区域贸易圈,商帮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清末到民国年间,除了原有的传统贸易之外,滇西三大商帮日渐成为滇缅贸易中的主角,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主导了对缅贸易,成为滇缅贸易的重要推动力量。(一)冲冲突下的商帮腾冲商帮是滇西三大商帮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商帮。1875年,杜文秀建立大理政权时,推行重商政策。为了打通对缅甸贸易的渠道,曾在保山、腾冲开设商号,鼓励商人与缅甸之间进行贸易往来。大量的腾冲白族、汉族、回族商人在滇缅间开展商业贸易,并设立了一大批商号。这些商人将滇西土特产品运至腾冲,又转运至缅甸瓦城(曼德勒)、腊戌、八莫出售,然后将玉石、宝石等商品运回。作为滇缅边境货物中转站和集散地的腾冲,近代以来的商业极为发达。腾冲西部边境的蛮允、章凤、勐卯也成为当时对缅贸易的重要口岸。民国初年,因商业的繁荣,腾冲商帮已日渐成为一个大的商业集团,并因之成为当时滇西的四大商帮之一。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大商号有茂恒、永茂和、洪盛祥等。大致在1850年,腾冲商人李永茂在缅甸创设了永茂和商号。商号创设初期,首先将坐店设立于缅甸抹谷,并于1897年在曼德勒设立总号,同时也设立了8个分支商号。随后,李永茂在国内设总号于腾越(今腾冲),在上海、昆明、下关、永昌、香港等地分设商号。永茂和商号经营的商品和业务主要有棉花、棉纱、茶叶、大米、生丝、白银、汇兑业务、紫胶、牛皮、木材、食盐、水、火泊和各种品牌的烟、酒等。(P66~75)1905年前后,腾冲商帮中的恒顺祥、元春号、洪盛祥、广茂祥、永生源、天德昌、茂恒、中和记等10多家大商号均在缅甸的曼德勒、腊戌、仰光设有分号。这些大商号向缅甸主要出口川丝、药材、茶叶、土产、石璜、黄金、白银、皮革等,每家每年向缅甸出口丝约2千驮,黄金千余两,白银40~50万两。其中,洪盛祥在下关建立的石璜厂每年出口缅甸、印度石璜达1万余驮,是滇西最大的石璜出口商。川丝输运到曼德勒后,分两线运出:一路向西,运至印度,并转至西亚和欧洲各地;一路向南至仰光,由海路运往曼谷、香港、菲律宾等地,供东南亚地区居民制作沙笼筒裙、披巾之用。当时在东南亚各国市场上,滇西商帮出口的川丝被视作上品,仅腾冲商帮各大商号每年出口缅甸的川丝即达1万余驮,成为东南亚市场的畅销货。1903~1920年,缅甸、印度出现大量以高利贷盈利为目的的大钱庄“启基”,这些启基分别受大不列颠银行和英国汇丰银行的控制。腾冲帮各大商号将川丝、药材、土产品在缅甸销售后,在英国商人的诱导下,向启基大量借贷卢比,其中仅腾冲、鹤庆两大商帮中的几家大商号每年每家向启基的借贷就达卢比40~50万盾,利率高达20%。这些商号利用借贷,购买大批棉纱、棉布、煤油、五金、百货、毛呢,进口云南。(P434~435)腾冲商帮是滇西最大的商帮之一,但是,在1923~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中,腾冲商帮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冲击。当时印缅的各大钱庄“启基”强行收回贷款及利息,腾冲商帮中先后有20余家大、中商号倒闭,其中有天德昌、振昌祥、恒顺祥、中和记等。洪盛祥也损失巨大,只得收缩经营规模,只有茂恒、永茂和等数家因未向印缅启基借贷而保存了实力。1941年,缅甸沦入日军之手,腾冲商帮货物损失重大。1942年腾冲、龙陵被日本侵略军占领,腾冲大商号中除茂恒等少数几家事先已将货物抢运至下关、昆明外,洪盛祥等10多家大商号损失巨大,多数关闭停业。(P436)经过这几次波折,腾冲商帮的实力受到严重削弱,无力再和喜洲商帮这样的滇西商帮抗衡。尽管如此,在整个滇缅贸易的市场体系中,腾冲商帮的先导者地位是其他商帮所不可替代的。(二)福春恒东北部白族地区最早形成的一个商业集团当属鹤庆商帮。清末民初,鹤庆商帮已初具规模,大商号已达10多家,如恒盛公、福春恒、庆正裕、复协和、兴盛和、福兴、日心德、泰德昌、南裕等,中小商号还有300多家。杜文秀起义失败后,不少鹤庆白族商人前往腾冲从事对缅甸的进出口贸易。缅甸在1883年沦为英国殖民地之前,由于边境管理较为松懈,商人在滇缅贸易中受到的政府限制是比较少的。除向地方官员和哨卡缴纳少量过境税外,概不缴纳关税。因此,大批滇西地区的商人、手工业者进入缅甸,经营商业贸易和手工业以及开采玉石、宝石等,鹤庆商帮也因之成为滇西下关、腾冲乃至缅甸最大的商业集团。鹤庆商帮的翘楚———福春恒商号,由蒋宗汉、明树功、董益三等人在光绪二年(1876年)合伙组成。该商号在对缅商贸往来中主要从事土特产、棉花、棉纱和各类纺织物的贸易。民初之际,福春恒因为对缅贸易的扩大,在缅甸瓦城和曼德勒先后设立分支机构。福春恒生产的狮球牌“洋纺”在缅甸深受喜爱,拥有很广阔的市场,并以物优价廉而在与日本同类产品的竞争中占据了上风。福春恒对东南亚商情掌握较准,1931年先后派员到香港购买墨西哥银条数万两,由轮船运至海防,经滇越铁路运至昆明,再用马帮运至腾冲,经八莫到瓦城交货,获取了高额利润。此外,福春恒还办理缅、印侨汇,代解军款等,仅此二项,每年吸收的侨汇和军款达大洋一百万元以上,使该号获得高额利润。(P46~55)除福春恒之外,一大批鹤庆商人也纷纷到腾冲设立商号,从事与缅甸之间的贸易。1910年前后,鹤庆商帮的大商号兴盛和在瓦城设立分号,拥有10余家商店。后来,兴盛和商号分伙为怡和兴、鸿盛昌、义通祥、联兴昌、恒通裕及日新德等六家商号。除了联兴昌之外,其他各商号的进出口贸易还是以川滇印为主要往来对象,其主要营销业务有采购川丝出口,进口缅甸洋布、棉纱、棉花、印度绸缎。(P232~234)在“一战”后的经济大萧条期间,仰光、上海、香港的外汇市场出现巨大波动,印缅市场上丝价暴跌,缅印启基银根紧缩,强行收回贷款,这一系列经济动荡给鹤庆商帮带来了巨大冲击。从1923年到1931年间,有16家鹤庆商号或相继倒闭,或收缩为小商号,鹤庆商帮进出口业务逐步为大理喜洲商帮所取代。抗日战争爆发后,云南成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滇缅公路成为战时唯一的国际交通线,大批的战略物资和生活用品从缅甸八莫经过畹町、保山、下关运到昆明。鹤庆商帮中又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商业势力,在当时靠经商起家的有德泰昌、庆顺丰、复协和、恒盛公、福兴昌、南裕商行等10多家。(三)喜洲商帮与云南国际贸易喜洲是一个地处滇西洱海地区的白族聚居地,以擅长经商和手工纺织闻名于外。近代喜洲商帮的形成和发展是与英国占领缅甸、大批洋货进口、滇缅进出口贸易激增这一因素分不开的。《大理县志稿》记载:“惟吾邑自咸同以前,初无所谓洋货。光绪初,洋货渐始输入,自越亡于法,缅沦于英,于是洋货充斥。近则商所售,售洋货;人所市,市洋货。数千年之变迁,未有甚于今日者。(P114)这段记载清楚地说明了自从缅甸沦于英,越南亡于法之后,英、法的商品大量进入大理市场,刺激了地方商业,从而使大理喜洲地区的商人兴起。从20世纪初期到30年代(1902~1937年),后起的喜洲商帮,跃居滇西三大商帮之首,成为最大的商业资本集团,并且形成了4大商业资本家、8个中等资本家和12个小资本家的规模。喜州的商业资本集团以严、董、尹、杨四大家为首,在对外贸易中,垄断了滇越、滇缅的进出口贸易。1922~1930年,鹤庆商帮和腾冲商帮由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重创而相继衰败,喜洲商帮遂成为滇西和云南最大的商帮。抗战时期,喜洲商帮在云南地方官僚财团的支持下,以抢运战略物资为名,从缅甸,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大量进口棉纱、布、羊毛,操纵市场,一跃成为实力最雄厚的商业资本集团。位居喜洲商帮之首的永昌祥商号于1903年创立,是喜洲大商人严子珍与外省人彭永昌、亲戚杨鸿春合伙设立的商号。该商号创立之初,设总号于下关,在省内外设立分号达70多处,此外,还在缅甸仰光、曼德勒、新街、腊戌等地设立了分号。该号初创时共有开办资金11166.25两。(P131)永昌祥商号以经营鸦片、土产、茶叶、药材、棉纱、布匹、金银汇兑的内外贸易为主,生丝和金银主要运达缅甸和印度。此外,永昌祥商号还在四川的叙府、嘉定创办抽丝厂,生产的纺丝直接出口缅甸,从而使生丝出口成为该号对缅出口贸易的重要品牌。1916年,永昌祥派严和成到缅甸曼德勒开设分号,主要销售川丝,这也成为永昌祥商号与东南亚各国贸易往来的主要业务之一。(P132)此外,喜洲商帮中还有为数众多的中小商号参与对缅的商贸往来业务,这些商贸活动小到日用百货和土特产的营销,大到金银矿冶业。在整个滇缅贸易的市场中,各类商号都是其网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外贸市场的繁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代前期云南对外贸易的繁荣发展,得益于滇西商帮和广大中小商人的奋力打拼。滇西商帮的这种开拓进取和敢于冒险的精神也为滇缅贸易圈的形成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近代以来,滇西商帮长时期地在云南的对外贸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对云南对外贸易市场空间的拓展无疑具有开创性的贡献。三、第二,贸易网络自古以来,滇西地区的商人群体在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贸易中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古代,对外贸易主要受官府控制,朝贡贸易就是它的集中体现。私商贸易虽有所发展,但毕竟势小力微,只是官方对外贸易的附庸。明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一些商人历经数代经营,积累了较为雄厚的资本,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对外贸易。这期间,腾越商人发挥其人文、地理的优势,在对外贸易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据腾冲《寸氏族谱》记载,其祖上曾于清嘉庆年间赴缅经商,到阿瓦贩运棉花发了大财,回到故乡后耗资修建寸氏宗祠。近代以来,国内政治和经济形势发生剧烈变化,政府间的贸易日渐衰微,私商之间的贸易则与时俱增,经营的业务遍及东南亚各国。清末年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口岸开放的影响,在商业活动较为活跃的滇西地区逐渐形成了较有实力的三大商帮:腾冲商帮、大理喜洲商帮和鹤庆商帮,这三大商帮也因此成为云南省对外贸易的生力军。此外,众多的散商也随处参与滇缅之间的贸易活动,但其业务和经济力量都是比较弱小。滇西三大商帮最初大都以地域或宗族关系联结而成,这些大商帮各自都开设有商号,并有自己的经营主业。比如实力较强的三成号、永茂和、福春恒、兴盛和等大商号以及后起的诸多中小商号,都以对东南亚各国的贸易为主要经营网络。如永茂和商号正是对外贸易的产物,该商号最初在缅甸抹谷设立,此后,由于经营范围的扩大和业务的激增,在国内诸多大城市和缅甸的其他贸易据点均设有分支机构。作为云南对缅甸贸易的一个重要窗口,这些商号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滇缅贸易的市场网络,增强了滇缅贸易圈的市场辐射效应。当时从事对外贸易的这些商帮中,腾越帮商人因与缅甸毗邻,得天时地利之便,在对缅贸易中处于独领风骚的地位。民国《腾冲县志稿》载:“时海道未通,各省往商缅甸者,必取道腾越,而缅甸商务亦几为腾商所专。”(卷20)在腾越关开埠后,腾冲商人的地缘优势更加明显。清末民初之际,在腾冲地区从事对缅棉花运销业务的大商号就达百余家,其余为中小商号。各大商号在仰光、瓦城、腊戌、八莫等地设立分号。这些商号在进购棉花、棉纱、布匹的同时,也把国内的生丝和各种土产品运往缅甸、印度等地销售。(P313)因此,云南的土碗、土布、剪刀、针线、纸张、爆竹、毛毡、烟、茶、核桃、板栗、斗笠、麻绒等货物在缅甸都有销售,甚至连腾冲的细麻线都出口缅甸,成为沿海渔民编织渔网的上好材料。(P35~36)大理喜洲白族商人也在对外贸易中壮大了实力,因为有喜洲帮的参与,滇缅之间的商业贸易显得更加活跃。喜洲商帮中的永昌祥商号自1903年起在滇缅之间经营棉花、棉纱、布匹、茶叶、鸦片、川丝等业务长达10余年,这期间还在缅甸瓦城、腊戌等地建立分号。永昌祥在追逐商业利润的同时,客观上也沟通了滇西地区与外界的联系,缩小了云南在进出口贸易中的逆差,促进了云南与缅甸及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此外,参与滇缅贸易的商号还有天顺昌、鸿兴源、复春和、德兴祥等10余家,这些商号在双边的经贸互动中都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它们有时是竞争的对手,有时又是联合的伙伴,它们都有一套很丰富的“生意经”。就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和市场信息等方面而言,各大商帮间互通互补,调剂余缺,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和商品结构,靠灵活应变在双边的经贸往来中不断发展。1942年,日本入侵滇西,滇缅公路被日军阻断,滇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