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研究_第1页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研究_第2页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研究_第3页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第一学科的全球评估(以下简称“学科评估”)是在国务院学术研究生评估委员会和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评估所2002年对12个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进行评估,2003年对42个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进行评估,2004年对26个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进行评估。至此,我国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80个一级学科(除了军事学8个一级学科)全部评估完毕。本文仅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提出几点建议。2004年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有4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并根据学科门类的不同分别设置了观测点,人文社科类有25个观测点,理学类有25个观测点,工学类有27个观测点,农学类有26个观测点,医学类有29个观测点。笔者认为,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1.学科突出、学科交叉、互通学科评估是针对相同一级学科在不同的学位授予单位之间的排序,而不是不同学科门类的学位授予单位之间的排序,所以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没有必要按学科门类(人文社科类、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来设置,否则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关于在“院士人数”观测点方面,人文社科类的指标体系中没有此观测点,这不符合实际情况。如北京大学的人文社科类学科就有院士。(2)在“获奖情况”二级指标方面,人文社科类只统计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数和获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数,而理、工、农、医学类统计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另外,医学类还统计中华医学科技奖。由于学科交叉发展已成趋势,跨学科的科研项目逐渐增多,不同学科门类的学者容易获得跨学科的奖励。如人文社科学科中也有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奖的。所以,获奖情况依学科分类进行统计与学科发展的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并以高度综合为主的规律不相符合。(3)在“获发明专利”观测点方面,工、农、医学类有此观测点,而人文社科类和理学类无此观测点虽然人文社科类和理学类学科工作者的发明专利很少,但并不是完全没有。(4)在“国外收录论文”观测点方面,人文社科类采用的索引期刊是SSCI和AHCI,理学类是SCI,工学类是SCI和Ei,农学类是SCI和Ei,医学类是SCI。实际上,人文社科类的论文,由于其学科性质,很难被SSCI和AHCI收录,但常有被SCI和Ei收录的,如管理学论文和数量经济学论文就有被收入SCI和Ei的。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科技发展高度综合及学科交叉决定的。另外,笔者还建议增设国内的《新华文摘》的论文转载数作为评估的依据之一。(5)在“出版专著”观测点方面,人文社科类、理学类和医学类设有此观测点,而工学类和农学类没有设置此观测点,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另外,各单位统计标准不一致,有的单位认为“著”者才算是专著,有的单位认为“著、编著”算作专著,还有的单位将所有的“著、编著、编”都算作专著,而且评估所无法从公共信息渠道对此加以检索验证,所以“出版专著”观测点不具有可比性,建议取消此观测点。同时,建议增加一些可以从公共信息源得到检索和验证的获奖专著数、获奖教材数等观测点。2.服务面向区域在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中,大多数观测点都是国家级,只有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有省部级观测点,这本身制造了不公平。经过前几年的高校体制改革,教育部直属高校有72所,除了少数其他部委属高校之外,其余近千所高校都是省属高校。教育部直属高校与省属高校的功能是有区别的,如服务面向方面,前者是面向全国,而后者主要是面向区域,所以,若只设国家级观测点,如国家级奖、国家级科研项目经费等等,教育部直属高校就处于优势地位,而省属高校处于劣势地位,这对省属高校不公平,因为并不是所有省属高校的科研水平都低于教育部直属高校。另外,这还容易引导省属高校过分重视国家级奖和国家级项目等的申报,而忽视了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根本任务。笔者建议增加一些可以验证的省级观测点,如省级奖、省级科研项目经费、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等等。3.学科评估指标的构成学科基本数据表中的观测点与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中的观测点不一致。如“学术队伍”项,学科基本数据表中的观测点有专职教师及研究人员总数、院士人数、正高职称人数、具有博士学位人数;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中的观测点则是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占全部专职教师和研究人员的百分比、院士人数、师生比。关于“科研经费情况”,学科基本数据表中的观测点有科研经费的总数、国家级科研项目经费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经费;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中的观测点有近三年国家级科研经费、近三年人均科研经费和近三年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经费。在“人才培养”方面,学科基本数据表中的观测点比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中的观测点多2个,即在校博士生数、在校硕士生数。4.体现效益指标的观测此次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既注意了规模指标也注意了效益指标,但效益指标较少,只有3个体现效益指标的观测点。笔者认为还应当增加人均获奖数等观测点,理由是若甲乙两个学位授予单位相同的一级学科,科学研究获奖总数很相近,但甲单位的人均获奖数是乙单位人均获奖数的两倍,则甲乙两个单位相同一级学科的获奖水平不一样。5.学位授权单位学术队伍一级指标下有4个观测点,即专职教师及研究人员总数、正高职称人数、院士人数、具有博士学位人数。笔者认为还应当增加博士生导师数、副高职称人数、具有硕士学位人数。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队伍状况。同时,2004年学科评估的对象是“有一个以上(含一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位授予单位。如果只有正高职称人数和具有博士学位人数观测点,而没有副高职称人数和具有硕士学位人数,那么,二级学科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较少的学位授予单位参加评估的积极性不会高,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不是一级学科选优评估,观测点不易太高。6.增加重点学科的观测点“科研基础”二级指标下有“省部级重点学科数”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数”观测点。笔者认为应当取消部级重点学科数和部级重点实验室这些观测点。因为高校体制改革之后,高校主要分为教育部所属院校和省属院校,部属院校极少,而且部属院校也参加所在省的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评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部级重点学科也计算在内,不仅有重复计算的问题,而且有失公平。另外,应当增加一级学科内的博士点数、硕士点数、是否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否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等4个观测点。这些观测点是反映学科覆盖面及学科实力的指标。7.“高校专项经费”数及经费数(1)“科研经费情况”二级指标应当改为“科研项目情况”,包括纵向科研项目数和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数。纵向科研项目不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还应当包括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级社科基金项目另外,专项的科研项目(如“863”、“973”、“985”、“211”)及经费数应当单列。因为“863”(国家高技术计划)项目、“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985”项目以及“211工程”项目等专项经费数额很大,但只有少数高校拥有,这就在“科研项目和经费”指标上制造了不公平。(2)关于“近三年人均科研经费”观测点。“近三年人均科研经费”是指“近三年国家级项目经费的人均科研经费”还是指“近三年科研经费总数的人均科研经费”(学科基本数据库中列出科研经费总数),这个问题没有界定。笔者认为“科研经费总数”也应当有界定。高校科技统计年报中科研经费包括科研事业费、科研项目费、科技人员费、科研津贴、研究机构经费,应当统一各高校的统计口径,如规定填报国家和省级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数。8.增加引学人员数“学生情况”二级指标下有3个观测点,即授予博士学位数、授予硕士学位数、在校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的留学生数。笔者认为还应当增加在校博士生数、在校硕士数、从博士生入学到获得博士学位的平均时间(年)、完成学位要求时已签署就业合同的学生比例等4个观测点。后2个观测点是反映毕业生情况的指标。9.专家的估估方法学术声誉是一所大学的学术队伍、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所有能够展现自己水平的各个因素在人们心目中长期积淀的一种综合印象。学术声誉是一个难以量化的因素,只能采取主观评估方法,即在每个一级学科内聘请100名左右同行专家,为专家提供一份每个一级学科所有参评的学位授予单位名单,并提供各学位授予单位该学科的学科简介,请专家对相同一级学科的不同学位授予单位进行排序。评估所对专家的评价采用波达法进行处理,然后分别对波达函数值进行{60,100}线性规划,最后排出名次。笔者认为,一方面,专家的规模可以适度加大,因为如果调查样本不能达到一定数量,就不能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专家的来源不应该只局限于同行专家,还应当包括社会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等等。10.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学科设置原则学科评估的数据分为主观数据和客观数据。主观数据是指学术声誉调查,客观数据是指各学位授予单位填报的学科评估简况表。笔者认为,这里的“客观数据”是相对的,有些数据评估所难以验证,如“学术队伍”一级指标下的四个观测点:专职教师及研究人员总数、院士人数、正高职称人数、具有博士学位人数,除了院士人数可验证外,其它3个观测点很难验证;“科学研究”一级指标下的大多数观测点都可以验证,只有“出版专著数”、“近三年国际科研合作项目经费”2个观测点无法验证;“人才培养”一级指标下的所有观测点都可以验证。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的信息交流和数据采集手段不断完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