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与儒家道德典型的比较研究_第1页
子贡与儒家道德典型的比较研究_第2页
子贡与儒家道德典型的比较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贡与儒家道德典型的比较研究

一、子贡的道德标准根据吕春熙的说法,如果有人能找到其他王子作为奴隶,他可以从财政部获得相应的赎金。有一次,子贡赎人后,却没有去领取赎金。孔子反对:“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同一典籍还记载“子路救人”的故事: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被救者用牛来酬谢他,子路收下了牛。孔子又说:“鲁人必拯溺者矣。”《吕氏春秋·察微》通过这两个事例的比较,说明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就其道德寓意而言,实质上显示的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子贡先付赎金,若从国库中领取赎金,则利益持平;反之,则利益受损。而子路救人之初无需付出利益,救人之后接受他人的馈赠,则利益增收;反之,则利益持平。从现实的角度看,孔子的判断有相当的说服力。一般来说,“利他”而又“利己”的行为,较之“利他”而“损己”的行为,更能唤起个体“利他”的道德动机,引发个体“利他”的道德行为。有学者认为,子贡的行为是“道德高标”,是伪道德,其结果必然是反道德的。因为,“他把原本平淡无奇、大多数人都能达标的道德,超拔到了大多数人根本无法企及的高度。既然‘道德’标准如此之高,那么本来符合道德的代偿赎金后而又收回赎金的行为,就变成‘不道德’的了。”其实,子贡的行为仅仅是个体的道德追求,而个体的道德追求并不一定意味着要成为社会普遍的道德标准。就个人来说,子贡完全有权利去追求更高的美德。对于这种个人的价值选择,一个善的社会理应予以承认,甚至予以鼓励。况且子贡的善行没有破坏公域的普遍规范,别人是无权横加指责的。当然,假如有人觉得子贡行为的境界较高,要求别人必须“如此这般”,那就当别论了。二、学习“学习”许多人之所以反对“道德高标”,主要是因为我国在道德教育中人为地树立了一个个“绝对的道德偶像,至高无上的圣人”,这种榜样因其“高”、“大”、“全”的“完人”形象,难为常人所效仿,最后导致道德教育陷入“假”、“大”、“空”的境地,以致推广了“不道德”,甚至导致社会道德的“滑坡”。然而,若因此而把矛头指向子贡之类的“道德典型”,进而视这类“道德典型”为“伪道德”,那就走向另一个极端了。说到底,“道德典型”不是其承担者自封的,而是由社会或某些宣传者树立的。至于能否发挥社会或宣传者所期望的示范或感召作用,决定因素并不在这些典型本身,而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或宣传者树立这些典型的意图和方式,以及人们所持有的价值观。概而言之,我们不能将责任归咎于这些追求个人道德完善的典型,而应该思考如何看待、宣传这些典型,以及如何学习这些典型。以“学习雷锋”为例,过去在共产主义理想的导向下,人们以能否无私地帮助别人、能否无私地为社会服务作为判断一个人有无价值的首要标准,从而形成了“利他”而“无私”的社会道德风尚。而在上一世纪80年代以后,很多人则开始以赚钱的多少作为判断人的价值或地位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利己”而“无他”的观念渐渐萌动,以至于有人认为:“雷锋过时了!”“雷锋如果活到现在会觉得很尴尬。”这是价值观的变化。笔者认为,社会不应该鄙弃“私利”,但也不应该只看到“私利”。不少人开始接受“道德基准”———“利己不损人”。然而,如果每个人都只遵守“道德基准”,那又有谁会在他人遇险时伸出援手?又有谁甘为公益事业奉献?又有谁愿远赴西部支援祖国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不能仅靠“道德基准”来维系,它还需要有无数追求道德完善的个人来支撑,即使是崇尚个人主义、强调个人价值的资本主义社会也不例外。应该说,“尴尬”的恐怕不是“雷锋”们,而是那些在道德上缺乏理想或追求的人。其次,到底应该向“道德典型”学习什么?“学习雷锋”,不是要求所有人模仿他具体的助人行为,而是要学习他兢兢业业工作的“螺丝钉精神”,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奉献精神”。雷锋的行为,是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的产物。但是他那些德行所体现的高尚情操和道德境界,决不会因他的逝去而退隐,也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其道德价值。每个时代的每个人都可以从他的精神中得到道德上的滋养,都可能将这种精神融贯在自己的道德行动中。再次,向先进典型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倡导“向雷锋同志学习”,无非是要推崇利他、奉公的精神,增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弘扬社会正气和健康的道德风尚。但若把“学习雷锋”看作是一种图解政治口号或社会某个时期强调的价值主张的形式,如利用学习雷锋日,带着一帮人跑到敬老院、孤儿院等敲锣打鼓,演说拍照,走走过场,做做形式,打着“学习雷锋”旗号以捞取经济利益或政治资本,其结果必不会产生当政者和宣传者所期待的示范和感召作用。惟有在学习雷锋的过程中,使他人受益,使自身完满,才算是贯彻雷锋精神的意义。选择和宣传“道德典型”或榜样人物,是国家和社会培育道德氛围、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需要。研究表明,道德典型或榜样人物只有获得个体的认可和接受,使个体将其作为自己学习、模仿、追求的对象时,他才能对个体产生感召力量,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依靠“道德典型”或榜样人物,虽然不足以保证个人的道德践行,却可以为个人的道德践行提供一种社会认可或嘉许的行为的选择。从这种意义上说,子贡行为的道德价值也是国家和社会的道德建设所不可忽视的。三、道德教育的目的:培养坚守“道德基准”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这与学校过于关注“高标”层面的道德要求而忽视“基准”层面的道德教育有关。更有甚者,一些学校将“道德典型”从现实生活中剥离出来,加以抽象化、静态化、孤立化甚至神化,以至于使他们逐渐从有追求、有境界的“俗人”或“凡人”变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或“圣人”,从而失去生活基础,难为学生和社会所认同。但是,因此而否定“典型”或“榜样”,进而反对“道德高标”,势必走向另一极端。培养恪守“道德基准”的学生,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但不是全部任务;是道德教育的最低目标,但决不是最高目标。我们既不应以“高标”代替“基准”,又不能以“基准”取代“高标”,更不能打压或讥讽那些在道德上有崇高追求的“先进”或“典型”。“道德高标”和“道德基准”并不必然是冲突的,仅仅践行“道德基准”是不够的,还需要以“道德高标”引领人的道德追求。只是对“道德高标”的追求,应该秉持自愿、尊重的原则,而不是强制要求。作为促进社会进步手段的学校教育,作为提升人的发展水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