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 专题06 回忆类散文阅读【考题猜想】(教师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 专题06 回忆类散文阅读【考题猜想】(教师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 专题06 回忆类散文阅读【考题猜想】(教师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 专题06 回忆类散文阅读【考题猜想】(教师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 专题06 回忆类散文阅读【考题猜想】(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忆类散文阅读考题猜想一、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课文,完成下面小题。(14分)《藤野先生》(节选)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A.“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B.“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C.“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三件事。(3分)(1);(2);(3)。2:从出文中A、B、C三处语言描写中任选两句,分别指出其所表现的藤野先生的品质。(3分)(1);(2)。3:品味下列语句。(4分)(1)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句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2)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句中“这样”指什么?);。4:“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藤野先生的话要是说出来,会是怎样的?请你以藤野先生的口吻写下他想说的话。(50字左右)(4分);。参考答案:小题1: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了解中国女人的裹脚。(3分,意思对即可)小题2:A处:体现先生认真负责;B处:治学严谨或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C处:求实的精神。(3分)小题3:(1)“吃了一惊”是先生竟然给我这个弱国的学生添改讲义;“不安”是因为讲义中很多错漏让先生很费神;“感激”是因为他没有民族偏见,对来自异国他乡、学习有困难的我及时给予热情帮助。(2分)(2)细心修改讲义(2分,意思对即给分)小题4:略试题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审题后从前向后读文章,我们可以看出选段共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为我添改讲义;第二件事是当面给我纠正解剖图;第三件事是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小题2:试题分析:第一处“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体现先生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我这个外国学生很关心。第二处“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可以看出先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严格要求。第三处“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可以体会出先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品质。小题3:试题分析:“吃了一惊、不安和感激”结合语境可知,“吃了一惊”是因为“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由此可见,“吃惊”写出了我对先生如此认真的为我这个外国学生批讲义感到意外;“不安”是因为我的讲义中有“许多脱漏的地方、文法的错误”;“感激”是因为从先生的举动上我看到了他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这样”是代词,代词一般应指代前面的内容,读原文可知,指给我细心修改讲义这一行为。小题4:试题分析:“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是“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的原因,由此可知先生“有些悲哀”,如果说话,应该是想说一些挽留、或劝说我继续学医的话。比如:你很有学医的天赋,现在就这样放弃了,我觉得很可惜,你能再考虑考虑吗?(二)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完成下面小题。(14分)①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②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③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④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⑤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⑥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⑦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始担相处都很和睦。⑧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⑨她自己是很节省的。⑩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11\*GB2⑾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摩,至今还在我。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朱德《回忆我的母亲》)1.“母亲管束着我们……”一句用“管束”而不用“管教”,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下面两句的句式,原句有什么作用?原句: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改句:到八九十岁还要耕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空:A.最能体现“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的”一句是第______句B.最能体现“勤劳的家庭是有组织的”一句是第______句。4.找出从宽厚、仁慈、教子严三方面写母亲的具体内容。(用原文回答)①写母亲宽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GB3②写母亲仁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写母亲教于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对写家人起床、家人劳作的语言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写家人起床句式整齐,写家人劳作用语错落有致B.写家人起床句式整齐,写家人劳作句式整齐C.写家人起床用语错落有致,写家人劳作句式整齐D.写家人起床用语错落有致,写家人劳作用语错落有致6.这段文字写了母亲对作者的影响,下面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崇高精神的影响B.深刻思想的影响C.伟大理想的影响D.优良品德的影响答案:1.“管教”侧重“教”,“管束”侧重“束”。“管束”有管教约束、使之不越轨的意思,比用“管教”更为妥帖。2.改句为一般陈述句,而原句为双重否定句,表肯定的意思,强调祖父热爱劳动的习惯终生不可改变。3.A④句;B③句。4①任劳任怨,性格和蔼;②同清贫苦人,周济穷亲戚;③“不允许”我们染上不良习惯(或“母亲管束着我们”)。5.C。6.D。(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回忆我的母亲(节选)朱德①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问,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②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chuò劳作,尤喜纺棉。”③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④我应该感谢母亲,地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⑤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他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⑥愿母亲在地下安息!1、看拼音写汉字。不chuò劳作(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母亲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秀品质。3、结合加粗词,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全文看,母亲带给我哪些人生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对选文第⑤段中“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一句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从上句对母亲的高度评价过渡到下句对母亲的报答。B.用设问形式表示强调:我要报答母亲。C.它与下句构成一个设问句,表达了“我”报答母亲深恩的方式和决心。D.它用问句引起作者感情的升华:从报答母亲到尽忠于党和人民。【解析】:(1)第1题考查了3500个汉字的书写,注意这个字的偏旁,与拾掇的掇,缀进行区分。(2)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要结合文章内容,找到关键句来分析。(3)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首先解释词语的含义,再结合文章内容,上下句子分析作者流露出的情感。画线句中的加粗词“一分钟”,突出了时间之短,连一分钟都没有休息,为的是操持家务照顾我们,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4)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根据文段中的“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三个句子可提炼出答案。(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B选项“用设问形式表示强调”没有问题,错误在后半句“我要报答母亲”,我不是要报答母亲,原文“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可知正确答案。【答案】:(1)辍(2)勤劳、俭朴(3)“一分钟”说明母亲连如此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操持家务、照顾子女上。这一句表现出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4)1、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一个强健的身体;勤劳的习惯;生产的知识;革命的意志。2、母亲去世前未能见母亲一面;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5)B(四)阅读《列夫·托尔斯泰》,完成下面问题。(2021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题)①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这道目光就像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②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③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对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他的心窝。(选自《列夫·托尔斯泰》有删改)1.三段文字都在刻画托尔斯泰的眼睛,但各有侧重,其重点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段末引用高尔基“托尔新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的描述,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选文中看出托尔斯泰是怎样的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突出其犀利,有穿透力;②侧重其丰富多样性;③彰显其天赋和看透真相的洞察力。2.采用夸张的手法,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增强生动性和感染力。3.既森严可畏,又和蔼慈善,既多情伤感,又思想深邃。【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段的感知。作答时细读文段,捕捉关键词。结合第①段中“这道目光就像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可以这里重点突出其目光犀利、具有穿透力。结合第②段中中的“穿透心灵的审视”“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满含粲然笑意”“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等句子可以看出他的目光蕴含丰富的感情。结合第③段中“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等句子表现出这对眼睛彰显其天赋,并且具有看透真相的洞察力。【2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第②段末引用高尔基的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中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情感,赞美了托尔斯泰能将世间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观察力,并在作品中展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据此理解作答。【3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从“这道目光就像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等句子中可看出他森严可畏的特点。对事物的本质有深刻的剖析;从“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可以看出他和蔼慈善的特点。从“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等句子可以看出他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多情善感。从“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等句子可以看出他思想深邃,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据此理解作答。(五)阅读《美丽的颜色》选段,完成下列各题。(14分)①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他们之间的柔情和他们智力上的热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他们彼此一样,都是为了过这种生活而降生的。②玛丽后来写道:“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在这个时期里,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领域吸引住了。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我们的时光就在实验室里度过。在我们十分可怜的棚屋里笼罩着极大的宁静;有时候我们来回踱着,一面密切注意着某种实验的进行,一面谈着目前和将来的工作。觉得冷的时候,我们在炉旁喝一杯热茶,就又舒服了。我们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像是在梦里一样。③“……我们在实验室里只有很少几个客人。偶尔有几位物理学家或化学家来,或是来看我们的实验,或是来请教比埃尔•居里某些问题,他在物理学的许多分支领域,是很出名的。他们就在黑板前谈话,这种谈话给人留下了清晰的记忆,因为它们是科学兴趣和工作热情的一种提神剂,并不打断思考的进行,也不扰乱平静专注的空气,这是实验室的真正的气氛。”④比埃尔和玛丽有时候离开仪器,平静地闲谈一会,他们谈的总是他们所迷恋的镭,说的话由极高深的到极幼稚的,无一不有。⑤有一天,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尔,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状?”⑥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⑦……⑧那一天他们工作得很辛苦,照道理这两位学者此刻应该休息了。但是比埃尔和玛丽并不总是照道理行事。他们穿上外衣,告诉居里大夫说他们要出去,就溜走了……他们挽臂步行,话说得很少。沿着这个远离市中心的街区的热闹街道,走过工厂、空地和不讲究的住房。他们到了娄蒙路,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⑨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么?”⑩几个月以来使比埃尔和玛丽入迷的镭的真相,实际上比他们以前天真地希望着的样子还要可爱。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在这个黑暗的棚屋里没有柜子,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钉在墙上的板子或桌子上;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⑪“看哪……看哪!”这个青年妇人低声说着。⑫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⑬她的伴侣用手轻轻地抚摸她的头发。⑭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奇观。1.第②自然段“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对于居里夫人认为很快乐的理由,完成下面的表述。(2分)根据“在我们十分可怜的棚屋里笼罩着极大的宁静”可知:他们的生活;根据“我们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像是在梦里一样”可知:他们能专注于。2.下面句子的加点部分,分别属于对人物的什么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①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她的伴侣用手轻轻地抚摸她的头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从运用修辞的角度,对第⑫自然段中画线句子做一点批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美丽”的具体含义。(6分)材料一: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她叫玛丽·居里,就是后来名扬于世的居里夫人。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选自梁衡《跨越百年的美丽》材料二:有一年的春天,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蚕结着茧子,这使我很感兴趣。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选自玛丽·居里《我的信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很宁静(或:不被打扰)科学研究(或:工作、实验)(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2.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表达了比埃尔·居里对妻子充满爱意,充满期待,充满关怀、信任。(共4分。描写角度各1分,描写作用2分,意对即可)3.四个“转向”构成了反复(或: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居里夫妇发现镭的激动(或:兴奋)心情。(2分,修辞手法1分,作用1分)4.①居里夫妇提炼的镭略带蓝色荧光的美丽(镭的颜色的美丽);②居里夫妇提炼出镭愉快的心情;③外在美:白净端庄的脸庞、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④内在美:热爱科学、献身科学、执着、勤奋、顽强的态度和精神;⑤所取得的辉煌的科研成果。(6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得满分,每点2分)二、课外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①村子里到处都是树,但我们也不会不讲究,逮着什么就爬什么,不会那样的。正如商场里的玩具可以标出不同的价格一样,我们眼里的树也是明码标价的。最好的、最贵的,只能是桑树。②第一,桑树不像槐树、杨树那么高,它矮小,枝杈也茂密,这一来爬到桑树上去就相对容易、相对安全了。第二,桑树的木质很特别,它柔韧,有充足的弹性——弹性的美妙就在这里,当我们爬上桑树,站在树枝上,坐在树枝上,或躺在树枝上时,只要轻轻发力,我们的身体就晃悠起来,颠簸起来了,那种感觉是妙不可言的。荡漾不只是美感,也是快感。即使桑树的枝丫断了,那也是藕断丝连的,最后能撕下好大好长的一块树皮——我们是摔不着的。③我实在记不得我们在桑树上度过了多少美妙的时光,桑树的弹性给我们送来快乐,这快乐似是而非,不停地重复。重复,我想我终于说到问题的关键了。我们的晃悠在重复,日子也在重复。重复真是寂寞,那些傍晚的寂寞,那些黄昏的寂寞。④我儿子五六岁的时候,我已经是一个年近四十的中年人了。有一天傍晚,我和儿子在小区的院子里散步,夕阳是酡红色的,极其绵软,很大,漂亮得很,骄傲地,也可以说寥落地斜在楼顶上。利用这个机会,我给儿子讲到了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嘛。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小家伙的眼里闪起了泪光,他说“最不喜欢”这个时候,每天一到这个时候他就“没有力气”。作为一个小说家,我是骄傲的,我儿子拥有非凡的感受力,也许还有非凡的审美能力。但是,作为一个父亲,我突然就想起了那些“遥远的下午”。在乡村的一棵桑树上,突然多了一个摇摇晃晃的孩子,然后,又多了一个摇摇晃晃的孩子。我没有给孩子讲述他爸爸的往事,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染上伤感的气息,那是折磨人的。从那一天开始,我每天都要在黄昏时分带着我的孩子踢足球,我得转移他的注意力,我要让他在巨大的体能消耗中快快乐乐地赶走那些忧伤。差不多是一年以后了,在同样的时刻,同样的地方,我问儿子:“到了黄昏你还没有力气吗?”儿子满头是汗,老气横秋地说:“那是小时候。”苏东坡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我不是苏东坡,我儿子也不会去做什么“公卿”。可无论如何,做父亲的心是一样的。⑤我要说,乡村有乡村的政治,孩子们也是这样。我们时常要开会。所谓开会,其实就是到哪里偷桃,到哪里摸瓜,这些都需要我们做组织上的安排和分工。我们的会场很别致,就是一棵桑树。这就是桑树“贵”的第三个原因了。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玩具可以成为会场呢?只有桑树。一到庄严的时刻,我们就会依次爬到桑树上去,找到各自的枝头,一边颠,一边晃,一边说。那些胆小的家伙,那些速度缓慢的家伙,他们哪里有能力爬到桑树上来,他们当然就没有资格参加会议。⑥既然说到桑树,有一件事情就不该被遗忘,那就是桑树的果子。每年到了季节,桑树总是要结果子的。开始是绿色,很硬,然后变成红色,还是很硬。等红色变成紫色,那些果子就可以被当作高级水果来对待了,它们一下子柔软了,全是汁液——还等什么呢?爬上去呗。一同前来的还有喜鹊。可它们也不想想,它们怎么能是我们的对手?它们怕红色,我们就用红领巾裹住自己的脑袋,坐在树枝上,慢慢地吃,一直吃到饱。它们只能在半空中捶胸顿足,每一脚都是踩空的。它们气急败坏,我们就喜气洋洋了。⑦所以啊,我要说第四了,桑树也是好吃的玩具。(选自《读者》,有删改)1.“最好的、最贵的,只能是桑树。”请你归纳作者这样说的原因。(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简要赏析第⑥自然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文章内容,给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第一,桑树矮小,枝杈也茂密,爬上相对容易、安全。第二,桑树的木质很特别,柔韧,有充足的弹性。第三,桑树是“我”和伙伴们做组织上的安排和分工的很别致的会场。第四,桑树也是好吃的玩具。(4分,每点1分)2.本文围绕桑树回忆了“我”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桑树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3.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喜鹊在空中因吃不到桑葚的痛苦状态,风趣幽默,反衬孩子们得意的心情。(3分。修辞1分,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4.如“桑树”“桑树上的童年”“最好最贵的树”等(2分。符合文意即可)(二)阅读邹韬奋《我的母亲》(节选),完成1~4题。(共13分)①母亲喜欢看小说,她常常把所看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章回的长篇小说一下讲不完,妹仔就很不耐烦地等着母亲再看下去,看后再讲给她听。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瞧着,莫名其妙,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无缘无故地挥泪痛哭一顿。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的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的讲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②我六岁的时候,由父亲自己为我“发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的时候,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的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③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④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由现在看来,这样的教育方法真是野蛮之至!但我不敢怪我的母亲,因为那个时候就只有这样野蛮的教育法;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子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⑤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她还时常收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过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但是小孩子深夜不好好的睡,是要受到大人的责备的,就说是要起来陪陪母亲,一定也要被申斥几句,万不会被准许的(这至少是当时我的心理),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出乎我意料,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答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成分。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才坐了一会儿,又被母亲赶上床去睡觉,她说小孩子不好好的睡,起来干什么!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⑥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我也觉得,像我的母亲这样被埋没葬送掉的女子不知有多少!一九三六年一月十日深夜1.根据表格填空。(3分)序号母亲的三件事母亲的性格1母亲给妹仔讲小说,动情时两人会热泪盈眶。②2父亲处罚背书不佳的“我”,母亲流泪,却勉强说“打得好”。③3①勤劳能干2.选文第⑤段画线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试分析其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两段选文中的母亲形象有什么共性?(4分)①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选自本文②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胡适《我的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第⑥段提到“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在我看来“母亲”在作者的成长中具有非凡的意义,请结合原文具体谈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3分)①母亲深夜为我做布鞋。②善感,有同情心③慈爱2.(3分)环境描写(1分)突出深夜的安静,别人已经休息(1分)衬托出母亲的辛苦和为家庭的操劳。(1分)。3.(4分)严父和慈母的形象。(答到“严”和“慈”即可)4.(3分)略。(三)阅读丰子恺《我的母亲》,完成1~3题。我的母亲①母亲生前没有摄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过没有晒出。现在就用笔墨代替显影液和定影液,把我母亲的坐像晒出来吧:②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③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我家的老屋是一所三开间的楼厅,右边是我的堂兄家,左边一间是我的堂叔家,中央是没有板壁隔开,只拿在左右的两排八仙椅子当作三份人家的界限。所以母亲坐的椅子,背后凌空。若是沙发椅子,三面有柔软的厚壁,凌空无妨碍。但我家的八仙椅子是木造的,坐板和靠背成九十度角,靠背只是疏疏的几根木条,其高只及人的肩膀。母亲坐着没处搁头,很不安稳。母亲又防椅子的脚摆在泥土上要霉烂,用二三寸高的木座子衬在椅子脚下,因此这只八仙椅子特别高,母亲坐上去两脚须得挂空,很不便利。所谓西北角,就是左边最里面的一只椅子,这椅子的里面就是通过退堂的门。退堂里就是灶间。母亲坐在椅子上向里面顾,可以看见灶头。风从里面吹出的时候,烟灰和油气都吹在母亲身上,很不卫生。堂前隔着三四尺阔的一条天井便是墙门。墙外面便是我们的染坊店。母亲坐在椅子里向外面望,可以看见杂沓往来的顾客,听到沸反盈天的市井声,很不清静。但我的母亲一身坐在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这样不安稳,不便利,不卫生,不清静的一只八仙椅子上,眼睛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冲要。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母亲为要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生不卫生,和清静不清静了。④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而逝世。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归母亲负担。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采谈家事:店伙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