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流程探1_第1页
语文阅读教学流程探1_第2页
语文阅读教学流程探1_第3页
语文阅读教学流程探1_第4页
语文阅读教学流程探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9语文阅读教学流程探究【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相关理念和要求,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以读为本;应该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组织教学,体现“感悟——积累——运用”的阅读教学三层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阅读教学的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一、情境引入,激发欲望。1.创设问题情境。2.运用生活情景。3.借助媒体情境。4.体验角色情境。二、初读交流,整体感知。三、研读探究,品味感悟。四、拓展升华,学法指导。

五、总结评价,补充深化。该流程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原则。相信随着学生探究性阅读习惯的养成,自主探究经验的不断积累,课内课外阅读面的增大,阅读方法的精妙,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鉴赏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能够自主探究出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会逐渐走向成熟。关键词:阅读情景探究感悟评价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阅读教学的效益决定了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但是,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教师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分析段串讲读轻整体、重点句段感悟,重求同理解轻求异创新,束缚了学生的脑、口、手,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扼杀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和要求,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以读为本;应该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组织教学,体现“感悟——积累——运用”的阅读教学三层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阅读教学的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一、情境引入,激发欲望。兴趣是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原动力。学生阅读前,教师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究,设问激趣引发学生思维,交流互动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材内容的不同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欲望,真正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1.创设问题情境。“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醒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生的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有问题才能有学习的动机。如教学《“科学怪人”》之前,先让学生看课题提问题,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科学怪人”是谁?他“怪”在哪里?为什么称他是“科学怪人”?他的“怪”说明了什么?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教师进行筛选,确立研究的重要问题,让学生在自读中探究问题,在探究中感悟语言。正因为教师给学生创设了“生疑”情景,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才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欲望。2.运用生活情景。生活中处处皆语文。《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为此,我们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实际,注重开发课程资源,努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一是加强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将教材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有机地融为一体,寻找更适合学生阅读探究的鲜活的“生活话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了《听爷爷说汉字》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名字的来历和蕴含的深刻含义;学习了《特殊的葬礼》后,我们引导学生调查家乡的环境污染及治污情况,先后开展了“三个一”的活动,即设计一条环保宣传标语、撰写一份调查报告、组织一次“绿色行动”。二是我们加强了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将语文学习与科学探究、艺术欣赏、动手实践等学习活动有机结合,以体现探究性阅读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如王洪义老师教学了《世纪宝鼎》后,让学生设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并引导学生仿照课本谈谈设计意图和深刻含义。在此基础上,还组织了一次“情系2008”3.借助媒体情境。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热情。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介入,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广阔领域,学生能得到来自于课堂内外的各种知识信息的共享和互动,使语文课堂富有时代气息和立体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能迅速地把学生的视听感觉系统很快地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氛围之中。如王海玉老师教学《詹天佑》一课,在引导学生探究“八达岭”和“居庸关”隧道不同的开凿方法时,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自己探究尝试画一张示意图,然后借助媒体手段,让学生把画的作品拿到视频展示台上进行比较,以深化学生的阅读探究;在学习“设计‘人’字形线路”一部分时,学生对“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一句提出了疑问:火车怎么会掉转头行驶呢?这时教师适时演示多媒体动画片,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中掌握知识。4.体验角色情境。在探究性阅读过程中,我们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真情,把阅读探究和角色表演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积极读书的强烈愿望。如学习《小鹰学飞》、《狐假虎威》、《小稻秧历险记》等童话寓言类文章,都可以运用读演教学法。由于增加了角色表演,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条件和发挥潜力的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有落实了学生的朗读训练和语言训练。这种表演的形式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运用更多,表演的目的是为了深化学生的阅读探究,使学生读懂读好,不能喧宾夺主。二、初读交流,整体感知。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3)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说明:第一,(1)环节中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还要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第二,(2)环节要体现出“过程性和指导性”地有机结合,教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停留在学生读完全文后纠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上,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应注意倾听读者的读书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读顺。第三,(3)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学生的收获如果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炼板书;学生的问题如果非常简单可当时解决,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此外该环节还要注意年级特点: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四,(1)、(2)、(3)三环节还可以进行整体教学,即,读书——识字——感知内容一体化,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文识字随文感知内容。第五,低年级不要把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作为重点来讲解,进入中高年级后,对(1)、(2)两项要求主要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反馈予以落实。三、研读探究,品味感悟。这一步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要求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段的咀嚼品味,对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要达到这一要求,学生须精读课文。所谓精读,就是围绕课文的重点语段带着关键问题进行深读。具体地讲,就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段落精细阅读。在这个阶段,学生一定要充分读书,在“理解”和“感悟”上下工夫,力求“自得”。教师的辅助作用应体现在设疑、启发、订正、点拨、范读和必要的讲解上。

这一教学环节要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中心问题这条主线展开研读。全班交流前学生自学思考的是前面提出的中心问题,所以在交流时也要围绕这个中心问题来进行,此时不能撇开中心问题又进行琐碎问题的提问,这样学生没有准备,也没回话可说,没有交流的积极性,教师也徒劳无功。所以一定要以中心问题作为牵引的主线来放手让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回答完一方面后再回到主线让学生继续回答这个中心问题,以此牵出其他各处相关文本,进行深入研读,最后对中心问题的答案进行总结。2.对重点句、段的研读都要挖掘到文章中心。教学前,我们要对每篇课文的中心做到心中有数。课上学生交流时肯定会谈到课文中的具体句段,这时候千万不能就学生读出来浅显的谈一谈就过去,必须要抓住句段中关键性的词语深入体会。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利用音像插图等途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利用课后习题等,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处句段谈透后再让学生说下一处,宁可少分析几处分析透也比面面俱到哪里也谈不透有收获。例如:《乡下人家》一课,我们可能这样切入:“你喜欢文中描写的哪处乡村风景?(或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出乡下生活的美好?)为什么?勾划出相关的句段,也可以在旁边简单写写感受。”学生可能会轻而易举得找到很多的句子:“青、红的瓜,碧绿的叶和藤,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那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杆大旗杆可爱多了”“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到许多鲜嫩的笋,成群的从土里探出头来。”学生谈出这些句子让人感到很美,觉得乡下生活很美好,然后老师就指导学生进行品读。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谈,“为什么你觉得乡下生活很美好?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出来?”,可借助各种媒体手段,引导让学生展开想象,深入体会。3.“读”的训练贯穿其中,并要读出“层次”在研读过程中的这个“读”,并不是就某一处句段集中让学生反反复复地个人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同一层次上的读,而是采取不同引导手段,让学生在读中一次比一次更有提高、更有收获。学生说到某处语句后一定要让学生读出来,然后结合重点词句谈理解后再读,联系生活实际或上下文来谈感受后再读,创设情景提升情感后再读。多读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读的层次性,由开始接触到某一处句段的初读,到分析理解、挖掘中心时的细读,然后到品读,一般要经历多个层次的读,才能把一处文本读懂读透。再如:《乡下人家》一课,对那些重点句子要让学生读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乡下生活的美好,抓住“别有风趣、探出头、率领、大踏步”等关键性词语谈感受,再引导学生“再读”句段体会;接下来可以伴随优美的轻音乐播放乡下美景的图片、课件,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三读”,学生的感受就会更深一步。通过这样不同层次的读,对文章的理解也会越来越透彻。4.阅读中尽力贯穿写作方法指导。写法指导可以根据年级的高低、学生的水平、课文的写作特点来灵活确定,可以通过“渗透、总结、消化、运用”的方法来进行。如《乡下人家》一课,学生找到“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对这个句子进行不同层次的研读后,教师就可以这样进行写法渗透:“你们喜欢不喜欢这些笋?(喜欢)为什么作者短短一句话就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些小笋芽?找找哪个词用的最好?(探出头)为什么?(把笋芽当作一个个小娃娃来写,很顽皮很淘气,好像在和人捉迷藏,也让我感觉出笋芽长得很快。)这种写法多好啊,以后我们在作文时也可以把事物当成人来写,来写出事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对拟人的手法进行渗透。在研读课文的其他句段时进行消化巩固,学完课文后再对重点写法进行总结,最后在小练笔中进行运用。四、拓展升华,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要求学生对“学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一定的意识和反应。而如何学,就涉及到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学生探究性阅读方法的获得,除了在学习过程中自主习得以外,更多的还是需要教师来进行训练和培养。1.自主读书法。通过实践探索,我们主要教给以下读书方法:一是自读,即让学生围绕课后习题、导读提示等,读课文重点章节,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写作特色;二是查阅,即查阅工具书、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资料;三是评注,即让学生结合重点问题,给文中重点词句、精彩片断作简要的评点批注,研读课文;四是联系,即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已有知识去独立学习,探究问题答案;五是赏析,即赏析好词好句,朗读品评,练习感情朗读;六是质疑,即学生在自主读书、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新问题做上记号,提交小组或班级交流研讨;七是练习,包括读练、说练和写练,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快乐做一做”、“作业超市”等。2.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究性阅读过程中,我们对一般性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或在小组交流中自行解决;对在小组中解决不了的关键性问题,特别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则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学生进行研读。一是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教材,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如教学《学会查“无字词典”》一文,对“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两词的理解,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聪聪和他爸爸的对话及聪聪的所见所闻,深入理解两个词语的意思。二是借助作者生平、写作背景、课外读本等辅助性材料来分析问题。像《军神》、《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十六年前的回忆》等一些含义深刻的文章,我们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与课文学习有关的材料,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三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举例阐释。如陈淑君老师在教学《特殊的葬礼》,对“它(塞特凯达斯瀑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低下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一句的理解,他引导学生举例说说:你见过亲人去世前的痛苦样子吗?有一位学生说,我的爷爷得了癌症,去世前很瘦很瘦,我看到他那痛苦的样子,心里非常难过。在此基础上让那位学生读这句话,全班学生受到了震撼,也进一步感受到了瀑布枯竭时的悲惨景象。四是教师作简明扼要的讲解,以突破教学难点。倡导自主探究性学习,不能全盘否定教师必要的讲解,对学生确实解决不了的疑难,我们还是要求教师来讲,而且要讲深讲透,达到画龙点睛之效。3.组织好学生的合作探究。我们抓住目标中的核心问题,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深入探究,主要形式有:(1)连锁式,即小组成员依次发表看法,由小组长作归纳;(2)接龙式。即由小组长主持,学生轮流作接龙式回答,形成问题答案;(3)补充式,即小组长指定一中心发言人,其余学生将其发言与自己的自学成果作比较,相互补充,形成统一意见;(4)辩论式,各自按序交流,提出不同意见及理由,或分正反两方面通过争论比较,由小组长综合归纳。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努力做到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即时筛选或优化重组,提炼出覆盖面广、有思考价值、有穿透力的研究话题,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讨;二是教师要精心预设好交流的内容及学习的方式,不致于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