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经济效果浅析_第1页
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经济效果浅析_第2页
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经济效果浅析_第3页
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经济效果浅析_第4页
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经济效果浅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经济效果浅析 摘要 2013年安倍政府任命黑田东彦为日本银行总裁,黑田赴任后使用更加果敢的货币政策,即全面的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QQE)。本文研究从2013年至今的量化货币政策为主题,介绍了QQE以来日本货币政策的历史背景,政策内容,用图表客观、科学的呈现出QQE实施后经济发展的情况,分析了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中的限制因素,对该政策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总结,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提出建议。关键词:日本经济,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经济效果分析

AbstractIn2013,theAbegovernmentappointedKurodaTohikoasthepresidentoftheBankofJapan.AfterKurodatookoffice,heusedamorecourageousmonetarypolicy,thatis,acomprehensivequantitativequalitativeeasingmonetarypolicy(QQE).Thisarticlestudiesthequantitativemonetarypolicyfrom2013tothepresent,introducesthehistoricalbackgroundandpolicycontentofJapan’smonetarypolicysinceQQE,andusesgraphstoobjectivelyandscientificallypresenttheeconomicdevelopmentsituationaftertheimplementationofQQE.ThelimitingfactorsinthisarticlesummarizetherisksthatthispolicymaybringandmakerecommendationsforthehealthydevelopmentofChina'seconomy.Keyword:Japaneseeconomy;quantitativeandqualitativeeasingmonetarypolicy;economiceffectanalysis目录摘要 2Abstract 3第1章前言 51.1研究背景及意义 51.2文献综述 5第2章日本量化质化宽松政策制约因素及风险 62.1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概述 62.2制约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因素 72.3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风险 9第3章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影响分析 103.1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影响 10第4章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给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144.1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给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14第5章结论 16参考文献 16致谢 17

第1章前言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2012年末安倍晋三再次被选为日本首相后,为了让日本经济摆脱衰退,实现健康发展,开始尝试他雄心勃勃的“安倍经济学”,2013年1月日本政府任命黑田东彦担任日本银行总裁,与此同时,出台了2%的通货膨胀目标。黑田东彦任职后没有采取日本银行传统上的政策手段,反而是推出了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QQE),量化方面,持续增加日本央行在市场上对国债的购买量,平均到各个月进行操作每年购入超出五十万亿日元的政府债券。在质化方面,央行放宽购买国债的期限,主要对5年和10年期的国债进行操作,日本央行这样操作后可以将其持有的政府债券延长至7年的平均到期期限,以调整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这将有助于降低长期利率。日本在2016年1月29日开始实施负利率政策,是世界第五个、亚洲首个实施负利率政策的经济体。随着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行日本也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完善,以期能够摆脱通货紧缩促进经济的发展,这引起了人们对日本货币政策的广泛关注。1.1.2研究意义日本为了摆脱通缩问题很早就开始对政策利率进行调整,在19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实施低利率政策,接着在1999年正式开始实行零利率政策。后来日本在21世纪初,开始实行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始采取这一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国家,从时间上来看日本实行低利率和量宽政策已经二十多年了,在2013年又继续加深为量化与质化双宽松的货币政策,接着又陆续引入负利率和收益率曲线控制操作。在发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着力完善金融监管框架以及强化宏观经济管理,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转向为刺激经济增长,但是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和通胀的下行明显慢于利率下行速度,降低利率和量宽政策的经济效果表现出边际递减的趋势。如今,我们国家面对着复杂的国内国外经济形势,存在机遇的同时,挑战也越来越多,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债务高、缺少经济发展动力、通货紧缩压力挥之不去,金融危机后主要发达经济体难以退出实施的“零利率”状态附近空前宽松的货币政策,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正趋于“常态化”。日本是世界上最先采取这一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经济体,13年后再进一步加深为量化和质化宽松货币政策。因此研究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所带来的经济效果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2文献综述2013年4月日本货币当局开始实施的操作目标为增加基础货币量的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不同的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观点。刘端(2013)年在QQE实行初期,对该货币政策给出了较低的评价,初期的量宽政策在他看来只对汇率以及股票市场起了作用,加上日本财政状况恶化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政策面临着许多风险和挑战,对于当前通缩的难题量宽政策恐怕不能解决,量化质化货币政策的经济效果仍待考验。刘泉良,叶阿忠①刘泉良,叶阿忠.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2018(22):14-16.(2018)利用SVAR模型进行了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来分析政策结果,结果表明日本采取QQE之后C①刘泉良,叶阿忠.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2018(22):14-16.王琳,李梁虹(2019)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对日本消费者价格指数、基础货币供应量、利率等相关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和低利率政策的实施对于日本经济的刺激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效果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的结论。总体而言量化质化货币政策的经济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时间的证明,但是本文能够做出预测是,没有解决日本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之前,效果不会很明显。第2章日本量化质化宽松政策制约因素及风险2.1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概述安倍再次当选首相后,任命黑田东彦担任日本银行总裁。黑田上任后开始实施量化与质化双宽松的货币政策,设计的目标更为大胆,货币政策主要操作工具更换为基础货币,此前是无抵押隔夜拆借利率。日本央行在实施初期在公开市场进行操作使基础货币以每年60-70万亿日元的速度增长,以便改善日本通缩状况,其余的宽松政策包括不断扩大规模的资产购买和负利率政策等。一、推出更大规模的资产购买。国债方面,为了使日本央行持有国债未偿余额保持每年50万亿元的速度增长将继续在市场上购买国债。另外为了降低长期收益率,央行持有国债平均期限将会由3年延长至7年。由于未能实现CPI增速达到百分之二的目标,2014年10月日本央行继续加码了货币宽松的程度,将持有的国债余额增加到80万亿元,同时将国债的持有的平均期限进行延长至7-10年,2016年又继续延长至7-12年。风险资产方面,企业债券(CB)余额2.2万亿日元、商业票据(CP)2.2万亿日元保持不变,初期设定每年增加ETFs购买规模1万亿、房地产信托基金(J-REITs)300亿。2014年10月分别上调至3万亿、900亿,2016年9月再次上调ETFs购买至6万亿,尝试通过这样进行风险资产的购买降低风险资产的价格,提高投资者的购买意向,促进投资者的投资。二、引入负利率政策(NegativeInterestRate),2016年1月日本央行推出“负利率的量化宽松政策”,这也是亚洲第一个实行负利率政策的经济体。这次实行的负利率政策在内容上与欧央行不同的是,将金融机构准备金账户分为0.1%的正利率,0%和-0.1%的负利率这样的三级利率体系,从具体情况来看2015年存在央行的准备金账户平均余额为0.1%的利率,宏观附加账户实行0利率包括存在银行的法定准备金以及对自然灾害地区的贷款支持,对上述存款之外的剩余部分实行-0.1%的利率。就理论而言,“负利率的量宽政策”增加了商业银行持有资金的成本,促使商业银行主动释放多余的流动性,有益于提高企业信贷需要,达到刺激实体经济的目的。日本央行为了防止商业银行通过增持现金,逃避负利率影响货币政策的的效果对商业银行增持现金的数量做出了规定,如果商业银行持有现金比同期大量增加,则根据具体情况按照三级利率体系进行计算。从理论上来说,负利率政策可以通过增加商业银行资金持有成本从而疏通货币传导机制。具体来说,因为新增的超额准备金使用-0.1%的利率,商业银行若将过剩的资金存入中央银行不仅没有利息,反而还需向中央银行支付成本,这有利于督促商业银行主动将多于的流动性以信贷的方式投入到实体经济之中,而且在信贷供给增多导致贷款利率的下行,这也有利于拉动企业信贷需求。三、日本在2016年7月召开议息会议并决定加强货币政策的宽松水平。日本央行在原来量化质化与负利率的基础上推出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与传统利率目标不同,调整后的利率操作目标包括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两个层次,短期利率目标是-0.1%,长期利率方面将继续购买国债使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保持在零左右。这次推出的政策主要是为了减轻金融机构因负利率政策导致净息差的减少而造成的盈利空间的减少,与此同时也将其对金融中介的负面影响考虑在内。有助于实现合适的低利率水平组合,推动通货膨胀目标的实现,从而避免出现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在QQE和负利率政策实行以后,收益率曲线走势平稳,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016年7月27日下降-0.297%,达到了国债长期收益率的降低。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稳定了长期收益率水平,有助于减轻量宽政策对于金融中介机构体系产生的不利影响。四、2018年7月,日本再次强调将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2017年日本海外经济发展强劲,出口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也表现出增加的趋势,消费者物价指数有所回升。但是持续时间不长,日本国内2018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下降,与此同时消费者物价指数也出现了下降趋势,对于2%的目标相差也越来越大,针对以上经济状况,日本央行也已持有大量国债,日本召开议息会议时主要强调灵活性,具体措施有调节ETF购买结构以及允许长期国债在正负0.2%的范围里波动。2.2制约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因素(一)劳动力严重不足和劳动生产率降低日本在人口数量方面呈现出连续多年负增长的局面,更严重的是主要劳动人口数量也出现了大幅减少的态势,造成劳动力严重不足。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日本人口数量持续减少导致产业外移。在日本某些产业的岗位数量超求职人数三倍之多,比如建筑、交通运输、护理等行业。促进科技创新和提高工作生产效率是应对人口数量减少的有效措施。同时劳动人口数量的减少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也极为显著,日本内阁府曾预测若按照当前人口数量减少速度继续减少而且生产效率得不到提高,在2040年后日本经济极大可能进入负增长状态。虽然现阶段来看日本经济出现缓慢复苏的情况,就业情况也出现了大幅度改善,但是劳动年龄人口的缺少抑制了经济发展的潜力,更是制约了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制约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劳动生产率的严重不足。劳动生产率是生产产品的效率,是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量的比值。由2019年12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计数据结果显示日本2018年的劳动生产率是4744日元每小时,位于七国集团(G7)中的最后一位。根据OECD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在36个成员国中排名第21位,通过行业进行比较,只有机械制造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美国,而且从服务业来看仅相当于美国劳动生产率的一半,除此之外运输行业、批发行业、零售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均较低。正因如此,如何提高全行业劳动生产效率,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是促进日本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二)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总的来说日本实体经济受到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有限,通过货币政策或是与财政政策搭配使用基本已经无法从根本上刺激经济增长,给予经济增长新动力,进行经济结构性改革是日本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日本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减少,制造业相关的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减弱,研发成本上升且收益率下降,提高生产效率的动力也在不断减少。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严重不匹配的问题,导致生产要素不能有效流向更高效的部门与企业,这也是导致日本经济不能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三)货币政策空间收紧日本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在上世纪末开始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以来,早已对货币政策患上了“路径依赖”。日本国债发行余额截至2019年末为1132万亿日元,央行的持有余额在2013为10%到2019年增加到43.7%为495万亿日元,比2018年同期增加了3.6%。为了使通货膨胀率达到2%的目标,在黑田东彦的领导下日本央行在2013年吸纳日本国债后频繁增加国债的购买数量,到2014年日本央行将国债每年购买数量提高至80万亿元。由于日本央行对于国债购买数量不断增加,日本央行在债券市场上已经处于主导地位,与此同时日本央行也在市场上购买了大量短期和长期债券。至于可否使用其他资产代替日本国债,以及可否保证央行资产负债规模的稳定增加,更重要的是央行如何持续有效地给实体经济释放流动性是日本央行需要考虑的问题。随着2019年10月消费税的提高以及日元面临升值风险,这可能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放缓至停滞甚至有可能导致收缩,与此同时,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财政拖累愈发严重和工资增长变缓,这些情况预示着低通货膨胀率和债券价格上涨,以及资金外流的状况出现,使他们与国内储蓄相比更具吸引力)而日元升值和通缩的出现极大概率会迫使日本央行减少对日本国债的购买量。长此以往,日本总有一天会没有债券可买。(四)实际工资保持刚性日本央行实行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物价水平的上升和良性的通货膨胀,在物价水平上升中,工资水平必定会随之交替上升。由于工资的弹性不足,民众的实际工资水平并没有随物价总水平的上升而上升。2019年10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36.2,比上一个月降低0.6个点,连续13个月持续恶化。部分原因是由于2019年10月正式上调消费税至10%。消费税的上调冲击了民众的消费能力,在日本经济增长乏力的环境下,实际工资刚性与消费能力下降进一步加大了政策调节难度。(五)外贸出口与经济内需增长乏力从世界大环境来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贸易摩擦加大,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给各国外贸经济都产生了极大阻力,在外贸出口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日本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环境,由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1月日本出口量同比减少7.9%,对外出口已经连续十二个月下降。日本政府积极应对在2019年签署了日欧“经济伙伴协定”、重新启动了了日美第一阶段经贸协定。但是日本出口竞争力最强的汽车钢铁等产品面临着美国收取高额出口费用的压力,另外由于美国中国贸易摩擦长期化的情况会导致日本的外贸出口规模更加减少。日本独有的地理环境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风险与隐患。海啸、台风、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日本带来了大面积灾难,导致经济损失较大。加上2014年、2019年两次消费税上调后,经济内需增长缓慢,虽然日本政府制定了多项临时举措抵消加税带来的影响,但市场反映出的效果并不理想。因而可知,日本经济内外增长均缺乏动力,这才是安倍政府需要处理的难题。2.3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风险(一)金融体系不稳定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有明显的潜在重大风险,例如将造成货币政策难以回归常态,而且有可能让市场更加认为央行在把国债货币化。如果当前的刺激计划为期过长或者增加力度的话,这类缺陷将会超过成本,长期来看这将危及经济稳定性。日本银行在2016年1月引入负利率政策。由于日本的存款数量远远超出贷款,而且贷款的贷息差非常小,负利率政策非常影响金融机构的利润,致使金融机构更加不愿意房贷,亦或引发金融机构提高贷款利率,来弥补掉负利率政策的成本。负利率政策提高金融机构运行成本,极大可能会减弱他们作为金融中介的能力。(二)破坏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评判标准:能够独立组织人事,独立地向政府融通资金,能够制定独立的货币政策。日本政府选择黑田东彦作为央行行长取代任期内一向重视中央独立性和推行稳健货币政策的白川方明以便执行政府的意志。日本政府以修改《日本银行法》为威胁,强制要求央行服从政府的意志,这充分表现了日本央行失去了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政府的意志是决定央行措施的决定因素,导致央行失去了独立性。(三)政府债务高筑2019年日本的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0.34%,目前处于七国集团中的最高水平。按照IMF工作人员的估算,目前日本的公共债务是不可持续的,加之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不仅降低了经济的发展潜力,对于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支出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加重财政负担。由于债务的不断累积,日本的财政政策可操作空间不断收窄。货币超发对于日本而言带来的不只是通胀和货币贬值,更有可能导致日本经济不能承受债务规模奔溃的打击,从而造成债务违约。截至2020年1月,日本国家债务高达1022亿美元,外债规模高达432亿美元,近年来,日本财政收支状况波动较大,且从历史角度来看数额巨大,其中2018年赤字为981亿美元。若是日本财政赤字继续恶化极大程度会加大日本发生债务危机的几率。(四)贫富差距拉大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后出现了物价大幅上涨、日元暴跌的结果。其中对低收入和老年人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大,大部分低收入人群并没有因为货币政策的实施而得利实现工资上涨,老年人生活来源是养老金这一过程中养老金并没有上涨,为了降低生活支出维持日常生活,很多老年人被迫改掉之前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有很多老年人退休后继续工作增加自己收入。实际上日本政府的经济政策更有利于大型企业,一些员工如大型企业员工和证券持有人已经变得富有,但大多数国家的集团如中小企业员工没有收入,造成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和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导致“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状况。第3章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影响分析3.1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影响(一)利率显著下降凯恩斯的利率理论是从货币市场出发,利率由货币需求与供给共同决定,央行可以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数量达到降低利率的目标。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日本央行把基础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采用回购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向市场释放流动性,进而降低利率的效果,如图1同业拆借利率显著下降,通过降低利率从而促进投资,缓解政府财政赤字压力,为经济复苏创造了良好环境。图1同业拆借利率Figure1InterbankOfferedRate数据来源:wind(二)促进经济增长,缓解通货紧缩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能够表现了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情况。如图2,自2013年四月日本政府推动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日本CPI指数逐渐进入上升通道,稳步上升,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目标是消除通缩、提振经济。由图表可知随着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行,在2013年以来消费者价格指数稳步上升对经济的提振效果显著,经济持续改善。图2消费者价格指数Figure2Consumerpriceindex数据来源:wind(三)增加市场流动性,减少企业融资成本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调整为基础货币,引入更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回购国债等中长期债券来达到增加贷款的目的,通过购买风险资产降低风险溢价,进而降低实际利率水平。如图3,央行基础货币量在2013年骤增,到2014年末增加至267万日元,是2012年12月的132万亿元二倍有余,2019年12月的基础货币供应量为513万亿元,几乎是2012年同期的四倍。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可实现增加更多的货币供给量,促使市场上的流动性增加,有助于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减少融资成本,促进企业增加设备投资,扩大生产,进而推动经济的增长。图3基础货币供应量Figure3Basemoneysupply数据来源:wind(四)失业率平稳下降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改善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结构,使得企业能够以更低的融资成本获得资金的支持,开展投资活动,扩大企业规模。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雇佣人数增加,失业率下降。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日本经济便开始不景气,失业率基本保持在4%左右,最高在2009年达到最高5.5%,随着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进,日本就业市场逐步稳定。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如图4,2019最后两个月失业率分别为2.2%和2.1%,这表明日本政府推行的政策对于降低失业率有明显效果。图4失业率Figure4Joblessrate数据来源:wind(五)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下降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地价和股价持续下跌,日本国内金融部门的不良贷款率持续高涨,银行考虑到资本充足率开始限制向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这也是拖累日本经济恢复的一个重要诱因,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向金融机构释放流动性,金融机构存有大量资金,同时日本央行通过增加长期国债、企业债和股票的购买,商业银行的风险转移到了中央银行,进而减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如表1,从2013年实施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出现了持续显著下降的现象,这对于减少银行的不良贷款数量起到了支持作用。在不良贷款金额下降后,资产负债表修复后的商业银行重新开始了正常的信贷服务,有助于日本经济的恢复。表1日本银行不良贷款率Table1BankofJapanNPLratio年份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不良贷款率2.40%2.40%2.46%2.45%2.43%2.13%1.75%1.53%1.40%1.19%数据来源:wind(六)日元贬值2012年日本面临着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恶劣的全球经济局面导致日本出口低迷不振。除此之外,日元的长期升值严重打击了以制造业出口为主的经济。为此,安倍内阁通过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出手干预汇率市场。如图5,日元汇率从1美元兑78日元贬值到1美元兑124日元左右,其后汇率维持在1美元兑106日元上下波动。本币贬值刺激出口,出口总额增加,进出口贸易差额减少,但是这种贬值只在个别月份对出口产生促进作用,由于新兴经济体需求走弱、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本国投资机会匮乏影响,即便是在日元贬值形成的有利于出口的情况下,也无法刺激日本企业的出口。外贸出口金额较之前下降明显下降,相反由于国内消费增加促进进口增长,导致贸易逆差的出现,在外贸出口方面拉低了总体经济增长率。(图6)图5美元兑日元汇率Figure5USDtoJPYexchangerate数据来源:wind图6出口金额(万美元)Figure6Exportamount(tenthousandUSdollars)数据来源:wind第4章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给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4.1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给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一)慎重使用货币政策由于贸易冲突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趋势已有所显现,而今我国面对的外部经济发展环境也不断恶化,内部经济风险也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中央银行需要与时俱进,恰当运用货币政策发展经济。日本超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经验教训表明,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仅是治标之策,无法解决更深层次的经济结构性问题,而且超宽松的货币政策隐藏的金融风险也不容小觑,为市场提供大量流动性的同时可能会增加国民经济的系统性风险,我国中央银行要慎重使用货币政策,不能盲目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二)改变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日本政府实施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之所以没能取得预期的政策效果,主要原因就在于没能在根本上解决日本经济长期存在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结构性问题也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经济问题,主要体现是供给结构对于需求结构来讲不匹配,旺盛的生产能力集中在低附加值的难度低的依靠劳动生产的产业,附加值高、高科技产业和高端制造业潜在经济发展效率高但是产业结构还不完善。为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需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落实创新的实施与推进,提升产品的生产率,实现经济的高质量、高水平可持续发展。(三)预防中国人口危机日本经济复苏缓慢和通货紧缩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口的超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伴随着企业需要的劳动力供给不足,引发经济增长率下滑,导致社会生产力的下降。除此之外,日本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加重给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社会保障支出持续加重,养老与医疗支出增加,造成财政支出增加过多无法负荷的局面。另外日本年轻劳动力缺少,而且年轻人生活消极对生活没有信心,出现削减消费,提前计划养老的现象,导致现在日本陷入非常困难的局面,没有办法快速实现消费物价指数达到目标的现状。当前,我国也面临着人口危机,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一是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问题,二十年前我国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数量开始呈现增速快且持续加速上涨的趋势。老年人口数量占全体人口的比例也在不断加速上涨。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显示,2019年65岁及以上人口相比2018年增加945万增长至17603万,占比为总人口的12.6%,相比2018年上涨了0.7个百分点。中国老龄化发展速度和数量前所未有,发展趋势不容忽视,两年后将进入占比超过14%的深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提高了消费支出降低个人储蓄与投资,潜在的经济增长率会因此下降。第二是在长期低生育率背景下,人口数量带来的红利消逝,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下行的趋势,由于过去中国劳动力数量庞大这给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一个优越条件,但是现在人口数量减少特别是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这将直接导致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优势逐渐丧失,影响经济的增长,更严重的是会影响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适龄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力供给总数量持续下降,直接导致了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低端加工制造业已经出现向外转移的情况,且制造业外移势头不可小觑,推动中国经济增速换挡,须引起重视。面对以上人口危机的风险点,我们可以在两个方面做出改变。首先,加快构建完善生育支持体系,减少家长对于二胎生育的担心、顾虑,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实际推行效果并不显著,低于预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养育成本高,基于这一顾虑政府可探索创设从怀孕生产再到义务教育结束的全面支持生育体系,从医疗和教育出发,同时还要保持房价长期稳定,将养育成本降到最低。另外,对于青壮年劳动力下降态势,可以推动中国进行改革,增加对劳动力的培训,建立新型劳动力市场以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创新发展,促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