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字的历时演变
1.苗族和瑶族的自称都有“人”的意思。对动物界来说,实际上“人”就是一种“自称”。人类很容易把自己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并反映在自己的语言里,所以“人”这个词的历史是十分古老的。对于人类认识的过程来说,区别人们集团之间的不同及其亲疏关系,要比把“人”从动物界区分出来困难。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族称”比“人”晚起。但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说,“人”(对动物界而言)和族称(对不同的人们集团而言)都是一种自称,这两者有一定的联系。瑶族至今自称“人”,例如龙胜等地的瑶族自称mjen21,凌云瑶族自称nu32nu32,都是“人”的意思。各地瑶族的自称虽然在语音上并不一致,但在意义上都有一个中心,称本族为“人”,把本族不同的支系称为不同的“人”,从而使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当然,也可以称其他民族为某种“人”。“人”是个基本词,有很大的稳固性,不过它的读音也很容易发生变化,在历史或地域上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来,甚至面目全非。它的词义也可以发生某种变化,例如外延扩大或缩小,或者分化为不同的词。在苗语中,除有的地区如贵阳青岩、紫云宗地等地的苗族自称仍然保持“人”的意义外,许多地区苗族自称不再作“人”字用(虽然本义仍有“人”的意思),而是另外用了一个“人”字。也就是说,民族自称和“人”分了家。有的地区“人”字用作名词和用作量词又有不同。我们认为,AAA型比较古老,即古时候“人”字同时又是民族自称(往往带有前加成分,我们只就词根而言),并且“人”字又能直接和数词组合,表示它的数量(这符合古汉藏语的规律)。例如都安瑶一布努语:nu12“人”;pu43nu12或nu13(民族自称);pe33(三)nu12(人)“三人”。又如凌云瑶一布努语:nu32“人”,nu32nu32(民族自称),au55(二)nu32(人)khai44(客)“二位客人”。AAC型“人”和民族自称相同,但“人”作量词起了变化。如龙胜瑶一勉语:mjen21“人”;同时又是民族自称。la:n21是量词,如(八)la:n21(人)“八人”。ABA型“人”及其量词与民族自称起了分化。看来,用作民族自称的语音比较保守。“人”和用作量词的“人”作为常用词,它们的语音相对地简化了。例如黄平枫香苗语:“人”;j33(一)(人)(人)“一个人”;i33(一)(人)qha55(客)“一位客人”。自称则为。我们已经看不出在语音上的联系了。ABC型“人”、民族自称(人)和“人”的量词三者各有不同的分化,如苗语凯里养蒿等地。§2在苗瑶语的民族自称、“人”及称人量词这三者的语素分布中,我们发现它们之间有语音对应现象。试比较如表二(A,B,C的意义同表一)。从表二可以看出,苗语里的“人”及称人量词不仅同布努语和勉语的“人”及称人量词有对应关系,而且同它们的民族自称有对应关系。这种情况使我们有理由认为,苗瑶语里民族自称、“人”及称人量词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分化这一假说有了一个解释。苗语里的“人”及称人量词与布努语和勉语的民族自称,声母相同或相近,从音理上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韵母的对应关系,则有“茅草”、“懒”、“木炭”等字做例证。不过有以下几点要说明一下:(2)宗地接舌面音声母时为ein,接其他声母时为。(3)青岩接舌面音声母时为i,接th时为ie,接其他声母时为e。(6)复员接鼻音声母时为a,接其他声母时为。§3如果说苗瑶语里的民族自称、“人”及称人量词是同一个词在意义上分化的结果(如布努语),或者是同一个词意义、语音二者分化的结果(如苗语、勉语),而表二反映的语音对应现象是一个初步证明的话,那末,我们可以进一步假定苗语、瑶一勉语和瑶一布努语的族称有共同的来源,即远古苗瑶是同一个人们共同体,苗瑶基础语有自己的族称。可以把苗瑶基础语的族称(亦即“人”字)构拟如下:这个拟音只是初步的。随着苗瑶语历史比较的深入,将会有所补充和修订。苗族自称的拟音参考了王辅世先生的《苗语的声类和韵类》(载《民族语文》1980年第2期)。王先生把苗族自称归入晚母鬃韵。晚母是个单辅音声母。但我们考虑到苗族自称在福泉复员读作平,在开阳石头寨读作平,在泸溪小章读作等情况,认为这些地方的读法暗示我们,更古的时候苗族自称的声母当是个唇舌复辅音声母。瑶一勉语、瑶一布努语民族自称的拟音,主要参考了《瑶族语言简志》。§4看来,苗语民族自称的方音(如罗泊河方言开阳石头寨自称)及其对应关系,反映了苗瑶基础语时期它的古声母为。苗瑶语除布努外,民族自称和“人”及称人量词分化为二(见表一AAC或ABA)或分化为三(见表一ABC),这也暗示古苗瑶族自称的声母为上述复辅音。这个古复辅音声母的清鼻音成分在勉语里弱化为浊鼻音m-,同时舌音成分-*1-演化为-j-,即(龙胜勉语今日仍保存有清鼻音声母,但这类声母有的弱化为浊鼻音,除“人”字外,如“晚上”读作;“牙齿”读作,古清鼻音在这些字里都变为浊鼻音了。这种特殊变化,大概和声母成分中的-1-,-w-或-j-等的影响有关,待研究)。布努语的民族自称、“人”及称人量词(AAA)和苗语中与族称分了家以后的“人”字(A,有的地区还包括C),清鼻音成分也弱化为浊鼻音,并受舌音成分-*1-的影响,演变为舌尖中鼻音声母n(接前元音为)。“人”的量词声母1,来自古声母中的-1-。韵母以勉语保存的较为古老,暗示古苗瑶语民族自称的韵母可能是*an。在苗语里,鼻音韵尾*-n向舌根方向变化,多数地区读作(接前元音时为-n),有的地区实际读作鼻化韵,有的地区则与布努语一样,鼻音成分干脆丢掉了。苗族自称声母为唇音(或,,m)舌音或s(如湘西方言),或为唇舌音的,它们的韵母和勉、布努对应不上,大概是因为古复辅音声母的消失在各个语言或方言中对韵母产生不同的影响,变化的层次和变化的方向不同的缘故。但苗语里与族称同源但又分了家的“人”字,韵母与勉语、布努语都有对应关系(如表二所示)。声调方面,苗语有的地区如福泉复员等地民族自称今日仍读平声(不分阴阳)。苗语多数地区以及勉语、布努语,随着民族自称古复辅音声母的清浊分化,它的声调也分别读作阴平(第1调)或阳平(第2调)。苗语民族自称的声母属清变化,即等,声调为阴平(有的方言又由,但仍读阴平,这是因为声调分阴阳后,清鼻音才演变为浊鼻音)。有的方言阴平又有分化(如紫云宗地因全清次清分为子丑两类)。勉语、布努语的民族自称、“人”及称人量词和苗语里与族称分家后的“人”字及称人量词,它们的声母属浊变化,即等,声调则读阳平(第2调)。先进和石门坎的“人”字nen1,除外,疑它们是平声分化为阴平、阳平后,清鼻音才弱化为浊鼻音的。还必须指出,在苗瑶语里,个别字声母有清浊两读,声调也有阴阳两读的现象。例如“穿(衣)”,凯里养蒿苗语读,凌云瑶一布努语读;而毕节先进苗语读,惠水高坡苗语读。又如“绿”,养蒿读no2,先进则读。所以,古苗瑶民族自称声母分化为清声母,等的,声调相应地读作阴调,而分化为浊声母mj,n,1等的,声调相应地读作阳调,不足为怪,符合苗瑶语语音发展规律。以上是我们对古苗瑶族自称平“人”的认识。§5汉语又是怎样称呼远古苗瑶族的呢?它是不是和远古苗瑶族的自称有关呢?古时候对于各个人们集团的认识,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界限,史书里往往用“蛮”来称呼南方各族。例如《尚书·尧典》:“蛮夷率服”。《尚书·禹贡》:“三百里蛮”。《大戴礼·明堂篇》:“南蛮、东夷、北狄、西戎”。《吕氏春秋·恃君览》:“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这些被称为“蛮”、“蛮夷”或“南蛮”的,是远古时代居住在我国长江中游及其以南地区的各个部落。为什么要称之为“蛮”呢?我们以为最初未必有贬义,大概也是“名从主人”,与当时比较有影响的某个人们集团的自称有关。“蛮”毫无疑问包括了苗瑶族的先民,当然也还有其他民族的先民。而“蛮”字的上古读法,很容易使我们把它和古苗瑶族自称联系起来。§6“蛮”字的上古音是怎样的呢?汉字不是音素文字,它的确切音值我们无从知道了,但是可以从谐声偏旁看出一些线索来。《说文》:蛮从虫声;段玉裁注古音在第十四部,即元部。在段氏之前,江永也称之为元部。此外,还有安部(戴震)、原部(孔广森)、桓部(黄以周)、寒部(王力)等不同的归类。名不同而实际上所指的韵部大抵相当。顾炎武称之为“真”部,范围则比较大,除一般所说的元部外,还包含真部和谆(文)部,但后人都不采取这种分法。总的说来,音韵学家们对“蛮”字所属韵部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蛮字的上古韵母可以构拟为*wan或*an。音韵学家们对这个韵母的拟音有两个分歧的地方:(1)中古蛮字读唇音实不分开合,上推古音时这个字要不要带-w-或-u-,有不同看法。李方桂先生说:“……这种圆唇是可能受唇音p,ph,b,m的影响而发生出来的。这是后起的”。(2)蛮字中古属二等韵,而反映中古二等韵和上古韵部的关系时有不同的拟音,有的体现在韵母的主要元音上,如二等为a,区别于一等的(高本汉、董同);有的则体现在介音上,如王力的二等有介音-e-,李方桂的有介音-r-。蛮字上古声母的测拟,主要问题在于它是单辅音声母还是复辅音声母。认为是单辅音的构拟作*m(如王力),认为是复辅音的如构拟作*ml(高本汉、董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大家都不单取声中古来母1作为蛮字的上古声母。蛮字不同的拟音(暂略去声调)如:*mlwan(董同),*mean(王力),*mran(李方桂),*mrwan(周法高)。如果说古“蛮”字是古苗瑶族自称的音译,那末,把汉音和苗瑶音结合起来讨论,也许能使我们对上述不同的拟音做出一种选择或做某种补充。蛮字的上古声母是单辅音还是复辅音?我们认为是个重要问题。蛮字今音读明母m,而它的声旁“”今读1。这种矛盾暗示了它的古读不是单辅音声母。可以使人假定,蛮字是来自含有来母性质的一类古复辅音声母。对于与来母有谐声关系的这类古复辅音声母,高本汉提出了三种可能的拟音,以“柬”“阑”为例:高本汉认为“上述几个可能,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地只循一个。”在声符和合体字之间,今音哪个读来母,“”和“蛮”与“柬”和“阑”不一样:(1)声今音为来母,柬声则不是;(2)合体字“蛮”和“阑”在来母的问题上则与(1)的情形相反。但我们也不妨以上述三种可能的拟音,把蛮字的古读类推为以下三个可能的形式:假如我们从汉语古蛮字是苗瑶语古自称的音译这个角度来观察,b式供选择的可能性最大,即蛮字上古读。如果b式不能成立,a式也是符合音译原则的,即汉语用古蛮音*ml(w)an近似地音译古苗瑶族自称平。董同等学者认为,上古汉语有清鼻音或hm(如勿m:忽xw;民m:昏xw;每m:悔xw)。从语音分配的可能性看,似乎也不能完全排除复辅音。我们不敢贸然断定上古蛮字读的就是母,但是似乎苗瑶语古自称确实给我们“蛮”字读母的某种暗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古汉语复辅音时参考。李方桂先生认为二等韵在上古时代有一个“卷舌化的介音r”。在来母跟唇音谐声的二等字里,李先生都把1改为r,“蛮”构拟作*mran。李先生的“卷舌化介音r”,实质上是辅音性质的,mr也可以视为我们所指的复辅音。总起来说,无论是从谐声字的关系还是从音译苗瑶族自称的角度看,认为上古蛮字的声母是复辅音都是可取的,可构拟作ml,mr或。清鼻音的问题暂且存疑,可选择高本汉、董同的ml来表示。至于上古蛮字有无圆唇成分*-w-,我们以为,既然它的上古声母为ml,而不是单纯的唇音,所谓唇音影响合口的说法就显得没有说服力了,这是一。其次,声和从得声的字如恋、銮、鸾、孪、、湾、挛、脔等今读都为合口,以此上推古音,把蛮字构拟作*mlwan也许比*mlan、*mran更能反映出这个字的历史面貌。§7上古汉语*ml母的字,目前我们发现只有很少的几个,而且这个复辅音声母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化,今日已经面目全非了,它的发展变化的规律我们还没有弄清楚,所以除蛮字外尚找不到与苗瑶语有对应关系的同声类字,只好暂缺了。但是,蛮字所属的元部,与古苗瑶族自称有对应关系。看表三。“菅”字上古汉语是茅草的一种,与这个词同源的苗瑶语词则泛指一切茅草。龙胜、养蒿、复员等地的韵母对应关系,参看§2表二后边的说明。如表三所示,汉语苗瑶语在“蛮、菅、懒、炭”等字表现出来的韵母和声调的对应关系,不能看成一种偶合。恰恰相反,这是上古汉语蛮字音译古苗瑶语民族自称的一个旁证。§8在蛮字使用的语序上,我们还可以看出一个线索来。例如“荆蛮”又称“蛮荆”,意思都是指“荆”地的“蛮”,前者的语序是中心词在后,后者的语序是中心词在前。这两个格式互相矛盾,但却有原因。“蛮荆”看来似乎是“误倒”了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古苗瑶语名词修饰名词时中心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办安徽旅游职业学院《国内外食品安全案例辨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内江师范学院《智能控制终端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达标名校2025届八校联考中考化学试题模拟试卷含解析
-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上》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2025届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城市设计方法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一中2025届高三寒假测试二语文试题含解析
- 二零二五版知识产权转让合作协议书
- 技术人员用工合同书范例
- 2024年度昌平区养老院食堂餐饮服务承包合同
- 矿山生态修复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 化学计量学与化学分析技术考核试卷
- 2024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建议全文解读课件
- 探究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洋流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 2024-2025学年中职数学拓展模块一 (下册)高教版(2021·十四五)教学设计合集
- 电梯维保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消防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外研版(2019) 必修第三册 Unit 2 Making a Difference教案
- 医院科研成果及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