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第一中学2023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2.冰岛是一个岛国,由火山活动形成,拥有多座活火山以及丰富的地热资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岛上最初出现植被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岛上某处群落演替到乔木阶段,群落中就没有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了C.冰岛上人的活动会使该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有效利用岛上的地热资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3.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107kJ·m—2)2.5013.309.800.28220.00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不能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④4.河南老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引起森林群落中动物和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食物、温度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食物、光照5.图是某双链DNA分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②③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物质④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C.DNA分子中碱基对⑤的比例越高,DNA分子越不稳定D.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由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6.人类基因组中有数以万计的基因,但在细胞内并非所有的基因都表达,因此需要“关闭”部分基因。rest基因编码的R蛋白能抑制其他基因的表达。R蛋白通过使组蛋白去乙酰化来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在动物模型实验中发现,R蛋白含量降低的动物,会出现神经兴奋活动增强以及更早死亡的现象。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rest基因可能参与细胞分化和个体发育B.组蛋白的乙酰化会抑制相关基因的转录C.增强rest基因的表达可能会使神经兴奋性降低D.抑制rest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导致动物寿命缩短7.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B.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内环境不存在酶C.内环境中不仅含有激素,还含有抗体和神经递质D.剧烈运动时会产生乳酸,但因缓冲物质的作用,血浆中的pH保持不变8.(10分)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如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2、4、3、4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4、2、4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1、4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4、2、4二、非选择题9.(10分)某种药物A由于某种原因随着污水进入某大型水库,导致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下图1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图2是投放鲢鱼和鳙鱼前后几种鱼的生物积累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若大量含药物A的污水流入该水库,会使某些藻类种群大暴发,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这说明_____。(2)投放入该水库生态系统中的鲢、鳙鱼属于第_____营养级。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鱼的_____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还应捕杀鲢、鳙鱼的天敌,目的是_____。(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若要调查水库中银鱼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法。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_____,从而达到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改善了水质的目的,这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有_____。10.(14分)研究生态位有助于人们认识群落中物种间及物种内的竞争关系,从而达到调节种群密度,使资源利用达到最优。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在同一群落中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相同的情况,因为自然界资源通常是有限的,当两个物种生态位发生重叠时,必然会发生_____,最终重叠的生态位会被_____占有。(2)在自然界中,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持久性重叠的事件是很罕见的。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生态位相同的物种之间,常常通过多种方式减少生态位的重叠,从而使群落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和_____,如绿啄木鸟和椋鸟虽然都在地面取食,但前者吃蚂蚁,后者吃各种昆虫的幼虫,这是通过_____避免了生态位的重叠;森莺和柳莺虽然都吃有翅目昆虫,但前者生活在乔木层,后者生活在灌木层,这是通过_____避免了生态位的重叠。(3)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夏天时,森莺和柳莺各有自己的生活区域,彼此互不侵入;冬天时,森莺迁徙离开,柳莺则侵入了森莺生活的区域。这说明森莺和柳莺之间存在_____关系。(4)调查退耕还林过程中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变化一般采取_____法进行采集、调查。如果调查人员提供的数据为“较多”,这说明调查人员统计方法为_____法。11.(14分)如图表示某种动物迁入一个新环境后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曲线图属于_____模型,该类模型还可以表示为_____等。(2)通常情况下,生物进入新的环境会呈现A段种群增长趋势,原因是_____。(3)B点后,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由环境因素决定,若该种群突然爆发大规模传染病,则种群数量变化为_____,若引入少量天敌,则种群数量变化为_____,若出现极恶劣气候,则种群数量变化为_____。(填“C”或“D”)(4)若E段以后,该种群与同物种其他种群(种群数量均未达K值)之间地理隔离消除,种群数量将_____(填“增加”或“降低”)。(5)若该动物为可食用鱼类,为长时间获得较多捕获量,应_____。12.α-萘乙酸(NAA)是生长素类似物,某科研小组探究a、b、c三种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对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甲图所示。(1)若选用带顶芽的葡萄茎段作实验材料,要对其进行的处理是________,目的是______。(2)根据甲图所示的结果,a、b、c三种浓度中,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3)在a浓度的NAA溶液作用下,葡萄茎段侧芽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生长;甲图所示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NAA作用的两重性。(4)进一步探究NAA促进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X时,可将甲图实验称为这个探究实验的___________。据图乙分析,b、c浓度在X浓度两侧有______种分布可能性。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详解】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包括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组织液中,B正确;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组织液中,D错误。故选D。2、B【解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冰岛最初由火山活动形成,没有被植物覆盖,因此在冰岛形成后,岛上最初出现植被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A正确;B、岛上某处群落演替到乔木阶段,群落中仍然有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只不过这些物种不是优势物种,B错误;C、若无人类干扰,则该冰岛会由于火山即地热等原因造成物种数目较少,但冰岛上人的活动会使该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正确;D、有效利用岛上的地热资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D正确。故选B。3、A【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并且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左右。结合表中能量的含量,可知,食物链是:戊→丙和乙→甲→丁。【详解】①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乙、丙之间的传递率大于50%,与能量的传递率在10%到20%之间矛盾,所以乙、丙应在同一营养级上。所以①与表中数据不符合。②结合分析可知,图②中的金字塔与表中数据符合。③由①已经判断出乙、丙应在同一营养级上,属于竞争关系,不属于捕食关系。所以③与表中数据不相符。④甲、丁去掉后,乙、丙失去了天敌,竞争激烈,可能一方占优势,另一方被淘汰。所以④与表格数据符合。综上所述,与表格数据符合的模型有②④,不符合的是①③,即A正确。故选A。4、D【解析】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对于植物来讲,阳光对植物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与动物的食物有关。【详解】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光照、食物,因为光照影响植物的分布和分层,而动物则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而生存,因为不同层次的植物为不同的动物提供食物因而动物因食性的不同而分层。D正确。故选D。5、C【解析】题图分析,图中①表示胸腺嘧啶,②表示脱氧核糖,③表示磷酸,④表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⑤表示碱基对,⑥表示胞嘧啶。【详解】A、②脱氧核糖与③磷酸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正确;B、②是脱氧核糖,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④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B正确;C、图示DNA分子中碱基对⑤为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形成的碱基对,且该碱基对之间有三个氢键,故该碱基对的比例越高,DNA分子越稳定,C错误;D、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D正确。故选C。6、B【解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2、基因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基因是通过控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3、表观遗传:在基因的碱基序列不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的过程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生物性状发生可遗传变异的现象,主要包括RNA干扰、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详解】A、rest基因编码的R蛋白能抑制其他基因的表达,而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故rest基因可能参与细胞分化和个体发育,A不符合题意;B、由题意可知,R蛋白通过使组蛋白去乙酰化来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基因的表达包括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故组蛋白的乙酰化不会抑制相关基因的转录,B符合题意;C、由题意可知,R蛋白含量降低的动物,会出现神经兴奋活动增强,R蛋白是rest基因的表达产物,能抑制其他基因的表达,故增强rest基因的表达可能会使神经兴奋性降低,C不符合题意;D、R蛋白含量降低的动物,会更早死亡的现象,且R蛋白是rest基因的表达产物,故抑制rest基因的表达,R蛋白含量会降低,可能会导致动物寿命缩短,D不符合题意。故选B。7、C【解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及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A错误;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但可以在细胞内和内环境中发挥作用,B错误;内环境中含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等物质,C正确;剧烈运动时会产生乳酸,但因缓冲物质的作用,血浆中的pH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8、D【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方向是双向的。【详解】A、在a点左侧刺激,此时a、b两点是未兴奋点,电荷分布如图4,然后a、b两点依次兴奋,见图中2、3情况,最后a、b两点电位归为静息电位如图4,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2、4、3、4,A正确;B、在b点右侧刺激,此时a、b两点是未兴奋点,电荷分布如图4,然后b、a两点依次兴奋,见图中3、2情况,最后a、b两点电位归为静息电位,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4、2、4,B正确;C、在a、b两点的中央刺激,兴奋向两侧同时等速传导,不会出现指针的偏转,如图4、1所示,因此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1、4,C正确;D、如果刺激点在a、b两点的中央偏左,所以a点先兴奋,电位如图中2情况,然后b点后兴奋,电位如图中3情况,即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2、4、3、4,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9、(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污水有机物中的能量和投入鱼苗中的能量(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3).二、三(4).捕食对象(食物)(5).提高鲢、鳙鱼的成活率(6).样方(7).明显下降(8).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9).物种种类及比例(营养级的复杂程度)(10).整体性、物种多样性原理【解析】1、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途径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通常为10%~20%之间,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详解】(1)结合题意信息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只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而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污水有机物中的能量和投入鱼苗中的能量。若大量含药物A的污水流入该水库,会使某些藻类种群大暴发,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该实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在水库中投放的鲢鱼和鳙鱼是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据此可知鲢、鳙鱼为第二、三营养级,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上一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根据上一营养级的生物量,确定鲢鱼鳙鱼的投放量,从而保证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输出的能量,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天敌,减少被捕食的机会。(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若要调查水库中银鱼的种群密度,由于银鱼个体小且活动范围较小、活动能力弱,因此,应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明显下降,因为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且鲢、鳙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导致的。(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通过提高物种数量,增加了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即该方法通过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物种种类及比例,从而达到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改善水质的目的,这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物种多样性原理。【点睛】熟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生态工程的原理也是本题的考查点。10、(1)①.不存在②.种间竞争③.优势种群(2)①.垂直结构②.水平结构③.取食不同④.栖息场所不同(3)种间竞争(4)①.取样器取样②.目测估计【解析】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空间的现象叫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群落的种间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小问1详解】在同一群落中不存在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相同的情况。自然界资源通常是有限的,当两个物种生态位发生重叠时,必然会发生种间竞争,最终重叠的生态位会被在竞争中占有优势的物种所占有。【小问2详解】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绿啄木鸟和椋鸟虽然都在地面取食,但前者吃蚂蚁,后者吃各种昆虫的幼虫,这是通过取食不同避免了生态位的重叠;森莺和柳莺虽然都吃有翅目昆虫,但前者生活在乔木层,或者生活在灌木层,这是通过栖息场所不同避免了生态位的重叠。【小问3详解】夏天时,森莺和柳莺各有自己的生活区域,彼此互不侵入;冬天时,森莺迁徙离开,柳莺则侵入了森莺生活的区域。这说明森莺和柳莺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小问4详解】调查土壤小动物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如果调查人员提供的数据为“较多”,是以多度衡量种群的数量,统计方法是目测估计法。【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意义及群的种间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11、(1)①.数学②.表格、数学公式(合理即可)(2)一般情况下生物进入新的环境,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合理即可)(3)①.C②.D③.C(4)增加(5)中度捕捞(捕捞后使种群数量保持在K/2,合理即可)【解析】某种动物迁入一个新环境后,可能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也可能由于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而在初期呈现指数式增长。【小问1详解】图示曲线图可以直观反映种群数量变化,属于数学模型,该类模型还可以表示为表格、数学公式,准确反映种群数量变化。小问2详解】通常情况下,生物进入新的环境会呈现A段种群的“J”增长趋势,原因是一般情况下生物进入新的环境,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所以种群数量迅速增长。【小问3详解】B点后,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由环境因素决定,若该种群突然爆发大规模传染病,会导致种群数量迅速降低,种群数量变化为C,若引入少量天敌,则其环境容纳量降低,种群数量变化为D,若出现极恶劣气候,也会导致种群数量迅速减少,种群数量变化为C。【小问4详解】若E段以后,该种群与同物种其他种群(种群数量均未达K值)之间地理隔离消除,则形成的新种群基因库增大,基因多样性增加,有利于种群繁衍,种群数量将增加。【小问5详解】若该动物为可食用鱼类,为长时间获得较多捕获量,可进行中度捕捞,使捕捞后使种群数量保持在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种群的恢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