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202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论《金瓶梅》中的武大郎形象学院:专业:姓名:指导老师:学号:职称:中国·珠海二○二○年五月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我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论<金瓶梅>中的武大郎形象》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取得的成果,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和材料,均在文后按顺序列出其参考文献,论文使用的数据真实可靠。承诺人签名:日期:年月日论《金瓶梅》中的武大郎形象摘要《金瓶梅》中的人物众多,武大郎作为次要人物,仅出现于前五回。他是市井小民的典型代表,从他身上体现出顺民追求安稳生活的最本质特征;他是勤劳朴实的卖饼小贩,作为平凡百姓,这是他性格中的闪光点;他是毫无地位的懦弱丈夫,在婚姻中的逆来顺受、对妻子言听计从;他还是寓于心机的大男子主义代表,这是他鲜为人知的一面。当武大郎的男人尊严受损,他也会为了面子做出反击。设计捉奸便是其少有的“英勇形象”。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武大郎的悲剧命运具有必然性。《金瓶梅》中武大郎这一人物形象塑造与《水浒传》不同,武大郎在家庭环境、生活环境、性格特点方面存在许多变化。武大郎形象对小说情节的发展、烘托主要人物形象起着关键作用。从《金瓶梅》成书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分析,武大郎形象是对男权思想的背离,对女性精神压迫的批判,对人欲觉醒的肯定。关键词:金瓶梅;武大郎;人物形象;
DiscusstheimageofWuDalangin“theGoldenLotus”AbstractTherearemanycharactersinThe
Golden
Lotus,andwudalang,asanunimportantcharacter,appearsbeforethefifthchapter.Wudalangisatypicalrepresentativeofthecitizens,hereflectsthemostessentialcharacteristicsofthecitizenstopursueastablelife.Hewasahardworkingsimplebaker,asanordinarypeople,thisisthestrengthofhischaracter.Wudalangisthecowardlyhusbandthatdoesnothavefamilyposition,intheendureinmarriage,darenotrebeltothewife.Hewasalsotheepitomeoftheschemingmalechauvinismofwhichhewasnotknown.Whenwudalang'smaledignityisdamaged,hewillalsofightbackformaledignity.CaptureXimen
Qingreflectedwudalang"heroicimage".However,duetosubjectiveandobjectivefactors,wudalang'stragicfateisinevitable.ThecharacterizationofwudalanginThe
Golden
LotusisdifferentfromthatinwaterMargin.Comparethedifferencesofwudalanginfamilyenvironment,livingenvironmentandpersonality.Theimageofwudalangplaysakeyroleinthedevelopmentoftheplotandthefoilofthemaincharacters.FromtheanalysisofthesocialbackgroundofthetimewhenThe
Golden
Lotuswaswritten,theimageofwudalangdeviatedfromthepatriarchalthought.Criticismoffemalespiritualoppression;Affirmationoftheawakeningofhumandesire.Keywords:theGoldenLotus;WuDalang;Imagecharacteristics;目录HYPERLINK一、引言 引言兰陵笑笑生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活且饱满,与《水浒传》中对人物的刻画相比,各有千秋。《金瓶梅》把《水浒传》几个章节的内容作为母题,两者描写的人物有一定的渊源。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的不同,作者虽借“题”发挥,但与《水浒传》的写作初衷和表达目的不完全相同。对《金瓶梅》中的武大郎形象进行研究的文章并不多。对于武大郎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研究者对其形象的感观较为一致。王萌芽在《试论<水浒传>中的“小男人”形象》一文中认为,武大郎是一个懦弱、可怜、自卑的小人物王萌芽.王萌芽.试论《水浒传》中的“小男人”形象——以武大郎为例[J].名作欣赏,2015,10:36.武大郎虽然是《金瓶梅》中的非重要人物,但依然有学者对其形象进行了研究。刘璐在《试析<金瓶梅词话>中的武大郎形象》中,从他人议论侧写人物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武大郎形象是从“蝼蚁”形象到“搬运工”形象再到“变色龙”形象的人性多面与蜕变刘璐.试析《金瓶梅词话》中的武大郎形象[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刘璐.试析《金瓶梅词话》中的武大郎形象[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92-94.孔繁华.谈谈《金瓶梅》的人物研究[J].古典文学知识,2014,1(1):70-75.赵树功.《水浒传》武大郎人物的悖反与其文化意义解读[J].明清小说研究,2005(3):50-58.本文研究立足于文献和原著的阅读上,运用比较法,多角度对武大郎形象进行分析,讨论武大郎这一悲剧人物命运悲剧的原因,并将其与《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形象作对比,分析其中的异同。本文从武大郎人物性格的研究、武大郎形象在两部作品中的差异以及武大郎形象的意义三个部分着手,层层深入。二、武大郎人物形象特点武大郎作为平凡的小人物,身上也带有一些特质,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人物命运的发展与结局往往和人物的性格息息相关。作为一个小人物,从一出场,武大郎的悲剧命运昭然若揭。但是,小人物身上也饱含着对命运的不甘,即便如此,人物性格和小人物自身的格局在传统的价值观念逐渐幻灭的时代背景下,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难以扭转。(一)市井小民,朴素勤劳1.最本质的特征:其貌不扬的市井小民武大郎作为平凡的小人物,“平凡”是他最本质的属性。“平凡”包括着他相貌的平凡、职业的平凡、名声的平凡以及家世背景的平凡。武大郎的出场由武松寻嫡亲哥哥引入,在交代了武松的上景阳冈打虎,变成了无人不晓的都头后,紧接着引出了武大郎的身世背景。如文中描述:人见他为人懦弱,模样猥衰,起了他个诨名叫作三寸丁谷树皮,俗语言其身上粗糙,头脸窄狭故也。只因为他这般软弱朴实,多欺侮他。且说武大无甚生意,终日挑担子出去街上卖炊饼度日,不幸把浑家故了,丢下个小女儿……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12.从美学角度,描写一个人物外在的丑更利于凸显出人物内在性格。在表现人物的外貌丑时,作者通过人物别称表现人物外貌特征。林艾菲.论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闪光点[J].林艾菲.论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闪光点[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18):30.普天世界断生了男子,何故将我嫁与这样个货!每日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只是一味酗酒。着紧处却是锥扎也不动。奴端的那世里晦气,却嫁了他!是好苦也。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13.潘金莲对于这段“阴差阳错”的婚姻是有怨气的。除了抱怨张大户,潘金莲在武松被邀到家中做客时,当他看到武松“身材凛凛,相貌堂堂,又打死那大虫,毕竟有千百斤气力”更是武大郎的嫌憎难掩了。便心下思量道:“一母所生的兄弟,怎生我家那身不满尺的丁树,三分似人七分似鬼,奴哪世里遭瘟撞着他来?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14.2.性格闪光点——勤劳本分武大郎虽然相貌不佳,但作为一个普通小百姓,他身上也有着老实人的特质——勤恳。这种勤恳是日复一日的辛劳和安稳度日的渴望。卖炊饼是小生意,加上时年荒馑,为了求得生存,武大郎卖炊饼挣得的收入并不足以保障生活稳定,也会遭遇折本。他的朴实勤快也打动了身边的人,也为他的生活行了方便。在第一回中,张宅家下人见他本分,常看顾他,武大无不奉承,因此张宅家下人个个都欢喜。兰陵笑笑生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12.武大入屋里,见老婆面色微红,问道:“你哪里来?”妇人应道:“便是间壁干娘央我做送终衣服,日中安排些酒食点心请我吃。”武大道:“你也不要吃她的才是,我们也有央及她处。她便央你做得衣裳,你便自归来吃些点心,不值得什么,便搅扰她。你明日再去时,带些钱在身边,也买些酒食与她回礼。”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28.武大郎在乎与邻里的融洽,想着日后还需要对方帮衬,懂得感情要礼尚往来、细水长流,足以见得武大郎的本分。武大郎能得张大户下人个个欢喜离不开武大为人老实和与邻里的相处之道。除了街坊领里认为武大是个老实人,在他的胞弟武松眼中,也如是认为。武松在去京问安临行前,买了酒菜便迳到武大家。如是说:“大哥在上,武二今日蒙知县相公差往东京干事,明日便要启程,有句话特来和你说。你从来为人懦弱,我不在家,恐外人来欺负。”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19.从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出来,武松对嫡亲哥哥的敬重和自己离开后无人保护哥哥的担心。武大郎靠卖炊饼把武松拉扯大,对武松来说,武大郎更像父亲。长兄如父,这份敬重里也包含着武松对武大郎人品的认可,担心他为人老实而受人欺负。从武大郎的妻子,兄弟和邻人等旁观者的角度对武大郎形象进行了描述,不难看出武大郎最本质的形象特点——市井小民。他身上朴素勤劳的品质也成为了他作为小人物的性格闪光点。(二)自卑隐忍,懦弱怕事作为小人物的武大郎,没有什么特别大的追求,希望通过终日劳作能收获安稳的生活。这种思想无论是在哪个时代,都顺应了百姓安分守己的的心理,是典型的小民思想。虽然武大郎的为人老实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他获得大家的帮助,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武大郎在追求平淡安稳生活时所遇到的困难。作为社会最底层的无钱、无权、无势的小人物,武大郎怯懦且善于隐忍。用武松的话来说,武大郎“从来为人懦弱”。他的自卑隐忍主要体现在他遭遇欺压与时逆来顺受以及在婚姻关系中的无奈妥协。1.懦弱畏妻的丈夫武大郎的懦弱在一定程度上是他面对困难时的保护色,是他守护自身幸福的方式。这种在面对一切人际关系中的低姿态是武大郎的另一种“相处之道”,一味退让和视而不见也成为他维持人际关系的最后筹码王萌芽.试论《水浒传》中的王萌芽.试论《水浒传》中的“小男人”形象——以武大郎为例[J].名作欣赏,2015,10:35—36.王建平、梅登科.《水浒传》中丈夫形象论析[J].菏泽学院学报,2015,6(3):10.(1)张大户和潘金莲的私情在潘金莲的身世描写中交待了潘金莲在王招宣死后又被潘妈妈转卖给了张大户当使女,张大户见潘金莲潘颇有些姿色,遂自己收用了,因为被主家婆知晓了,张大户赌气把金莲嫁给武大郎。对于潘金莲和张大户的关系,书中这样描写:大户家下人都知道武大忠厚,见无妻小,又住着宅内房儿,堪可与他。这大户早晚还要看觑此女,因此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武大为妻。这武大自从娶了金莲,大户甚是看顾他。若武大没本钱做炊饼,大户私与他银两。若武大挑担出去,大户候无人,便踅入房中与金莲厮会。武大虽一时撞见原来他的行货,不敢声言。朝来暮往,也有多时。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13.潘金莲青春靓丽,武大心知不配,但也自然不会拒绝这样一桩好事。张大户作为“媒人”,是别有用心的,知道武大“老实”也为自己行方便。武大虽然知晓张大户与自己老婆的私情,但是却窝囊的不敢做声。一方面是迫于生计,因为潘金莲和张大户的私情才能得张大户的照顾。且潘金莲本就是张大户介绍与武大郎的,这层关系也使武大郎不好声张。另一方面,武大郎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与其捅破窗户纸,不如息事宁人,起码日子安稳。虽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但是为了过生活连自己的老婆出轨都视而不见的男人实属罕见。他对潘金莲的感情并不是因为爱情,而是为了维持现有的夫妻关系而做出的妥协。(2)迎儿遭遇虐待武大郎的逆来顺受不仅在对于潘金莲出轨的态度上是如此,对于自己的女儿受了委屈也是不敢发声。在介绍武大郎人物背景时,交待了武大郎有一个十二岁的女儿迎儿,武大郎娶了潘金莲,潘金莲就成为了迎儿的后妈。这个后妈对迎儿好坏与否通过武大郎的一席话是可以知晓的。在郓哥把潘金莲偷情的事告诉武大时,武大郎说:我先妻丢下个女儿,朝打暮骂,不予饭吃,这两日有些精神错乱,见了我,不做欢喜。兰陵笑笑生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38.(3)武松遭遇诽谤他的懦弱不仅是在对自己女儿的事情上,甚至因为懦弱,连兄弟也不敢维护。潘金莲想要勾引武松,可武松毫不领情,不仅表明自己“不是那等伤风败俗伤人伦的猪狗”的立场,还羞辱潘金莲不要“恁的不知羞耻”。依照潘金莲的性格自然气急败坏,恶人先告状。武大郎回来后,潘金莲一顿“倒苦水”,武大却没有反应,让他不要声张。潘金莲气不过,如是道:“混沌魍魉,他来调戏我,倒不令别人笑话?你与了我一纸休书,你自留他便了。”武大郎听闻此话,便不敢再开口。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18.(4)对婚姻抱有幻想武大郎对婚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也是使自己身陷困境的诱因。武大郎捉奸是害怕失去潘金莲,是对自己的感情进行捍卫的表现。而武大郎对潘金莲的乞求挽留是他懦弱无能的表现。虽然武大郎捉奸失败,但是他依然盼望着潘金莲能回心转意,盼着潘金莲扶得他好后一起过日子,这便是他心存的幻想。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婚姻本就是不和谐的,武大郎的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并不能永久换取生活的表面平静。潘金莲出轨已能表明这段感情穷途末路,只是武大郎不愿放手。武大郎如果有点骨气就应该一纸休书给了潘金莲,而不是优柔寡断,低声下气。若不是武大郎天真地还想着和好,后来潘金莲假哭,武大郎也不至于听信了她的谎言喝了砒霜。为了维护这种名存实亡的夫妻关系,武大郎选择过着这种窝囊却安稳的日子,也许一般人无法接受,但对他来说是令他满足的。在武大郎心里,仿佛只有自己一直退让才能让这段关系达到一种平衡并得以延续。他为了维持这段婚姻,不仅自己逆来顺受,任劳任怨,甚至还“牵连”了自己的女儿和兄弟,让他们受到了不公的对待。2.自卑懦弱性格产生的原因武大郎的懦弱最本质的体现是逆来顺受。在潘金莲口中,对武大郎的称呼大多是不尊重的。例如:浊材料、贼馄饨虫、混沌魍魉、不识时浊物。这些称呼体现出武大郎家庭地位卑微、受老婆嫌弃的丈夫形象,侧面也体现出武大郎笨拙愚钝、不识时务的性格特点。由于家庭地位卑微,武大郎在家扮演着卑躬屈膝的角色。这种让步不是迂回前进的智慧,而是在夹缝中生存不得不保持的姿态。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从武大郎的成长经历看,武大郎身形短小,模样猥衰,加之为人老实,故时常遭人欺侮。做着收入不稳定的小本生意,生活的艰辛让他尝尽了人情冷暖,这也埋下了他“低人一等”的自卑种子。从心理学角度,武大郎是在“语言暴力”和社会舆论的环境中长大的,他的市井小民的社会属性和勤劳朴实的好口碑并不能缓解周围环境带给他的心理压力。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成长,容易使人产生自卑心理。他的自卑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他对自身条件的不自信、卑微的社会地位和对生活困难的恐惧。其次,从武大郎的生活环境来看,书中交代了武大郎为求得生活清净搬了几次家。武大郎本是阳谷县人氏,自从兄弟武松因打架从阳谷县逃到柴大官人处后,由于没了仰仗,他的日子更是每况愈下。无奈之下只能搬家。通过他每一次搬家,都可让人看到他生计之艰难,又能让人从侧面看到社会人性之复杂。武大郎追求平淡的简单生活,从阳谷县到清河县紫石街,再到后来买了小楼,这些行为都是他一心追求平淡生活的真实写照。但作为底层百姓,生活并不会因为他的苦心经营而带来转机。哪怕是平凡简单的生活,为了维持现状,如果不展现“低姿态”,眼前的幸福随时都会转瞬即逝。(三)维护“面子”,男权思想前文分析的武大郎懦弱怕事、逆来顺受,与下文将要论述的的武大郎维护尊严、维护面子的性格特点之间并不矛盾。武大郎是个平凡小民,平凡的人在乎脸面和名声,虽然武大郎生性畏缩,但是却也是个好面之人。武大郎追求平淡生活,努力维持婚姻关系,与其说是为了守护自己来之不易的生活,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身为男人最后的尊严。从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婚姻生活来看,他们的婚姻是没有任何幸福可言的。作为男人,武大郎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也不是一个可以在家庭中做主的大丈夫。千辛万苦维护这段婚姻,除了有追求安定生活这个心愿外,更多的是这段婚姻带给他的心理补偿——男人的尊严。自古才子配佳人,虽然武大郎并非才子,但是只要他没有休了潘金莲,那么他就还享有“大丈夫”的形象待遇。他并不奢求和妻子产生情感共鸣或者肉体上的快乐,只需要这位佳人附属于自己,成为提升自己的形象和尊严的一个符号。在书中第二回中,描写了潘金莲撩拨武松不成,自己反而被羞辱一番,心中不平。待武大郎回来后,恶人先告状说武松调戏自己。武大郎回答说:“我兄弟不是这种人,休要高声,令邻舍听见笑话。”潘金莲不依不饶接着说武松搬出去是因为羞愧,武大郎却道:“他搬了去,须令别人笑话。”可见,对于妻子是否被兄弟调戏这件事的真实性,武大并没有在意或追问,他并不在乎潘金莲是否真的被武松调戏。从武大郎让潘金莲休要高声,到武松搬出去后武大郎做出的反应,可体会出武大郎只是怕街坊邻里听到让自己失了面子。比起面子,小叔子和妻子出轨与否显得并不重要。这点,在对待潘金莲与张大户之间的私情的态度上也有所体现。武大郎对与潘金莲婚姻关系的维护和忍气吞声是建立在为维护自己尊严的基础上的,一旦自己的尊严受伤,使自己的社会形象受损,武大郎也会展示出自己男权至上的属性。身在男权社会,虽然武大郎家中“阴盛阳衰”,但是书中的一些细节仍可以看出武大郎拥有男人的特权。刘璐在《试析<金瓶梅词话>中的武大郎形象》中认为,武大郎身处男权社会,男性至上的观念在他的脑海中早已根深蒂固,即使他有再多的先天不足和缺陷,男性尊严受到威胁时他会为了尊严而反击。刘璐.试析《金瓶梅词话》中的武大郎形象[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94.为了维护尊严,武大郎并非对潘金莲的一切行为都无动于衷,在无武松庇护时,他以禁锢潘妻子的方式,来维护这段毫无生气的婚姻。书中,在武松前往东京之前,武松给武大郎出了一计,让武大郎每天只做五笼炊饼便早早归家,早闭门。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19.(四)暗藏心机却难成大事在加深对武大郎形象理解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武大郎并非一味愚笨,他也有圆滑的一面。时常懦弱但偶尔勇敢,愚笨但暗藏心机,这些细节避免了人物塑造脸谱化和刻板化,丰满了人物形象。武大郎对于自己的生活遭遇的态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也做出过改变,但是这不足以改变他的悲剧命运,武大郎作为小人物的最终结局的必然性,是下文所要探讨的重点。不甘于命运的反抗(1)郓哥出计,武大出钱在第四回中,郓哥告诉武大西门庆与潘金莲通奸的事,便可知武大郎做事头脑简单。武大郎从郓哥那得知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奸情后,没有片刻考虑,便说:“我如今寄了担儿,便去捉奸如何?”由此可见,武大做事莽撞,意气用事。且未对自身实力进行准确评估,想着放下担子就能去捉奸。郓哥听罢,道:“你老大一条汉,原来没些见识!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38.”郓哥身为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都知道的常识,武大郎居然还愣头愣脑。这足以见得武大郎的愚勇。另一方面,武大郎的冲动让他忘记了武松的叮嘱。在第二回中,武松外出前嘱咐武大郎道:“若有人欺负你,不要和他争执,待我回来,自和他理论。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38.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19.武大郎虽然呆笨懦弱,但是在周遭的人事触及到他的原则时,他也会表现出圆滑勇敢的一面,这是他不甘于命运所做出的反抗。武大郎为从郓哥口中套出潘金莲的事可以体现出武大郎懂得人情世故。他先是说:“好兄弟,你对我说是谁,我把十个炊饼送你。”可见,武大郎知道要得好处就要收买人心。郓哥说:“你做个东道,我吃三杯,便说与你。”知道炊饼不济事后,武大郎“引着郓哥到小酒店里,歇下担,拿几个炊饼,买了些肉,讨了一镟酒,请郓哥吃。”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37.这一些列动作描写足以见武大郎的照顾周到。“拿炊饼”体现出武大郎自掏腰包,武大郎“买肉”证明他知道这样更能讨郓哥欢心,“讨酒”体现了武大郎善于人际打理,武大郎讨的酒并非是一杯两杯,是一镟镟,《说文》曰:“圜炉也”,圆形的炉子。以后来的文献理解,镟与酒有关,是温酒的器皿。如南宋文字学家戴侗《六书故》说,镟为“温器也,旋之汤中以温酒。”酒。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37.镟,《说文》曰:“圜炉也”,圆形的炉子。以后来的文献理解,镟与酒有关,是温酒的器皿。如南宋文字学家戴侗《六书故》说,镟为“温器也,旋之汤中以温酒。”捉奸之“勇”武大郎懦弱怕妻,为了维系婚姻,潘金莲勾引武松且和张大户有私情的事武大郎选择了沉默,是因为这些事没从根本上打击到武大郎的自尊,并没有传到人尽皆知。郓哥寻西门庆买雪梨子,无意中知道了潘金莲和西门庆通奸的事,不仅吃了王婆一顿打还摔烂了一筐梨。气急之下找到武大郎,暗示他家里有汉子并说“人都道你屋里有”。可见此事人尽皆知唯武大郎不知,这对于自尊心强的武大郎来说无异于五雷轰顶,让他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感。这也是为何武大郎得知潘金莲和西门庆的事后采取了和之前截然不同的态度。从武大郎和郓哥设计捉奸开始,武大郎不再选择沉默,他的绝地反击也就拉开了帷幕。回顾武大郎的一生,他做过最勇敢的事莫过于“捉奸”。这不仅是故事情节的转折点,也是武大郎英勇的一面的体现。在前文中,附上“阿母牢笼设计深,大郎愚卤不知音兰陵笑笑生.《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28.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38.只见武大从外裸起衣裳,大踏步直抢入茶坊来。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39.这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地再现了武大郎来势汹汹的大丈夫形象。这与武大郎给人们的刻板印象形成反差,符合人物性格多面性的特点。武大郎虽然勇猛一时,但是最终还是难逃厄运。他性格中的弱点使他不得扭转他的悲剧结局。因为自己的沉不住气,让自己遭恶人算计。第五回中,武大郎乞求潘金莲说:“你若肯可怜我,早早扶得我好了,他归来时,我都不提起。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39.”武大郎被病痛折磨时,为了让潘金莲服侍自己,居然搬出了自己的兄弟武松来威胁潘金莲。被西门庆等人知道后,由于害怕武松寻仇,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设下让武大郎喝砒霜身亡的计,唯有杀了武大郎才能永除后患。如果不提武松,可能西门庆还不至于动了杀心。这是武大郎结局悲惨的关键因素。武大郎捉奸虽勇,但其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39.(五)浅析武大郎悲剧命运的原因1.主观因素(1)性格因素武大郎的悲惨命运应验了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其命运的发展与其性格相互影响。如上文中提及,武大郎的、莽撞、沉不住气、优柔寡断的性格是他悲剧命运的催化剂。其头脑简单、有勇无谋是其内在不足的表现。武大郎悲剧命运的主观因素上文已详细分析,此处不再赘述。(2)外在条件从武大郎的外形条件看,郓哥虽给武大郎出了计策,但是武大郎依旧成事不足。武大郎很帅气的一个大踏步闯进了茶坊,但是接下来的反应让人大跌眼镜。潘金莲抵着门,武大郎在门口用手推门,还说“哪里推得开!”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39.。武大郎的力气连一个女人的都不如,更别说房间里还有能“打他这般二十个”的西门庆了。从武大郎的外在条件来看,武大郎的确不具备任何优势。明代的法律《大明律》规定:凡妻与人奸通,而于奸所亲获奸夫奸妇,登时杀死者,勿论。简而言之,丈夫如发现妻子偷情,可以当场杀掉奸夫淫妇。从法律角度看,武大郎是有权利捉奸的,但是身材矮小又无权无势的武大郎怎么可能杀的了卖弄拳棒、高大的西门庆。在得知武大郎来了,西门庆虽吓得钻入床下躲了,但知道武大郎是个“纸老虎”后便也不怕了。虽然武大郎在捉奸西门庆这件事情上表现“不凡”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39.2.客观因素武大郎的悲剧是自己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武大郎的不恰当行为推动了自身命运的发展,武大郎的死不仅是潘金莲和西门庆一不做二不醉的结果,周围无人帮靠,也让武大郎在所处的环境中被动无助。(1)潘金莲的决心潘金莲作为武大郎的妻子,武大郎的命运悲剧与潘金莲的杀人动机密切相关,而潘金莲的杀夫动机与其性格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孔繁华在《谈谈<金瓶梅>的人物研究》中认为,以往对潘金莲的评论注重的多是阶级的分析和道德的评价,这些固然是不可缺少的,但对其性格特点及形成原因中的文化因素研究较少,从而出现单一的批评导向。孔繁华.谈谈《金瓶梅》的人物研究[J].古典文学知识,2014,1(1):74.孔繁华从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束缚和对性格扭曲的影响的角度出发,针对潘金莲对传统伦理的反叛行为,结合人物的经历,客观分析人物性格。因此,潘金莲从出轨到联合外人杀夫的行为,应该结合潘金莲的经历客观分析。从潘金莲的成长经历来看,潘金莲小时候被潘妈妈卖了两次,在妙龄又给年过六旬的张大户当使女,潘金莲性格的形成与她的悲惨经历带给她的影响密不可分。潘金莲有一个不幸的童年,被亲人抛弃让她她看惯了冷眼、尝惯了心酸,献媚取宠是她的生存技能。后来被张大户赌气许给了武大郎,她和武大郎的婚姻带着阴差阳错的意味,在潘金莲眼里,自己的命运自己无权主宰,这段婚姻更是自己莫大的屈辱。武大郎惹人憎嫌不说,也让潘金莲尝尽了身为小人物的心酸。尊严受损和情感缺失,使潘金莲更加憧憬美好的爱情。在没有遇到西门庆之前,潘金莲虽然向往美好生活,但也只是抱怨自己的婚姻不幸,直到遇见风流倜傥、帅气多金的西门庆,潘金莲便认定了这个人,这也是能给潘金莲未来生活带来点点希望的人。潘金莲对西门庆的情感掺杂着一见钟情和对自由的追求。在张新艳在《论<金瓶梅>中潘金莲的悲剧命运》中写道:“孔繁华.谈谈《金瓶梅》的人物研究[J].古典文学知识,2014,1(1):74.张艳新.论《金瓶梅》中的潘金莲的悲剧命运[J].安阳工程院学报,2014,5(13):71.(2)西门庆的胜算武大郎去捉奸时,西门庆钻床下躲着,可以想象西门庆当时窘迫害怕的样子。但不可就此小瞧了西门庆。武大郎如果捉奸捉的是另一个“武大郎”可能还能成功,可惜这个人是西门庆。潘金莲肯背弃封建伦理并与西门庆合谋毒夫,西门庆赢在颜、情、势。论颜,西门庆也算一表人才,与潘金莲郎才女貌。书中第二回,西门庆与潘金莲的初次见面,便交待了西门庆的仪表堂堂。笑笑生借潘金莲的眼来侧写西门庆的外貌,如文中所写:妇人把眼看那人,也有二十五六年纪,生得十分浮浪。头上戴着缨儿帽,金玲珑簪儿,金井玉栏杆圈儿;长腰才,身穿绿罗褶儿;脚下细结底陈桥鞋儿,清水布袜儿;手里摇着洒金川扇儿,越显出张生般庞儿,潘安的貌儿。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21.这段文字充斥着大量对西门庆的衣着描写,衣着描写可以突出人物个性,揭示人物精神风貌。服饰是造型艺术,笑笑生对西门庆的描写从头到脚,从衣着穿戴到相貌,写出了西门庆的翩翩风度。西门庆的穿戴上多为金饰,“金簪儿”、“金井玉圈儿”、“金川儿扇儿”皆用金造,体现了人物穿戴奢华,用度奢靡。西门庆身穿的绿罗褶儿,绿罗指衣服布料,褶儿即是便服的代称。脚上穿的是制作精细的陈桥鞋,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记风俗》:"鞋制:初尚南京轿夫营者,郡中绝无鞋店与蒲鞋店。潘荣生.释“陈桥鞋儿”[J].《中国语文》,1995,2:117.所谓“陈桥鞋”,即江苏松江一带颇有地方特色的鞋,是一种制作比较精细的草鞋,时称蒲鞋。其袜子是由清水布制成,清水布是比棉布更高级的洁白布料。褶儿、陈桥鞋、清水布袜都是典型的浮浪子弟的行头,恰恰把西门庆浮浪风流的性格特点展现出来,虽然是个破落财主,但其对追求生活品质,穿着打扮讲究。而对其外貌,作者则简短概括为张生庞儿潘荣生.释“陈桥鞋儿”[J].《中国语文》,1995,2:117.论情,西门庆对潘金莲用情至深,带有真情。西门庆从初见潘金莲,便对潘金莲的美貌留恋不忘。书中第二回便细致描写了西门庆对潘金莲的日思夜盼。于是连饭也不吃,便去里边水帘下坐了走出街上闲游,一直迳踅入王婆茶坊里来。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22.约莫未及两个时辰,又踅将来王婆门首,帘边坐的,朝着武大门前半歇。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22.王婆才点上灯来,正要关门,只见西门庆又踅将来,迳去帘子底下凳子上坐下,朝着武大门前只顾将眼晙望。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23.次日清晨,王婆恰才开门,把眼看外时,只见西门庆又早在街前来回踅走。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23.和潘金莲相遇后,文中四次出现“踅”字,踅即折返、来回走之意。这一动作描写便把西门庆对潘金莲日思夜想、坐立不安的情态由内而外的展现了出来。思念之深使西门庆从吃不下饭、到武大郎门前蹲守演变为次日又在街上闲走的寝食难安之状。在第五回中,潘金莲怕自己痴心错付,西门庆道:“我若负了心,就如武大一般。兰陵笑笑生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42.论势,在西门庆在出场时的人物介绍里便交待了“做事机深诡谲,又放官吏债,就是那朝中高、杨、童、蔡四大奸臣,他也有门路与他浸润”,足以见得西门庆是个七面玲珑之人。西门庆能权倾朝野、一呼百诺便是其“势”的体现。在毒害武大郎的事上,潘金莲是不具备独自杀武大郎的智谋和胆识的。西门庆就不一样,他有智谋且有权势。满县人都惧怕他不说,他也有受贿何九打理后事的能力。在第五回中,武大郎用武松胁迫潘金莲服侍自己,不想却触了西门庆眉头。西门庆害怕武松找麻烦,这是西门庆的另一个杀人动机。因此,武大郎的死是西门庆蓄谋已久的结果,面对如此机关算尽、周密安排的西门庆,武大郎怎有不死的道理?(3)缺少助攻通过对客观环境的分析,武大郎虽缺乏武松的帮扶,但是倘若有人助力,结局仍有转机。一方面,是武大郎交友不慎。武大郎没什么朋友,郓哥因为告诉了武大郎潘金莲出轨的事,且帮武大郎出了主意。武大郎也便结交了这一个朋友。他帮武大郎并非是出于仁义道德或为武大郎打抱不平,而是未能用此事威胁西门庆分一杯羹于自己,为报复王婆。出于为蝇头小利的丧失而义愤。如第四回标题所言“闹茶坊郓哥义愤”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32.(4)迎儿的冷漠武大郎生前就对这个女儿关心不够,娶了潘金莲更是让迎儿吃尽了苦,迎儿与其说是女儿,实则更像是丫鬟。潘金莲对迎儿怒则打骂,不给饭吃,武大郎怕应付便权当没看见。第五回中,武大郎捉奸后便一病不起,潘金莲对迎儿恐吓道:“小贱人,你不对我说,与了他水吃,都在你身上。”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39.武大郎活着的时候尚且护不了女儿周全,如今快死了,潘金莲又一顿恐吓,迎儿更是不敢看顾,要怪也只怪武大生前懦弱无能,这也间接害了自己。迎儿的冷漠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综上所述,武大郎的死是存在一定必然性的,小人物的悲剧命运是人物性格和客观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三、《金瓶梅》中的武大郎形象和《水浒传》中的不同《金瓶梅》中的武大郎这一人物形象是从《水浒传》中援引而来,这是毫无争议的事实。虽然文中大段大段的照搬,但是在点点细微处,笑笑生还是对人物形象塑造有所侧重。书中前五回涵盖了武大郎的一生,笑笑生选用武松杀嫂的故事作为故事开端,把已有的故事重塑,借枝生花,丰满了武大郎人物形象。在《水浒传》中,武大郎出现于二十二回末至二十四回之间。《金瓶梅》中的武大郎则出现于前五回。笑笑生几乎照搬《水浒传》中对武大郎人物形象的描述,包括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对话基本不变,但是还是有所改动。通过对《金瓶梅》前五回和《水浒传》二十二回至二十四回内容的对比阅读,以加深对《金瓶梅》中武大郎形象变化的研究。(一)生活环境首先,是武大郎居住地的变化。在《金瓶梅》中,对武大郎的人物介绍中,说道:却说武大自从兄弟分别之后,因时遭饥馑,搬移在清河县紫石街赁房居住。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12.由此可知,武大郎因为饥荒才搬来清河县。至于他来自何处,在他与武松相见前有所交代。前文中,知县参武松做了清河县都头时说:“你虽是阳谷县人氏,与我这清河县只在咫尺。兰陵笑笑生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11.自从武大娶得那妇人之後,清河县里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们,却来他家里薅恼。那武大是个懦弱本分人,……在清河县住不牢,搬来这阳谷县紫石街赁房居住,每日仍旧挑卖炊饼。此日,正在县前做买卖。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190.在《水浒传》中,武大郎与潘金莲于阳谷县时已成婚,在清河县住不牢,后搬至阳谷县。出于不堪浮浪子弟的骚扰,搬迁原因也与《金瓶梅》中不同。前者是自然因素,后者是人为因素。其次,武大郎的生活条件有所变化。在《金瓶梅》和《水浒传》中,都交代了武大郎在紫石街租房居住,不同之处在于,《金瓶梅》中的武大郎后来在县门前典了一栋二层小楼,这栋小楼虽没有产权只有使用权,但是位于市中心,地理位置极佳。如第一回中潘金莲道:“贼馄饨不晓事的,你赁人家房住,浅房浅屋,可知又小人罗唣!不如添几两银子,看相应的,典上他两间住,却也气概些,免受人欺侮。”兰陵笑笑生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14.(二)家庭环境在《金瓶梅》中对武大郎的人物背景介绍中,武大郎的家庭环境也有所变化。一方面,是武大郎的婚姻背景的改变。在《金瓶梅》第一回中,交待了武大郎文中如是介绍:且说武大无甚生意,终日挑担子出去街上卖炊饼度日,不幸把浑家故了,丢下个女儿,年方十二岁,名唤迎儿,爷儿两个过活。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12.笑笑生的笔下,武大郎是故了前妻的,且还带了个女儿,名叫迎儿。可推知,潘金莲是武大郎的二婚,武大郎是潘金莲的头婚。《水浒传》中,武大郎和潘金莲是彼此的头婚。施耐庵把武大郎的婚姻简单概括为“把潘金莲白白嫁于武大郎”,对武大郎的婚姻背景点到为止。《金瓶梅》中的武大郎,条件更加寒酸单薄,笑笑生对武大郎婚姻背景介绍的更为细致,丰满武大郎形象的同时,丰满了潘金莲的形象。另外,在《水浒传》中,武大郎家中,只有他和潘金莲夫妇二人。在《金瓶梅》中,武大郎还带着个女儿,在《水浒传》里是没有迎儿这个角色的。迎儿的出现在后文中体现武大郎的懦弱形象、潘金莲的恶毒形象、武松的自私形象都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武大郎与潘金莲成婚的起因有所变化。在《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中,潘金莲不肯依从张大户,张大户出于记恨,把金莲白嫁于武大郎,从这一点侧面体现出潘金莲并非轻浮随意之人。在《金瓶梅》第一回中,文中有所改动:一日主家婆不在,张大户暗把金莲唤至房中,遂收用了。……主家婆颇知此事,与大户嚷骂了数日,将金莲百般苦打。大户知道不容,却赌气倒赔了房奁,要寻得一个相应的人家。张大户一寻,便寻到为人老实的武大郎。潘金莲被许配给武大郎,也是为了方便偷情。且《金瓶梅》中的潘金莲同意被张大户收用,潘金莲的“淫妇”形象更加鲜明的体现了出来,符合《金瓶梅》对人伦关系崩坏的社会背景的揭露,也丰富了主要人物形象。(三)性格特点武大郎婚姻背景的变化体现其生活的艰难,和潘金莲婚后生活条件的改善体现武大郎武大郎在物质生活上的充裕。在人物形象刻画中,人物背景介绍是勾勒人物形象的线,人物性格则是给勾勒出的人物着色的颜料。《金瓶梅》中的武大郎形象被笑笑生通过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勾勒出了更加丰满的形状,对于人物性格,作者也渲染出了不同的神韵。1.懦弱窝囊通过上文中,潘金莲被张大户收用后,被许配给武大郎,随后,武大郎又置换了潘金莲的首饰典了一幢小楼居住。潘金莲作为武大郎的妻子,武大郎日日辛劳,可是连典房子的钱都无,还需日日在家中坐地的潘金莲出手。不仅令人生疑,潘金莲如何有那么多钱?在第一回中便可知晓。文中写道:大户早晚要看觑此女,因此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嫁与他为妻。这武大自从娶了金莲,大户甚是看顾他。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13.——《金瓶梅》第一回大户要看觑的“此女”,便是潘金莲,大户在生活上也给了武大郎许多经济帮助,武大郎的生活条件才得以改善。张大户对武大郎都如此照顾,自然对潘金莲更慷慨。在对张大户的背景介绍中写道:却说这张大户有万贯家财,百间房屋,年月六旬之上。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12.另外,在《金瓶梅》中的武大郎多了另一重身份——前妻孩子的父亲,笑笑生增加了迎儿这一角色凸显武大郎的懦弱形象。迎儿在家受尽潘金莲的刁难和虐待,武大郎视而不见,不敢动问,这是武大郎作为父亲的懦弱一面。迎儿的出现在后文中为体现武大郎的懦弱形象增色不少。寡言少语笑笑生在对武大郎进行了人物背景介绍后,对武大郎的语言进行了删减和修改。在第二回中,武大郎邀请武松来家中做客,《金瓶梅》中用一句话带过,相比《水浒传》中的一大段话,武大郎的性格中多了些平静和沉默。如下文:武大郎自从搬到县西街上来,照旧卖炊饼过活,不想这日撞见自己的嫡亲兄弟。当日兄弟相见,心中大喜。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14.——《金瓶梅》第二回当下见了武松,武大道:“兄弟,我前日在街上听得人沸沸地说道:'景阳冈上一个打虎的壮士,姓武,县里知县参他做个都头。'我也八分猜道是你,原来今日才得撞见。我且不做买卖,一同和你家去。”武松道:“哥哥,家在那里?”……武大道:“你的叔叔在这里,且来厮见。”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193.——《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相比两书中对武大郎邀请武松回家做客的同一情节,从字符数量上看,《水浒传》明显篇幅更大,《金瓶梅》则对该情节简略带过。从描写细节上看,《水浒传》把武松和武大郎的寒暄和沿途引路的对话描写细致,《金瓶梅》则短短几字说明二人相见的喜悦。字数的删减,削弱了对二人相见时的热闹欢喜场面的描写,删减了武大郎和武松的互动场面,同时也削弱了对武大郎活泼性格的塑造。紧接着,武大郎安排酒食款待武松,在《金瓶梅》中,笑笑生同样省略了武大郎的语言,用短短几字概括情节。但见:不多时,武大安排酒饭,款待武松。说话中间,武大下楼买酒菜去了,丢下妇人,独自在楼上陪武松坐地。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14.——《金瓶梅》第二回三个人同到楼上坐了。那妇人看着武大,道:“我陪侍着叔叔坐地。你去安排酒食来管待叔叔。”武大应道:“最好。二哥,你且坐一坐,我便来也。”武大下楼去了。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193-194.——《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在《水浒传》中,潘金莲央武大郎去安排饭食,自己陪叔叔,武大郎回答“最好”,表明自己很乐意被差遣,便下楼去了。在《金瓶梅》中则删掉了这两句对话描写,简单的平铺直叙武大郎的行为,从安排酒饭到下楼买酒,武大郎武大郎都是主动行进,没有潘金莲的支使,且只字未说,显得其更加默默无闻。无论是在武大郎邀请武松来家,还是武大郎安排武松吃饭,兰陵笑笑生都对人物语言进行了删略,替换成简单的动作描写和情节铺陈,语言描写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武大郎活泼热烈性格的塑造,为其形象注入冷静寡言的色调。3.虚荣高调在第一回中,武大郎在向潘金莲介绍武松时,对武大郎的语言进行了删改。如下文对比:一面邀至家中,房里唤出金莲来,与武松相见。因说道:“前日景阳冈上打死大虫的,便是你的小叔。今新充了都头,是我一母同胞兄弟。”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15.——《金瓶梅》第一回武松揭起帘子,入进里面,与那妇人相见。武大说道:“大嫂,原来景阳冈上打死大虫新充做都头的正是我这兄弟。”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194.——《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在向潘金莲介绍武松时,在《金瓶梅》中,武大郎说前日打死老虎的便是武松。可见,武大郎在潘金莲面前提过武松,并不时地讲述过武松打虎的事迹。有“百闻终于一见”之感。在《水浒传》中,武大郎提到打虎之人时,用了“原来”一词。证明武大郎才知此英勇事迹是武松所为,还未向潘金莲炫耀过此事。相比之下,前者的描写更凸显了武大郎虚荣高调的一面,后者的描写更加低调简单。武大郎在介绍自己与武松的关系时,在《金瓶梅》中,用了“一母同胞”一词,相比《水浒传》中的“兄弟”一词,则显得关系更加亲近。潘金莲作为武大郎的妻子,自然是知道武大郎有一个亲弟弟的,武大郎借兄弟名气来长自己威风的行为,凸显了武大郎爱面子的一面,加深了对其依赖性人格的塑造,符合武大郎懦弱无能,依傍兄弟的蝼蚁形象。4.对兄弟的冷漠武大郎是迎儿的父亲,潘金莲的丈夫,也是武松的哥哥。在《金瓶梅》中,武大郎对武松的态度显得有些冷漠。在潘金莲劝武松来家中住时,武大郎在《金瓶梅》和《水浒传》中的态度有所区别,如下文比较:那妇人道:“叔叔是必上心搬来家里住,若是叔叔不搬来时,教我两口儿也吃别人笑话。亲兄弟难比别人,与我们争口气也是好处。”武松道:“既是嫂嫂厚意,今晚有行李便取来。”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15.——《金瓶梅》第二回那妇人道:“叔叔,是必搬来家里住;若是叔叔不搬来时,教我两口儿也吃别人笑话。亲兄弟难比别人。大哥,你便打点一间房请叔叔来家里过活,休教邻舍街坊道个不是。”武大道:“大嫂说得是。二哥,你便搬来,也教我争口气。”武松道:“既是哥哥嫂嫂恁地说时,今晚有些行李便取了来。”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194.——《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首先,在《金瓶梅》中,潘金莲一人劝武松来家中住,武大郎则无语言表示。在《水浒传》中,武大郎显得更加热情。潘金莲表明希望武松来家中住的想法后,武大郎在语言上立即表示支持。武大郎的冷漠在后文中武松到家中住时也有体现。在《金瓶梅》第二回中,还有一处细节增改值得注意。武松收拾了行李,来到哥哥家,在《水浒传》中,是武大郎为武松收拾出了房间,在《金瓶梅》中,则是潘金莲。呈现在两部小说中的描述也不同:那妇人见了,却比半夜里拾金宝的一般欢喜,堆下笑来。武大叫个木匠,就楼下整了一间房,铺下一张床,里面放一条桌子,安两个杌子,一个火炉。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195.——《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那妇人见了,强如拾得金宝一般欢喜,旋打扫一间房与武松安顿停当。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香港:香江出版社,2017:16.——《金瓶梅》第二回在《水浒传》中,潘金莲不仅劝说,还命武大整理一间房给武松住,武大郎也是赞同附和着。武大郎为武松精心布置房间,不仅叫了木匠,而且把家具都摆放、置办好,可谓是服务周到,准备充分。虽说武松来家中住,潘金莲更欢喜,但武大郎从家具到取暖设施一应俱全,希望兄弟来家中住的舒服,也足见其对武松来家中住的欢喜和欢迎。。在《金瓶梅》中,仅潘金莲一人相劝,没有武大郎参与,武松的回答也从“既是哥哥嫂嫂厚意”转成“既是嫂嫂厚意”。笑笑生只用一句话就安顿好了武松,房间是潘金莲置办打扫,全然不见武大郎的踪影。从这一细微变化分析,除了潘金莲作为女主人,自己可对家事自作主张的原因外,武大郎在语言上无所表示,也许内心并不欢喜。武大郎对于武松的到来,非但没有迎接、安排之意,倒显得有些冷漠,着实让人对其兄弟情分感到诧异。可见,《金瓶梅》中,武大郎对武松的兄弟情分并不如《水浒传》中深。四、武大郎形象的意义武大郎在《水浒传》和《金瓶梅》中非主要人物,但是他是具有文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的文学形象。此形象的出现,从对《金瓶梅》这部文学作品本身的角度分析,对情节的发展、丰满人物形象起着关键作用。从《金瓶梅》成书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分析,武大郎形象是对男权思想的背离;对女性精神压迫的批判;对人欲觉醒的肯定。下文以《金瓶梅》中的武大郎形象为参考进行分析。(一)武大郎形象的文学意义1.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一个人物的出现必然有他出现的意义,即使他不是主角,但是他会对作品或其他人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就像武大郎一样。武大郎作为一个不重要的人物,作者并没有忽视对武大郎的角色塑造,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是基于他对故事情节的推动。对武大郎的丑陋外貌的描写、窝囊丈夫形象的描写、市井小人物形象的描写都是为人物的悲惨命运铺垫,从而有了后来的凄凉下场。在故事情节的设计和安排上,作品沿袭了《水浒传》的“武大捉奸”、“武大被毒害”、“武松杀嫂”的情节,武大郎作为武松的至亲,武松为其报仇是天经地义的事,虽然报仇的手段和场面有些血腥残忍,但是武大郎的死,影响了小说情节的走向,也是作者有意为之。试想一下,如果武大郎没有被毒害,武松不会替父兄报仇而杀人,在《金瓶梅》中作为主要人物的潘金莲就不会被武松手刃,最后武松也不会被逼逃走,故事情节发展也,是不同性格的人物接触碰撞后的催生出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故事情节安排相似,但是作者对人物塑造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在《水浒传》中,武松作为一百零八将中的其中一条好汉,手刃了西门庆和潘金莲这对奸夫淫妇,最后被逼上梁山。塑造了武松憎恶朝廷的丑恶、侠肝义胆的英雄形象;潘金莲淫荡恶毒的荡妇形象和西门庆奸诈贪淫的恶霸形象。作者对于人物的褒贬色彩浓重且分明,强调因果报应,正义至上,邪不压正,以武松的正面形象塑造为主。在《金瓶梅》中,潘金莲和西门庆作为主要人物几乎贯穿作品始终,作者更侧重于对西门庆及其妻妾家仆的描写,主要人物的结局也与《水浒传》中稍有不同。虽然西门庆杀了武大郎使武松寻仇的因果设置与《水浒传》中的情节如出一辙,但是以西门庆的身份地位求得自保也是在其能力范围内的。所以,在《金瓶梅》中的西门庆虽然在第九回中未被武松了结,在第七十九回还是难逃一劫,死于纵欲过度,且死相凄惨。笑笑生在描写人物的“恶”时,侧重于人物自然结果,即使是在“淫人富而恶人昌”的社会背景下,也终将因为自己做的坏事而覆灭,自有其命数。而另一主要人物潘金莲虽死于武松之手,却也不忍让读者拍手称快,反而心生叹怜之情。作者对武松杀嫂情节的重新调整,把杀嫂延迟到最后,给了潘金莲和西门庆作为主要人物多了几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也丰满了小说情节。笑笑生不站在对人性善恶因果的评判角度,以客观的笔法描述时态背景下不同的人物宿命,也许也有“万物终有尽,欲念皆是空”之意。从某种意义上说,为了追求善而使用了恶的残忍手段作为回报,也未必是可取的。武松为兄报仇是忠义之举,但是杀潘金莲的手法难免有失英雄风范且泯灭人性,最后索性连武大郎孤苦伶仃的女儿也顾不上了,自己跑了。若真是个重情重义且有责任感的舅舅,若真是顾念兄弟情分,更不应如此。综上所述,武大郎是武松复仇行为的导火索,武松是作者为主要人物的悲惨下场埋下的伏笔,这是环环相扣的。无论是武松还是武大郎,他们都是不可缺少的人物角色,对作品的情节推动起重要作用。2.烘托主要人物形象在一部小说中,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就像红花和绿叶的关系,是突出和映衬的关系。武大郎作为一个次要人物,对潘金莲和西门庆这两位主要人物的形象烘托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武大郎形象塑造的成功及细节刻画,使潘金莲的形象也更加饱满生动,潘金莲作为武大郎的娇妻,两者的形象塑造是相辅相成的作者通过对武大郎外貌丑的描写衬托潘金莲外貌的美,用武大郎的愚笨窝囊衬托潘金莲的风情浮浪,但也借助武大郎生计艰难揭示出潘金莲无私持家的一面。在武大郎的形象衬托下,《金瓶梅》中的潘金莲是有点点人性温暖的,并不是生来就是恶女人,这也为后面潘金莲人物性格的转变和人物性格多面性做铺垫。一方面,武大郎的懦弱无主见凸显了潘金莲的“女主人”形象。第一回中,潘金莲便很有主见的为家里的房子问题拿了主意。武大郎一家之前住在张大户家,张大户死后武大郎前后搬了几次家,由于受人欺侮和骚扰,武大郎又准备搬家,潘金莲嘴上骂着武大郎“浊材料”但依然拿出了自己的钗梳首饰让武大郎买了两层小楼,帮助家里度过了家庭危机,她刀子嘴豆腐心的一面也由此被揭示了出来。虽然潘金莲对这段婚姻不满,对武大郎嫌憎,但是她依然在为家里做着贡献,肯拿出自己的私房钱给武大郎,基于这一点,作为人妻的潘金莲还是很无私称职的。另一方面,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婚姻是潘金莲性格变化的催化剂。潘金莲在风华正茂的年纪被嫁给了一个故了前妻、带着孩子、生活艰难且奇丑无比的大叔,这种婚姻对于任何一个女人来说都是一种羞辱,和武大郎的婚姻彻底击垮了她最后的心理防线,她没有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这一阶段,她的生活处于灰暗边缘。作者把武大郎塑造的越穷苦不堪,越是能突出潘金莲作为妻子的不甘和生活的心酸,为潘金莲后文极力献媚讨好西门庆的性格做铺垫。江潇潇在《潘金莲性格命运发展分析》中认为,潘金莲无法自主的命运和荒唐的婚姻使她的尊严感丧失殆尽。当奸情被武大撞破后,她遵从内心,继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江潇潇江潇潇.潘金莲性格命运发展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5(18):40.其次,武大郎形象对西门庆的形象塑造也起着烘托作用。武大郎是平凡小市民的代表,西门庆是新兴商人阶级的代表,作为两个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潘金莲是二人交锋的导火索,武大郎捉奸是二人正面交锋的契机。对于前者,为了守护封建婚姻关系,是没有情爱可言的。对于后者,出于对女性的欣赏和喜爱,但感情违背传统礼教。潘金莲对两人的意义是不同的。武大郎捉奸是善与恶的交锋、平民与官商的较量、弱小与强大的对擂。基于此,武大郎的“蝼蚁”形象对西门庆的大官人形象起着烘托作用。武大郎捉奸时西门庆钻床底的恐慌、害怕武松报复故毒死武大郎的阴险狠毒以及贿赂何九处理武大郎后事的公关能力,在前五回与武大郎的接触中就足以见得其形象特点。武大郎的悲剧命运围绕着西门庆逐渐明晰的展开,西门庆的家世背景之强大、人性的狡诈狠毒也通过武大郎的死被展现到极致。武大郎作为小人物的悲催衬托官商勾结的西门庆游走在法律和财势间的游刃有余,他的形象对西门庆的形象塑造起着点缀和深化的作用。综上所述,从文学角度看,武大郎形象的塑造对小说情节的设计、推动,对主要人物形象的烘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武大郎形象在烘托其他人物性格的同时,也使自己的人物形象得以彰显。(二)武大郎形象的社会意义《金瓶梅》描写了明末市井小民的真实生活,作者对于小人物的刻画是惟妙惟肖的。在分析小人物形象的文学意义的同时,挖掘其社会意义也是很有必要的。在书中,武大郎、西门庆的家仆、郓哥、王婆都是具有典型性的时代小人物,作者通过对小人物的描写,反映了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体现着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从而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1.武大郎形象是对传统大丈夫形象的背离传统文化中,提出了对古代男子的品格要求。在先秦时期,孔子的伦理道德观认为:做人必须“言忠信,行笃定”,才能达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境界。如此,一个人就具备了理想的人格。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仁学”理论,在“杀身成仁”的基础上提出“义”,即舍生取义。孟子注重主观精神的修养,提出养“浩然之气”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91-93.2.作者对女性遭遇的同情从武大郎与潘金莲的婚姻中,作者对潘金莲的遭遇是带有同情色彩的。一方面,是对身在男权社会女性无法自主命运的悲哀。在第一回中,潘金莲为表达对婚姻的不满,常无人处唱个《山坡羊》,这是笑笑生对潘金莲的心理描写的插入赋,文中“他乌鸦怎配鸾凤对”不仅是金莲所想,也是作者替金莲叫苦。潘金莲从小接受教育和琴棋书画等技能培训,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明代缠足之风达到鼎盛,是古代女子社会地位、贵贱等级的标志,小脚是嫁入大户人家的必备条件。潘金莲便有一双小脚,按理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由于贫穷,潘金莲被妈妈卖给了张大户,张大户又为了给自己行方便,把她嫁给武大郎。处在等级社会的潘金莲,就像是一片浮萍,她无权决定自己命运的走向,卑微又无助。她除了接受这段条件差距悬殊的婚姻别无选择。封建社会的男女地位极度不平衡,没有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糖果与巧克力行业市场调研方法与数据分析技巧考核试卷
- 四川省德阳中学江县2025届初三5月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家具设计与制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市职业大学《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六枝特区2025届数学三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驾驶员安全责任协议书
- 房产产权转让协议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融资及管理服务协议书
- 二零二五版房子抵押合同
- 种植业年度盘点
- 机器学习课件周志华Chap08集成学习
- 新生儿亚低温治疗护理
- 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 印章使用登记台账
- 《电力行业职业技能标准 农网配电营业工》
- JTG∕T F30-201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 施工工地环保知识培训课件
- 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培训
- EPC项目承包人施工方投资估算与设计方案匹配分析
- 纺织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分析报告
- 中药热奄包在急性肠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