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
煤炭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
煤炭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
煤炭行业分析报告_第4页
煤炭行业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2"\h\z初步结论 1I煤炭行业信贷背景知识 3一、煤炭行业概述 3二、国际煤炭行业的发展状况和特性分析 39II从煤炭行业特点分析信贷特点 47一、从煤炭行业PEST分析看信贷特点 47二、煤炭行业总资产、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与GDP有关性分析 70三、从煤炭行业生命周期分析看信贷特点 71四、从煤炭行业增加性与波动性分析看信贷特点 73五、从煤炭行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看信贷特点 75III从煤炭行业财务特点看信贷特点 80一、从煤炭行业盈利分析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80二、从煤炭行业营运能力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81三、从煤炭行业偿债能力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82四、从煤炭行业发展能力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82五、从煤炭行业利润率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83六、从煤炭行业亏损系数看信贷特点 84七、从煤炭行业规模看信贷特点 84八、从煤炭行业集中度看信贷特点 85IV从煤炭行业绩效看信贷特点 86一、从我国煤炭行业中不同规模公司之间的绩效比较看信贷特点 86二、从我国煤炭行业中不同全部制公司之间的绩效比较看信贷特点 86V从煤炭行业市场与消费状况看信贷特点 87一、重要产品市场状况看信贷特点 87二、重要产品生产状况看信贷特点 91三、重要产品价格变动趋势看信贷特点 91VI从煤炭行业投融资特点看信贷特点 94一、从我国煤炭行业投融资体制变化状况分析信贷特点 94二、从我国煤炭行业外资进入状况分析信贷特点 100三、从我国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分析看信贷特点 100VII从煤炭行业3~发展趋势预测看信贷特点 103一、对煤炭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103二、对煤炭行业供应因素预测分析 104三、煤炭行业发展趋势数据预测分析 106VIII从煤炭行业子行业特点看信贷特点 114一、从煤炭行业子行业波士顿矩阵分析看信贷特点 114二、从煤炭行业子行业财务数据及财务能力汇总分析看信贷特点 118IX从煤炭行业区域发展状况看信贷特点 119一、从煤炭行业优势区域选择与评价看信贷特点 119二、从区域煤炭行业营运能力看信贷特点 119三、从区域煤炭行业盈利能力看信贷特点 121四、从区域煤炭行业偿债能力看信贷特点 122五、从区域煤炭行业发展能力看信贷特点 123六、从区域煤炭行业利润率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124七、从区域煤炭行业亏损系数看信贷特点 126八、从区域煤炭行业规模看信贷特点 127X从煤炭公司发展状况看信贷特点 129一、煤炭行业公司较好值、中间值、较差值指标分析 129二、从煤炭行业龙头公司财务指标分析看信贷特点 129三、从煤炭行业龙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看信贷特点 130XI煤炭行业对银行资金需求预测分析 132一、煤炭行业对银行长久资金需求预测 133二、煤炭行业对银行短期资金需求预测 133三、银行对煤炭行业中间业务量预测 133初步结论本报告如无特殊阐明数据均根据统计局1~11月份数据数据整顿计算而得,单位如无特殊阐明均为万元人民币,本报告中全国特指该行业全国统计值,工业特指全部工业行业统计值。报告中涉及的公司以及行业的资金需求数据均为年度数据,单位为为千元,数据来源均为国家统计局。本报告如无特殊阐明数据均根据统计局1~11月份数据数据整顿计算而得,单位如无特殊阐明均为万元人民币,本报告中全国特指该行业全国统计值,工业特指全部工业行业统计值。报告中涉及的公司以及行业的资金需求数据均为年度数据,单位为为千元,数据来源均为国家统计局。全年煤炭市场保持相对活跃的运行态势,煤炭生产持续增加,煤炭销量有所增加,社会库存提高,但行业供求矛盾仍很严重,煤炭价格继续上涨,其中优质动力煤、炼焦煤、贫瘦煤的交易更加旺盛,价格高位运行。但是与相比,煤炭产量的增加速度有所下降,资源总量与需求总量的水平有所靠近。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加,带动用电需求全方面高涨;我国钢铁市场需求保持了比较旺盛的态势,钢产量达成2.6亿吨;在建材行业中,由于现在水泥产销两旺,价格上涨,投资回报率高,各方面投资水泥的主动性很高,这些都造成了对煤炭需求的提高。煤炭资源紧缺,煤炭开采成本越来越高,国际上某些国家采用政策限制煤炭的开采,造成煤炭产量下降,煤炭的需求量却持续增加。初步预计全年煤炭生产量在18.3亿吨左右,比增加3000-4000亿吨;煤炭进出口与大致持平,煤炭供需缺口在7000-8500万吨之间。随着节能技术的不停进步和新能源的不停开发运用,煤炭消费弹性系数还会不停减少。根据神经网络和其它办法所进行的测算,将来内我国煤炭需求将不会超出15亿吨,而原煤生产能力却可达19亿吨,如不加以科学控制将仍呈现供不不大于求的态势。煤炭属于基础能源行业,现在我国对煤炭的需求较大,煤炭行业的风险不是很高,国家激励对其投资,因此,银行对煤炭的投资可能会不停加大。煤炭行业的利润水平可接受程度普通,近几年,我国煤炭供需紧张的局面有所加剧,现在,山西、内蒙、陕西、山东等地的煤炭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建议银行方面应多关注这些地方重点公司的发展,例如,山西煤焦集团、山东兖矿集团等,并对其持续保持信贷项目。银行面临的风险,在政策上体现为:我国停止对部分焦炭的出口退税以及电煤限价等政策都对我国煤炭市场及公司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减少了公司的还贷能力。而在市场上的体现是:煤炭资源紧缺,生产能力局限性,我国对煤炭的需求不停增加,造成我国煤炭市场存在供需紧张的状况,煤炭公司盈利能力下降,对公司的按期还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煤炭库存仍处在较低水平,煤炭安全问题仍较为严重,煤炭公司因此受到较大影响,公司偿还债务能力减少,这是经营风险。最后是技术风险,煤炭行业新技术的应用公司会给使用原有技术公司带来压力,从而影响其的偿债能力。某些煤矿发展不规范、资源浪费严重,安全问题严重,银行对其信贷项目应保持谨慎态度或严禁资金流入。需要更多的分析报告,请到******

=1\*ROMANI煤炭行业信贷背景知识一、煤炭行业概述(一)煤炭行业的定义和细分煤炭是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煤田受到多个地质因素的作用;由于成煤年代、成煤原始物质、还原程度及成因类型上的差别,再加上多个变质作用并存,致使煤炭品种多样。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全部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运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中国煤种分类与比重大类细分比重(%)总计(%)炼焦煤气煤13.7527.65肥煤3.53主焦煤5.81瘦煤4.01其它0.55非炼焦煤无烟煤10.9372.35贫煤5.55弱碱煤1.74不缴煤13.8长焰煤12.52褐煤12.76天然煤0.19其它14.86中国煤分类国标类别缩写分类指标Vdaf%GYmmb%PM%Qgr,maf无烟煤WY<=10贫煤PM>10.0-20.O<=5贫瘦煤PS>10.O-20.O>5-20瘦煤SM>10.0-20.0>20-65焦煤JM>20.0-28.0>10.0-20.0>50-60>65a<=25.0(<=150)--肥煤FM>10.0-37.0(>85a)>25a--1/3焦煤1/3JM>28.0-37.0>65a<25.0(<220)--气肥煤QF>37.0(>85)>25.0>220--气煤QM>28.0-37.0>37.0>50-65>35<=25.0(<=220)--1/2中粘煤1/2ZN>20.0-37.0>30-50弱粘煤RN>20.0-37.0>5-30不粘煤BN>20.0-37.0<=5长焰煤CY>37.0<=35-->50-褐煤HM>37.0>37.0<=30>30-50<=24注:a、G>85,再用Y值或b值来辨别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煤炭,当Y>25.0mm时,应划分为肥煤或气肥煤,如Y<=25mm,则根据其Vdaf的大小而划分为对应的其它煤类。按b值分类时,Vdaf<=28%,暂定b>150%的为肥煤,Vdaf>28%,暂定b>220%的为肥煤或气肥煤,如按b值和Y值划分的类别有矛盾时,以Y值划分的为准。

b、Vdaf>37%,G<=5的煤,再以透光率PM来辨别其为长焰煤或褐煤。c、Vdaf>37%,PM>30%-50%的煤,再测Qgr,maf,如其值>24MJ/kg(5739cal/g),应划分为长焰煤。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国际煤炭分类工作组1956年在日内瓦国际煤炭分类会上修订并正式作了国际原则的煤炭分类表。为使煤炭分类与煤的特性相结合,欧洲经济委员会煤炭委员会固体燃料运用组于1987年提出一种国际硬煤分类编码系统,以替代1956年的国际硬煤分类,使煤炭生产者、销售者和顾客根据分类编码能明确地理解煤的质量。从1989年起,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又按煤化程度、煤质品位和煤岩类型制订了一种国际煤层煤分类(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CoalinSeam)。将恒湿尤灰基高位发热量低于24M,J/kg的煤称低煤阶煤。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于2.0%,且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不低于24MJ/kg的煤称中煤阶煤。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不不大于2%的煤称高煤阶煤。镜质组指植物的木质一纤维组织经凝胶化作用转化而成的显微组分组。镜质组反射率指在显微镜下,于油浸及546nm波长条件下镜质组的反射光强度与垂直入射光强度的比例,以R(%)表达,其值随煤化程度增高而加大。随机反射率是指不转动显微镜载物台所测得的镜质组反射率。(二)煤炭行业产业链介绍1.煤炭产业链状况采煤设备、洗选设备煤炭交通运输生活用煤电力煤化工动力用煤水资源采煤设备、洗选设备煤炭交通运输生活用煤电力煤化工动力用煤水资源2.煤炭的开发生产同有关产业的关系电力行业: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加,带动用电需求全方面高涨。现在电力行业内重要电力公司对电站的投资计划都安排到了。较的1800万千瓦增加了136%,创历史统计。据国家电力总公司公布的电力分析报告称,末全国装机容量3.85亿千瓦,增加3500万千瓦,将增加5000万千瓦,将增加6200万千瓦,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要到下六个月才可能缓和,到下六个月才干够实现基本平衡。火力发电量1.75万亿千瓦时左右,全年新增电煤消费1亿吨左右。到,全国约需发电装机容量9亿千瓦至10亿千瓦左右,而现在国内只有装机容量3.85亿千瓦,需要新增量5亿千瓦至6亿千瓦。从我国资源的状况看,实现这一目的,如果全部用煤就必须新增10亿吨以上电力用煤,显然煤的供应有很大困难。冶金行业:我国钢铁市场需求保持了比较旺盛的态势,钢产量达成2.6亿吨,比增加16.9%;钢材表观消费量(扣除重复统计)达成2.8亿吨左右,比增加13%左右。底投产的产能约1500万吨的焦炉,今年全部达成生产能力,由此增加精煤需求多万吨;根据现在在建焦炉的状况,今年先后有万吨生产能力的新建焦炉投入运行,增加精煤需求量1500万吨左右。通过中央的收缩信贷、控制土地供应为主的宏观调控,钢铁、氧化铝、铁合金、焦炭等行业大幅度降温。但是,我国实现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上述产品的需求仍将是持续的、巨大的,所应避免的是大起大落。钢铁等工业的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仍将是持续增加的。建材行业:在建材行业中,由于现在水泥产销两旺,价格上涨,投资回报率高,各方面投资水泥的主动性很高。,我国有98条干法水泥生产线投产;,又有240条新生产线投产。全国水泥产量已经达成8.62亿吨,同比增加18.9%,煤炭消耗同比增加1800万吨左右。全国新增水泥产能2.1亿吨,是新增产能的3.3倍。但是受电力供应局限性的限制,某些新建成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不会立刻投产,部分水泥生产能力不能充足发挥。玻璃行业近两年投资平稳,但在现在市场旺盛需求的拉动下,投资有加速迹象。建材行业新增煤炭消费量3000万吨左右。在这次宏观调控之下,水泥和玻璃行业产能的增加将趋于理智,我国建材行业的煤炭消费量将基本稳定在2亿吨左右。(三)煤炭行业的特性分析1.经济特性(1)概述我国是一种以煤为重要能源的国家,现在煤炭在能源消费构造中占近70%,在此后相称长的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能源的支柱产业,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A.煤炭在多个能源中占有储量优势。现在已探明的煤炭资源约8.7万亿吨,仅次于苏联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相比较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后备可供开采的资源严重局限性,储量小并且开采成本很高。B.煤炭是含有竞争力的能源。按同等发热量计算,北京市天然气、柴油价格约分别为动力煤价格的4倍和6倍。在国际上,按同等热值计算的天然气、油的价格普通为动力煤价格的2和3倍(各国的状况不同)。由此可见,从经济上看,煤炭是便宜的能源。这就是缺能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什么仍然选择用煤的重要因素,如日本煤炭占17.7%,美国占24.9%。C.煤炭消费很有潜力。现在,我国几十万个火电厂、工业锅炉燃用煤炭,多数都市特别是中小都市居民生活,以煤炭为重要能源。我国是一种农业大国,现在农民生活中60%以上的能源仍靠柴草,农村从使用生物能源向矿物能源转变是必然的趋势,这将进一步扩大对煤炭的需求。D.煤炭是能够干净运用的能源。干净煤技术是高效、干净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技术。通过加工可明显减少煤的硫分、灰分等,通过高效、干净燃烧技术能够在燃烧过程中脱硫,能够通过转化,把煤转化为液体、气体燃料等。(2)煤炭经济发展特点A.煤炭行业极度分散,市场集中度低。通过几年的关井压产和构造调节,我国现在仍有各类煤炭3万多处,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为约10%。由此可见,我国煤炭产业是一种分散型产业,没有一家公司占有明显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一家公司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B.煤炭开发的对象是自然的煤炭资源。我国优越的地理经济环境与丰富的煤炭资源的逆向分布,增大了煤炭开发的难度。C.鉴于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可耗竭性,应在开发中注意提高采出率。D.煤炭是重要能源,属大量消耗性的原材料,其开发规模取决于外运能力,运输建设必须与煤炭开发同时进行。E.煤炭开发不可避免地带来对环境的污染及破坏。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必须投入必要的资金,依靠技术进步,达成开发与环保互相协调发展。F.煤炭开发的环境及工作条件恶劣,特别是井工开采要与水、火、瓦斯、粉尘及顶板等多个灾害作斗争,因此对安全工作要在技术上、管理上有严格规定,建立必要的法律法规。G.煤炭开发耗费资金多,风险大,建设周期长,回收资金慢,容易造成总量供求失衡,影响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3)煤炭经济发展趋势A.煤炭在一次能源构造中的比例将不停下降,但其基础能源地位短期内不可动摇。B.煤炭行业将由分散趋于集中,市场集中度将不停提高。C.煤炭行业科技含量将不停提高。D.煤炭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将不停增强E.煤炭产业构造将不停优化。2.技术特性干净煤技术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现在已成为世界各国解决环境问题主导技术之一,也是高技术国际竞争的一种重要领域。由于中国煤炭开采和运用的特点决定,中国干净煤技术领域与国外干净煤技术领域重点放在燃烧发电技术上有所不同,含盖从煤炭开采到运用全过程,是煤炭开发和运用中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按照国务院1997年同意的《中国干净煤技术九五计划和发展规划》,中国干净煤技术包含四个领域、十四项技术:1)煤炭加工领域:选煤、型煤、水煤浆;2)煤炭高效燃烧与先进发电技术领域:CFBC、PFBC、IGCC;3)煤炭转化领域:气化、液化和燃料电池;4)污染排放控制与废弃物解决领域:烟气净化、电厂粉煤灰综合运用、煤层气的开发运用、煤矸石和煤泥水的综合运用。下列是各项干净煤技术的现状:A.选煤技术发展煤炭洗选,提高商品煤质量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有效方法。我国1997年原煤入选率25.73%。煤炭洗选的重点已由炼焦煤转为动力煤,由过去单纯的重视降灰转为降灰与脱硫并举及回收洗矸中的黄铁矿。小直径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和设备,对细粒煤泥能同时实现降灰、脱硫,在分选0.5~0.04mm级煤泥时,无机硫脱硫率为67.90~70.30%。采用12m2大型风力干法选煤机的150万吨/年选煤厂已投入生产。该厂吨煤投资4.25元,吨煤加工成本2.15元,分选效率>90%,外排尘(50mg/m3)符合环境规定。解决煤炭深度降灰脱硫难题的某些新技术,如大直径三产品无压给料重介质旋流器、多个形式的微泡浮选相继研究成功、投入生产。但我国选煤技术总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比有相称大的差距,一是原煤人选比例低(我国为25.7%,发达国家在90%以上);二是先进的选煤工艺占比例低(如重介选,我国仅为23%,发达国家在60%以上)精煤质量差;三是平均厂型小,自动化程度低,设备可靠性差,生产工效低。B.水煤浆技术水煤浆代油在白杨河发电厂通过小时的试运行,在全烧水煤浆条件下,燃烧效率>98%,锅炉效率>89%,锅炉负荷在40~100%范畴内均能稳定燃烧,与燃烧重油有相似的效果。矿区煤泥制浆燃烧获得进展。采用高灰(灰分41~43%)煤泥制浆,供10t/h链条炉燃用。累计运行小时,锅炉热效率由单纯层燃洗中块煤的53.99%提高到掺烧煤泥浆后的68%,燃烧效率由63.7%提高到79.01%。C.循环流化床(CFBC)国外CFBC技术在向大型化发展。现在单机容量最大的CFBC锅炉(250MW,蒸发量700吨/时)电站已在法国投入运行,锅炉效率90.5%,脱硫率93%,Nox排放低于250mg/Nm3。我国现已含有设计制造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能力;自行开发的220t/hCFB锅炉示范工程和引进410t/h循环床锅炉工程在进行。CFB的设计基础研究方面也获得了某些进展,完毕了循环床专用设计软件;125MW再热炉型的工程设计研究和新型75t/h和13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研究设计工作。D.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是现在世界发达国家大力开发的一项高效、低污染清洁煤发电技术,它不仅能满足日趋严格的环保规定,并且发电效率可达45%以上,极有可能成为21世纪重要的干净煤发电方式之一。美国IGCC示范工程获得重大进展,WabashRiver电厂煤气化电厂改造项目,系统供电能力262MW,设计供电效率38%,脱硫效率>98%。项目于1998年11月完毕商业化示范运行。Tampa电力公司IGCC电厂,系统供电能力250MW,设计供电效率40%,脱硫效率>96%,项目10月完毕商业化示范运行。PinonPineIGCC发电项目,系统供电能力99MW,设计供电效率40.7%,项目7月完毕商业化示范运行。我国IGCC核心技术研究已启动,涉及IGCC工艺、煤气化、煤气净化、燃气轮机和余热系统方面的核心技术。拟在烟台电厂建1GW示范电站。E.煤炭气化煤气化技术是重要的能源转化技术,广泛用于化工、冶金、机械、建材、民用燃气等方面,现在全国每年气化用煤量约6000万吨。我国引进了某些先进的大型煤气化技术都在运行中。我国的中小型气化以块煤固定床气化技术为主,技术水平落后、效率低、污染重,急需技术改造。引进的某些较先进的气化技术在稳定操作运行、技术设备国产化、经济投入及运行效益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需要发展含有中国知识产权、适合国情、高效干净的当代气化技术。地下气化技术应用于煤矿残煤气化的实验获得了一定的进展。F.煤炭液化煤炭液化是重要的煤转化技术。由中德、中日、中美合作的三个煤直接液化工业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在进行中,中德合作采用云南先锋褐煤在德国DMT公司的工艺开发装备上进行了的工业条件实验和最佳工艺条件运转实验,液化油收率达成53%;对中国固定床加氢催化剂进行了条件实验,成果表明该催化剂合用于德国IGOR工艺;示范厂可研报告已经完毕。在日本1t/d装置进行了中国依兰煤、中国西林硫铁矿催化剂、日本合成硫化铁催化剂的直接液化条件实验,油收率为52%~57%。中美合作的中国神华煤直接液化可行性研究项目完毕第一阶段工作,在美国HTI公司持续小试装置上对神华柠条塔煤进行了6个条件的实验,使用HTI的技术和GelCat催化剂,油收率达63%~68%。我国科学家在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技术即“煤变油”技术上已获得重大突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5吨煤炭通过一系列工艺流程能够合成出1吨成品油。承当这一科技攻关项目的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在一种千吨级的“煤变油”装置上已成功打通了全部工艺流程。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煤变油”技术的国家之一。这一成功为更大规模的“煤变油”装置建设奠定了基础。中国科学院已经正式启动了“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浆态床工业化技术的开发”项目,并列入全院解决重大战略性科技问题的首批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根据项目规划,将来3年内将在我国煤炭大省山西建成一种万吨级的“煤变油”装置,从而使这项技术向工业化迈进一大步。G.燃料电池科技部在UNDP的支持下正在推动燃料电池公共汽车示范计划。H.烟气净化技术现在,世界上运行着500座以上的烟气脱硫装置。而其中90%以上(按机组容量计)为湿法脱硫工艺。半干法旋转喷雾法、炉内喷吸取剂、增湿活化脱硫工艺在欧洲应用较多。流化床燃烧技术在燃烧过程中有效控制SO2、NOx的生成,日益受到重视。日本开展运用表面热解决后的活性炭纤维(ACF)对烟道气进行脱硫、脱氮的实验研究,获得了较好效果。运用ACF净化烟道气的技术属于半干式氧化型,其优点是:脱硫、脱氮反映在常温下进行,副产的硫酸、硫酸盐及硝酸、硝酸盐等能够获得持续回收。该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脱氮技术不仅含有较高的脱硫、脱氮性能,且用水量少,所需设备简朴,现在正在进行实用化研究。随着我国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烟气净化技术进一步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中日合作电子束烟气脱硫示范工程”,已累计运行2400小时,1998年5月28日通过国家竣工验收鉴定。该示范工程解决成都电厂200MW机组锅炉的30万m3/h烟气,是现在世界上已投入运行的解决烟气量最大的电子束脱硫装置。其脱硫率及脱硝率均超出80%及10%的设计值,各项运行消耗指标均低于设计值。另外,引进芬兰IVO公司炉内喷钙和增湿活化联合工艺和日本日立公司的高速平流式湿法工艺正在进行。国际上已有的脱硫效率高的成熟技术,引进后对我们积累设备设计、运行和管理经验是有用的,但国外技术和设备价格昂贵,应结合我国经济能力,开发和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与工艺。国内烟气净化技术基础研究和中小锅炉烟气净化技术也获得一定进展。为提高脱硫剂的脱硫效率,在Ca(OH)2中加入易潮解盐和碱或用燃烧飞灰和Ca(OH)2的水合物作吸着剂;或用活性焦或活性炭作吸附剂,在实验室研究中都获得一定成果。适合中小型锅炉的网膜塔除尘脱硫系统、双击式除尘脱硫工艺等也获得了初步成效。I.粉煤灰综合运用我国粉煤灰研究和运用的重点是大用量方向,例如掺于混凝土中,建桥、建坝、高层建筑底板、核发电站的安全壳等,正在建设中的三峡工程预计用粉煤灰量达133.8万吨。更大量的运用在于修筑高等级公路,该技术已成熟,推广于沪宁、京深及京冀公路建设。粉煤灰还用于矿区回填、农业上改良土壤。J.煤层气的开发运用煤层气勘探开发获得了明显进展,1998年在山西沁水盆地和东北鹤岗地区共钻煤层气井11口,在屯留~003井、屯留~006井和屯留~007井获得了日产7000m3、10000m3和16000m3以上工业煤层气流,初步控制含气面积约550平方公里。勘探成果表明,该地区含有了形成大型煤层气田的地质条件。在晋南完毕了3口井,晋试1井获得了单井日产7000m3的产量。“中国煤层气资源评价项目”的研究工作正在实施之中,已初步完毕了六盘水、大华北、东北三江和辽中四个区块的研究工作,项目研究总报告已于1999年完毕。与美国德士古(TEXCO)、菲利普斯(PHILLIPS)和阿科(ARCO)等三家石油公司共同进行淮北、临兴、三交、三交北和石楼等五个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合作项目在进行。五个合作区总面积为(四)从我国煤炭行业中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分析信贷产品(1)概述我国煤炭公司整体技术水平低下。建国以来,煤炭工业走的是一条粗放发展的路子,煤炭行业的整体技术装备过低,煤炭低技术水平开采量过大,非机械化采煤约占65%,特别是乡镇和个体煤矿大都是非机械化开采,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很低。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的化石能源。20世纪70年代后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使各国普遍开始重新认识将来能源中煤炭的战略地位,制订了对应法规和政策,并明显加大了煤炭作为原料和燃料运用技术的开发力度。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经济初现端倪,围绕高新技术的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世界各国展开了抢占经济制高点的竞争。对于我国煤炭行业这样一种以粗放式经营为重要特性的行业,大力开发和应用高新技术,是变化现在落后现状,转变经济增加方式的必由之路。具体来说,当代科学技术为我国煤炭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为煤炭成为干净能源发明了条件。现在,我国煤炭气化技术已比较成熟;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在国外已经商业化,而直接液化,美国已完毕第二代技术,第三代技术正在中试。我国现在也正在进行液化煤的性能和工艺条件实验和商业化可行性研究。发电新技术大大提高了煤炭的运用效率。美国开发的先进燃烧发电系统的效率将由现在的33%(平均值)提高到的60%,燃料成本比现有煤粉锅炉低10%~20%,SO2、TSP排放量也减少到原则的1/10。煤气化燃料电池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煤炭运用效率,并且大幅度减少大气污染。水浆煤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现在我国的研究开发也获得了重大进展。另外,我国煤炭清洁开采技术和洗选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煤的质量,减少了污染,为煤炭开拓了广阔的市场。(2)中国煤炭行业重点科技任务建设高效、安全的当代化矿井技术。涉及:A.年产600万t综采工作面的配套技术。B.年进8000~10000米煤巷快速掘进成套技术。C.可靠、经济、合用的辅助运输技术。D.年提高700万t能力的交流提高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E.自动化采煤工作面核心技术煤炭地质勘探及深部矿井开发技术。涉及:A.西部地区煤炭及有关的水资源、生态环境综合研究。B.东部地区深化找煤、资源潜力评价以及煤炭深部开采的地质核心技术。C.煤炭地质综合勘探技术和综采工作面地质安全保障技术。D.600米以上深厚表土冻结施工技术。E.大型矿井深部开采技术。F.千米深井井筒装备技术。煤矿安全技术。涉及:A.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防止与控制技术。B.煤矿火灾的防止与控制技术。C.煤矿突发性动力灾害监测及防治技术。D.煤矿快速救援抢险核心装备。E.煤矿水害监测、预报及防治技术。F.煤矿职业病防治技术。G.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技术。干净煤技术。涉及:A.机电一体化大型高效选煤厂核心技术。B.细粒煤高效脱硫降灰技术的研究。C.水煤浆大型化生产技术开发研究。D.煤的液化技术。E.煤的地下气化技术。F.中国干净煤资源评价。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和综合信息化技术。涉及:A.矿区生态环境控制与可持续发展核心技术。B.煤矿CIMS系统研究。C.煤炭综合信息化技术。(3)煤炭技术发展趋势煤炭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在抓好现有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同时,围绕煤炭的开发、生产、加工、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点技术,组织科技攻关。一是开展煤炭地质勘探及深部矿井开发技术的攻关研究,重要涉及:西部地区煤炭开采及有关的水资源、生态环保的综合研究;东部地区深部找煤、资源潜力评价以及煤炭深部开采的核心技术研究;600米以上深厚表土层冻结施工技术、大型矿井深部开采技术以及千米深井井筒装备技术研究。二是开展高产高效当代化矿井核心技术攻关研究和建设示范项目,重要有:年产600万吨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配套技术项目;年进8000米以上煤巷、半煤岩巷快速掘进成套技术项目;年提高能力700万吨以上的交流提高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和自动化采煤工作面的技术项目。三是开展煤矿安全技术研究,重要涉及: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防止与控制、煤矿突发性灾害监测及防治、煤矿快速救援抢险以及安全信息管理等技术研究。四是开展干净煤技术的攻关研究,重点开展机电一体化大型高效选煤核心技术、细粒煤高效脱水脱硫降灰技术、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地下煤炭气化及应用等技术研究。五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和综合信息化技术研究,重要涉及:开展煤炭资源型都市生态环境控制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煤炭综合信息化技术研究。(五)煤炭行业发展回忆与展望1.l-11月全国煤炭生产状况分析11月份,全国原煤产量同比持续增加,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保持较大辐度增加,国有地方煤矿原煤产量基本持平,乡镇煤矿原煤产量继续大辐度增加。国有重点煤矿洗精煤产量同比增幅较大。(1)基本状况需要更多的分析报告,请到******A.原煤产量11月份,全国原煤产量17041.12万吨,同比增加1405.26万吨,增加8.99%,平均日产568,04万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7603.92万吨,同比增加594.21万吨,增加8.48%,平均日产253.46万吨;国有地方煤矿2687.00万吨,同比增加1.24万吨,增加0.05%,平均日产89.57万吨;乡镇煤矿6750.20万吨,同比增加809.81万吨,增加13.63%,平均日产225.01万吨。年累,全国原煤产量176320.37万吨,同比增加28734.9l万吨,增加19.47%,平均日产526.33万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84258.39万吨,同比增加9813.52万吨,增加13.18%,平均日产251.52万吨;国有地方煤矿28587.78万吨,同比增加2792.84万吨,增加10.83%,平均日产85.34万吨;乡镇煤矿63474.20万吨,同比增加16128.55万吨,增加34.07%,平均日产189.47万吨。B.洗精煤产量11月份,国有重点煤矿洗精煤产量960.70万吨,同比增加154.96万吨,增加19.23%。年累,国有重点煤矿洗精煤产量10678.27万吨,同比增加1414.70万吨,增加15.27%。(2)重要特点A.原煤产量持续增加11月份,在煤炭市场持续好转、煤炭需求进入旺季的形势下,全国原煤产量保持较大幅度增产,同比增加8.99%。月产量和日均产量为今年以来最高水平,当月月产量比上月月产量增加811.89万吨,环比增加5%,其中:国有重点煤矿比上月月产量减少131.91万吨,环比下降1.71%;国有地方煤矿比上月月产量增加101.15万吨,环比增加3.91%;乡镇煤矿比上月月产量增加842.65万吨,环比增加14.26%。本月三大类煤矿原煤产量增量分别占全国总增量的42.28%、0.09%、57.63%。年累,全国原煤产量持续大幅度增产趋势,同比增加19.47%,多数省区和单位原煤产量增幅较大,乡镇煤矿原煤增产量占全国总增产量的56.13%。全国30个省区和单位中有28个省区和单位增产,占93.33%,总计增产29114.80万吨。其中25个省区和单位增幅在10%以上,占增产省区和单位的89.29%,累计增产28900.02万吨,占增产省区和单位总增产量的99.26%。有14个省区和单位增幅在全国平均增加率以上,占增产省区和单位的50%,累计增产16435.85万吨,占增产省区和单位总增产量的56.45%。有2个省区减产,累计减产379.89万吨。25个有国有重点煤矿的省区和单位中22个省区和单位增产,占88%,总计增产10195.83万吨。其中17个省区和单位增幅在10%以上,占增产省区和单位的77.27%,累计增产9813.95万吨,占增产省区和单位总增产量的96.25%。有14个省区和单位增幅在国有重点煤矿平均增加率(13.18%)以上,占增产省区和单位的63.63%,累计增产8645.97万吨,占增产省区和单位总增产量的84.80%。有3个省区减产,累计减产382.31万吨。26个有国有地方煤矿的省区中18个省区增产,占69.23%,总计增产3183.00万吨。其中11个省区增幅在国有地方煤矿平均增加率(10.83%)以上,占增产省区的61.1l%,累计增产2528.95万吨,占增产省区总增产量的79.45%。国有地方煤矿有8个省区减产,累计减产390.16万吨。有3个省区减幅在10%以上,累计减产175.34万吨,占减产省区总减产量的44.94%。26个有乡镇煤矿的省区中24个省区增产,占92.31%,累计增产16423.97万吨,其中22个省区增幅在10%以上。有13个省区增幅在乡镇煤矿平均增加率(34.07%)以上,累计增产10751.73万吨,占增产省区总增产量的65.46%。有2个省区乡镇煤矿减产,累计减产295.42万吨。B.近半数重点监察矿区原煤产量超产较多年累,45个安全生产重点监察矿区原煤产量完毕40994.8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3.25%,同比增加4273.87万吨,占全国增产量的14.87%,同比增加11.64%。45个安全生产重点监察矿区中有39个矿区同比增产,占矿区总个数的86.67%,总计增产4472.86万吨。其中21个矿区增幅在重点监察矿区平均增加率(11.64%)以上,占增产矿区总个数的46.67%,累计增产3669.66万吨,占增产矿区总增量的82.04%。有6个矿区同比减产,占矿区总个数的13.33%,总计减产198.99万吨。C.洗精煤产量大幅度增加11月份,国有重点煤矿公司抓住煤炭市场好转和需求机遇,提高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增加公司经济效益,洗精煤月产量增产较多,同比增加154.96万吨,增加19.23%,比上月增加67.90万吨,环比增加7.61%。年累,国有重点洗精煤产量同比增产1414.70万吨,增加15.27%。国有重点煤矿洗奉煤46个公司中有35个公司增产,占公司总数的76.09%,总计增产1528.35万吨。其中27个公司增幅在10%以上,占增产公司总数的77.14%,累计增产1418.32万吨,占增产总量的92.80%。2.l-11月份全国煤炭经营状况分析(1)经营指标完毕状况A.公司盈亏补贴后盈亏。11月份,原中央财政煤炭公司盈利75568万元,同比增盈50135万元。其中原中央财政国有重点煤矿81户盈利68574万元,同比增盈45538万元。实现盈利的单位有60个,盈利面74%,同比盈利单位减少4个,盈利面下降5个百分点,累计盈利85380万元,同比增盈56213万元。1至11月份,原中央财政煤炭公司累计盈利688334万元,同比增盈395164万元。其中原中央财政国有重点煤矿81户累计盈利623129万元,同比增盈361438万元。45个安全生产重点监察矿区累计盈利273711万元,同比增盈176898万元。补贴前盈亏。11月份,原中央财政煤炭公司盈利60328万元,同比增盈54668万元。其中原中央财政国有重点煤矿81户盈利53336万元,同比增盈50056万元。实现盈利的单位有41个,盈利面51%,同比盈利单位增加8个,盈利面增加10个百分点,累计盈利79339万元,同比增盈56212万元。其中淮北、淄博、淮南、达竹、霍林河、北京吴华能源集团公司、西山、晋城、铁法、阳泉、包头、鹤壁、大屯、潞安、枣庄、兖州、平顶山盈利额超千万元以上;亏损单位有40个,亏损面49%,累计亏损26003万元,同比增亏6516万元。1至11月份,原中央财政煤炭公司累计盈利517213万元,同比增盈425044万元。其中原中央财政国有重点煤矿81户累计盈利452084万元,同比增盈391063万元。45个安全生产重点监察矿区累计盈利151345万元,同比扭亏增盈193678万元。B.商品煤销售收入11月份,原中央财政煤炭公司商品煤销量完毕5619万吨,同比增加743万吨,增加15.2%,商品煤销售收入完毕1238337万元,同比增加387512万元,增加45.6%。其中:原中央财政国有重点煤矿8l户商品煤销量完毕5538万吨,同比增加了724万吨,增加15.0%,商品煤销售收入完毕1227421万元,同比增加了393256万元,增加47.1%。1至11月份,原中央财政煤炭公司商品煤销量累计完毕57893万吨,同比增加6781万吨,增加13.3%,商品煤销售收入完毕11870628万元,同比增加2963017万元,增加33.3%。其中:原中央财政国有重点煤矿81户商品煤销量完毕57143万吨,同比增加了6572万吨,增加13.0%,商品煤销售收入完毕11732666万元,同比增加了2944441万元,增加33.5%。45个安全生产重点监察矿区销量累计完毕34982万吨,同比增加3305万吨,增加10.4%,商品煤销售收入完毕7334339万元,同比增加178667l万元,增加32.2%。C.商品煤平均售价11月份,原中央财政煤炭公司商品煤平均售价220.38元/吨,比10月份当月平均售价上涨3.96元/吨,涨幅1.83%,同比上涨45.89元/吨,涨幅26.30%。其中:供发电用煤平均售价167.55元/吨,较10月份上涨1.10元/吨,同比上涨29.70元/吨,涨幅21.55%。原中央财政国有重点煤矿81户平均售价221.62元/吨,比10月份当月平均售价上涨4.64元/吨,涨幅2.14%,同比上涨48.34元/吨,涨幅27.90%。1至11月份,原中央财政煤炭公司累计商品煤平均售价205.05元/吨,同比上涨30.77元/吨,涨幅17.66%。其中:供发电用煤平均售价160.73元/吨,同比上涨20.19元/吨,上涨了14.37%。原中央财政国有重点煤矿81户累计平均售价205.21元/吨,同比上涨31.53元/吨,涨幅18.15%。45个安全生产重点监察矿区累计商品煤平均售价209.66元/吨,较上月上涨3.13元/吨,同比上涨34.53元/吨,涨幅19.72%。其中:供发电用煤平均售价171.20元/吨,同比上涨26.93元/吨,上涨了18.67%。D.原选煤单位成本11月份,原中央财政煤炭公司原选煤成本产量5893万吨,全部成本1110707万元,单位成本188.48元/吨,同比增加59.9元/吨,增幅46.59%。其中:原中央财政国有重点煤矿81户原选煤成本产量5807万吨,全部成本1092938万元,单位成本188.2l元/吨,同比增加60.3元/吨,增幅47.13%。1至11月份,原中央财政煤炭公司原选煤成本产量62654万吨,累计全部成本10551411万元,累计吨煤成本168.41元,同比增产6817万吨,总成本同比多支出3392746万元,单位成本同比增加40.20元/吨,增幅31.35%。其中:原中央财政国有重点煤矿81户原选煤成本产量61794万吨,累计全部成本10383293万元,累计吨煤成本168.03元,同比增产6540万吨,总成本同比多出3305259万元,单位成本同比增加39.93元/吨,增幅31.17%。45个安全生产重点监察矿区原选煤成本产量37763万吨,累计全部成本6621317万元,累计吨煤成本175.34元/吨,同比增加40,03元/吨,增幅29.58%。E.煤炭贷款至11月末,原中央财政煤炭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245.38亿元,同比减少14.63亿元,减幅5.63%;其中应收煤款额为163.85亿元,同比减少28.74亿元,减幅14.92%。其中,原中央财政国有重点煤矿81户应收账款余额为241.49亿元,同比减少14.67亿元,减幅5.73%,应收煤款余额163.9亿元,同比减少28.77亿元,减幅14.96%。45个安全生产重点监察矿区至十一月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63.74亿元,同比减少17.64亿元,下降了9.73%,其中:煤炭货款为113.66亿元,同比减少21.30亿元,下降了15.79%。(2)煤炭经营特点A.原中央财政煤炭公司盈利额继续以较高幅度增加,盈利面较上月略有下降从补贴后盈利状况看,1至11月份,原中央财政煤炭公司补贴后盈利以月均3.6亿多元的速度稳步增加,盈利额继续创历史新高。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公司81户累计实现利润的单位有72个,累计实现利润633326万元,同比增盈331159万元,增幅109.6%;盈利面89%,同比盈利单位增加4个,盈利面上升5个百分点,但盈利单位较上月减少了4个,盈利面下降了5个百分点。从分地区状况看,六大地区均实现盈利,其中以华北地区盈利25亿多元为最多,另首先为华东地区,盈利20亿多元,盈利最小的为西南地区,盈利1.5l亿多元,西北地区盈利额同比有所下降。从补贴前盈利状况看,1至11月份,原中央财政煤炭公司补贴前累计盈利同比增盈425044万元。其中国有重点煤矿81户累计实现盈利的单位有46个,盈利面57%,同比盈利单位增加12个,盈利面上升15个百分点,但较上月盈利单位减少1个,盈利面下降1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润568559万元,同比盈利额增加345032万元,增幅154.4%。从分地区状况看,六大地区中,东北、西北和西南三个地区仍亏损,东北和西南两地区亏损额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而西北地区同比则由盈转亏。B.商品煤销售收入稳步增加,当月销售收入创今年月度最佳水平十一月份,原中央财政煤炭公司商品煤销售收入同比增加33.3%,月均增加额26.94亿元,月均增加3.03%。增加的重要因素:一是商品煤销量同比增加6781万吨,使商品煤销售收入同比增加118,2亿元,占增加总额的39.9%,二是商品煤平均售价同比增加30.77元/吨,使商品煤销售收入同比增加178.1亿元,占增加总额的60.1%。1至11月份,原中央财政国有重点煤矿8l户销售收入同比增加33.5%,月均增加额35.86亿元,月均增加3.05%。增加的重要因素;一是商品煤销量同比增加了6572万吨,使商品煤销售收入增加114.14亿元,占增加总额的38.8%,二是商品煤平均售价同比上升了31.53元/吨,使商品煤销售收入同比增加180.30亿元,占增加总额的61.2%。C.商品煤平均出矿价继续上涨,涨幅持续两个月回落。11月份,原中央财政煤炭公司商品煤平均出矿价呈现持续上涨态势,前11个月,吨煤月均上涨环比分别为2.35元、4.93元、5.70元、5.04元、4.62元、5.60元、1.72元、2.64元、4.81元、3.21元和2.68元,自10月份开始,涨幅已持续两个月回落。至月底,累计商品煤平均售价205.05元/吨,同比上涨30.77元/吨,涨幅17.7%,其中国有重点煤矿81户累计商品煤平均售价205.21元/吨,同比上涨31.53元/吨,涨幅18.2%。在81户国有重点煤矿中,累计售价同比上涨10元以上的单位有74个,占公司总体的91%,其中上升30元以上的单位有52个,占公司总体的64%。45个安全生产重点监察矿区有42个单位售价同比上升,占总体的93%,有28个单位售价上升在30元/吨以上,占总体的62%。从分地区状况看,六大地区商品煤平均售价均保持较高幅度上涨,涨幅最高的)6西南地区,吨煤上涨46.94元,涨幅25.93%,另首先为中南地区,吨煤上涨45.42元,涨幅27.60%,涨幅最低的为西北地区,吨煤上涨11.32元,涨幅9.77%。在有国有重点煤矿的21个省区中,有16个省区商品煤平均售价同比上涨20元/吨以上,占总体的76%。D.原选煤单位成本持续高幅增加,增幅明显高于售价增加幅度。1至11月份,原中央财政煤炭公司原选煤单位成本同比增加40.20元/吨,增幅31.35%,增幅高于售价增幅13.7个百分点。其中:材料费增加4.12元/吨,增幅18.09%、工资及福利费增加13.32元/吨,增幅35.84%、折旧费增加2.57元/吨,增幅25.80%,维简及井巷费增加1.22元/吨,增幅12.83%、电费增加0.13元/吨,增幅1.48%、其它支出增加18.85元/吨,增幅46.45%。原中央财政81户国有重点煤矿原选煤单位成本同比增加39.93元/吨,增加31.17%。从分地区状况看,六大地区原选煤单位成本同比均上升。其中:以华东地区的232.16元/吨为最高,西北地区的108.97元/吨为最低。在全国有国有重点煤矿的21个省区中,有1个省区成本同比略有下降,其它20个省区同比均增加;工资及福利费除吉林和甘肃两省同比略有下降外,其它19个省区同比均上升;有3个省区维简及井巷费支出同比下降,2个省区支出同比持平,其它16个省区支出同比增加。45个安全生产重点监察矿区中有2个单位成本同比下降,其它43个单位都有不同程度上升;工资及福利费有11个单位下降;维简及井巷费有13个单位下降,有10个单位同比持平,其它22个单位同比上升。E.煤炭贷款拖欠额不停减少。至11月末,原中央财政煤炭公司应收煤款余额减幅12.83%,月均减少2.19亿元。其中:原中央财政国有重点煤矿81户应收煤款余额163.59亿元,比去年终减少30.09亿元,减幅15.54%,月均减少2.71亿元。在81户国有重点煤矿公司中,应收煤款余额超5亿元的单位有8家,累计拖欠煤款65.64亿元,占外欠煤款总额的40.1%,拖欠煤款超5亿元的家数较去年的12家减少了4家,超10亿元的家数与去年持平。从分地区状况看,六大地区货款拖欠额同比均下降。其中:以东北地区货款拖欠额减少10.87亿元、下降19.93%为最多,以华北地区货款拖欠额减少2.89亿元,下降4.60%为最少。3.1-11月份全国煤炭运销状况分析11月份,在全国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增加的带动下,重要煤炭消费行业产品产量继续保持较大幅度上升,拉动全国煤炭消费继续大幅增加,全国煤炭产销两旺。全国煤炭运输销售重要指标完毕继续大幅度增加,其中全国煤炭铁路运量继续保持高水平,全国商品煤销售量完毕大幅增加。煤炭库存继续下降。全国煤炭出口有所回落。国内煤炭市场受冬季煤炭市场“旺季”影响,继续保持旺盛态势,南方重要煤炭消费地区有所趋紧,市场价格仍保持高位。(1)煤炭运销完毕状况A.煤炭装车11月份,全国煤炭铁路装车日均完毕44269车,同比增加5816车,增加15.12%。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煤炭装车日均完毕30108车,同比增加4070车,增加15.63%。45个安全生产重点监察矿区完毕14578车,同比增加2084车,增加16.68%。地方煤矿(重要是地方国有)完毕14161车,同比增加1746车,增加14.06%。1至11月份,全国煤炭铁路累计装车日均完毕43533车,同比增加4546车,增加11.66%。国有重点煤矿煤炭装车日均完毕29755车,同比增加3059车,增加11.5%。45个安全生产重点监察矿区完毕14186车,同比增加1197车,增加9.2%。地方(重要是地方国有)煤矿完毕13778车,同比增加1487车,增加12.1%。B.煤炭运量11月份,全国煤炭铁路运量完毕8414.8万吨,同比增加1354.4万吨,增加19.18%。其中:国有重点煤矿运量完毕5715.7万吨,同比增加952.0万吨,增加19.98%。45个安全生产重点监察矿区完毕2768.2万吨,同比增加480.6万吨,增加21.01%。地方煤矿(重要是地方国有)运量完毕2699,1万吨,同比增加402.4万吨,增加17.52%。1至11月份,全国煤炭铁路运量累计完毕90819.5万吨,同比增加11335.0万吨,增加14.26%。其中:国有重点煤矿运量完毕62104.5万吨,同比增加7510.9万吨,增加13.8%。45个安全生产重点监察矿区完毕29494.4万吨,同比增加11.2万吨,增加11.2%。地方(重要是地方国有)煤矿运量完毕26119万吨,同比增加3824.1万吨,增加17.15%。C.煤炭销量11月份,全国煤炭商品煤销售16450.0万吨,同比增加1325.0万吨,增加8.76%。其中:国有重点煤矿销量完毕7000.1万吨,同比增加829.3万吨,增加13.44%。45个安全生产重点监察矿区完毕2768.2万吨,同比增加480.6万吨,增加21.01%。地方煤矿销量完毕9449.9万吨,同比增加495.7万吨,增加5.54%。1至11月份,全国煤炭商品煤销售166623.0万吨,同比增加28105.0万吨,增加20.29%。其中:国有重点煤矿销量完毕80375.2万吨,同比增加10317.5万吨,增加14.7%。45个安全生产重点监察矿区完毕37852.3万吨,同比增加468l.4万吨,增加14.1%。地方煤矿销量完毕86247.8万吨,同比增加17787.5万吨,增加25.98%。D.煤炭出口11月份,全国煤炭出口639.78万吨,同比减少72.66万吨,下降10.2%。1至11月份,全国煤炭出口7856.88万吨,同比减少718.72万吨,下降8.38%。E.煤炭库存截止到11月末,全国煤炭生产公司库存3121.0万吨,比年初增加275.0万吨,上升9.66%;同比减少128.0万吨,下降3.9%。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库存1698.7万吨,比年初增加200.7万吨,上升13.4%;同比减少174.3万吨,下降9.3%。国有地方煤矿库存504.4万吨,比年初减少143.6万吨,下降22.16%;同比减少195.6万吨,下降27.9%。乡镇煤矿库存917.9万吨,比年初增加217.9万吨,上升31.13%;同比增加241.9万吨,上升35.78%。(2)11月份煤炭运销特点11月份,在全国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增加和冬季煤炭市场消费高峰的双重影响下,全国煤炭需求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煤炭市场继续保持北方地区煤炭资源紧张,华东、西南等南方地区部分煤种偏紧局面。全国煤炭铁路、水路(中转)运输完毕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特别是国有重点煤矿继续保持较大增势,有效地确保了电力、冶金等重要煤炭消费行业的煤炭消耗需求。全国煤炭产销完毕量月度双双达成1.6亿吨以上的高水平,极大地缓和了煤炭市场用煤需求大量上升的压力。煤炭社会库存、煤炭生产公司库存下降。全国煤炭出口继续呈下滑态势。A.全国煤炭铁路运输完毕继续保持较大增势11月份煤炭铁路运输完毕继续保持日均发运4.4万车以上的较高水平。全国煤炭铁路日均装车同比增加15.12%。运量完毕达成8400万吨,同比增加19.18%,达成今年以来的月度第二高增幅。其中国有重点煤矿运量完毕继续大幅度增加,同比增加19.98%,增幅比上月增加4.05个百分点;占全国煤炭铁路运量的比重达成67.92%,与上月相比略有回升,同比有所增加。1-11月份,全国煤炭铁路运量完毕继续大幅增加,同比增加14.26%。国有重点煤矿完毕同比增加13.8%。从分地区状况看,除华东、西南地区基本持平外,其它地区均继续增加,其中:华北地区完毕34069.l万吨,同比增加6392.2万吨,增加23.1%;东北地区完毕7345.6万吨,同比增加571.0万吨,增加8.43%;华东地区完毕9292.4万吨,同比增加38.8万吨,增加0.42%;中南地区完毕4519.0万吨,同比增加52.6万吨,增加1.18%;西南地区完毕2580.3万吨,同比增加12.5万吨,增加0.49%;西北地区完毕4298.1万吨,同比增加444.0万吨,增加11.52%。B.重要港口煤炭中转运输完毕继续保持较高水平11月份,全国港口煤炭运输继续大幅增加。全月重要港U煤炭中转运输完毕2820.9万吨,同比增加568.4万吨,增加25.23%,增幅比上月增加8.85个百分点。其中内贸完毕2159.4万吨,同比增加645.7万吨,增加42.66%,增幅比上月增加19.31个百分点;外贸完毕661.5万吨,同比减少77.1万吨,下降10.44%。全国重要港口煤炭发运年累计完毕31162.2万吨,同比增加4540.8万吨,增加17.06%。其中内贸煤炭中转运输完毕23161.5万吨,同比增加5239.4万吨,增加29.23%。北方五港累计完毕21624.7万吨,同比增加1903.5万吨,增加9.7%;其中,秦皇岛港完毕1.7万吨,同比增加21.0%;天津港完毕5880.0万吨,同比增加14.0%;青岛港完毕860.4万吨,同比下降24.3%;日照港完毕1810.1万吨,同比下降18.9%;连云港完毕1054.5万吨,同比下降16.3%。C.全国商品煤销售量完毕继续保持较高水平11月份,全国煤炭商品煤销售量完毕,在全国煤炭生产继续大幅度上升,煤炭市场继续保持旺盛态势,市场价格继续保持高位的影响下,达成1.6亿吨以上的高水平。当月全国煤炭商品煤销售量完毕同比增加8.76%。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完毕同比增加13.44%。年累计全国煤炭商品煤销售量完毕继续大幅增加,增幅达20.29%,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煤炭销量完毕同比增加14.7%。从国有重点煤矿分地区完毕状况看,华北地区完毕38476.0万吨,同比增加7362.5万吨,增加23.66%;东北地区完毕9701.6万吨,同比增加865.4万吨,增加9.79%;华东地区完毕15913.4万吨,同比增加336.0万吨,增加2.16%;中南地区完毕7033.5万吨,同比增加849.2万吨,增加13.73%;西南地区完毕2994.6万吨,同比增加202.2万吨,增加7.24%;西北地区完毕6256.1万吨,同比增加702.2万吨,增加12.64%。D.全国煤炭出口继续呈现下滑势头11月份,全国煤炭比上月减少53.89万吨,下降7.77%,同比下降10.2%。其中:中煤公司出口339.76万吨,同比增加11.33%,比上月下降5.19%;山西地方出口74.2万吨,同比下降36.44%;比上月增加0.37%;神华集团出口190.36万吨,同比下降22.51%,比上月下降12.78%;五矿公司出口35.46万吨,同比下降20.95%;比上月下降17.8%。1至11月份,全国煤炭出口同比下降8.38%。其中:中煤公司出口3869.2万吨,同比减少327.31万吨,下降7.8%;山西地方出口1127.45万吨,同比减少334.54万吨,下降22.88%;神华集团出口2526.61万吨,同比减少1l.17万吨,下降0.44%;五矿公司出口333.62万吨,同比减少45.7吨,下降12.05%。E.煤炭生产公司库存有所回升11月末,全国煤炭生产公司库存在乡镇煤矿生产完毕持续大幅度增加的影响下,略有回升,国有煤矿受煤炭运输及商品煤销售大幅度增加的影响,继续下降。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库存比上月末减少47.5万吨,下降2.72%。国有地方煤矿库存比上月减少25.9万吨,下降4.88%。乡镇煤矿库存比上月增加93.5万吨,上升11.34%。从分地区库存状况看,华北地区1247.0万吨,比年初增加133.0万吨,上升11.94%;同比减少52.7万吨,下降4.05%;比上月末增加22.2万吨,上升1.81%。东北地区638.9万吨,比年初增加214.3万吨,上升50.47%;同比增加172.5万吨,上升36.99%;比上月末增加49.5万吨,上升8.4%。华东地区库存349.1万吨,比年初增加73.3万吨,上升26.58%;同比减少16.7万吨,下降4.57%;比上月末减少8.4万吨,下降2.35%。中南地区189.6万吨,比年初减少33.0万吨,下降14.82%;同比减少68.9万吨,下降26.65%;比上月末减少4.9万吨,下降2.52%。西南地区212.5万吨,比年初增加3.9万吨,上升1.87%;同比增加15.5万吨,上升7.87%;比上月末增加减少60.9万吨,下降22.28%。西北地区483.5万吨,比年初减少115.8万吨,下降19.32%;同比减少177.4万吨,下降26.84%;比上月末增加22.6万吨,上升4.9%。F.全国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增加,重要煤炭消费行业有关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大幅上升态势1-11月份,全部国有工业公司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公司累计完毕增加值48911亿元,同比增加16.8%。重要煤炭消费行业有关产品产量继续大幅增加。全国发电量完毕19271.3亿度,同比增加15.0%;其中火电完毕15966.57亿度,同比增加14.6%。冶金行业生铁产量完毕22612.27万吨,同比增加23.2%;粗钢产量完毕24529.31万吨,增加22.1%。建材行业水泥产量完毕84699.21万吨,增加15.5%;平板玻璃完毕27407.18万重量箱,增加21.3%。焦炭产品产量15944.92万吨,增加25.6%。化学肥料产量4134.33万吨,增加16.2%。G.全国社会煤炭库存继续下降截止到11月末,全国煤炭社会库存10695.76万吨,比上月末减少272.87万吨,下降2.49%;比年初减少241.32万吨,下降2.21%;同比减少788.59万吨,下降6.87%。电力直供电网煤炭库存1210.92万吨,比上月末减少88.15万吨,下降6.79%;比年初增加135.92万吨,上升12.64%;同比增加49.12万吨,上升4.23%。冶金重点钢厂煤炭库存201.29万吨,比上月末减少7.23万吨,下降3.47%;比年初减少36.88万吨,下降15.48%;同比减少15.91万吨,下降7.33%。其中炼焦精煤库存111.42万吨,比上月末减少14.39万吨,下降11.44%;比年初减少20.15万吨,下降15.32%;同比减少16.78万吨,下降13.09%。重要煤炭中转港口煤炭库存933.1万吨,比上月末减少6.1万吨,下降0.65%;比年初增加275.4万吨,上升41.87%;同比增加139.2万吨,上升17.53%。其中北方五港煤炭库存608.9万吨,比上月末减少21.1万吨,下降3.35%,比年初上升33.79%,同比上升16.63%。上海、宁波、黄埔南方重要煤炭海运中转达成港煤炭库存115.1万吨,比上月末减少36.6万吨,下降24.13%,比年初上升25.4%,同比上升18.05%。H.电力冶金煤炭消耗继续上升,煤炭市场价格继续保持高位11月份,电力直供电网煤炭消耗3702.5万吨,比上月增加183.8万吨,增加5.22%;同比增加356.3万吨,增加10.65%;年累计煤炭消耗38099.0万吨,同比增加14.79%。冶金重点钢厂煤炭消耗555.08万吨,比上月减少8.64万吨,下降1.53%;同比增加8.08万吨,增加1.48%;年累计煤炭消耗6209.4万吨,同比增加5.08%。11月份,全国煤炭市场高位形势没有较大改观,北方地区以及西南等地区煤炭资源继续偏紧,华东、中南地区部分煤种和铁路直达煤炭供不应求,市场价格呈现上升势头。到11月末,重要煤炭消费地区煤炭市场价格继续保持平稳走势,其中广州地区继续回落;秦皇岛、武汉、南京、沈阳等地区动力煤价格出现上升态势。(3)问题和建议A.煤炭需求的上升将促使煤炭市场向偏紧局面发展受冬季煤炭消费高峰影响,全国煤炭需求消耗大量增加,特别是电力用煤消耗大幅度上升,电力直供电网月度日均耗煤123.42万吨,达成历史最高水平。煤炭生产、商品煤销售量完毕的高水平,难以抵消煤炭需求消费的高涨对市场的影响。煤炭铁路、水路(中转)运输的持续大幅度增加,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煤炭市场的紧张局面,但仍难以满足煤炭需求不停大量增加对运输的压力。煤炭社会库存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近月来在较低水平上持续下降,将对年终年初的煤炭市场的带来较大影响。B.煤炭生产安全隐患的增加将给煤炭市场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煤炭生产公司在煤炭市场持续旺盛态势下生产销售主动性普遍高涨,大矿超能力现象、乡镇煤矿非法矿井死灰复燃现象的增多,给煤矿安全带来较大隐患,也给高速增加的煤炭生产形势带来不利影响,最后将给脆弱的煤炭市场平缓局面带来不利影响。这就规定各级煤矿监管系统运用必要手段,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果断杜绝国有大矿超能力、超负荷生产现象和非法小煤窑上升的现象存在,确保煤炭生产的有序进行。各煤炭生产公司要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对安全欠帐现象要及时调节,加大投入力度,确保煤矿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4.全国煤炭发展趋势分析至于的煤炭市场,煤炭需求量大概在19亿吨左右,比增加1亿吨以上;煤炭进出口与大致持平,煤炭供需缺口在7000-8500万吨之间。其中,煤炭需求增加重要是电力行业,预计火力发电量增加8.5%,电煤消费增加0.6亿吨,用煤量将超出10.2亿吨。另首先是钢铁工业用煤增加较快,预计,全国钢产量将达成3亿吨,用煤2.1亿吨,同比增加万吨以上。在其它重要耗煤行业中,预计,建材行业用煤2.1亿吨以上,比增加万吨;化工行业用煤2亿吨,比增加万吨。初步预计全年煤炭生产量在18.3亿吨左右,比增加3000-4000亿吨;煤炭进出口与大致持平,煤炭供需缺口在7000-8500万吨之间。随着节能技术的不停进步和新能源的不停开发运用,煤炭消费弹性系数还会不停减少。根据神经网络和其它办法所进行的测算,将来内我国煤炭需求将不会超出15亿吨,而原煤生产能力却可达19亿吨,如不加以科学控制将仍呈现供不不大于求的态势。5.我国煤炭发展趋势分析到我国煤炭市场消费比重上升的地区预计涉及华北、华东、西南和西北,华东地区消费比重上升因素是经济发展速度快,干净煤技术运用有较大进展;西北与西南地区除在西部大开发政策下经济发展提速,消费增加的因素外,加强西电东送增加煤炭就地转换也是增加本地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南地区的重要消费地是广东省,根据该省经济发展趋势,预计到能源构造将发生很大变化,煤炭的消费比重下降,其它优质能源消费比重上升,是影响中南地区煤炭消费构造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东北地区煤炭消费构造下降的因素,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可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将来从俄罗斯引进石油与天然气将从东北地区入境,东北地区的油气消费比重有条件提高。根据党的十六大所拟定的目的,将来是我国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时期。届时我国年GDP总值按不变价计算,预计将达成35.8万亿元人民币左右,按照不变汇率,人均GDP将达成3000美元左右。根据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将来经济发展速度应保持平均不低于7.2%的水平。按照能源生产弹性系数0.5,煤炭增加速度受多个制约下降到能源增加速度的70%即2.5%考虑,以煤炭实际生产13.9亿吨计算,初步预测我国到原煤生产量19.5亿吨,考虑出口量增加,生产量预计将突破20亿吨。以前,由于我国能源优质化的努力,在石油保持稳产并有所增加、天然气产量增加速度较快、大力发展一次电力并合适发展核电的能源总体情形下,煤炭在能源生产中的比重预计将从过去数年的70%左右逐步稳定下降到55至65%之间。但国内油、气等能源产品生产能力达成顶峰后来,随着能源需求的扩大,煤炭的生产比重还将重新上升。二、国际煤炭行业的发展状况和特性分析(一)国际煤炭市场的发展状况及特性分析1、世界煤炭资源分布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的化石燃料。现在全球已经探明可采煤炭的储量是10316亿吨;如果按现在生产水平可开采2以上,而石油的可开采年限仅45年,天然气也仅65年。在1999年全球煤炭总消费43.45亿吨,占能源总消费的25%,其中,世界的电力37%来自于煤炭,70%的钢铁生产使用煤炭。需要更多的分析报告,请到******世界各地都有煤炭资源,但重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30°~70°之间,占世界煤炭资源的70%。就煤炭质量而言,亚洲国家优质煤(发热量不不大于5700千卡/公斤)占总资源的比重较高。从煤炭储量来看,我国煤炭行业的重要竞争对手为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南非和独联体国家。初世界重要采煤国家煤炭储量国家无烟煤和烟煤(Mt)次烟煤和褐煤(Mt)累计(Mt)储采比%美国111338135305246643253中国6220052300114500116印度6273374733223澳大利亚473004310090400297俄罗斯49088107922157010南非5533355333247德国240004300067000333波兰1211521961430988加拿大450941148623125印尼7704450522068乌克兰163881796834356423希腊2874287447捷克26133564617795哈萨克斯坦31000300034000455资料来源:英国BP公司统计年评2、世界煤炭生产状况世界煤炭生产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稳步增加。自70年代后期开始,动力煤占煤炭总产量的绝大部分,而在过去中炼焦煤产量下降。自1978年以来,欧洲动力煤产量下降70%,某些经济转型国家下降40%。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强劲增加的煤炭产量弥补了90年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