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的审美主义_第1页
时尚的审美主义_第2页
时尚的审美主义_第3页
时尚的审美主义_第4页
时尚的审美主义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尚的审美主义

德国美学家格奥尔格西美尔(glastongenheim)在《大城市与精神生活》一文中指出,现代生活最深刻的问题是个人如何在社会生活中保持必要的独立性和个性,即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协调。这就涉及西美尔对“时尚”的解读。显然地,时尚并非现代性的独创,它是人类历史的普遍现象之一。“时尚”被传统地定义为“在生产与组织方面都带有历史和地域色彩的特殊衣着系统。”(1)时尚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纪欧洲宫廷,特别是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皇室。时尚最初与衣着关系最为紧密,一度形成所谓“时尚/衣着学”。而在今天,时尚已经不单单是服装领域的特权,它突破原先局限于衣着外观的藩篱,在品味、信念、生活态度、甚至美学观念和道德基础等方面都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欧洲现代性的特征之一,时尚“触及了欧洲现代性的几乎每一个项目”,(2)随着商品经济的崛起而不断获得发展。英国的社会学家恩特维斯特尔认为时尚在现代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主要的结构性的影响,(3)这与利奥波德将时尚看作一个“杂交的主题”(4)有异曲同工之义。时尚成为专门的论题进入研究领域,始于19世纪末。时尚在现代社会表现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这让我们不禁联想起波德莱尔所理解的“时尚是理解现代性的一把钥匙”。(5)西美尔对此也有同感。对于他来讲,时尚不仅仅是现代性本身的调味剂,更是现代性的一个特点,将时尚作为审美现代性的独特方式之一展开研究。一、时尚是现代性的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西美尔而言,他所经历的现代性,是伴随着高度的货币化,现代社会在结构上的抽象化和复杂化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然而,时尚之所以在现代社会成为一个话题,成为一个无法逾越的存在,根源仍然在于现代性当中。用后现代主义的通俗语言言说,是消费时代的到来,使得时尚在现代社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消费在现代社会显然不仅仅是对生活必须的满足,我们得承认,就在今天,真正的消费时代已经来临!符号化商品的美学原则代替了昔日货币理性消费,消费的审美逻辑逐渐取代生产的“福特主义”,(6)审美之维不再仅限于对感性的解放和救赎,而是被更为广泛地纳入商品消费轨道,对理性社会进行调剂。在所谓“消费时代”中,我们消费商品、消费生活、消费文化、消费品牌、消费梦想、消费希望、消费欲望、消费快感、消费未来,也消费我们自身,消费成了这个时代最大的灵魂和神话。“道德的人”都变成审美的人,消费的人。而是由此引发的享乐主义(self-illusoryhedonism)一再驱使时尚,“是人们为了控制外在的刺激而对于自身想像力的一种运用,这产生了对现代消费的渴望,但也带来了和现代消费联系在一起的愤愤不平和永不满足的缺憾。”(7)自我陶醉的享乐主义代表了一种寻求快感和满足感的方式,它将重点放在某种刺激物,也就是说更多地依靠于情感而非直接的感觉,提供某种想象性满足。这源于消费、时尚与享乐带来某种白日梦实现的奇特体验。日常生活自然难以满足个体的所有欲望,现实中必然需要一种完美梦境的体验,熟悉的事物难以令人满足,对新鲜事物的体验需求致使人们追求时尚。现代人每天要做若干个“白日梦”,而现实只有一种可能性,时尚在广告的怂恿下引诱大众相信美梦会成真。可以说,时尚在弥补愤愤不平和永不满足的渴望上,独具魅力。现代社会不是一个寻找时尚的时代,而是被时尚所包围的时代。时尚在现代社会成为生活方式的一种,现代性体验的一种。不容置疑,都市是时尚的集散地。西美尔所见证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柏林,如同当时许多欧洲日渐成熟的大都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人口大爆炸,大量的人口放弃土地,冲进城市,寻找工作,日益工业化和同一化的城市日常生活也越来越远离原有的安祥、宁静、优雅和闲庭信步,进入紧张、忙碌、拥挤、喧嚣和迫不及待的状态。现代城市生活的匿名性(anonymity)强化了人们对于外表的重视,甚至演化成单纯地依靠外表来解读他人。毕竟,在这样一个异化的陌生环境当中,都市人面对无数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的面孔,只能在稍纵即逝的瞬间给彼此留下淡漠印象。被时尚包裹的外表当然就成为人与人之间互相解读的唯一“密码”,时尚自然成为现代城市经验的中心。恩特维斯特尔曾不无骄傲地总结,在现代生活这样一个世界里,时尚获得了一种新的含义:它是现代人用来确证其身份认同的一种工具,人们借助时尚与衣着可以隐秘地漫游于城市(或者相反,借助时尚的魅力而引人注目),由此,时尚与服装成了保护个人生存的一道必要的‘屏障’。人们可以用时尚来为自己获得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个体的’身份特征,但与此同时它也可能凸显出一致性,因为时尚本来就是对某种清一色的东西的强化。(8)可见,时尚是现代性的一个风向标。运用时尚是大都会的一种“生存技巧”,它使一个人能够在现代大都会中以某种恰当的方式和陌生人相遇。现代大都会演变成一个公共话语的舞台,而时尚为这一舞台更增添了一派繁荣热闹的景象。自然性与被建构、追求自然的自我与本真的自我之间形成巨大的张力。故此,时尚是经济的、文化的同时也是美学的活动的结果,它形成了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是理解现代性的一把钥匙。二、趋同性与独特性西美尔对“时尚”的定义是耐人寻味的:时尚是既定模式的模仿,它满足于社会调适的需要;它把个人引向每个人都在行进的道路,它提供一种把个人行为变成样板的普遍性规则。但同时它又满足了对差异性、变化、个性化的要求。(9)西美尔对于时尚的基本看法是建立在其“二重性”的基础上的。在他看来,探讨时尚有一个必要前提,即承认人总是一种“双重性”的动物。这种双重性很难具体用言辞来描述,但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生存状态的每一个层面。比如人需要激情同时需要平静,需要专注同时需要斗争,需要同一性同时需要与众不同……总结到人的精神领域,可以归纳为人对两种趋势的追求:普遍性/统一性与特殊性/个性。因为“普遍性为我们的精神带来安宁,而特殊性带来动感。”(10)前一种心理意味着,时尚追求者并非超越阶层的存在,而是对特定阶层时尚的效仿,在这种效仿中获得身份认同;后者意味着同阶层的人希望通过时尚显示自身的与众不同,从而获得一种满足感。趋同性与独特性在时尚当中共存,时尚的历史就是企图将这两种对立的倾向越来越完美地调节为流行的个人与社会文化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时尚体现了现代个体对普遍性/同一性和特殊性/个性两种趋势的追求,它表达了千篇一律的制度性和人各有己的差异性之间的张力:人们既想符合和追赶某种相同的东西同时又想保留自己独特的东西的矛盾愿望。可见,西美尔对于时尚的研究走的依然是心理主义的路数。时尚固然是作用于每一个现代个体而逐渐形成的,但个体心理冲动引起的时尚的变化能够抽绎出整个时代的心理机制。在西美尔看来,对群体的归属感和个体的自我保护本能使现代个体不约而同地选择时尚,这是从众心理的一种表现。时尚意识是一种揉合羡慕与嫉妒的情绪混合体。个体缺乏独立性需要支持,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又要求相应的注意力。或言,这样的个体借时尚表达他们缺席的个体性。时尚是人们寻找自我保护的媒介,以获得内心自由。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理解,现代社会中,个体确实都带有实现个人独立价值的强烈渴望,希望从普罗大众中脱颖而出,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然而真正的鹤立鸡群并不能给个体带来期望的尊重和追捧,反而会让他们更不自在,无法与他人合群,所以他们要尽量地避免。焦虑和恐慌的心理逼迫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寻找“归属感”。毕竟,“归属感”,需要他人的认可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从众”本能。时尚通过大量的机械复制,将个性特异的个体整齐划一地归为一类,个体通过对同一社会行为的遵循,感到自己与整个社会步调一致。这种统一的功能使得个体获得彼此的认同,个体在对时尚的追逐中找到“归家”的感觉。时尚对于个体的保护在现代社会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普遍的“集体无意识”。对时尚的从众心理仿佛给所有个体戴上了一副“大众”的面具,时尚的潮来潮往就像是一场带着面具的“众神狂欢”。从这个意义上理解,个体无非是现代生活结构性的“代理”,实际上往往不是个体自己选择时尚,而是时尚通过个体的代理展现其社会性,与其说“我”在领导、追随时尚,不若说是时尚选择了“我”,是时尚在身体上的表演。各种时尚的更替无非是各种表演在身体上呈现的上演与落幕。西美尔对时尚的理解揭示了时尚的社会性本质:个体被定位于一定的社会共同体当中,他们追随的时尚表达了他们对于特定共同体的归属感。时尚,在实际意义上是一种大众审美主义。三、现代文化现象中的哲学思考西美尔对时尚分析的终极目的在于揭示其审美现代性意义,从而更深层次地在现代性视域下展示现代人的审美体验。那么,时尚与现代性理论是如何加以结合的呢?西美尔将现代性看作日渐碎片化的现代生活和个体化的杂乱堆砌,是一堆需要拯救的碎片,这堆碎片需要一个平衡点。在对时尚的探寻中,西美尔发现了解决之道。时尚代表着社会动力与个人冲动之间的平衡状态:时尚代表着易变的外在文化形态,同时蕴涵着持续稳定、寻找内心平静的个体现时感觉,在这个显现着基本人性的对立统一中,现代人藉以获得新生。对于带有个人主义碎片的当代生活而言,时尚具备的同质性因素尤其重要……时尚的变化显示了减缓神经躁动的量的大小;一个时代越是紧张不安,其时尚越是变动不居,因为对分化的诱惑的需要——时尚的一个基本动因——与神经能量的日渐衰弱有密切联系。(11)也正是因为现代生活中个体的碎片化,从而突显出时尚统一性追求的重要性。现代个体在易变的形式下寻找自我的安全感,同时在自我的稳定感中体会独特性。时尚被西美尔当作审美现代性的中心特点之一来看待,认为这一富含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的文化现象,既表达出个性化的审美感觉,又暗含着社会化的感觉类型,从而揭示出一个现代性主题:时尚作为一种现代审美文化现象,体味现在之感。时尚折射出现代生活对价值观的重新命名:永恒作为古典精神理念的核心时间观被“瞬间”取代,理性作为价值的终极追求被感性之在置换,感性颠覆了超感性,当下取代了永恒,现代人追求的是现在感性生命高峰体验,时尚的现代文化基质是世俗化的感觉之瞬间存在。与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不停劳作、发挥自身天赋的过去之断裂使得意识越来越专注于现在。不过,这种对现在的强调显然是对变化的强调,……时尚已经超越了它原先只局限于穿着外观的界域,而以变幻多样的形式不断增强对品味、理论信念、乃至生活中的道德基础的影响。(12)现代生活不可避免堕入令人眼花缭乱的景象中,生活与文化中的变数越来越多,难以控制,迫于灵魂的中心缺乏确定性的东西,现代个体在一种短暂的满足中追寻常新的刺激、感动和外在的主动性,现代人卷入了混乱的摇摆不定和不知所措,“时而表现为大都市中的喧哗嘈杂,时而是酷爱旅行的癖好,时而是对竞争的狂热追逐,时而是现代典型的不忠实与品味、风格、思想、关系的要求。”(13)西美尔时尚哲学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揭示,现代生活的精神品质和道德规范都向瞬间的感性体验转移。西美尔在时尚这一富有意味的社会现象中,发现现代个体与现代物质文化的审美距离,认为现代个体可以通过拥有时尚,对资本主义货币文化笼罩下日益科层化的社会现实进行间离;通过对现代生活的另类尝试,使自我获得与平庸现实生活的一种距离,以期在这种间离和僭越的过程中,超拔于平淡的日常生活,从而实现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救赎。确实,货币经济影响下的文明进程,客观文化的发展远远超过主观文化的速度,使得现代个体在终日手忙脚乱的应对理性化、算计主义的物化生活之余,完全无力拯救自己失落的心灵依托和情感诉求,他们是穿行于都市大街小巷的“浪荡子”,找不到“归家”的感觉。对于呆板、机械化的生活,现代个体仅仅依靠经验习惯性的去把握,几乎失去了感受世界、体验世界的能力,几近麻木。时尚使他们在迟钝麻木中睁开惊喜的眼睛,怀着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新奇感,重新认识世界,走近世界的生动性和丰富多彩。为了与日常生活的平淡和庸俗彻底决裂,不惜以最为怪诞的方式和夸张的举止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张扬个性、吸引眼球,主观地扩大自我与客体的距离,从而实现个体对现代日常生活体验的审美救赎。应该承认,西美尔对于时尚的审美救赎作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