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制品(有色、黑金属通用设备)制造业安全检查表_第1页
金属制品(有色、黑金属通用设备)制造业安全检查表_第2页
金属制品(有色、黑金属通用设备)制造业安全检查表_第3页
金属制品(有色、黑金属通用设备)制造业安全检查表_第4页
金属制品(有色、黑金属通用设备)制造业安全检查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属制品(有色、黑金属通用设备)制造业安全检查表,,,,,,,

检查项目,检查事项,检查内容,法规依据,法规条款,处罚依据,处罚条款,监管部门

依法取得有关行政许可的情况,证照齐全,在有效期内,营业执照,"依法设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记机关发给公司营业执照。公司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公司成立日期。

公司营业执照应当载明公司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实收资本、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姓名等事项。

公司营业执照记载的事项发生变更的,公司应当依法办理变更登记,由公司登记机关换发营业执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7条,,,

,,食堂卫生许可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并按照规定办理卫生许可证申请手续;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承担食品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责任。,《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二条,,,

,消防验收意见,消防验收意见书,"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竣工,依照下列规定进行消防验收、备案:

(一)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

(二)其他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在验收后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进行抽查。

依法应当进行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未经消防验收或者消防验收不合格的,禁止投入使用;其他建设工程经依法抽查不合格的,应当停止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13条,,,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上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生产经营单位依照前款规定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19条,,,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按照国家或者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前款规定以外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21条,,,

安全生产责任制,单位主要负责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的职责,"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17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并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并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定期研究安全生产问题;

(五)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13条,,,

,各部门、岗位,岗位职责,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内容和考核要求,形成包括全体人员和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责任体系。,《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14条,,,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的情况,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治理制度,制度制定情况,"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当包括:

(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15条(二),,,

,,,"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2章第8条,,,

,,制度落实情况,"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检查情况应当记录在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保存。

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存在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治理负全部责任,发现事故隐患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对非本单位原因造成的事故隐患,不能及时消除或者难以消除的,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并及时向所在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报告。",《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31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对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应当加强对重点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下达整改指令书,并建立信息管理台账。必要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并对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开展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非法和违法行为及其责任者。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发现属于其他有关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重大事故隐患的,应该及时将有关资料移送有管辖权的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20条,,,

,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生产经营场所、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度制定情况,"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当包括:

(三)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15条(三),,,

,,制度落实情况,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28条,,,

,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的情况,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37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为从业人员无偿提供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以货币形式或者其他物品替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为从业人员无偿提供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以货币形式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30条,,,

,,生产经营单位配发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查处:

(一)不配发劳动防护用品的;",《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第21条第(一)项,,,

,,生产经营单位按有关规定或者标准配发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和国家颁发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以及有关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第14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查处:

(二)不按有关规定或者标准配发劳动防护用品的;",《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第21条第(二)项,,,

,,生产经营单位配发有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和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须经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部门或者管理人员检查验收。,《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第十八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查处:

(三)配发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第21条第(三)项,,,

,,生产经营单位配发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不得超过使用期限。,《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第16条第一款,,,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查处:

(四)配发不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的;",《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第21条第(四)项,,,

,,生产经营单位配发超过使用期限的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不得超过使用期限。,《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第16条第一款,,,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查处:

(五)配发超过使用期限的劳动防护用品的;",《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第21条第(五)项,,,

,,生产经营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第17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查处:

(六)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混乱,由此对从业人员造成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的;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第21条第(六)项,,,

,安全生产奖励与惩罚制度,制度制定,"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当包括:

(六)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制度;",《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15条(六),,,

,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制度制定,"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当包括:

(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15条(七),,,

,,制度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应当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对事故情况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护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作出标记和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证物。生产经营单位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四章第61条,,,

,,,有关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条例》第32条第二款,,,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应当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条例》第33条第一款,,,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事故调查和处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73条,,,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事故调查和处理的具体办法,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四章第63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依法调查、对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人员的处理。,《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四章第64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即组织抢救,并不得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五章第42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五章第70条,,,

,定期研究安全生产问题,制度制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四)定期研究安全生产问题;",《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13条,,,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当包括:

(八)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15条(八),,,

,,制度落实:检查会议记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四)定期研究安全生产问题;",《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13条,,,

,三同时安全管理制度,制度制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24条,,,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度制定,"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当包括:

(三)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

",《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15条,,,

,,制度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章第33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登记建档应当包括重大危险源的名称、地点、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等内容。,《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二章第26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以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备案。,《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二章第27条,,,

,安全投入管理制度,制度制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单位实行提取安全费用制度。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16条,,,

,,"制度落实:

(一)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建设;

(二)安全设备、设施的更新和维护;

(三)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

(四)劳动防护用品配备;

(五)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事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或者安全费用,应当专项用于下列安全生产事项:

(一)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建设;

(二)安全设备、设施的更新和维护;

(三)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

(四)劳动防护用品配备;

(五)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事项。",《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17条,,,

,操作规程,操作规程的制定及落实情况,"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17条第二项,,,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检查情况应当记录在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保存。

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存在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治理负全部责任,发现事故隐患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对非本单位原因造成的事故隐患,不能及时消除或者难以消除的,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并及时向所在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报告。",《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31条,,,

,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事项,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应建立其他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或者安全费用,应当专项用于下列安全生产事项:

(五)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事项。",《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17条(五),,,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当包括:

(一)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15条(一),,,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实施,教育培训和记录,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情况进行记录,并按照规定的期限保存。,《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18条第二款,,,

,,教育培训考核,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21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18条第一款,,,

,,,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22条

",,,

,,,"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岗位安全操作技能;

(四)安全设备、设施、工具、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维护和保管知识;

(五)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和应急措施、自救互救知识;

(六)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19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每年接受的在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

新招用的从业人员上岗前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换岗的,离岗6个月以上的,以及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的,均不得少于4学时。

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20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第9条第一款,,,

,,,"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第15条第一款,,,

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持有效特种作业操作证,"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23条,,,

,,,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特种作业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二章第12条(七),,,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第20条,,,

,食堂从业人员持相关证件上岗,从业人员健康证,"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人口食品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26条,,,

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制定,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中央管理的总公司(总厂、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其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分别抄送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中涉及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按照隶属关系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未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备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确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19条,,,

,,,"生产经营单位申请应急预案备案,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

(二)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意见;

(三)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20条,,,

,,,根据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的结果,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第4.3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的特点,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容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领域和环节进行监控,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委托专业应急救援机构提供救援服务。",《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59条,,,

,,专项预案编制,"中央管理的总公司(总厂、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其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分别抄送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中涉及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按照隶属关系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未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备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确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19条,,,

,,现场处置方案编制,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第4.3条,,,

,制度落实,演练及记录,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演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60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26条,,,

,,,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27条,,,

疏散管理,疏散通道、标志、出口,疏散通道符合要求、标志明显、出口保持畅通,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34条第二款

",,,

,,,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任何方式封闭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堵塞员工宿舍的出口。,《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28条第三款,,,

,,,"单位应当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保持防火门、防火卷帘、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机械排烟送风、火灾事故广播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

严禁下列行为:

(一)占用疏散通道;

(二)在安全出口或者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三)在营业、生产、教学、工作等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将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遮挡、覆盖;

(四)其他影响安全疏散的行为。",《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21条,,,

生活设施,员工宿舍,员工宿舍疏散通道符合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34条第二款,,,

,,,"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不得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

生产、储存、经营其他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的,应当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19条,,,

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合同、工伤社会保险,合同内应当载明职业危害的事项,并如实告知从业人员。,"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44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36条,,,

,,,"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29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30条第一款,,,

,,,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缴纳保险费。,《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30条第一款,,,

安全警示标志,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是否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28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备、设施上,设置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安全警示标志。

安全警示标志应当明显、保持完好、便于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识别。",《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25条,,,

安全用电,变配电室(10KV及以上),事故应急预案包括:停电事故应急措施、触电事故应急措施、电气设备火灾爆炸应急措施。,变配电室应有事故应急预案。预案内容应符合AQ/T9002的有关规定,主要包括停电事故应急措施、触电事故应急措施、电气设备火灾爆炸应急措施、以及地震、火灾、防汛等灾害性事故应急措施。应急预案应定期演练。,《变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第4.4条,,,

,,安全用电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用电单位变(配)电所应建立以下运行管理制度:

a.值班制度

b.交接班制度

c.巡视检查制度

d.运行维护工作制度

e.培训管理制度

f.场地环境管理

g.各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有关制度",《北京地区用电单位电气设备运行管理规程》第2.1.1条,,,

,,绝缘胶垫铺设,变配电室变压器、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操作面地面应铺设绝缘胶垫。,《变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第5.3条,,,

,,变配电室出入口应设置高度不低于400mm的挡板,变配电室出入口应设置高度不低于400mm的挡板。,《变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5.6条,,,

,,安全出口,长度大于7m的配电室应有2个出入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的两端。当变配电室为多层建筑时,应有一个出口通向室外楼梯平台,平台应有固定的护栏。,《变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第5.7条,,,

,,应急照明灯具,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灯的备用充电电源的放电时间不低于20min。,《变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第5.14.1条,,,

,,门窗的要求,通往室外的门应向外开。设备间与附属房间之间的门应向附属房间方向开。高压间与低压间之间的门,应向低压间方向开。配电装置室的中间门应采用双向开启门。,《变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第5.8.3条,,,

,,,通往室外的开启式的窗户应装有纱窗。,《变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第5.9.3条,,,

,,安全用具管理,各种安全用具首次使用前应进行试验或检验并定期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安全用具不应超期使用。,《变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第5.18.3条,,,

,,,电气绝缘安全用具中,绝缘拉杆、绝缘挡板、绝缘罩、绝缘夹钳的试验绝缘周期为每年一次,高压验电器、绝缘手套、绝缘靴、核相器电阻管、绝缘绳的试验绝缘周期为每半年一次。,《变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第5.18.3.1条,,,

,,,具有架空进出线的变配电室应备有登高工具,如:(安全带、脚扣、升降板、紧线器、竹(木)梯、尼龙绳等),除每年试验检查一次外,每次使用前均应进行检查。,《变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第5.18.3.2条,,,

,,,"安全用具使用完毕后应妥善保管,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处所。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绝缘拉杆应悬挂或架在支架上,不应与墙接触;

b)绝缘手套、绝缘靴应存放在密闭的橱内,并与其他工具仪表分别存放,绝缘靴不应代替一般雨靴使用,绝缘工具不合格的不得存放在工作现场;

c)绝缘垫和绝缘台应经常保持清洁、无损伤;

d)高压验电器应存放在防潮的匣内,并将匣放在干燥的地方;

e)安全用具不允许当作其它工具使用;

f)安全用具不合格的不得存放在工作现场。",《变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第5.18.5条,,,

,,"变配电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安全标志。禁止类:禁止合闸、禁止攀登、高压危险;

警告类:止步,高压危险!

准许类:从此上下,在此工作!",变配电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安全标志。安全标志使用方法见附录B。,《变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第5.16.1条,,,

,,变配电室、值班室要求,变配电室内环境整洁,场地平整,设备间不应存放与运行无关的闲散器材和私人物品,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场地;,《变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第6.8.1条,,,

,,,主控制室、高压配电室不应带入食物及储放粮食,值班室不应设置、使用寝具、灶具,并应有防止小动物的安全措施;,《变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第6.8.4条,,,

,,持证上岗(高压证),变配电室从业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合格有效的电工作业操作资格,方可上岗作业。,《变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第7.1条,,,

,,门禁管理,非变配电室从业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入变配电室时,应经值班人员许可,并办理登记手续。当需要进入设备区时,应有值班人员监护。,《变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第7.3条,,,

,,劳动防护用品穿戴,变配电室从业人员应正确穿戴、检查、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变配电室从业人员应能正确使用安全用具。,《变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第7.4条,,,

,低压配电室(380V以下),应急照明,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灯的备用充电电源的放电时间不低于20min。,《变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第5.14.1条,,,

,,挡板,变配电室出入口应设置高度不低于400mm的挡板。,《变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5.6条,,,

,,绝缘胶垫铺设,变配电室变压器、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操作面地面应铺设绝缘胶垫。,《变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第5.3条,,,

,,持证上岗(低压证),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13条,,,

,,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37条,,,

,低压配电柜、屏、台、箱、盘,金属框架接地,柜、屏、台、箱、盘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与框架的接地端子间应用裸线编织铜线连接,作好标识。,"《配电柜、成套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

配电箱(盘)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第4.1.2条",,,

,,漏电保护是否齐全、灵敏可靠、定期自检,箱盘内开关灵活可靠。带有漏电保护的回路,漏电保护装置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按设计要求。,"《配电柜、成套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

配电箱(盘)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第4.2.7.2条",,,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投入运行后,运行管理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建立动作记录。,《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第7.1条,,,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投入运行后,必须定期操作实验按钮,检查其动作特性是否正常。雷击活动期和用电高峰期应增加实验次数。,《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第7.2条,,,

,,用电设备和电气线路的周围留有2人空间的安全通道和工作空间,电气装置附近不应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用电设备和电气线路的周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通道和工作空间。电气装置附近不应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禁止在架空线上放置或悬挂物品。,《用电安全导则》第4.8条,,,

,电气线路敷设,一般环境下布线,"直敷布线可用于正常环境的屋内场所,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直敷布线应采用护套绝缘导线。",《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5.2.1条(1),,,

,,,"直敷布线可用于正常环境的屋内场所,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三、当导线垂直敷设至地面低于1.8m时,应穿管保护。",《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5.2.1条(3),,,

,,易燃、易爆场所开关、灯具、线路、用电设施均应符合防爆要求,危险场所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所电气安全规程(试行)》划定危险场所区域等级图,并按危险区域等级和爆炸性混合物的级别、组别配置相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防爆等级的电气设备。防爆电气设备的配置应符合整体防爆要求;防爆电气设备的施工、安装、维护和检修也必须符合规程要求。,《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第17条,,,

,插座,插座回路应设置接地、漏电保护装置,插座回路均应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第4.5条,,,

,,插座的使用要求,浴室、蒸汽房、游泳池等潮湿场所内不应使用可移动的插座。,《用电安全导则》第4.15条,,,

,,,在使用移动式的I类设备时,应先确认其金属外壳或构架已可靠接地,使用带保护接地极的插座,同时宜装设漏电保护器,禁止使用无保护线插头插座。,《用电安全导则》第4.16条,,,

,,,用电设备和电气线路的周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通道和工作空间。电气装置附近不应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禁止在架空线上放置或悬挂物品。,《用电安全导则》第4.8条,,,

,,,不应从带插座灯头上引接电源供给电器。,《GB8877-88家用电器安装、使用、检修安全要求》第8.4条,,,

,手持式电动工具,电源线,工类工具电源线中的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只能用作保护接地线(PE),《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第4.6条,,,

,,,移动式电气设备和器具,应采用橡皮护套绝缘软线。与电源联接,应采用开关、插头座。严禁用导线直接插入插座,或挂在电源线上使用。,《电气安全工作规程》第88条,,,

,,电源插头,移动式电气设备和器具,应采用橡皮护套绝缘软线。与电源联接,应采用开关、插头座。严禁用导线直接插入插座,或挂在电源线上使用。,《电气安全工作规程》第88条,,,

,,,工具的插头、插座应按规定正确接线,插头、插座中的保护接地极在任何情况下只能单独连接保护接地线(PE)。,GB/T3787-2006《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第4.9条,,,

,,定期检查,"工具必须由专职人员按以下规定进行定期检查:

每年至少检查一次;

在湿热和常有温度变化的地区或使用条件恶劣的地方还应相应缩短检查周期;

在梅雨季节前应及时进行检查。",《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第6.3条,,,

,移动电气设备,电源导线及连接,移动式电气设备和器具,应采用橡皮护套绝缘软线。与电源联接,应采用开关、插头座。严禁用导线直接插入插座,或挂在电源线上使用。3千瓦及以上的电动机要配套完善的起动设备,并有可靠的接零保护。,《电气安全工作规程》第88条,,,

,,,在使用移动式的I类设备时,应先确认其金属外壳或构架已可靠接地,使用带保护接地极的插座,同时宜装设漏电保护器,禁止使用无保护线插头插座。,《用电安全导则》第4.16条,,,

,,露天防护措施,露天使用的用电设备、配电装置应采取防雨、防雪、防雾和防尘的措施。,《用电安全导则》第4.25条,,,

,固定用电设备,电气设备必须有可靠的接地保护,电气设备必须有接地保护。,GB19517-2004《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第2.2.4条,,,

,临时用电,临时线路使用必须经过审批,一般使用期限为过15天,临时用电应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并有专人负责管理,限期拆除。,《用电安全导则》第4.2条,,,

,,,因工作需要架设临时线路时,应由使用部门填写“临时线路安装申请单”,经动力、安技部门批准后方可架设。,《电气安全管理规程》第17条,,,

,,,临时线路使用期限一般为15天,特殊情况下需延长使用时应办理延期手续,但最长不得超过1个月。,《电气安全管理规程》第18条,,,

,,安装漏电保护装置,临时用电的电气设备,必须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第4.5条,,,

,,线路敷设应符合电气装置设置及安装规范,室内不低于2.5m,室外不低于4.5m,道路上方不低于6m。,"临时线路必须采用绝缘良好的导线,其截面应能满足用电负荷和机械强度的需要。应用电杆或沿墙用合格瓷瓶固定架设,导线距地面的高度室内应不低于2.5米,室外不低于4.5米,与道路交叉跨越时不低于6米。

严禁在各种支架、管线或树木上挂线。",《电气安全管理规程》第20条(1),,,

消防安全,,,,,,,

特种设备(承压锅炉),作业人员,在岗作业人员持证上岗,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以下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第三章第38条,,,

,登记及检验标志,是否有使用登记证,是否在检验有效期内并固定在锅炉房内醒目位置,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章第25条,,,

,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液位(面)计是否有最高、最低安全液位标记,液位是否显示清楚并能被作业人员正确监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章第27条,,,

,,安全阀是否有有效的检验报告和铅封标记或者水封管是否被堵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章第27条,,,

,,压力表是否有有效的检定证书或标记,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章第27条,,,

,,温度计是否有有效的检定证书或标记,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章第27条,,,

,,仪器仪表显示参数是否与液位计、压力表、温度计一致,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章第27条,,,

,,是否按规定装有相关保护装置和报警装置,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章第27条,,,

,运行参数,水位、压力、温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对外输出热能的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八章第99条,,,

,,是否及时填写运行记录,记录是否与实际相符,"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五)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章第26条之三,,,

,本体、阀门、管道状况,是否发现漏气、漏水现象,"外部检验的重点是:

锅炉周围的安全通道是否畅通,锅炉房内可见受压元件、管道、阀门有无变形、泄漏","《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十章第205条之二",,,

,,是否有肉眼可见的损坏(含炉墙),"外部检验的重点是:

锅炉周围的安全通道是否畅通,锅炉房内可见受压元件、管道、阀门有无变形、泄漏","《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十章第205条之二",,,

,水(介)质处理,是否按规定配备水处理设备或进行锅内水处理,"锅炉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水(介)质处理,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的水(介)质处理定期检验。

从事锅炉清洗的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清洗,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的锅炉清洗过程监督检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章第27条,,,

,,是否有水(介)质化验记录,"锅炉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水(介)质处理,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的水(介)质处理定期检验。

从事锅炉清洗的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清洗,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的锅炉清洗过程监督检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章第27条,,,

,其它,是否存在常压锅炉承压使用或者使用土锅炉等情况,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的单位生产的特种设备或者将非承压锅炉、非压力容器作为承压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的,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七章第83条,,,

,,使用燃气锅炉的现场安全用电,"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力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力设计宜将正常运行时发生火花的电气设备,布置在爆炸危险性较小或没有爆炸危险的环境内。

二、在满足工艺生产及安全的前提下,应减少防爆电气设备的数量。

三、爆炸性气体环境内设置的防爆电气设备,必须是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产品。

四、不宜采用携带式电气设备。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第2.5.1条,,,

,,燃气锅炉房的通风要求,"燃油、燃气锅炉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设施。燃气锅炉房应选用防爆型的事故排风机。当设置机械通风设施时,该机械通风设施应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通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燃油锅炉房的正常通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少于3次/h确定;

2燃气锅炉房的正常通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少于6次/h确定;

3燃气锅炉房的事故排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少于12次/h确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10.3.17条,,,

特种设备(起重机械、场(厂)内机动车驾驶),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持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23条,,,

,,,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以下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38条,,,

,使用设备安全管理,建立安全技术档案,特种设备出厂时,应当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15条,,,

,,,起重机械出厂时,应当附有设计文件(包括总图、主要受力结构件图、机械传动图和电气、液压系统原理图)、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有关型式试验合格证明等文件。,《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第11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二)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三)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四)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五)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六)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26条,,,

,,,"使用单位应当建立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监督检验证明、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使用和维护说明;

(二)安全保护装置的型式试验合格证明;

(三)定期检验报告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四)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五)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六)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七)使用登记证明。",《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第21条,,,

,,登记标志,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检测、检验机构对检测、检验结果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30条第一款,,,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25条,,,

,,,使用单位应当建立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七)使用登记证明。,《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第21条(七),,,

,,维保与月检,"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检查情况应当记录在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保存。

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存在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治理负全部责任,发现事故隐患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对非本单位原因造成的事故隐患,不能及时消除或者难以消除的,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并及时向所在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报告。",《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31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27条第一、二、三款,,,

,,定期检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检验检测机构接到定期检验要求后,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安全性能检验和能效测试。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28条,,,

,,,"起重机械定期检验周期最长不超过2年,不同类别的起重机械检验周期按照相应安全技术规范执行。

使用单位应当在定期检验有效期届满1个月前,向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

流动作业的起重机械异地使用的,使用单位应当按照检验周期等要求向使用所在地检验检测机构申请定期检验,使用单位应当将检验结果报登记部门。",《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第22条,,,

,,,"起重机械承租使用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第二十条第(五)项规定,在承租使用期间对起重机械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并记录,对承租起重机械的使用安全负责。禁止承租使用下列起重机械:

(一)没有在登记部门进行使用登记的;

(二)没有完整安全技术档案的;

(三)监督检验或者定期检验不合格的。",《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第24条,,,

特种设备(压力容器),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在岗作业人员(含带压密封作业人员)按规定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从事压力容器安装的单位必须是已取得相应的制造资格的单位或者是经安装单位所在夺的省级安全监察机构批准的安装单位。从事压力容器安装监理的监理工程师应具备压力容器专业知识,并通过国家安全监察机构认可的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五章第113条,,,

,登记备案情况及使用期限,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检验合格标识在检验有效期内,在使用压力空器前,按照《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的规定,进行定期检验、评定安全善和办理注册登记。,《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第131条,,,

,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液位(面)计的高低位液位标记、液位显示清楚,压力容器用的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紧急切断装置、压力表、液面计、测温仪表、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安全联锁装置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制造爆破片装置的单位必须持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制造许可证。制造安全阀、紧急切断装置、液面计、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安全联锁装置的单位应经省级以上(含省级)安全监察机构批准。,《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七章第114条,,,

,,安全阀的检验报告和铅封标记,安全阀出厂必须随带产品质量证明书,并在产品上装设牢固的金属铭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150条,,,

,,压力表的检定证书或标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实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目录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对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计量标准器具和工作计量器具,使用单位应当自行定期检定或者送其他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应当进行监督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2章第9条,,,

,,温度计的检定证书或标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实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目录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对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计量标准器具和工作计量器具,使用单位应当自行定期检定或者送其他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应当进行监督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2章第9条,,,

,,仪器仪表显示参数与液位计、压力表、温度计一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实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目录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对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计量标准器具和工作计量器具,使用单位应当自行定期检定或者送其他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应当进行监督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2章第9条,,,

,运行参数,液位、压力、温度运行情况,"压力容顺受压元件采用国外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选用国外压力容器规范允许作用且国外已有使用实例的材料,其使用范围应符合材料生产国相应规范和标准的规定,并有该材料的质量证明书。",《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二章第22条,,,

,,运行记录,制造单位必须认真做好无损检测的原码记录,检测部位图应清晰、准确地反映实际检测的方位(如:射线照相位置、编号、方向中等),正确填写报告,妥善保管好无损检测档案和底片(包括原缺陷的底征)或超声自动记录资料,保存期限不应少于七年。七年后若用户需要可转交用户保管。,《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四章第93条,,,

,气瓶使用安全,气瓶使用安全情况,"使用气瓶应遵守下列规定:

1.采购和使用有制造许可证的企业的合格产品,不使用超期未检的气瓶;

2.使用者必须到已办理充装注册的单位或经销注册的单位购气;

3.气瓶使用前应进行安全状况检查,对盛装气体进行确认,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气瓶严禁入库和使用;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使用气瓶;

4.气瓶的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和明火,应保证气瓶瓶体干燥。盛装易起聚合反应或分解反应的气体的气瓶,应避开放射线源;

5.气瓶立放时,应采取防止倾倒的措施;

6.夏季应防止曝晒;

7.严禁敲击、碰撞;

8.严禁在气瓶上进行电焊引弧;

9.严禁用温度超过40℃的热源对气瓶加热;

10.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或重量,永久气体气瓶的剩余压力应不小于0.05MPa;液化气体气瓶应留有不少于0.5%~1.0%规定充装量的剩余气体;

11.在可能造成回流的使用场合,使用设备上必须配置防止倒灌的装置,如单向阀、止回阀、缓冲罐等;

12.液化石油气瓶用户及经销者,严禁将气瓶内的气体向其它气瓶倒装,严禁自行处理气瓶的残液;

13.气瓶投入使用后,不得对瓶体进行挖补、焊接修理;

14.严禁擅自更改气瓶的钢印和颜色标记。",《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第79条,,,

特种设备(压力管道),,,,,,,

职业卫生,职业(病)危害申报情况,职业危害申报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及申报回执,用人单位设有依法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14条第二款,,,

,,,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将本单位的职业危害因素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13条,,,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生产经营单位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

(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二)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三)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第8条,,,

,,,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第8条第(一)项,,,

,,,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第8条第(二)项,,,

,,,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第8条第(三)项,,,

,,,"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应当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职业中毒危害预评价,并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建设项目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建设项目竣工,应当进行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

存在高毒作业的建设项目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经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352号令)第13条,,,

,,,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应当向原受理申报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352号令)第15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如实申报存在职业中毒危害项目。

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在申报使用高毒物品作业项目时,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有关资料:

(一)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材料;

(三)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变更所使用的高毒物品品种的,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原受理申报的卫生行政部门重新申报。",《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352号令)第14条,,,

,职业(病)危害管理措施及落实情况,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19条第(一)项,,,

,,,"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8条,,,

,,,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配备专职的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医师和护士;不具备配备专职的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医师和护士条件的,应当与依法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订合同,由其提供职业卫生服务。,《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352号令)第17条第二款,,,

,,职业病防治计划或实施方案,"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19条第(二)项,,,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或操作规程,"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19条第(三)项,,,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19条第(五)项,,,

,,职业危害防治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

(一)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二)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三)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四)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五)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六)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七)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八)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九)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危害防治制度。",《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11条,,,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情况,查阅日常监测记录,"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24条第一款,,,

,,,"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有专人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保证监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监测的结果应当及时向从业人员公布。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21条,,,

,,查阅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报告,"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13条第(一)项,,,

,,,"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作业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四)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12条第(四)项,,,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24条第二款,,,

,,查阅并核对两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报告,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24条第四款,,,

,,,"生产经营单位在日常的职业危害监测或者定期检测、评价过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确保其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件的要求。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23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