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非破产清算中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研究_第1页
公司非破产清算中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研究_第2页
公司非破产清算中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研究_第3页
公司非破产清算中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研究_第4页
公司非破产清算中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司非破产清算中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研究

所有权声明是法官终止的法定程序。对现有债权人和债权人的审计进行结算,并对剩余资产进行公平、有序地分配,这是程序的正义体现。公司清算包括非破产清算和破产清算。在破产清算中,债权人能够充分参与甚至主导清算过程,债权人的利益得到法定程序的严格保障。但在非破产清算中,由于债权人参与程度有限,致使其合法权益很容易受到侵害。本文拟在系统分析现行公司非破产清算制度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缺陷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完善措施。一、非破产清算的含义公司非破产清算,就是公司除被宣告破产或者合并、分立以外的原因而解散的情形下,处理公司的各项未了结事务和结束公司所有的法律关系,分配其剩余财产,最终消灭其法人资格的清算程序。公司非破产清算又可进而分为普通清算与特别清算。普通清算,是由股东自行依法组织进行的清算,法律只规定相关清算制度和具体程序,但法院和债权人不直接参与;而特别清算,是公司出现了显著的障碍,股东自行清算难以进行的情况下由法院组织并监督进行的清算,故又称为强制清算。根据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精神,公司非破产清算的法律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公司清算是公司终止的必经程序。在实体上,公司必须经合法清算,了结债权债务关系;在形式上,公司必须履行法定的注销登记手续。其次,公司清算是法定清算,必须严格按照法定方式和程序实施。公司解散后,负有清算义务的主体应当成立清算组,进行与清算有关的民事行为。清算组的活动应当严格遵循法定方式和程序。再次,公司非破产清算同破产清算相比,显著特点就在于公司债权人参与程度的差异。非破产清算程序中,《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因此,一般情况下股东起主导作用,清算的目的重在维护各个股东的利益;而破产清算程序,由于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所以破产程序进行的主要目的是公平清偿债务,使债权人债权最大化的公正实现。公司清算作为一种程序性的制度,目的在于实现对股东、债权人、公司职工以至社会利益的维护与平衡,是程序正义的体现。公司清算是维护各方当事人尤其是债权人利益最为关键的法律制度之一,但由于公司非破产清算中债权人参与程度较低,甚至无法参与,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导致这种清算也是目前我国公司实践中发生违法侵权、欺诈行为最为集中、最为严重、亟待解决的重要领域。二、我国法律规范上的障碍我国《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等法律、法规均对公司清算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存在诸多缺陷,无法应对日益复杂的公司终止、清算问题和在清算过程中债权人利益受损的情形。许多公司在停业、歇业、经营期满、被撤销、吊销营业执照时,往往得不到清算,不能有序地退出市场;即使组织了清算,但是因清算迟迟没有结果而使债权人债权无法及时实现;有的公司进行虚假清算,对公司的债权和债务未做规范处理的情况下就办理了注销手续;甚至在此过程中,公司股东利用清算恶意逃避债务,将公司资产转移设立新公司,只保留原公司空壳以此与债权人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周旋;或者隐匿、私分公司财产,对公司、企业的债务置之不理;或者通过隐匿、销毁会计账簿资料,使公司的清算无账可算、无据可查。在上述问题中,债权人利益受损可谓首当其冲。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债权人的经营风险加大。如果公司应清算而不及时进行清算,该公司法人资格尚未消灭,公司股东、控制人和相关责任人还有可能继续以公司名义与他人进行交易,此种情形下,会产生新的债务。其二,如果公司不进行规范的清算,财产被隐匿、私分、转移,那么公司的责任财产势必会减少或全部流失,最终造成公司债权人利益受损的后果。我国公司立法虽然对非破产清算中对于债权人的保护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总体上没有达到股东与债权人参与清算程序和利益上的平衡,也无法有效防止和及时纠正不当清算行为,存在许多不足。主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立法不统一,造成清算时法律适用上的混乱目前,公司非破产清算适用的主要法律是2005年10月修订的现行《公司法》。从《公司法》第二百一十八条“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适用本法;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的规定看,由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上述合称“三外企业法”)中没有关于外资公司清算的规定,那么外资公司非破产清算似亦应适用《公司法》的规定。但是,根据1996年国务院批准、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的《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进行清算,适用本办法。企业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依照有关破产清算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的规定,采用公司形式的外资企业的清算,却适用此办法。《办法》的适用显然与《公司法》产生了冲突,由于所规定的清算程序的差异,造成了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程度的不同:《办法》对清算委员会的组成、清算程序的规定更为详细、具体,特别是规定了债权人会议的内容。《办法》第四十一条明确了债权人会议行使“审查债权人提供的有关债权的证明材料以及债权数额和担保情况;了解债务清偿情况,就清算方案和债务清偿情况向清算委员会提出债权人意见”的职权,第四十二条还规定了“清算委员会制定的清算方案和制作的清算报告须经企业审批机关确认”的内容,无疑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比《公司法》更为有力。但是,由于法律规定的不明确,外资公司清算时,清算人完全可以选择适用对自己有利的规范,从而有机会尽可能利用法律的漏洞侵犯债权人的利益。(二)缺乏公司解散强制登记、公示制度,使债权人无法及时获知解散事实并主动主张债权根据《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我国公司登记分为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和分公司的登记,登记的事项主要包括: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企业类型、经营范围、营业期限、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等。公司解散是事关公司法人人格消灭、现存财产关系变化的重大事件,却没有被规定为登记事项,是公司登记制度的一大疏漏。《公司法》虽规定有注销登记制度,但注销登记是在清算完结后进行,其对清算进程的启动无丝毫影响。实践中,公司解散而不清算的现象非常普遍,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及时规范成立清算组。《公司法》规定公司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否则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但是,实践中债权人却缺乏得知公司解散的渠道。由于我国没有建立解散登记、公示制度,债权人除非得到公司方面的通知,一般不可能知道公司解散的情况。而根据《公司法》规定,只有在清算组成立后,才由清算组对债权人进行通知和公告,也就是说,如果清算组不成立,债权人是无法通过正当途径得到通知或公告的,在此情形下,债权人就不可能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而如果债权人不申请,清算人不能选任,现行法律如何救济却没有法律依据。(三)有关清算的具体制度存在众多疏漏首先,组织清算义务人责任不明确。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由股东负责组织,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织。但《公司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组织清算的义务人怠于组织清算将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义务人法律责任规定的缺失是导致公司解散后迟迟得不到规范清算的主要原因。其次,对清算组成员资格规定不明确。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清算组在清算期间全面接管公司事务,涉及清理公司财产,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的业务,清理债权、债务,代表公司参与民事诉讼活动等职权。在清算事务中,股东、债权人、职工、国家等各方面的利益交织在一起,且往往互有冲突,这就要求清算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公司经营管理经验和相应的财务、法律知识,同时必须具备较好的个人品格方可胜任。而我国目前法律、法规对于非破产清算组成员的资格条件却没有系统、明确的规定,仅在2008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中规定了在特别清算情形下,人民法院可以从下列人员或机构中指定清算组成员: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依法设立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破产清算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及其中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并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在普通清算情形下,清算人员没有人民法院、债权人的外来监督,更易做出不公正、不规范的行为,因此法律有必要对清算人员资格问题加以明确规范。(四)公司违法清算行为责任承担违背基本法理,使债权人利益遭受二次损害根据《公司法》第二百零五条的规定,公司在清算时,不依照规定通知或者公告债权人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对公司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假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对公司处以隐匿财产或者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第二百零六条规定,公司在清算期间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的,由公司登记机关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由此可见,当清算中清算组出现违法行为时,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居然是公司,这样的法律规定从结果上和逻辑上都不合理,违反了“有过错者承担责任”的基本法理。公司清算中直接的利害关系人是股东和债权人,清算时的全部财产是对债权人清偿的一般担保,价值是确定的,由股东控制的清算组如果不清偿债务就进行分配或者隐匿财产,事实上是将应当清偿债权人的财产分给了股东自己。出现这种情况后法律却规定对公司处以罚款,这样只会进一步减少公司能向债权人分配的财产,其结果会使得债权人的利益进一步受到损害。另外从逻辑上讲也不合理,公司清算时的违法行为实际上是清算组所为,非破产清算中清算组更多的是代表了股东的利益,普通清算下更是由股东直接控制,清算组的违法行为如果由公司来“埋单”的话,实际上是把本应由股东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了债权人。三、我国完善公司非破产清算制度的必要性由于我国公司非破产清算制度存在着上述诸多弊端,导致在清算中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和债权人的利益保障格局无法达到平衡,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极易受到侵害,所以,完善公司非破产清算制度,加大债权人利益的制度保障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合同法》第16条的适用如前所述,目前根据“三外企业法”成立的“外资公司”在非破产清算时存在既可适用《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也可根据《公司法》第二百一十八条“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适用本法;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的规定放弃适用属于部门规章性质的《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从而根据股东、实际控制人利益最大化的需要适用《公司法》。为改变这种“内外”有别、法律适用混乱的状况,应借鉴《企业破产法》无论是外资法人企业,还是非外资法人企业适用同一破产程序的立法经验,对非外资公司、外资公司的非破产清算制度统一立法,适用同一程序,这样既解决了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又使所有公司的债权人利益得到平等保护,切实贯彻债权平等的原则。(二)第三,公司将备案并继续开展预注销的程序进行现行公司注销登记制度,是在清算完结后进行,其对清算进程的启动无任何监督作用。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公司申请注销登记,应当提交以下文件:公司清算组负责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人民法院的破产裁定、解散裁判文书,公司依照《公司法》作出的决议或者决定,行政机关责令关闭或者公司被撤销的文件;股东会、股东大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外商投资的公司董事会或者人民法院、公司批准机关备案、确认的清算报告;《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文件提交后,公司登记机关实际并不进行实质审查,而是程序性审查,只要文件齐备、内容符合要求,即可进行注销登记,注销之前并不进行预注销公告,让有关股东、债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有一个提出注销异议的机会。为了使包括公司债权人在内的利害关系人有监督公司进行规范清算后方可注销的机会,立法上有必要规定在公司注销登记前进行预注销登记公告,公告之日起一段时间内若无股东、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方可予以注销登记。在完善注销登记程序的同时,建立公司解散登记备案制度,加强对公司清算的约束和清算程序启动的监督。登记机关在登记之后应当立即进行公告。公告的目的一方面让公司债权人了解公司已经解散将进入清算程序,另一方面也向社会宣布公司将不进行新的营业行为,从而避免产生新的债权债务关系。这样,一旦公司解散进行了登记备案和公告,那么公司是否按时成立清算组,是否开始清算以及清算进行到什么程度等才能进入到公司登记管理机关、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的相应的监督范围之内,从而从源头上解决普遍存在的无法进行清算监督的问题。(三)以民事行政视角,明确规定为登记前提,建立强制清算程序启动制度首先,建立清算人资格认证制度,保证清算人具备相应的执业能力和职业品格,强化清算人的专业化和中立化。如前文所述,清算事务关系到股东、债权人、职工、国家等各方面的利益,这就要求清算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公司经营管理经验和相应的财务、法律知识,同时必须具备较好的个人品格方可胜任。因此,有必要在明确清算人选任范围的基础上建立清算人资格认证制度。在清算人选任范围上,可规定从以下人员中产生: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依法设立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破产清算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中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并取得相应执业资格的人员。其中除公司股东外,其他人员可当然获得由公司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的清算人资格认证。至于股东,并不能必然获得认证。由于清算组在公司解散后全面接管公司,是公司的实际代表机关和事务执行机构,清算人员的地位等同于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因此,法律应明确规定《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关于禁止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五种情形也应适用于清算人,该五种情形以外的股东才能获得清算人资格认证。其次,建立逾期不成立清算组的强制清算启动机制。与清算组的登记核准制度相关联的是强制清算程序的启动。按照《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条的规定,“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该申请,并及时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但如果债权人没有获知公司解散,或者怠于行使该权利,那么法律就应赋予登记机关启动强制清算程序的职权。可以规定公司逾期没有将清算组报告登记核准的,登记机关应该通知并公告该公司限期成立清算组,仍逾期不登记清算组的,应立即将该事实报告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应当及时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公司拖延成立清算组,而债权人又没有行使申请权的情况下无法启动强制清算程序的问题。(四)对清算人责任制度进行完善如前述,根据现行《公司法》关于清算责任的规定,当清算中清算组出现违法行为时,首先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居然是公司,清算组的违法清算行为由公司来“埋单”,实际上是把本应由股东、清算人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了债权人。这种责任制度既违背了法理和逻辑,又使债权人利益再次被“合法”侵犯。因此,必须尽快对清算人责任制度加以完善。重点在于强化清算组的整体责任。公司在清算期间,清算组作为整体,实际上是公司的代表机关和事务执行机关。如果清算组是一个依法成立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那么其违法清算造成的后果应先由该机构承担,进而追究责任人员的责任;如果清算组是由不属于同一机构的清算人组成,违法行为后果应由责任人承担,责任人是多人的,承担连带责任。如果清算组或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