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业务拓展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微观主体的宏观政策效应外资银行业务拓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_第1页
外资银行业务拓展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微观主体的宏观政策效应外资银行业务拓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_第2页
外资银行业务拓展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微观主体的宏观政策效应外资银行业务拓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_第3页
外资银行业务拓展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微观主体的宏观政策效应外资银行业务拓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_第4页
外资银行业务拓展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微观主体的宏观政策效应外资银行业务拓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资银行业务拓展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微观主体的宏观政策效应外资银行业务拓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一、外资银行业务拓展对商业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在这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标准)后金融贸易口定位的扩大,外国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发展进一步加快,影响了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它对中央政府的宏观控制提出了质疑。首先,中国货币政策工具主要遵循中国传统的监管对象,而国外的货币政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监管对象的效率。其次,外国银行业务的发展对我们的货币政策工具和贷款目标构成了挑战,削弱了其宏观效应。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二、青岛外资银行在华经营比较从当前外资银行业务发展现状看,外资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截止2002年10月底,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性机构达到181家,其中外国银行分行147家,下设支行8家,在我国注册的法人机构19家、下设分行7家。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379.65亿美元,负债总额为337.97亿美元。其中,人民币资产总额为495.97亿元,负债总额为423.46亿元,目前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总数已达到53家。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外资银行的发展起步较早。日本山口银行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分别于1985年11月、1992年11月在青岛设立了代表处,两家银行代表处同时于1993年2月升格为分行。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青岛市共设有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青岛分行、山口银行青岛分行、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青岛分行、青岛国际银行4家经营性外资银行分行和3家外资银行代表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青岛分行、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青岛分行的营运资金各为2亿元人民币的等值美元,山口银行青岛分行营运资金为1亿元人民币的等值美元,青岛国际银行的注册资本3600万美元,实收资本2000万美元。截止2002年末,青岛四家外资银行共有员工120多人,资产总额24320万美元,实现税后利润169.2万美元。目前外资银行的经营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客户群体单一化。外资银行成立的初衷主要是为本国(地区)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和贸易服务,因此它们的业务发展方向主要是服务于各自在华投资的企业。目前,绝大多数在华外资银行的客户对象仍然集中在三资企业,主要是外资银行所在国或地区的对华投资企业和跨国公司。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投资环境,吸引了大批日资、韩资及欧美的跨国公司投资设厂,而青岛外资银行业务经营的特点也与此相适应,服务对象主要集中于大的跨国公司和日资、韩资等企业。外资银行在选择客户方面比较慎重,服务对象比较单一,特别是山口银行青岛分行和青岛国际银行在这方面表现比较突出,如山口银行90%的客户集中在日资企业,青岛国际银行80%的客户集中在韩资企业,而对于其他国别的外资企业,由于对其母公司的情况很难了解,业务开展较少。(二)业务经营国际化。外资银行资金实力相对雄厚,经营历史悠久,业务网点遍布世界各地,具有经营国际化的特点。由于外资银行尚未受到分业经营的限制,因此可以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灵活的经营机制、良好的信誉和完善的结算方式,参与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如汇丰银行青岛分行的总部——汇丰集团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7000多处办事机构,其属下的汇丰银行可以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涉及个人银行、贸易和资本市场服务、投资基金、信托服务等多个领域。因此汇丰银行得以借助其优势为一些跨国公司或大型企业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就近提供金融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全球性客户”。随着青岛开放程度的扩大和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大公司来青落户,汇丰银行凭借全球性的专业金融服务,以及与这些跨国公司或大型企业在其他地域成功合作的经验,在全面开放业务限制的条件下,其业务竞争力显而易见。目前青岛外资银行的业务种类主要集中在外汇存贷款、国际结算、现钞业务、外汇买卖等方面,在外资银行提供服务的客户群体中,美国朗讯、英国铁行、日本三菱、韩国三星等在华设立的机构是首选。截止2002年末,青岛四家外资银行外汇存款余额6497万美元,外汇贷款余额10526万美元,占青岛市中资金融机构外汇存贷款的3.6%和8%,国际结算业务152056万美元,占青岛市中资金融机构的6%。(三)金融服务多元化。由于外资银行开展业务以国际化背景为依托,因此其产品具有多元化、多样化的特征,除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以外,外资银行的服务领域遍及保险、证券、投资基金、信托等各个方面,业务品种繁多。以青岛的四家外资银行为例,随着金融业的逐步开放,青岛市外资银行的业务品种除已经开办的电话银行、福费廷(Forfaiting)等业务品种外,网上银行、保理(Factoring)、个人理财等金融产品也陆续推出。业务品种的多样化不仅有利于提高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同时也树立了自身经营的业务品牌,形成了各具特色业务重点。汇丰银行青岛分行的业务重点在结算方面,该分行2002年结算量占四家外资银行分行同类业务的40%以上。同时该分行凭借其遍布全球各地的营业网络及多年从业的经验,大力发展出口买断业务(即福费廷业务,主要适用于信用证(DocumentaryCredit)项下的出口贸易。通过买断业务,出口商可以将自己未来应收的远期票据转让给买断行,转让完成后,即使票据到期无法兑现,买断行也无权向出口商追索货款)。截止2002年末,该分行共办理出口买断业务金额737万美元。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青岛分行、山口银行青岛分行和青岛国际银行的业务范围虽然大体相同,但也各具特色。如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青岛分行的业务重点是现钞业务,该分行2002年解钞、提钞业务量遥遥领先于另外三家外资银行。(四)融资渠道多样化。辖内外资银行分行借助总部的资金优势,在资金筹集方面手段相对灵活,操作简便。随着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外资银行在大力发展贸易融资和项目贷款等主营业务的同时,对下一步开展人民币业务也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在融资方面一是通过向总部融入短期资本发放贷款,上述资金在国际市场上融入成本较低,使用用途与国内资金运用密切相关。如山口银行向境外的每一笔融资都是同境内客户的每一笔资金需求在提款时间和金额上相对应,资金融通具有灵活性高和风险性低的特点。二是通过本外币相互质押贷款,使外汇与人民币之间实现在资本项目下的间接兑换,从而加大了融资的灵活性。三是通过向中资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拆入人民币资金,此种方法抵消了外资银行业务网点少,资金筹集困难的不足,使外资银行可以在短期内筹集大量资金,用于人民币业务的发展。相信一旦辖内外资银行分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以后,其融资渠道多样化的特性将进一步显现。三、外国银行业务对货币政策传播的影响(一)建立数量型为主的间接调控体系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愈来愈突出,中央银行的调控方式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都发生较大变化,调控手段进一步丰富,公开市场业务、利率、准备金率、再贴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逐步扩大,初步建立了“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的间接传导机制和“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企业和居民→国民收入”的间接传导体系,形成了以稳定货币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为最终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基础货币的间接调控体系。一是取消贷款限额控制。1998年,中央银行取消了多年以来的贷款限额控制,宏观调控由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由贷款规模转为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这是金融宏观调控的重大变革,是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重大转变。这项改革在制度上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真正转向货币供应量,实施数量型为主的间接调控奠定了基础。二是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1998年3月份将金融机构备付金存款账户与准备金存款账户合并,法定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1999年11月,又将法定准备金率从8%下调到6%。三是积极扩大公开市场操作。1998年5月,人民银行恢复了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加大了操作力度,扩大了交易对象,增加了交易工具,交易数量大幅度增加。这对调控基础货币供应、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加强商业银行头寸管理、引导市场利率意义重大。四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调整频率高、运用灵活。1996-2002年,连续8次下调利率水平,这在改革开放20年来是没有过的。放开了货币市场利率,提高了利率的市场弹性。扩大了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和范围,将县以下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由20%扩大到30%。放开了外币利率管理,外币贷款利率由市场供求和商业银行筹资成本确定。五是改革再贴现利率形成机制。使再贴现利率与再贷款利率脱钩,首次成为独立的基准利率种类,改进了再贴现业务的操作方式,扩大了再贴现的范围,再贴现成为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重要渠道之一。六是加速发展货币市场,努力改变市场机制。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扩大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主体;票据市场稳步发展,票据承兑贴现业务活跃,票据市场已成为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金融领域面临着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独立化、商业银行经营的市场化、金融市场发展的规范化以及金融外部环境的优化等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问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还有待于提高。(二)货币政策的创造力受到限制随着外资银行业务的拓展,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力、中介目标的可控性以及传导体系等方面都将面临更多的外在约束和不确定性,现行货币政策的控制力会有所削弱。1.一些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力减弱(1)调节并注重从客观和客观两方面利益的分配和调整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我国利率管理机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央银行加强了利率调整频度,扩大了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外汇贷款利率已由市场来决定。但从根本上看,我国利率市场化机制尚未形成,仍属于管制性机制,利率管理仍兼有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和资金供求的双重职能,利率水平的调整并不能完全由客观经济规律和资金的供求关系来决定,而是侧重于有关各方面利益的分配和调整。外资银行业务扩大后,首先是外汇业务量增加,由于外汇资金筹集主要来自于本国母行和国际金融市场,同时我国外汇贷款利率不受管制,因此外资银行外汇业务扩大意味着不受利率管制的金融业务量越来越大,对利率管制效应的削弱作用必然相应增强。其次是人民币业务的开展,对于人民币业务虽然仍然可以实行一定的利率管制,但外资银行的进入将带来大量新的经营方式和金融工具,使得我们有可能被动地接受变相的利率市场化。因此,外资银行业务拓展将使国内利率变动与国际市场利率变化的趋同性将进一步增强,这对我国的利率政策提出了挑战。(2)金融机构的政策限制再贷款、再贴现等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于国内银行业的资金支持具有积极作用,它们既是基础货币管理的主要内容,又是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政策工具。但是,在这些政策工具中,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只有金融机构来申请再贴现、再贷款时才能发挥作用。而金融机构对再贴现、再贷款的依赖程度,取决于从其他途径借入资金的难易程度,再贴现、再贷款只是其众多弥补流动性的途径之一。因此,这种制度安排对外资银行的制约较小,因为外资银行可以便利地从国际金融市场和其母行获得资金,其贷款基本不受“以存定贷”的约束。同样,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有效性也会因为外资银行灵活的资金来源而下降。(3)引导商业银行通过调整信贷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货币政策只负有货币供应总量的调控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由微观经济主体在价格信号的导向下,通过市场机制完成。而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货币政策要兼顾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两方面的要求。通过窗口指导引导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进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是传导中央银行货币信贷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几年来,中央银行通过加强窗口指导,引导商业银行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调整贷款投向,增加对国债投资的基建、技改项目、农业以及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外资银行进入我国是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其必然选择发展前景好、收益高、见效快的优质客户作为贷款投放的重点,对我国信贷政策导向则关注较少,中资银行为了不过多的失去市场份额,将与外资银行在争夺优质客户上展开激烈竞争,这种以利益动机为前提条件的信贷行为,其结果是贷款过分集中于技术管理水平好、起点高的企业群体,而国家需要重点支持的见效慢、高风险的行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进而使窗口指导的有效性减弱。2.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整目标,m2的有效性已降低(1)外汇存款、外资金融机构存款以资产度量为导向,造成了较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金融机构的数量增多,金融竞争日益激烈,国有商业银行的各项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资金运用的比重出现了大幅下降。为此,中央银行实现了由主要控制国有银行信贷规模向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转变,但目前在货币供应量的统计中,国内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外资金融机构存款没有统计在内,而这两项内容所涉及的金融业务量(以资产度量)约占国内全部金融量的14%左右,这两项遗漏对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实现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随着外资银行业务量的扩大,这种偏差也会随之放大。另外,外资银行虽然营业网点较少,人民币存款的来源相对较少,但它可以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作为存款的重要来源,而这部分存款到目前尚未纳入我国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指标中,其流出流入有较大的灵活性,中央银行对这部分资金的监控难度较大,货币政策产生直接作用的力度较弱。(2)电子货币替代现金外资银行拥有先进的支付手段和结算方式,随着其业务的发展,将促进我国银行支付手段的变革,信用卡、储值卡等各种形式的电子货币对现金的替代作用会越来越明显,最终使其成为小额交易的支付工具。电子货币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的出现,使货币与货币替代品之间的转换十分便利,货币供应量层次的界线变得模糊不清,难以清晰地划分狭义货币、广义货币,界定M1、M2、M3等不同层次货币的内涵会十分困难,M2的可测性降低。(3)外资银行促进宏观指标与其他宏观经济指标的相关性有所减弱金融开放后,外资银行使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变得松散和不稳定,中介目标与其它宏观经济指标的相关性有所减弱。一方面,外资银行将促进国内的金融创新,致使国内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发生变化,货币需求与其他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趋于减弱;另一方面,随着外资银行业务的扩展,利率市场化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利率管理市场化的进程加快,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高度相关性,将逐步被利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高度相关性所替代。3.货币政策传播过程的复杂性和复杂性有所增加(1)外资银行的影响在货币政策传导体系中,商业银行充当着至关重要的导体角色,中央银行的意图主要通过商业银行传导到企业、居民等微观经济主体,“三大法宝”也主要作用于商业银行。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后,外资银行业务将逐步由部分外汇业务扩大到全部外汇业务、部分人民币业务、全部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中介角色日益明显,将与中资银行共同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体系的组成部分,其经营行为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逐步增大。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面对的传导中介趋于复杂和多变,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调控难度加大。一方面外资银行金融业务比重的日益扩大,使现有货币政策工具产生直接作用的覆盖面有所缩小,从而使货币政策的作用产生“泄漏”,即外资银行在受到国内制度约束时,会更多地转向国际市场。如国内货币政策放松时,外资银行可能仍保持谨慎贷款;反之,国内货币政策从紧时,外资银行可能通过其他渠道回避政策影响。另一方面,作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信贷政策主体的中资商业银行,由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人员素质不高,中间业务发展缓慢,还没有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商业化经营与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尚未形成,在与外资银行竞争的过程中会失去一部分市场份额,因而对有效传导货币政策将产生较大的影响。(2)中小企业运营方式存在障碍,主要体现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最终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上。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货币政策传导的客体,是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否能够有效地作用于经济主体,不仅取决于中央银行、金融机构等金融部门,而且取决于企业行为的市场化程度。当前我国企业改革还没达到预定目标,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国有企业仍存在依赖国有银行的思想,风险和利益约束机制不健全,多数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特别是由于我国资金管理体制上存在的缺陷,大多数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生产建设所需资金大部分要靠银行贷款。外资银行业务拓展后,金融市场化进程加快,信贷资金将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进行配置,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企业,发放贷款首先考虑的是风险和收益,管理水平不高、经营状况差的企业的货币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在这种新的传导体系下,如果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观念不变,将导致微观基础与金融市场化不匹配,中央银行的信贷政策通过商业银行作用于实体经济的效能下降。(3)传导时滞的不确定性传导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实施到取得最终效果所需的时间过程。由于货币政策实施后,中间要经过金融机构这个导体作出反应才能最终影响经济变量,其间有一个多环节的传导过程,每个环节又要受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传导时滞本身就有不确定性。外资银行的迅速发展,使货币政策传导体系、货币需求和资产结构处于复杂多变的状态,进一步加重了传导时滞的不确定性和传导过程的易变性,使货币政策的传导在时间上更加难以把握,给货币政策效果的判定带来较大困难。(4)大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导致的后果在整个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金融市场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央银行实施宏观金融间接调控的理想场所。但随着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金融市场上出现了许多高收益和高风险并存的新型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如股票指数交易、期货、期权交易等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这些新型金融工具以其高利诱导和冒险刺激,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和大量资金。由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是比较复杂的现代金融业务活动,既可能带来高额回报,又可能造成巨额亏损。英国巴林银行、日本大和银行等著名银行的破产、亏空都是由于涉足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不慎而导致的。外资银行作为国际金融市场最活跃的力量,起着连结国际金融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的中介作用。随着外资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介入金融市场程度的加深,使金融市场正常运作的影响因素增多。尽管目前我国大陆没有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但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一个趋势,因此在我国大陆开办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是迟早的事。另外,加入WTO后,外商投资企业在外资金融机构的支持下,容易形成市场垄断,外资金融机构经营失误可能严重干扰我国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强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传导机制,影响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稳步发展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四、完善货币政策传播机制的对策和建议(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商业银行对存贷款的定价权是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内容。为了适应加入WTO和金融市场发展变化的新要求,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进行市场化改革,最终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为核心的市场利率体系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目前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以及外币存贷款利率已经放开,为适应银行业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的要求,使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必须给商业银行利率确定的自主权,并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密切注视国际资本市场利率变化的新动向,使市场利率能够灵活反映资金的供求状况,发挥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