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 专题_第1页
文言文虚词 专题_第2页
文言文虚词 专题_第3页
文言文虚词 专题_第4页
文言文虚词 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虚词1、规定: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2、要求掌握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假设、所、为、焉、也、以、因、于、与、那么、者、之《考纲说明》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用两两比较的方法考查四个虚词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异同,往往是从选文中选出四个虚词分别跟课文中相同的虚词进行比较,这是当前最常用的考查方式。(2)要求在同一阅读材料中对不同句子中相同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比较异同,这也是重要的考查方式,广东卷多年来都采用这种方式考查。(3)把文言实词和虚词结合在一起考查。在文言文翻译题中也会有所表达。考查形式9.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B.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C.

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

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D.何自戚戚,不逐去之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解析】答案:A。都作介词,因为。B项,第一个结构助词,的;第二个用在主谓之间,不译。C项,第一个“所〞,作助词,表示“……情况〞;第二个“所〞与“为〞构成“为所〞式,表被动。D项,第一个“何〞应该是疑问副词,可译为“为什么〞;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作介词宾语。A走进高考10、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遂家焉乃实告焉B、将何作何复尔C、不辞而还裂其衣而束之D、群扶以归欲割颈以塞责耶走进高考【解析】A前一个“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后一个“焉〞是代词,代“师〞。B中前一个“何〞是“什么〞,而后一个“何〞是“为什么〞“怎么〞。C中的两个“而〞表示承接。D中前一个“以〞连词,相当于“而〞,表示修饰,后一个“以〞是表示目的连词。C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介词“替〞、“给〞动词“作出〞、“制定〞1.分清虚词、实词文言文中,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介词、助词、代词。有些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在不同语境中用法不同。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代词代上文的“君子〞副词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2、辨明用法【演示题2】以下句中加点词与“之二虫又何知〞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解析:B项,“之二策〞的结构类似于“之二虫〞,“之〞都是指示代词,“这〞。题干“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二虫〞指前文的“蜩〞与“学鸠〞,所以“之〞在这里作指示代词“这〞“此〞。A项,结构助词,连接定语“沛公〞和中心语“参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C项,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人〞,前面分句作后面分句的状语,所以“之〞的作用是取消主谓句“臣壮〞的独立性。D项,“九万里(的高处)〞是“之〞的宾语,“之〞是动词,意为“到……去〞。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答案B3.分析语法特点与实词相比,虚词在文言中的语法功能更为突出,更加重要,因此从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入手,可以推断其意义和用法。例如“之〞,它作为结构助词可以有如下用法:①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③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④定语后置的标志,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一个美丽的可爱的漂亮的小朋友

去掉修饰成分,小朋友就是中心语,

即偏正结构中的核心局部中心语:有些虚词可以表达一定的逻辑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分析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推断某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而〞为例,它作为连词有如下用法:表并列,不译,如“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表递进,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表转折,却,但是,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表承接,从而,如“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表因果,因而,如“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表目的,来,如“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等等。C组句①中“已〞为停止,结束。时近黄昏,朋友招呼玩兴正酣的“我〞回家,这句话的意思是“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其〞表反问语气,起强调作用。句②主语是“孰〞,意思是“谁能嘲笑他呢〞,是反问句,“其〞放在句首,表强调,加强反问语气。①②句中的“其〞作用相同。答案C解析A项,“扫石而坐〞与“弃甲曳兵而走〞结构相近,“而〞作连词,但前后的逻辑关系不同。句①中“而〞连接先后发生的两个动作,表示顺承关系。句②中“弃甲曳兵〞是描述“走(逃跑)〞的状态,前后动作间是修饰关系,因此,“而〞是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的连词,可不译。B项,“造焉〞与“兴焉〞结构相似,但用法迥异。句①中“造焉〞是动宾结构,“造〞,到达、拜访,“焉〞用作宾语,代词,指代“茅屋〞;句②中“兴焉〞中“焉〞是兼词,于之、于此。D项,“与〞字短语的结构相同,从逻辑上看,意义不同。句①中“别〞(辞别)的施动者是“我〞,“李及道士〞是“别〞这种行为所涉及的对象,“我〞“李及道士〞前后的位置不能调换,否那么,意思就反了,所以,“与〞用作介词,表施动者发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②句中“君〞“廉颇〞是并列关系,前后位置调换,意思不变,所以,“与〞用作连词,表词与词之间的并列关系。从这道题的解答过程可以看出,分析语法结构、分析逻辑关系是判断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有效方法。4.注意标志性词语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性词语,记住一些有代表性的句式或标志词,可以提高答题速度,提高准确率。如表示被动的“见〞“为〞“为……所〞“于〞等,表示宾语前置的“之〞“是〞(如“唯利是图〞)等。此外还有表示时间的“既而〞“已而〞,表示疑问或反问的“何如〞“奈何〞“假设何〞等也应熟记。在实际解题中,还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①把虚词的连用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混淆。如“虽然〞,在古汉语中有这样几种意思:虽然这样、即使这样。②用今义释古义。如把“始皇既没〞的“既〞解作“既然〞,其实,“既〞在句中是“在……之后〞的意思;把“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中的“无〞解作“没有〞,其实它是“无论〞的意思。一、位置推断法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对于虚词来说就是根据虚词的位置来判别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如常见的虚词“夫〞在句首一般是发语词,在中间一般是代词,在结尾是语末的感慨词。又如“焉〞在句首和中间一般是疑问代词,在结尾一般是助词或兼词。〔定〕主+[状]+谓+〔定〕宾↓↓名、代动、形名、代↓1.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4.送孟浩然之广陵5.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6.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8.顷之,烟炎张天在时间副词后,音节助词举些例子在动词后,作代词;在“所〞后,组成“所字结构〞,作动词;在地点前,作动词。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在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在前置宾语和动词间,宾前标志}二、删除观察法

对于虚词来说在句子中经常不用翻译,所以我们可以用删除观察法,根据删除该虚词后句子是否通顺或是否改变原意来确定虚词意义。分析下面各句中的“其〞字:1.余嘉其能行古道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在动词后,应为代词,不能删去。删去那么改变原意,代词。例子: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例如: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2.噫吁嘻,危乎高哉

三、结构分析法对照比较法,就是熟记一些文言虚词的典型例子,将句子、意义和用法一同记住,在做题过程中,将给定的句子与典型例句进行比较,推出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虚词判断方法。四、对照比较法蚓无爪牙之利石之铿然有声者夫晋,何厌之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侵之愈急何以战代词

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何以〞即“以何〞,“以〞即“凭借〞对于虚词来说就是根据虚词的词性对虚词进行归类和记忆。五、词性记忆法【知识精要】 文言虚词的分类 1.代词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段太尉逸事》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知识精要】 文言虚词的分类 1.代词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予、余、我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段太尉逸事》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第二人称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女”通“汝”)《静女》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晏子治东阿》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项脊轩志》第三人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第二人称女、汝、若、尔、而、乃、子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女”通“汝”)《静女》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晏子治东阿》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项脊轩志》第三人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第二人称女、汝、若、尔、而、乃、子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女”通“汝”)《静女》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晏子治东阿》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项脊轩志》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复数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柳敬亭传》复数属、辈、侪、类、徒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柳敬亭传》(2)指示代词近指代词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远指代词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2)指示代词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这、这个、这里、这样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远指代词彼、夫、其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无定指代词或、莫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或师焉,或不焉。《师说》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张衡传》辅助性代词所、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3)疑问代词代人谁、孰谁、哪一个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代事物何、胡、奚、曷、盍什么、哪里彼且奚适也?《逍遥游》盍不为行?《庄子·盗跖》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表处所安、恶(乌)、焉在哪里、哪里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副词(1)时间副词表过去既、业、已、曾、尝、适、初、曩、昔、向、乡已经、过去、刚才适得府君书。《孔雀东南飞》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表现在方、会、适正、正好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表将来且、将、欲、方、行、垂将、将要彼且奚适也?《逍遥游》表短暂斯须、俄而、旋、暂、寻、未几、须臾、无何、猝、乍、暴、忽不久、一会儿、突然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银瓶乍破水浆迸。《琵琶行》表持久常、雅、素经常、时常、平素、一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张衡传》素昧平生、素不相识。(成语)(2)否认副词表否定不、弗、莫、毋、无、未、匪、非、靡、勿、微不、没有三岁为妇,靡室劳矣。《氓》曰:“毋从俱死也。”《鸿门宴》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表禁止毋、勿、莫、无不要、别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氓》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3)范围副词表全部俱、毕、凡、皆、咸、举、悉、尽、都、具、共、率全、都,凡是、大凡,总共、共,大都、大致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记》悉以咨之。《出师表》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表部分或个别但、唯、止、仅、独、徒、特、第、直只、仅、只是,几乎、将近、差不多达到但见悲鸟号古木。《蜀道难》技止此耳。《黔之驴》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逍遥游》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孙子吴起列传》(4)程度副词表深度少、殊、很、极、甚、绝、至、良、酷、孔、稍、微、略、颇很、太、极、特别、非常、分外,稍微、略微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赋》吾至爱汝。《与妻书》表比较益、弥、尤、愈、加、滋更加、尤其、更、越圣益圣,愚益愚。《师说》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游褒禅山记》(5)情态副词表方式俱、并、闲、微、窃、固一起、暗中、坚决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窥父不在,窃发盆。《促织》表速度暂、遽、卒(猝)、立、即、旋、稍、渐、益匆忙、急迫、急促如听仙乐耳暂明。《琵琶行(并序)》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表频率数、亟、累、屡、仍、辄、每、复多次、重复、任何一次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满井游记》(6)语气副词

表确认即,必、定,诚、信,果就是,一定,实在、的确,果真即此爱汝。《与妻书》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表委婉的测度、商榷或议论语气其、盖、殆大概(是)、恐怕(是)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表意外的惊异曾竟然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表祈使其可、要汝其善抚之。《与妻书》表反诘岂、其、庸、巨(讵)、宁难道、哪里、怎么岂若吾乡邻。《捕蛇者说》其可怪也欤!《师说》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7)指代性副词

相互指、偏指相互,我、他……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见动作行为的接受自己、我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8)谦敬副词

表敬请、敬、谨、幸、惠、辱、猥、垂、蒙承蒙、有幸、请让我……请为王吹竽。《滥竽充数》猥自枉屈。《出师表》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左传》表谦敢、窃、忝、猥、伏私下地、伏在地上想……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伏惟启阿母。《孔雀东南飞》臣忝当大任,义在安国。《三国志》注意:前句是动词,后句是表敬副词。动词“请〞和表敬副词“请〞的用法。作动词时表示“请求对方做〞;作副词时表示“请允许我做〞。⑴“请京,使居之。〞⑵“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请比较以下两个句子中“请〞有何不同:3.助词音节助词有、其(词头);然、焉、如、乎(词尾)不译;……的样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或师焉,或不焉。《师说》句首助词夫、盖、维、惟、唯表要发议论等,不译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答司马谏议书》句中语气盖、也、与表停顿,不译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黄生借书说》句末助词陈述语气:也、矣、焉、耳、已不译;罢了,了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赤壁赋》疑问语气:乎、诸、与(欤)、邪(耶)夫、兮呢、吗而又何羡乎?《赤壁赋》感叹语气:哉、乎、也、夫、兮呢、啊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语气助词“也〞和“矣〞的区别也表陈述语气,但二者分工明确。表对事物固定状态的肯定或确认。(表静态)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矣表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断定事物的“已然”“将然”或“必然”。(表动态)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鸿门宴》4.连词

表并列与、及、暨/且、而、以/且……且……,载……载……和/又/又……又……/一边……一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迢迢牵牛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氓》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表承接而、则、因、乃、遂/而后/若夫于是、就、便/然后/至于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表递进而、且并且、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表因果以、为、因、由、缘/故、是故、是以、以故由于、因为/因此、所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表假设向、向使、使、而、即、若、必、今/即、纵、纵使、纵令、藉第令如果、假如/即使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山中留客》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表转折而、然、则、然则、可却、可是、但是、但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虽然,犹有未树也。《逍遥游》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游褒禅山记》5.介词引出行动的工具、方法、凭借以、因拿、凭借、依据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引出动作的对象于、与、因、为、乎同、跟、给、替、对、对于、向、通过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引出动作的原因于、以、为由于、因为业精于勤荒于嬉。《劝学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于、乎、自、从、缘在、从、到、沿着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生乎吾前。《师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以〞“与〞“因〞在句中作介词与连词的区分以以+名词(名词性短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充当句中唯一动词的状语或补语,为介词。以+动词必以分人。《曹刿论战》以刀劈狼首。《狼》前面没有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为介词。动词(动词性短语)+以+动词(动词性短语)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为连词。名词(名词性短语)+与+名词(名词性短语)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赤壁之战》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无主次之分,即“与”前后之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互换,意义没有改变,即为连词。①前一个“与”连接的“卿”和“子敬”是并列关系,故是连词;后一个“与”连接“卿与子敬”和“孤”,有主次之分,故是介词。②可以互换,连词。③不可互换,介词。与因因+名词(名词性短语)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成语)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因”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结构,为介词。因+动词后因伐木,始见此山。《雁荡山》为连词。注意:“因〞、“以〞、“与〞后省略代词,会误为连词。如: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与妻书?是岁大旱,无野草,农以(之)告谌。?段太尉逸事状?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鸿门宴?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鸿门宴?驴不胜怒,蹄之。虎因(之)喜,计之。?黔之驴?6.叹词唉、嘻唉、哎唉!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呜呼、嗟乎、噫吁嚱啊、哎呀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难》7.兼词诸1.用于句中,“之于”的合音,其中“之”为代词,“于”是介词。①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②穆公访诸蹇叔。《崤之战》2.用于句尾,“之乎”的合音。“之”为代词,“乎”是句末表疑问的语气词。①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②闻强氏授甲攻子,子闻诸?《左传》盍“何不”的合音,其中“何”是疑问代词,“不”为否定副词。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焉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在其中”“从这里”“在这件事上”。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②青麻头伏焉。《促织》2.相当于“于何”,译作“在哪里”“从哪里”。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②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方法小结一、位置推断法二、删除观察法三、结构分析法四、对照比较法五、词性记忆法谢谢合作!【而】【何】【乃】【其】【且】【假设】【所】【为】【焉】【因】【于】【与】【那么】【之】文言常用虚词【者】【乎】【也】【以】一、而1、代词,通“尔〞、“你〞。2、连词(1)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表递进: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承接:译为“就〞、“接着〞、“然后〞、“于是〞,或不译。例图穷而匕首见

(4)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5)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设〞。

(6)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

(7)表因果:可译为“因而〞。3、复音虚词(不译)【而已】罢了;【而后】才,方才。【而况】即“何况〞【既而】【俄而】不久,一会儿18个虚词常见用法:辨析以下“而〞的用法。〔1〕民困而不知救〔2〕敏而好学〔3〕面山而居〔4〕温故而知新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7)诸人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慑恐(8)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9)一人、一桌、一椅而已。表承接,译为“就〞、“接着〞、“然后〞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表并列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表假设:可译为“如果〞。表因果,“因而〞。第二人称代词“罢了〞。二、乎1.语气助词〔在句末〕:

(1)表疑问语气,译为“吗〞、“呢〞。例:儿寒乎?欲食乎?

(2)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例:王之好乐甚,那么齐国其庶几乎。

(3)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表感慨,可译为“啊〞、“呀〞等。例: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表舒缓语气,可不译。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介词〔+宾语〕用作介词。相当于“于〞。例①:生乎(在)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比)吾。例②:吾尝疑乎(于)是。

3.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作词尾。例: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18个虚词常见用法:三、其1、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的〞……〔2〕第一人称代词,译为“自己的〞〔3〕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其中〞……2、语气副词〔一般放在句首或名词代词后〕〔1〕表推测语气:大概、恐怕〔2〕表反问语气:难道3、语气助词〔不译〕4、连词〔1〕表假设〔通常放在句首〕可译为“如果〞;〔2〕表选择,其…其…。可译为“是…还是〞。18个虚词常见用法:辨析句中“其〞的用法1、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其皆出于此乎?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那么或咎其欲出者。6、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7、其孰能讥之乎?8、尔其无忘乃父之志!9、吾其还也!他的他们的大概、恐怕,表推测语气表反问,难道。表期望,一定。

表祈使,还是。自己的指示代词,那些指示代词,其中的四、且1、连词,表并列、假设、递进、选择等关系。2、副词〔+谓〕,可译“将要〞、“姑且〞、“将近〞等18个虚词常见用法:1、河水清且涟漪。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不出,火且尽。试一试表并列,并且

表示递进,尚且表转折,但是将、将要五、所1、助词所+动,“所〞字结构〔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为+所,表被动所+以,①……原因;②用来……的2、名词,表处所18个虚词常见用法: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试一试表示被动所+动……原因用来……的六、为1、介词。①、表被动②、表对象,可译为“向〞“对〞等;③、表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④、表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⑤、表因果,“因为〞⑥可译为“替〞“给〞等2、语气助词〔句末〕疑问语气词,可译为“呢〞3、动词:①表判断;缚者曷为者也〔是〕②表动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做〕③认为18个虚词常见用法:解释“为〞的意义或用法:1、为之,那么难者亦易矣;不为那么易者亦难矣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缺乏为外人道也

4、公为我献之5、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6、恐为操所先7、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做是,是,呢向、对替、给当、等到被为着、为了7、焉1、兼词,相当于“于此〞“于是〞“于之〞。2、代词,(1)人称代词“之〞

(2)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3、语气助词〔在句末〕,可不译。4、形容词词尾:……的样子。1、于是余有叹焉2、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空空焉3、且焉置土石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5、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8个虚词常见用法:试一试语气助词“……的样子哪里“于之〞人称代词“之〞八、也1.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表判断。例:环滁皆山也

(2)表疑问。例: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3)表感慨。“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慨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例①: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例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4)表商量。可译为“吧〞。例:吾其还也。

2.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8个虚词常见用法:九、以:是采分率最高的高考高频词,它有介词义,如“用、拿〞“凭借〞“因为〞,这是考查热点;有连词义,表目的“来〞“用来〞。1、介词〔1〕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可译为“用〞“把〞“凭〞“按照〞等。〔2〕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因而〞等。2、连词,相当于“而〞〔1〕表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用来〞〔2〕表动作的结果,可译为“以致〞:〔3〕表因果,可译为“因为〞:〔4〕表承接,相当于“而〞,不译〔5〕表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3、动词,可译为“认为〞“带着〞等4、复音词,[以是][是以]译为“因此〞、“所以〞等。5、通假“已〞,译为“已经〞: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18个虚词常见用法:解释句中“以〞的用法。①余船以次俱进②秦亦不以城予赵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④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⑤以刀劈狼首⑥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⑦孙膑以此名显天下⑧夫夷以近,那么游者众⑨敛赀财以送其行⑩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⑾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因此用来凭带着用在因把按照“而〞“又〞“而且〞“并且〞而,或不译十、因1、副词〔+谓〕相当于“于是〞、“就〞等;2、介词〔+宾语〕,有“依靠〞、“凭借〞、“通过〞、“经过〞、“由〞、“因为〞、“趁机〞等;3、连词,作“因此〞、“所以〞;4、动词,相当于“沿袭〞。18个虚词常见用法:1、因击沛公于坐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3、相如因持璧却立4、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试一试趁机通过于是因为十一、与1、介词+宾语〔1〕和、同、跟等;〔2〕替,为〔3〕和……相比2、连词,表并列关系;3、助词,通“欤〞,表反诘、疑问等语气;〔在句末〕1、虽与府吏要2、今秦之与齐犹齐之与鲁也3、王庶几无疾病与4、去时里正与裹头5、溅庭之与京邑,缺乏为异也18个虚词常见用法:试一试跟、同表并列同“欤〞替,为和……相比1、于其身也,那么耻师焉2、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3、故木受绳那么直,金就砺那么利4、向吾不为斯役,那么久已病矣十二、那么1、连词〔1〕表承接,可译为“就〞“原来是〞〔2〕表假设,如果、那么〔3〕表转折、让步,“却〞“虽然〞“倒是〞2、量词;3、判断词,相当于“是〞、“就是〞;18个虚词常见用法:试一试却就是就那么十三、于1、介词〔+宾语〕〔1〕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对象、方式等,可译为“在〞“到〞“向〞“从〞“对〞“对于〞“比〞“到〞“自〞“跟〞“同〞“给〞“由于〞等。〔2〕表被动,译为“被〞。2、复音虚词“于是〞〔1〕句首表承接或因果关系,古今同义〔2〕在谓语前后可译为“在这〞“从这〞3、通“吁〞,语气词18个虚词常见用法:解释以下句中“于〞的用法。〔1〕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2〕于其身也,那么耻师焉〔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5〕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6〕于嗟女兮,无与士耽〔7〕业精于勤荒于嬉〔8〕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被对,对于通“吁〞,语气词被于是从,比由于在这十四、者1、“者〞字结构,…的人〔物、事、情况等〕;2、用在判断句中表提顿,可不译。……者……也3、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4、定语后置的标志,相当于“的〞。18个虚词常见用法:1、虽欲言,无可进者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3、今者项庄拔剑舞4、求人可使报秦者试一试“者〞字结构判断句定语后置的标志,相当于“的〞语助十五、之1、代词:2、助词:3、动词:18个虚词常见用法:〔1〕代人、事、物,相当于“他、她、它〞〔2〕用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4〕调整音节或表停顿〔音节助词〕,无实义〔1〕结构助词,的;〔2〕用在主谓短语中,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3〕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到、往〔后面大都是表地点性的名词〕辨析句中“之〞的用法〔1〕驱之别院〔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操蛇之神闻之〔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5〕宋何罪之有〔6〕公将驰之〔7〕杜少府之任蜀州代词,代虫这样的代这件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标志,无义音节助词,无义动词,到、往十六、何1、疑问代词:为什么、什么原因、哪里、什么、2、疑问副词,放在句前或谓语前,译为为什么、怎么、多么、怎么这样等;3、复音词[何如][奈何][假设何],译“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等;[何以]即“以何〔凭什么〕〞;[无何]译“不久〞;[何乃]译“怎能〞18个虚词常见用法:1、大王来何操?2、徐公何能及君也?3、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4、今日之事何如?5、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试一试什么怎么多么以何〔凭什么〕怎么办十七、乃1、副词〔1〕“于是〞、“就〞、〔2〕表判断,是、就是;〔3〕却、竟然〔4〕只、仅2、代词:你的、你、这样;3、复音词[无乃]恐怕;[乃尔]这样18个虚词常见用法:1、家祭无忘告乃翁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嬴乃夷门抱关者也4、陈涉乃自立为王试一试你的竟然表判断,是、就是;“于是〞、“就〞十八、假设1、动词,像,好似;2、代词,你、你们、你的、这、这样、如此;3、连词〔1〕表假设,“如果〞“假设〞〔2〕表选择,“或“或者〞4、复音词[假设夫]用在一段话开头,译为“要说那〞、“像那〞;[假设何]怎么样;[假设属]你们。18个虚词常见用法:1、假设夫霪雨霏霏2、以假设所为,求假设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3、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4、假设入前为寿试一试像那这样如果你解析C项,何:都是代词,作动词的前置宾语,可译为“什么〞。A项,之:①代词,他,指沛公;②结构助词,的。B项,焉:①语气助词,用在句末,不译;②疑问代词,哪里。D项,其:①代词,它的,指代“晋国〞;②副词,放在句首,表示推测。答案C【课堂检测】1.以下句子中“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选项是:①顷之,烟炎张天②真州逐之城门外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⑤又试之鸡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⑦我欲因之梦吴越⑧吾欲之南海,何如A.②⑥⑧/③④/①⑤⑦B.②⑤⑦/①③④/⑥⑧C.①④⑤/②⑥⑦/③⑧D.③⑤⑥/①⑧/②④⑦B2.以下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②成以其小,劣之③于乱石间择其一二叩之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⑤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⑥那么或咎其欲出者⑦欲加之罪,其无辞乎③⑤B.①②C.④⑤D.⑥⑦A3.与例句中的“者〞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C.臣乃市井鼓刀屠者D.暮春者,春服既成B4.以下对“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有误的一组是: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②宋人执而问其以③孙膑以此名显天下④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⑤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⑥〔苏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A.①和④意思相同,词性却不同B.②和③意思不同,词性也不同C.③和④意思不同,词性却相同D.⑤和⑥意思不同,词性也不同D5.选出与“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巨是凡人,僻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C.缺乏为外人道也D.旦曰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B解析D项,因:介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