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自读教学模式”在《纪念刘和珍君》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四步自读教学模式”在《纪念刘和珍君》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四步自读教学模式”在《纪念刘和珍君》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四步自读教学模式”在《纪念刘和珍君》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四步自读教学模式”在《纪念刘和珍君》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步自读教学模式”在《纪念刘和珍君》教学中的运用01一、自读三、研讨二、交流参考内容目录030204内容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要“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阅读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这为我们实施“四步自读教学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内容摘要“四步自读教学模式”其基本程序是“自读——交流——研讨——自结”。该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切实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练习主线”的“三主”原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四步自读教学模式”适合各类文章的阅读教学,而且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充分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内容摘要下面以《纪念刘和珍君》的教学为例,谈谈“四步自读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一、自读一、自读这是整个教学模式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出示自读目标,并作适当的背景介绍和提供一些助学资料。如学习《纪念刘和珍君》,在出示“自读目标”后,教师可作以下背景介绍:“本次演示是鲁迅先生为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刘和珍等烈士而写的一篇悼词。一、自读‘三一八’惨案是段祺瑞执政府于1926年3月18日杀害抗议日本暴行的北京爱国学生的严重事件,是反动派对人民的一次大屠杀。本次演示反映了反动派的凶残和卑劣,热情歌颂了革命先烈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优秀品质,揭露了反动派的罪恶行径。”然后让学生根据助学资料进行自读(或叫预读)。通过认真阅读,学生不难发现文章内容大致可分五部分:一、自读1、(1节)文章开头就标明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2、(2—5节)作者深情地回忆起与刘和珍交往的一些往事。一、自读3、(6—8节)简单介绍刘和珍的一些情况,突出她的遇害经过。这是文章的主体内容,其中的“近来的学生”指当时在北京大学学习的犀利聪颖的女学生,可包括刘和珍等烈士。一、自读4、(9—11节)作者愤怒控诉段祺瑞执政府杀害徒手请愿的学生是惨无人道的暴行。5、(12—16节)总结历史教训,目的在于警醒庸人不要忘记这笔流血的牺牲。作者挥动起文字的巨笔——“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独立成段,作为这次事件的结束语。“记念”一、自读可以理解为“用文字或其他方式记住、反映、评价并传播的内容”。本段虽只有一句话,但内容丰富,包含了记念的对象(刘和珍)、记念的方式(用文字来记念)和记念的意义(警醒庸人不要忘记流血牺牲)。二、交流二、交流在自读的基础上,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大致了解,但毕竟不够深入,而且有部分难点尚未解决。这时,让学生相互交流阅读体会和感悟,可以进一步丰富他们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让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体会和感悟。这个环节不可忽视,也不可草率行事。教师需要认真听取各小组的发言,及时加以引导、点拨和评价。二、交流特别是对那些独特、新颖而又未必成熟的认识和理解,教师既要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其合理成分,又要引导他们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这个环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三、研讨三、研讨通过自读和交流两个环节之后,大部分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理解。但是作为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作者写作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或者说读者阅读这篇文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启示?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当然这些问题应由教师提出而不是由学生提出。如学习《纪念刘和珍君》,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三、研讨1、作者深情地回忆与刘和珍交往的一些往事(2—5节),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仅仅为了表达对刘和珍的怀念之情?参考内容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刘和珍君的生平事迹,感受她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2、通过阅读和分析《纪念刘和珍君》一文,让学生掌握作者鲁迅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一、教学目标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深入理解刘和珍君的事迹和精神。2、让学生掌握鲁迅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感受鲁迅写作时的思想感情和背景。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刘和珍君的事迹和精神。四、教学方法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述:教师向学生介绍刘和珍君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引导学生感受她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四、教学方法2、知识点反复练习:通过多次阅读和分析《纪念刘和珍君》一文,让学生逐渐掌握作者鲁迅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四、教学方法3、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刘和珍君的事迹,并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四、教学方法五、总结刘和珍君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她的牺牲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通过本次演示的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刘和珍君的事迹和精神,掌握了鲁迅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爱国主义的重要性。让我们怀着一颗崇敬之心缅怀刘和珍君,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一、背景介绍一、背景介绍《纪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杂文,写于1926年。文章涉及到的主要事件是1926年三一八惨案,刘和珍等烈士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奋起反抗,最终英勇牺牲的事件。鲁迅先生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对这些爱国青年烈士的崇敬和纪念之情。二、文章结构二、文章结构1、引言:鲁迅先生在文章的开头,就明确提出了写作目的,那就是“为了忘却的纪念”。通过强调“忘却”和“纪念”这两个关键词,引发读者对文章主题的思考。二、文章结构2、叙述事实:在文章的第2-4段,鲁迅先生详细叙述了刘和珍等烈士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在三一八惨案中的英勇表现。这些叙述不仅展现了烈士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也表达了鲁迅先生对这些年轻生命的痛惜之情。二、文章结构3、表达观点:在第5-7段,鲁迅先生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反对暴力,主张和平。他认为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更多的痛苦和牺牲。这种观点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政治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文章结构4、结论:最后一段,鲁迅先生再次强调了他的观点,并对所有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奋斗的爱国青年表示了敬意。三、重点分析三、重点分析1、刘和珍等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文章中,鲁迅先生对刘和珍等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三、重点分析2、反对暴力,主张和平: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明确提出反对暴力,主张和平的观点。他认为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更多的痛苦和牺牲。这种观点对于我们处理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各种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四、教学目的四、教学目的1、帮助学生了解《纪念刘和珍君》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观点;4、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珍惜和平的意识。五、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1、背景介绍:首先,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纪念刘和珍君》的写作背景和相关历史事件,帮助学生进入文章情境。五、教学方法2、课文讲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段阅读、分析课文内容,并针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五、教学方法3、讨论与提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提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分析。五、教学方法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