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音乐学校2024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厦门市音乐学校2024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厦门市音乐学校2024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厦门市音乐学校2024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厦门市音乐学校2024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厦门市音乐学校2024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氮气的体积比为1:4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C.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是稀有气体D.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只占0.03%,因此它的作用很小2.氧化反应包括剧烈的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反应两种形式。下列物质的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反应的是()A.铁制品的锈蚀 B.航空发动机的点火C.生命体的新陈代谢 D.食物的腐败变质3.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Fe2O3→FeB..CO2→H2OC..HCl→CO2D..H2O2→H24.下列是一位学生在教师节写给化学老师的祝福语,其中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您如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B.您如蜡烛燃烧,奉献自己C.您对我们的热情如同铁丝燃烧

,火星四射

D.您的笑容如花香弥漫,沁人心田5.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①2N②2NH3③2OH-④SO2⑤H2O⑥Mg2+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⑥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③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④⑤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6.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液态水凝固成冰,所占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C.晴天湿衣服比阴天干得快—晴天气温高,分子运动速率快D.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7.如图是某饮料瓶上标签的部分说明,这里的“钙、镁、钠”指的是()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8.六安是一座富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勤劳智慧的六安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无数的瑰宝,下列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采摘茶叶 B.煎蒿子粑粑 C.板栗切口 D.葛根磨粉9.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木炭 B.硫 C.蜡烛 D.红磷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放入铁钉 B.倾倒稀酸C.滴加溶液 D.熄灭酒精灯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A中水发生了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B中试管1内得到的气体为________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C中净化水的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A.水的沸腾B.水的电解C.水的净化(2)自来水厂常用ClO2消毒,ClO2的名称为___;(3)鉴别某小区的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所用试剂是__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葡萄中含有丰富的白藜芦醇(化学式C14H12O3),它具有抗癌作用,能抑制癌细胞的增生。请计算:(1)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藜芦醇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3)若要含有16.8克碳元素,需要白藜芦醇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有关问题:(1)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2)11号元素形成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硫离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_。(3)第35号元素是溴元素,如图为溴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x的值为______,溴元素应该排在_________元素的下方(填序号)。A钠B硫C氯D氩14.2010年6月5日是第38个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1)由于__________(填化学式)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2)请你分别从防止大气污染和爱护水资源两个方面提出合理的具体的建议(各写一条):①防止大气污染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爱护水资源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小刚和小洁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提出假设)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确定研究方法)分析推理、查阅費料、实验探究。(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刚和小洁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分别如A图和B图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提示:)(实验结论)小刚:在化学反应中,各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各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小洁:在化学反应中,各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各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你认为_____(填“小刚”或“小洁”)的结论正确,导致其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结论分析)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填序号)一定不变,所以物质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①原子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分子的数目;⑦原子的质量;⑧分子的质量;⑨元素的质量;⑩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交流表达)小刚和小洁通过讨论变流,认为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应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要在_____中进行实验。(反思评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实验后的废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而应倒入废液桶或废液缸里,否则会:_____。16.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图1)。(1)镁跟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2)小明通过称量发现:图1中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3)小红按图2装置改进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她却发现产物中还有一些黄色固体。(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氨气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3N2。(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如图,取燃烧产物于烧杯B中,加入适量水,然后用大烧杯罩住小烧杯A和B。现象:_________。结论:燃烧产物中含Mg3N2(反思与交流)①为什么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请从微观角度解释_______。②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为什么呢?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拓展延伸)①如果用图2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药品(足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②2.40g镁条在某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中完全燃烧,所得固体质量可能是___。A3.33gB4.00gC3.28gD3.96g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A【解题分析】

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题目详解】A、在空气中氧气、氮气分别占到总体积的21%、78%,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氮气的体积约比为1:4,因此它们的体积比近似为1:4,故A正确;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应该是体积分数为78%,故B错;C、空气中含量最少的不是稀有气体,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是0.94%,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稀有气体还少,稀有气体含量并非最小,故C错;D、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只占0.03%,二氧化碳在空气中虽然体积分数小,它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在自然界里二氧化碳对生物的作用很大,故D错。故选A。2、B【解题分析】

A、钢铁的锈蚀是金属与氧气、水等发生缓慢氧化反应造成的,包含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B、航空发动机的点火发生了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符合题意;C、生命体的新陈代谢是缓慢氧化过程,不符合题意;D、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包含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3、D【解题分析】

A、Fe2O3在高温时被一氧化碳、氢气等还原剂还原为Fe,可以一步实现,故A不符合题意;B、CO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可以一步实现,故B不符合题意;C、HCl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2,可以一步实现,故C不符合题意;D、H2O2不能一步生成H2,故D符合题意。故选D。4、D【解题分析】

A、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铁丝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四氧化三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花香弥漫,沁人心田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扩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题目点拨】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5、C【解题分析】

A、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2OHˉ中的“2”表示氢氧根离子的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Mg2+中的“2”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故选项说法错误;C、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SO2、H2O中的“2”表示1个分子中原子个数,故选项说法正确;D、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NH3中的“2”表示分子的个数,2N中的“2”表示原子的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6、B【解题分析】

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正确;B、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液态水凝固成冰,所占体积变大,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本身的体积没有变化,故不正确;

C、由于分子是运动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晴天比阴天温度高,所以晴天湿衣服比阴天干得快,故正确;D、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加压时间隔变小,所以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40L的钢瓶中,故正确;故选:B。7、A【解题分析】

物质,属于宏观概念,元素也属于宏观概念,所以该物质中含有的钙、镁、钠指的是含这种元素。故选A。8、B【解题分析】

A、采摘茶叶只是摘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煎蒿子粑粑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板栗切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葛根磨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故选B。9、D【解题分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不是白烟,故A不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而不是白烟,故B不正确;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不是白烟,故C不正确;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D正确。故选D。10、B【解题分析】

A、试管平放,放入铁钉后缓慢立起来。避免铁钉直接放入打碎试管底部,故A不正确;B、倾倒液体时瓶盖倒放在实验台,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故B正确;C、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胶头滴管垂直悬空滴加,滴管不可伸入试管内,防止污染药品,故C不正确;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让空气进入,免得冷却后盖内造成负压使盖打不开.决不允许用嘴吹灭,故D不正确。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物理H22H2O2H2↑+O2↑分解反应过滤吸附二氧化氯肥皂水【解题分析】

(1)图A是水的沸腾,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因此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图是电解水装置图,试管1气体体积大,因此试管1中收集的气体是氢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图C是自制净水器,其中卵石、石英砂、蓬松棉和滤纸功能一样,起到过滤作用,活性炭起着吸附作用;(2)根据氧化物的命名方法可知,ClO2应读作二氧化氯;(3)鉴别软水和硬水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后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2281:422.8g【解题分析】

(1)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4×12+12+3×16=228;(2)白藜芦醇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4;(3)设:若要含有16.8克碳元素,需要白藜芦醇的质量是x,则有:x×。X=22.8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电子层数相同Na2OS2-7C【解题分析】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故填: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2)11号元素为钠元素其氧化物是氧化钠;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到两个电子形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故填:Na2O;S2-;(3)第35号元素是溴元素,如图为溴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x的值为:35-2-8-18=7,溴元素应该排在氯元素元素的下方。故填:7:C。14、CO2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等,积极植树造林等(答案合理即可)使用节水型洗衣机、用洗菜水浇花、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再排放等(答案合理即可)【解题分析】

(1)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2)①防止大气污染的建议: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等,积极植树造林等(答案合理即可);②爱护水资源可从两方面做起,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止水体污染。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冲厕所,是一水多用;生活污水坚持达标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均可减少水体污染。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小洁A中反应生产气体扩散到空气中去了①⑤⑦密闭容器(或密闭装置)腐蚀下水道;污染环境;污染水源等(合理即可)【解题分析】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故小洁的结论正确,小刚的结论错误是因为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使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减少,故填:小洁,A中反应生产气体扩散到空气中去了。(2)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原子,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一定不变,故选①⑤⑦。(3)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由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会参与反应或者某些气态生成物逸散到空气中会导致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发生变化,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故填:密闭容器。(4)有腐蚀性的废液可能会污染水源、污染环境、腐蚀下水道等,故填:腐蚀下水道;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