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辅导干预案例_第1页
心理健康辅导干预案例_第2页
心理健康辅导干预案例_第3页
心理健康辅导干预案例_第4页
心理健康辅导干预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路同行心向未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摘要:来访者是一名八年级的女生,因为人际关系受挫导致焦虑、恐惧,失眠、易哭、无心学习。最开始是通过电话进行咨询,后来愿意在线下继续展开咨询。该案例被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我主要采取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四次咨询使来访者的错误认知得到改善;情绪状况逐渐得到改善;生活状态恢复很好,基本达到咨询效果。关键词:人际关系一般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CBT)一、案例简介八年级的小怡(化名)同学,女,14岁。学习成绩优异,班级前三,级部前二十。爱好广泛,包括但不仅限于漫画、动漫、小人书。身体健康,发育良好,无重大躯体疾病。家庭和睦,还有一个弟弟,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期望较高,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二、个人陈述我家庭和睦,成绩优异,初一的时候朋友众多,像小太阳一样,和小伙伴们有说不完的话,随便闲扯,也能引得朋友们开怀大笑。但在疫情之后,不知道与朋友之间说什么,越好的朋友,越不知道说什么,脑子里一片空白。虽然说正经事的时候还能张开嘴,但不会闲扯了,总觉得我说的话题对方都不感兴趣。看到别人有说有笑,就会很羡慕,羡慕之后就是焦虑,严重的时候,还伴随恐惧心理,手脚发抖,脑子嗡嗡响,觉得自己完了,这样下去,将来肯定一事无成。越想越焦虑,越焦虑越不知道自己说什么,最后自我厌弃,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废物,什么都做不了。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来访者前两次都是通过电话线上咨询,初始对我有很高的警惕性,有礼貌,说话清晰有条理,慢慢放下心防后,愿意进行线下咨询。线下咨询时,我发现其面容憔悴,但校服干净整洁,问答自如,善于言谈。小怡仍然有自己的社交圈子,而且相对比较稳定,比如平时一起玩的小郑(化名),两人互为知己;再比如,每天放学时一起回家的小杨(化名),两人家住同一小区,关系很好;还有平时在班级里,也能正常与同学交流。他人反映:小怡成绩优异,平时在班里与人为善,朋友也不少。成熟,有些时候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觉,心思比较重。四、评估与诊断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来访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外向,整体心理水平健康,但焦虑、恐惧。其问题的产生是由人际关系问题引起的,为近期偶尔发生,其反应强度可以理解,反应内容未泛化,有很好的自制力,也有求治愿望,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五、原因分析1.生物因素:青春期生理发育迅速,激素不稳定带来了情绪的不稳定。2.社会因素:存在负性生活事件,疫情长时间的与朋友隔离,分班之后与好友不在同一班级,共同语言减少,面对好朋友不知道说什么,脑子空白。疫情期间,被两个网友没有告知缘由的删掉,自己又删掉了另一个网友。3.心理因素:①小怡存在认知偏差,有“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②追求完美的个性,想什么都趋于完美,想时时刻刻掌握话题主动权,难以承受大的落差。六、咨询目标的确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与来访者协商,初步确定如下咨询目标: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帮助来访者降低焦虑、恐惧,改善情绪。帮助来访者理清思路,正确处理与朋友之间的关系。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帮助来访者完善个性,学会倾听,不在苛求完美,重新找回自己的沟通技巧,变回原来的小太阳,增强其适应能力。七、咨询方案和过程本案例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表面上似乎是由于遭受人际关系挫折后,才导致了焦虑、害怕的情绪,实际上,真正原因是来自来访者本身对事情的不合理认识和评价所引起的。比如,来访者可能存在:“和我聊天不笑是因为我无聊”,“我不会闲扯了,人际关系受挫,将来会没有朋友,一事无成”等一些“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对生活事件过分概括”和对生活挫折“反应过分强烈”,导致了她的自我挫败感。因此,我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来访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帮助来访者减少或消除情绪困扰。具体过程如下:第一次咨询,了解基本情况,建立咨询关系。未经来访者允许,电话录音不能泄露。所以我进行总结概括。来访者初次来电,先是介绍自己所在级部为八年级,并不愿意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我没有进行追问。然后来访者表述自己遇到的问题:焦虑。我询问其焦虑原因,来访者开始只说不太好说,并不愿意正面回答。我引导追问:是因为学习问题吗?来访者否认,并表示自己学习成绩不错。我问:是家庭有什么事情吗?来访者继续否认,说自己家庭和睦,父母都很爱她。我再问:那是人际关系的问题吗?来访者沉默了一会儿,表示:是。然后开始介绍自己遇到的问题。来访者表述过程中,我发现她非常关注聊天时朋友对她的反馈,只要对方没有给予她微笑或专注等正面反馈,她就开始焦虑、难过。我询问她这种情况开始的时间,她表示疫情之后。经过再次询问原因,她说是因为怕朋友们觉得自己无趣,无聊而感到焦虑。我首先引导她思考:朋友没有微笑,一定是你无聊,无趣吗?有没有其他原因呢?她思考一会后,回答:不一定都是我无聊无趣,可能也有其他原因。比如这个话题朋友恰好不感兴趣;比如朋友可能心里装着其他不开心的事。我:对呀,不能直接把原因归咎到自己身上,给自己扣这么大的帽子。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来访者:转变思想,不能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好的老师,我试一试。第二次咨询,进一步剖析问题,共同探索方法。5月20日上午再次来电时,学生先报喜,表示自己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五,周末也挺好,想的少了之后,焦虑少了很多,但是周日下午,再次来电时,表示又开始焦虑了。我:这么快就有了进步,你已经很厉害了,出现反复也是正常的,那能说一说,因为什么焦虑吗?来访者:和家里人一起出去玩,看到公园里的人成群结队,有说有笑,我非常羡慕,再想一想自己的一地鸡毛,觉得自己非常没用。我:那你和家人玩的开心吗?来访者:开心。我:既然也是有说有笑的,你担心什么呢?来访者:不一样。我:哪里不一样?来访者:家人和朋友不一样。我:周五在学校的时候你和同学的相处很好呀,不是和家人出去玩的时候,才开始难过焦虑的吗?来访者沉默了一会儿,问道:老师,我是不是又想多了?我:心思细腻敏感在一定程度上是好事,我们可以再想一想,你焦虑的究竟是什么。来访者:老师我想变回原来朋友众多,小太阳的样子。我:你之前既然能做到,那么现在也一定能做到,只不过是被“我不行”这个思想束缚住了。那咱们应该怎么办呢?来访者:干掉它!可是,怎么办呢?我:可以试一试心理暗示,早晨、晚上告诉自己“我能行”“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来访者:好的老师,我试一试。我:好,加油!马上到周一了,你在学校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到心理咨询室来找我。第二次咨询结束第三次咨询,找到心理症结,解决心理问题。来访者进行第三次咨询,也是线下的第一次咨询,介绍了自己过去经历,与朋友交往小心翼翼,如此焦虑的真正原因浮出水面。来访者在阐述原因的时候,画了上图进行辅助表达。简单概括就是,初一时在网上认识了小A和小B,通过小B又认识了小C,来访者和三人一直在网上聊天,结果到了初二上学期快结束时,小A忽然失联,不久后小B也失联了,来访者很难过,又怕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小C身上,所以干脆先下手为强,主动把小C删掉了。虽然是主动删除,但是很难过,哭了半天,而且再次开学后就不太会和朋友说话了,害怕说错了或做错了就会失去朋友们,觉得自己不够好,才会被抛弃。我:小A和小B说过你不好吗?来访者:没有。我:那你为什么觉得是自己不够好呢?来访者:他们忽然离开我了,而且我妈妈也说过我木讷、无趣,不争气。来访者哭泣。我:孩子,不怕,妈妈明明那么爱你,为什么还会说你木讷、无趣、不争气呢?来访者:因为其他孩子都不想这么多,因为现在应该把中心放在学习上,因为妈妈自己很优秀,她能把人际关系处理的非常好。可是我也不想想这些问题呀,我控制不住。来访者哭的越来越厉害,老师,我是不是真的没用,真的很不争气?我:老师首先得说,你非常争气,成绩优秀,心思细腻,善于替别人思考。敢于直面心理问题并且积极主动寻找解决方法,很多孩子都做不到的这些。来访者:那我应该怎么办呢?我:得从“我不好”、“我不争气”中走出来,首先来正确分析小A和小B离开的原因。来访者:他们一个16岁,上高一了,学习任务重,不玩手机了,一个19岁上大学,谈了恋爱,也不玩手机了。所以不是我不好。我:对呀,你真优秀!很多时候不能把问题简单的归于自己不好,自己不优秀,要辩证的看问题。妈妈觉得你不争气是因为爱之深责之切,老师觉得你优秀是因为你勇敢且聪慧,可归根结底还是你自己说了算。来访者:老师,我觉得我很棒!我:那你就真的很棒!第四次咨询,巩固效果,打破禁锢。来访者第四次咨询时,精神状态良好,但又出现了新情况—感觉自己被罩在了罩子里,憋闷、压抑。我:有什么诱因吗?来访者:没有,就是下午第二节课下课,忽然感觉自己被透明罩罩起来了。我:那你现在出来了吗?来访者:已经出来了,发生这件事情后,我就去找朋友聊聊天,感觉壳子破了一个角,第三节课后就彻底消失了。我:那你也太优秀了,靠着自己就打破了不合理信念的反扑,仅仅用了一个小时左右。来访者:我打破之后也很高兴,但又怕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我:不用怕,既然能打破一次,就能打破第二次,第三次,壳子会越来越薄,你的能量会越来越大,打破的时间会越来越快。来访者:那还有哪些方法能帮我打破烦闷的罩子吗?我想更快的走出来!我:深呼吸、正念、包括蹦一蹦、跺跺脚,你都可以试一试。来访者:好,我更有信心了,我觉得最多一个月,我就能恢复到小太阳的状态。我:老师相信你,加油!八、辅导效果。在这个个案中,很明显,小怡同学的焦虑、恐惧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孩子的错误认知导致的。因而在对小怡同学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就要特别注重认知方面的引导,让小怡自己在咨询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认知问题,找到打破不合理信念的力量和勇气。从而调整对待朋友的态度,促进其从一个更为积极的角度看待人际交往;利用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他认清自己的性格上的缺陷,可以有助于完善其人格。下面的几张图片,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小怡的改变。小怡非常努力,通过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成功,逐渐找回了那个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自己,又成为了那个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的小太阳。咨询感触要以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现在她们吃穿住行靠父母,需要他们烦心的除了学习就是交友。不能单纯的从长者的角度出发,直接评价孩子们的所思所想都是小事,用说教的口气教育孩子们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并告诉她们等长大了就会发现,什么朋友不朋友的,初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