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_第1页
简述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_第2页
简述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_第3页
简述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_第4页
简述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述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摘要】学堂乐歌是中国清代末期、民国初年在新式学堂所设乐歌课中教唱的歌曲。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种新音乐形式,可看作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最初阶段的重要标志,对我国的音乐教育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关键词】学堂乐歌;新式学堂;西方音乐文化;形成;意义一、学堂乐歌的形成戊戌变法失败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仍在积极提倡将唱歌课开设于学校课程中,梁启超、杨度等人开始着手写作新歌的歌词,配以曲谱以供传唱。此外,留学于日本的沈心工,曾志忞等,由于在日本切身\t"/lunwenfanwen/2022/0513/_blank"感受了到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活动在政治宣传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便着手推进学校歌唱活动,倡导学校音乐教育,希望借此激励起学子爱国救国的志向。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迫于當时形势,在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中确定新式学堂开设“乐歌”一科。于是,回国的留学生如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辛汉等人纷纷在上海,无锡等地开始编写学校歌曲,编印各种歌集和音乐教材,以应新兴学堂教唱乐歌的需要。通过举办“音乐会”、“音乐讲习会”等社会活动,在国内外一些报刊刊登有关提倡发展新制学校音乐教育的文章,以此来将他们自己所掌握的西洋音乐知识进行传播。二、学堂乐歌的内容当时,开设学堂乐歌的主要目的为唤起学子及新军士兵的爱国热情,激起他们爱国救国的志向,从而实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愿望。学堂乐歌的大量产生是在20世纪初期,可根据其内容分为: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代表作品:辛汉作词的《中国男儿》、夏颂莱作词的《何日醒》、杨度作词与沈心工作曲的《黄河》、沈心工作词的《体操——兵操》等。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代表作品:沈心工作词的《革命军》、华航琛作词的《光复纪念》、沈心工作词与朱云望作曲的《美哉中华》等。配合向中小学生进行“军国民教育”的“军歌”。代表作品:《出军》、《从军歌》、《行军》、《学生军》等。呼吁妇女解放,号召妇女自立自强、倡导男女平等。代表作品:秋瑾作词的《勉女权》、沈心工作词的《缠足苦》和《女子体操》、冰兰作词的《天足乐》等。倡导反对封建迷信,除去旧习俗、树立新风气,学习新文化。代表作品:讲《地球》、《格致》、《阅报》等关于青少年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代表作品:吴怀疚作词的《勉学》、李叔同作词作曲的《春游》和作词的《送别》、沈心工作词的《赛船》等。还有部分鼓吹忠君,尊孔等封建传统伦理道德题材的学堂乐歌。代表作品:康有为作词的《演孔歌》、胡君复作词的《忠君》、《五伦》等。三、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早期乐歌的作者在创作时,以选曲填词为主。因为大部分乐歌的作者都是日本留学归来,如沈心工,李叔同等,故他们大多采用日本学校歌曲的曲调来填词。如辛汉所作《中国男儿》是根据日本学校歌曲《宿舍里的旧吊桶》的曲调填词;沈心工所作的《革命军》是根据日本军歌《勇敢的水兵》的曲调填词等。辛亥革命后,学堂乐歌采用的曲调逐渐改选为欧美的歌曲。如沈心工所作的《勉学》是根据美国艺人歌曲《罗萨·李》的曲调填词。当时,热衷创作乐歌的作者多为留学归来或是新派知识分子,他们多数对我国传统音乐尤其是民族民间音乐不熟悉,所以在当时,以我国民歌为曲调所作的学堂乐歌数量较少。代表作品:用小调《孟姜女》的变体曲调填词的《缠足苦》;用《老六板》曲调填词的《祖国歌》和《勉学歌》;用《茉莉花》的不同变体曲调填词的许多乐歌。当时学堂乐歌基本以简谱或五线谱记谱,以学生集体咏唱的齐唱曲为主,所以乐歌的曲式结构都较简单,多为单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和单三部曲式。学堂乐歌还确立了最早的群众歌咏形式,成为我国音乐的构成因素,为群众歌咏的创作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四、学堂乐歌时期代表性音乐家及其作曲乐歌沈心工,创作学堂乐歌的先驱者,有“学堂乐歌之父”之称。他创作了大量不同题材,语言生动的乐歌歌词,之后开始自己作曲,谱写了《黄河》、《采莲曲》等。其中《黄河》是最早由国人作曲的学堂乐歌之一。李叔同,作为早期学堂乐歌的作者,不仅创作了许多具有爱国精神的,抒情和富有哲理的乐歌,还自己作曲创作了《春游》、《早秋》等。其中《春游》是我国最早的三声部声乐曲。与此同时,朱云望、许淑彬等人运用西方作曲技巧创作的新乐歌,成为我国音乐家作曲的最早一批歌曲。五、学堂乐歌的影响及意义1.学堂乐歌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学堂乐歌将大量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是中国对西方音乐文化的一次深入的学习。西方乐谱的传播。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方音乐是宗教歌咏,乐谱作为保存音乐信息的方式和传播音乐的载体,五线谱和简谱记谱法逐渐被广泛使用。随着乐歌在新式学堂中的开展,西方音乐理论、技巧,记谱法及各种歌曲体裁逐渐被国人所认识和接受。乐器演奏的传播。由于学堂乐歌的广泛传播,各种西方乐器如风琴、钢琴、提琴等逐渐被国人熟知,并且西方音乐的演奏形式如军乐、管弦乐等逐渐被接受。集体歌唱形式的传播。学堂乐歌中“集体歌唱”这一新表演形式的出现,受到社会民众的欢迎,推动了我国群众歌咏活动的开展,并为后来许多革命歌曲提供了素材。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青少年对西方音乐基本乐理和技能有了系统的学习,这为之后整理中国传统音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我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具有启蒙意义。2.学堂乐歌促进了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在学堂乐歌的影响下,我国最早一批接受西方音乐思想熏陶的音乐家,留学回国后发起学习西方音乐文化的热潮,并传授西方先进的音乐知识与教育理念。为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培养了部分师资人才,推动了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