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牙痈的诊疗_第1页
中西医:牙痈的诊疗_第2页
中西医:牙痈的诊疗_第3页
中西医:牙痈的诊疗_第4页
中西医:牙痈的诊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医:牙痈的诊疗牙痈,又名牙蜞风,多因火热内炽,上攻牙龈,血败肉腐而成,是以患牙伸长感、疼痛、咬物痛增,牙龈红肿,或有脓液泌出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相当于西医急性根尖脓肿。[历史沿革]牙痈见于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牙痈》卷三:“或问牙根生痈何如?曰:此名附牙痈,属足阳明胃经热毒所致。宜服清胃散、黄连消毒饮,或刺出恶血则愈。”指出牙痈病因为足阳明胃经热毒引起,病位在牙根,治以清胃剂内服,配合局部放血疗法等。清·吴谦《医宗金鉴》卷六十五说:“牙痈胃热肿牙床,寒热坚硬痛难当,破流脓水未收口,误犯寒凉多骨妨。”叙述了病因,提出了牙痈的症状特点,并指出:“初宜服荆防败毒散。若大渴、烦呕者,蟾酥丸汗之;便秘者,双解贵金丸下之;肿处宣软则刺破,搽冰硼散.。若初时坚硬,破流血水,久不收口……俟骨尖刺出,摇则内动,始可取出,其口方能收敛而愈”。许克昌等《外科证治全书》卷二亦说:“牙痈,生牙根肉上,不拘上下内外,其状高鞭小块,或如豆大,红肿疼痛。宜用针刺出毒血,以珍珠散吹之,内服龙胆泻肝汤。”由此可见,古代医家认为产生牙痈的主要原因是胃火上冲,蒸于牙床齿根,以齿龈红肿,疼痛溢脓等症为主要特点,当用内治、外治等法。【病因病理】牙体被龋蚀,或有裂损,邪毒乘机侵袭;或平素口腔不洁,风热邪毒侵袭,引动脾胃之火,循经上冲,风热与胃火交蒸于齿根,腐肉成脓。【临床表现】[症状]患牙有浮突或伸长感,疼痛,咀嚼时疼痛更甚。[检查]齿龈局限性红肿,初硬后软,叩诊患牙痛剧,单个牙齿松动,有溢脓或穿溃出脓,腮颊肿胀,颌下核肿大,触痛。[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牙齩痈相区别,牙齩痈发于尽牙咬合处,故有开口困难之表现,本病一般开口自如,详细参阅牙齩痈节,牙齩痈与牙痈鉴别表。【辨证论治】[主证]初起齿龈红肿、坚硬,焮热疼痛,咀嚼时痛更甚,渐渐形成脓肿,自觉患牙高起,病重者可见肿连腮颊。脓肿溃后见齿龈流脓,肿痛随之减轻。初起病轻者,全身兼见发热,恶寒,头痛,舌质略红,苔薄黄,脉浮数等风热表证;病情发展,则见发热、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脉洪数等胃热炽盛之证。[证候分析]病初起,风热邪毒,引动胃火循经上冲,交蒸齿根,犯及龈肉,致气血壅滞,聚而作肿,故齿龈红肿,坚硬,焮热疼痛;病情进一步发展,火热灼腐齿根龈肉,则化腐成脓形成痈肿。痈肿溃后,火毒随脓而泻,故疼痛减轻;痈肿生在牙根尖处,故患牙高起,咀嚼痛甚;胃火上蒸,则口干渴;火邪扰及清窍,则头痛;正邪交争,则发热、恶寒;火毒炽盛,则舌红苔厚,脉洪数。[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方药]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方中银翘散疏风清热,五味消毒饮消肿止痛。若表邪失治,热邪入里,胃热炽盛,属胃火燔龈证者,治宜清胃泻火,用清胃汤加减。若久治不愈,溃口不收,经常溢脓者,则已形成正虚邪滞之证,乃气血虚弱,邪毒留恋所致。治宜补益气血,托里排脓,用托里消毒散加减。【其他治疗】一、外治1.未成脓者,局部搽冰硼散或用六神丸1~2粒,置痛处,取其清热解毒止痛之功。2.肿连腮颊者,如意如意金黄散外敷。3.成脓者,行切开排脓。待肿痛消失后,由专科根据情况补牙,或拔牙。二、针灸疗法选合谷、颊车、下关等穴,用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疏通经络,泻热消肿止痛;虚证亦可用灸法。【预防调理】1.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2.及早防治引起牙痈的口齿疾病。3.进易消化食物,忌粗硬、煎炒热物,以免加重病情。【自学指导】1.在古代文献中,有的医家认为本病是发于牙龈之痈肿。现代认为,根据其病因及症状的描述,发于牙龈之说只是以症状命名而巳,实际上发于牙龈为标而发于牙根为本,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一点。2.本病的病因病理,多为龋齿日久,秽毒郁结,伤及齿龈及牙根;或素有脾胃蕴热,复感风热邪毒,引动脾胃之火循经上冲,风热胃火交蒸于齿根所致。3.本病的典型症状是:初起齿龈肿胀,坚硬,继则形成脓肿,患处变平变软,自觉患牙高起并松动,疼痛难忍,脓肿穿溃后则肿痛减轻,但见漏口流脓。4.辨证论治方面,初起多属风热犯龋证,治以疏风清热解毒为主,用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多属胃火燔龋证,治宜清胃泻火,用清胃汤加减;溃后创口久不愈合者,多属正虚邪滞证,治宜托里排脓,用托里消毒散加减。5.外治方面,未成脓时局部搽或敷以清热解毒止痛药物;脓肿形成,则须切开排脓;若反复发作或漏口经久不收,应由专科根据情况补牙,或拔牙。【参考资料】1.急性根尖周炎多由外伤、咬创伤造成牙髓组织感染,其分解产物、毒素等通过根尖孔引起。亦可由于牙髓治疗时,治疗器械将感染物质推出根尖孔,成药物或充填材料使用不当引起。目前认为免疫学因素在根尖周病的发病中,也起一定的作用。其治疗首先开放髓腔,根管引流,同时,予以全身抗炎治疗,待急性炎症消除后予以根管治疗以去除病源刺激物。2.清·顾世置《疡医大全》卷十六:“牙痈,一名牙蜞风。初起一小块,生于牙龈肉上,或上或下,或内或外,其状高肿红掀,寒热疼痛者是也。牙痛,牙龈红肿,但口能开合,若牙齩,则牙关紧闭,口不能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