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病名源流考_第1页
胃脘痛病名源流考_第2页
胃脘痛病名源流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胃脘痛病名源流考

胃痛是中医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它的范畴包括西医的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状等。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上腹部肿胀和疼痛、打嗝、反酸、打嗝等。胃脘痛又称胃痛,其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如《灵枢·经脉》曰:“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怏然如衰”。笔者通过对历代中医文献中有关胃脘痛病名及病因的研究梳理,以求得出对胃脘痛病名及病因的一点认识。1胃哌痛的病名胃脘痛作为病证名并非古已有之。宋代前多作为症状名而存在,随着中医的发展,在金元时代才作为病证名得以确立。古人很早就观察到胃脘痛病种,《内经》最早记载胃脘痛的症状,并明确指出胃脘痛可出现胃腑病变。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中云:“少阳司天,火气下临,……心痛,胃脘痛。”《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发之,……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内经》中与胃脘痛相关的病名主要有:“心痛”“厥心痛”“胃心痛”等。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谓:“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灵枢·厥病》曰:“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由于《内经》各篇对胃脘痛与心痛并未作明确区分,常常“心痛”与“胃痛”不分,从而使后世对胃脘痛的认识产生分歧,以至医家每以本病与“心痛”“心腹痛”“心胃痛”“心下痛”“心脾痛”等混称。历代中医文献中,凡胃脘痛未独立分门者,均兼见于“心痛”“心腹痛”等病证门中。金元医家首先将胃脘痛作为病证名提出。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主治心法》首载“胃脘痛”病名,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首次将胃脘痛作为独立病证单设一门,明确指出胃脘痛的病位在脾胃。明清时期胃脘痛的辨证体系渐趋完善,胃脘痛病名正式确立。虞抟在《医学正传·胃脘痛》中分析造成前代医家将冒痛与心痛混称的原因说:“《内经》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古方名为脾疼者是也,胃之上口为贲门,贲门与心相连,故《经》所谓胃脘当心而痛,今俗呼为心痛者,未达此意尔。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心也”。至此,中医学胃脘痛病名正式确立。2风邪为因,证治则“则胃”中医认为胃脘痛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致可分为外感六淫、内伤情志、饮食起居失宜等。外感六淫《内经》认为风、寒、湿、热诸邪单独或相兼犯胃,皆可导致胃脘痛发作。如:《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肠胃间……故痛而呕。”《诸病源候论》分析认为外感之邪导致的胃脘痛多从“风冷”立论。例如:《病源·风病诸候》曰:“风入腹,拘急切痛者,是体虚受风冷。”《三因方》认为外感六淫皆可导致胃脘痛。《脉因证治·胃脘痛论》指出:“偶值时令暴寒,心下闷痛,……此寒邪入胃,凝结痰饮食积,卒然暴痛之症也。若时令暴热,心下忽绞痛……此湿热所伤之症也。”从以上中医文献的研究梳理,笔者认为对于导致胃脘痛的外感病因,历代医及医家的观点各不相同,但是可以得出外感六淫之邪为胃脘痛的重要诱发因素。而其中以寒热之邪所致胃脘痛最为常见。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与寒热之邪相兼致病而引发胃脘痛。内伤情志《内经》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肢两胁痛,膈噎不通,食饮不下。盖木气被郁,发则太过,故民病有土败木贼之候也。虽曰运气之胜复,未有不由清痰食积郁于中、七情九气触于内之所致焉。”而《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素问·举痛论》曰:“思伤脾,则气结矣;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怒伤肝,怒则气逆,故气上矣。”忧思可以直接损伤脾胃,脾胃气机郁滞不畅而致胃脘痛。而怒则伤肝,肝主疏泄,又主情志,所以肝郁气滞、情志失调又可导致胃脘痛的发生。历代医家对情志因素导致胃脘痛的论述也很多。如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中云:“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其土位,此所以为病也。”元代医家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中认为:“忧气、喜气、惊气、怒气”皆可致“心腹刺痛,不能饮食”。《脉因证治·胃脘痛论》曰:“七情六欲之火,时动于中,……热久成燥,积热之痛作矣。”综合历代中医文献的观点,情志既是导致胃脘痛的直接原因;又是引起胃脘痛发作的重要诱因。其中怒、忧、思过度造成气机逆乱导致胃脘痛的最为常见。饮食起居失宜《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灵枢效针解》曰:“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而《金匮要略·腹胀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云:“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宿食在上脘当吐之。”李东垣在《东垣试效方》中指出:“夫心胃痛及腹中诸痛,皆因劳役过甚,饮食失节,中气不足,寒邪乘虚而入客之,故卒然而作大痛。”《脉因证治·胃脘痛论》指出:“饮食不节,伤其胃口,太阴升降之令,凝结壅闭,则食积之痛作矣。血分素热,又喜辛辣之物,以伤其阴血,则停积于中,而成死血之痛。湿土主生之令,饮食不谨,湿热内生,则虫积而成痛矣。”饮食起居失宜可以直接影响脾胃的受纳运化,使升降失调,导致胃脘痛的发生。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历代中医文献中对中医胃脘痛论述的研究梳理,认为宋代以前,中医学把胃脘痛归属于心痛病,金元时期开始成为独立病名,在明清两代则作为独立的病证名广泛使用,近现代对胃脘痛病证名的界定更加准确科学,最终形成今天胃脘痛病名。对于中医胃脘痛的病因,历代医家虽然存在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