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类生境中滇蛙和昭觉林蛙的利用比较_第1页
两栖类生境中滇蛙和昭觉林蛙的利用比较_第2页
两栖类生境中滇蛙和昭觉林蛙的利用比较_第3页
两栖类生境中滇蛙和昭觉林蛙的利用比较_第4页
两栖类生境中滇蛙和昭觉林蛙的利用比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栖类生境中滇蛙和昭觉林蛙的利用比较

栖息地选择是指野生动物决定、选择适宜的生存和繁殖环境因素,这是动物长期进化的结果。几个主要关键因子如果存在,就可基本满足动物生活的需要。野生动物对环境因子的要求往往比营养因子重要,并多半是由其内在进化机制所决定(Weietal,1998;Yan&Chen,1998)。我国动物生境选择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多集中于鸟类及兽类(Shi&Zheng,1997;Zhang&Ma,2000;Yangetal,2000;Zhangetal,2003;Cuietal,2005)。两栖类种群生态学研究报道不少,但生境选择的研究报道不多(Panetal,2002)。Zhouetal(1998)对5种两栖类的生境调查发现,不同种类的生境选择与形态相适应,其生态分布受生境的植被状况及湿度等因素影响。Wang&Li(2000)对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的栖息生境及分布研究表明,在海拔400—800m,密度较高;它们喜居于落叶阔叶林内,或以落叶阔叶林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中,以及与其相关的林缘灌丛、林间小溪、林间沼泽中。Yu(2000)对赣东北山区越冬后的棘胸蛙(Ranaspinosa)蝌蚪栖息地生物因子调查发现,越冬后的1龄棘胸蛙蝌蚪主要栖息在山溪主流的分支、水流缓慢、流量较小的水坑中,坑中水质瘦、清澈、稍偏酸。现有两栖类生境研究多局限于定性描述,缺乏定量数据和统计分析支撑(Zhouetal,2000;Heetal,2002)。若选择一些量化指标(如地类、地表植被覆盖程度、植物种类等),将栖息地小生境量化反映,经统计分析和比较,则能更准确反映一物种栖息地选择喜好。选择同域分布物种滇蛙(Ranapleuraden)和昭觉林蛙(R.chaochiaoensis),探讨它们的生境选择偏好,可了解两栖类的生态分化途径,丰富两栖类种群和群落研究内容,为两栖类栖境条件的有效保护提供依据。1一般研究和方法1.1池塘下溪观察地点位于昆明市东北郊西南林学院后山的白沙河靶场水塘(东经102°46′86″—102°46′90″,北纬25°04′26″—25°04′31″),海拔1962m。水塘东西向宽21—40m,南北方向长63—82m,面积约2000m2。四周高而中间低,雨季时最深处超过2m,旱季时平均水深约为1.5m。水源主要来源于降雨,由附近山谷汇集流进水塘。塘内水草丰盛,主要为禾本科的双穗雀稗(Pasdpalunmpaspalodes)和苋科的空心莲子草(Atlernantheraphiloxeroides),常年不败。水塘东西北三面环山,山上树木茂盛,树种为蓝桉(Eucalyptusglobulus)与云南松(Panusyunnanensis)的常绿混交林;南面临谷,有一拦水坝和一水沟。水沟供菜地灌溉之用,平时常封堵。水塘西北岸主要为双穗雀稗构成的草地和高山灌丛草甸,灌丛主要是悬钩子(Rubuscorchorifolius)、杨梅(Myricarubra)等(Lietal,2005)。1.2实验设计及数据采集调查时间为2004年10月30日—2005年5月3日,蛙类越冬期间(2004年12月19日—2005年3月10日)未做调查。2004年10月30日—12月19日预观察,检验方法的可行性及预操作。2005年3月11日—5月3日正式实地调查和数据采集,每周2天,共16天。每天观察3次(9:00—12:00、12:00—17:00、17:00—19:00)。调查样线为沿水塘一周的闭合线路,长约300m,以线路两侧能够看到蛙的距离为宽度,以约0.3km/h的速度行走。因遇见蛙就要采集各类数据,所以每次绕水塘一周约需1h。1.2.1静栖点测量和记录蛙的静栖点包含以下5种生境类型:干燥草地、湿润草地、无植被干燥泥地、湿润泥地、水体。发现蛙后,捕捉,确定种类,测其体长(自吻端至体后端的直线距离),然后释放。随后以发现点为圆心,作半径为1m的样圆,测量和记录以下数据:(1)最高植物高度。用卷尺测量静栖点0.20m范围内最高植物的高度(精度0.01m)。(2)生境基质组成。将样圆8等分的半径作为测定线,沿测定线每0.20m设1个测点,每条测定线有5个测点,共计40个测点。记录每一测点上的生境基质类型(水、水草、干草、湿泥、干泥、土壁),计算样圆中各类型基质所占的百分比。(3)水温和气温。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体或非水体生境中静栖点的水温和气温。(4)水深。测量水体生境中静栖点的水深(精度0.01m)。(5)至水源或岸边的直线距离。测量非水体生境中蛙的静栖点距水源的直线距离,或水体生境中静栖点距岸的直线距离(精度0.01m)。1.2.2生境因子的变化数据处理应用Excel2000和SPSS11.0forWindows统计软件。为了比较两种蛙对同一种生境中的各种生态环境因子选择上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在检验之前采用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Z检验,发现这些变量均符合正态分布(P>0.05),而对水、水草、干草、干泥、湿泥和土壁等生境基质组成百分比型数据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对干燥草地、湿润草地和水体三类生境中的生态因子进一步做主成分分析,提取对两种蛙栖地利用起主导作用的关键因子(Yu&He,2003)。由于两种蛙在干燥泥地和湿润泥地上的生境样本数少或无,未用于上述统计分析。2结果与分析本次调查共记录195只蛙,其中滇蛙133只,昭觉林蛙62只。2.1不同生境中的云南蛙两种蛙对各类型生境的利用率差异较大,滇蛙日间活动主要生境为水体,而昭觉林蛙为陆地生境(湿润草地和干燥草地)(图1)。从早至晚,滇蛙和昭觉林蛙对水体的利用不断增加。在水体中发现滇蛙的频率均高于其他生境;而昭觉林蛙在9:00—12:00、12:00—17:00这两个时间段倾向在隐蔽物较多的陆地生境(干燥草地和湿润草地)中活动,而在17:00—19:00则倾向于在水体中活动(图1)。2.2昭觉林蛙对湿地的利用度不同个体大小的滇蛙对水体生境的利用度均较大;而昭觉林蛙随着体长的增加,对隐蔽物较多的湿润草地和干燥草地生境利用度增加,对水体的利用度减少(图2)。2.3其他生态因子比较同一生境2种蛙对相同生态因子利用情况,检验结果表明,干燥草地生境仅有最高植物高度差异显著,其他生态因子差异不显著;湿润草地生境到水源距离和水百分比差异极显著,水草和湿泥百分比差异显著,其他因子差异不显著;水体生境各种生态因子的差异均不显著(表1)。2.4不同生境中主成分特征值的提取滇蛙在干燥草地生境中,前3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91.849%;湿润草地中,前两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61.856%;水体生境中,前两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55.771%(表2)。它们包含了栖息地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因此提取这些因子并计算它们与原始变量的因子负荷。昭觉林蛙在干燥草地中,前4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76.263%;湿润草地中,前4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74.707%;水体生境中,前3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86.751%(表2)。它们包含了栖息地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因此提取这些因子并计算它们与原始变量的因子负荷。3讨论3.1昭觉林蛙与水栖活动的关系从早至晚,滇蛙和昭觉林蛙对水体的利用均不断增加(图1)。蛙为变温动物,热量主要由外界环境获得,太阳辐射是其维持体温的热源。上午水温偏低,需利用光照使身体升温,故部分蛙的静栖点在陆上。下午阳光强烈、气温高,皮肤水分蒸发快,为避免水分过多蒸发,保持皮肤湿润以利呼吸,所以,蛙多在水体中活动。傍晚时分气温下降,水的比热大,水温下降缓慢,可作为热源,有助于保持体温,所以,蛙在水体中活动频繁。在9:00—12:00、12:00—17:00时段中,昭觉林蛙陆栖比例高于水栖,表明其耐旱能力较滇蛙强,对水的依赖性比滇蛙弱,可以在离水源稍远的地方活动。昭觉林蛙随着体长增加,对隐蔽物较多的湿润草地和干燥草地生境利用度增加,对水的依赖性则减少(图2)。幼蛙变态时间不长,表皮角质化程度没有成体的完善,保水能力较弱(Wangetal,1997),且其陆地活动能力弱,离水源近,受惊时易于逃入水中,所以对水的依赖性强,只限于岸边活动。随个体发育,体长增加,其保水能力与跳跃能力均得到加强,对水的依赖性减小。而不同体长的滇蛙对水的依赖性都强(图2),这除了与它的习性有关外,还与滇蛙角质化程度较昭觉林蛙低,以及保水能力较弱和对水的需求大有关。3.2水体生境因子t检验结果表明,在陆地生境中,两种蛙对最高植物高度要求差异显著,水面积大小和至水源距离两个因子差异极显著。反映了昭觉林蛙喜欢静栖点周围隐蔽物较高、水面积较小、离水源较滇蛙远的地方活动。在水体生境中,两种蛙对各种生态因子的要求均无显著差异,说明两者的水体生境类似,对水体中的各种生境基质的要求程度相近。干燥草地生境中,滇蛙与昭觉林蛙第一主成分的重要因子均为干草和水草百分比,其中滇蛙的水草百分比为负,意为水草盖度高,干草百分比为正值,意为干草盖度低,至水源直线距离值大,意为离水源较近;而昭觉林蛙则相反。滇蛙第二主成分重要因子为水百分比,而该因子为昭觉林蛙第三主成分的重要因子,说明了水对滇蛙比对昭觉林蛙更重要。滇蛙静栖点虽在干燥草地中,但不能远离水源,表明滇蛙对水的需求比昭觉林蛙大。湿润草地生境中,两种蛙的第一主成分重要因子相同,均为干草和水草百分比、至水源直线距离等三个因子。第二主成分中,重要因子皆为干泥百分比,但滇蛙喜好干泥比例较低的生境,昭觉林蛙则相反。干燥泥土缺少植被覆盖,地表温度高,蒸发量大,由此可看出昭觉林蛙的耐旱能力较滇蛙强,对水的要求没有滇蛙高。水体生境中,滇蛙的第一主成分重要因子为水草百分比和水百分比,第二主成分重要因子为水深和到岸距离,而昭觉林蛙的第一、二主成分重要因子顺序恰好颠倒,说明两者在水体生境因子的选择和利用上存在差异。两种蛙对泥地生境的利用都少或者无,一方面在光照下泥地的温度高,不利于蛙保持皮肤湿润;另一方面,因没有隐蔽物,易被天敌发现,增加被捕食机率。4生境条件的影响滇蛙对水体环境利用大,而昭觉林蛙对陆地植被利用大。蛙适宜的水体条件是水深小于蛙体长或保持栖息地泥土的湿润(Wangetal,1997)。据观察,滇蛙在水深超过其体长时,喜欢趴在水草上;而在水体和岸边的交接处,半沉于水中,只把眼睛和背部露出水面;而昭觉林蛙则喜欢伏在干草丛中,草丛植物高度较高,可防止太阳直射,使温度较外界低,这样对昭觉林蛙保持皮肤湿润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样的栖境条件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是相适应的。遇到干扰时,滇蛙利用水体对天敌起到一定的屏障作用而逃遁,而昭觉林蛙利用陆地隐蔽条件躲避敌害(Zhouetal,2003)。滇蛙和昭觉林蛙呈同地域分布,栖息地有部分重叠。虽然昭觉林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