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耕地地力下降问题的调查与分析_第1页
吉林省耕地地力下降问题的调查与分析_第2页
吉林省耕地地力下降问题的调查与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耕地地力下降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1稳压器”粮食来源吉林省是中国的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被称为中国的“稳定粮市”。吉林省农民收入的50%左右来自种植业,部分乡镇农民收入几乎完全依靠粮食生产。吉林省中部属松辽平原腹地,是亚洲黄金玉米带,以种植玉米为主,另外种植少量的经济作物。1.1耕地地力下降,土地资源量较小随着农田面积不断扩大,天然草地逐渐减少,自然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能力下降,系统本身功能或耦合效应削弱,随之而来的便是降雨量减少、环境污染加重、土壤质量退化和生产力下降。“十一五”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对榆树、农安、公主岭、梨树等吉林省8个县(市)进行了耕地地力下降问题的快速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耕地地力下降,有机质含量已从开发初期的3.5%~5%降至目前的2%左右,产生的后果已经显现,这已成为制约该区域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瓶颈”。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该地区的农民主要依靠包产到户的土地改善生活,在自家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农田长期高强度连作经营下,掠夺性开发,加之对市场经济缺乏认识,种植的作物品种比较单一,以公主岭市为例,全市土壤以黑钙土和薄层黑土为主,属一年一熟雨养农业区。公主岭市盛产玉米、大豆、水稻等农作物,粮食作物内部结构单一,以致土地肥力退化,土质变坏;二是很多种植户急功近利,为了省时、省力,大多种植户都长期、大量的施用化肥,这不仅增加了农业投入,而且破坏土壤的理化结构,造成板结。1.2农业产业化严重,粮食传统产业污染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近年来正处在困境中,面对国际市场一体化和国外农产品的激烈竞争,多种主要农产品价格处于劣势,以至现在部分农产品产量下滑、外销量急剧下降,导致农民增收缓慢、农业经济效益下滑。种植业结构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致使畜牧业和农村其它各业发展缓慢。依靠吉林省自身的资源条件,充分利用玉米产区、畜牧区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加速粮食过腹转化,减少粮食库存的压力,为粮食转化增值。伴随着畜禽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畜禽粪尿,但作为农家肥的用量却很少,由此所引起的地表地下水以及不良气味等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畜禽粪尿已成为污染的主要来源。1.3农作物秸秆秸秆覆盖,实现农业经济一体化吉林省玉米秸秆年产量2300~2500万吨,仅有25%左右的秸秆作为草食家畜的粗饲料。玉米秸秆的还田率偏低,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提高,秸秆不再作为农村的主要能源,农民群众通常采取在田间将秸秆焚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还易引发火灾和交通事故,焚烧比例大约30%。最近几十年畜禽饲养规模迅速发展,人畜争粮愈加剧烈。因此,急需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缓解人畜争粮的难题。通过延伸农田种植业的产业链,降低养殖业的成本,实现农业整体效益增加。种养结合协同发展,促进“粮、经、草、牧、加”五元经济结构产业化的形成,使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是农牧业经济一体化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农作物秸秆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充分挖掘秸秆的营养潜力,对现代农村和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真正意义上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因此,如何促进吉林省的农牧结合循环生产,是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推广种植农牧结合系统循环与平衡问题研究农牧循环模式改变了原来种植业与养殖业分离的生产方式,得到了资源化整合,创新了切实可行的农作制度模式。农业生态系统是以人类的活动为中心,以作物和家畜为主体的特有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系统。吉林省具有丰富的饲料原料资源(粮食和秸秆)近几年在政府对畜牧业的政策支持下,已成为吉林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区。随着养殖畜牧业的发展,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种植业劳力投入减少,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地力下降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对该区农牧系统循环生产系统的养分输入、循环、平衡状况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研究较少。以生态畜牧经济区养殖业和玉米为主的种植农牧结合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养分循环、盈亏状况进行分析,为该地区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发展与管理提供依据,也对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两个基本过程,正是这两个过程使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之间和各种成分之间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单位,农业生态学中的物流主要集中在对于养分循环和平衡的研究上。农牧两者在营养物质的转化关系中,不仅具有明显的相互依赖关系,而且存在着相互限制关系,在研究物质循环过程中,把植物—动物—土壤结合起来,使物质循环能量利用更趋于合理,采用调查分析、近十年农牧业统计数据、抽样化验分析,并通过高通量数据整理与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其各项养分输入输出参数进行估计或对典型农户农牧结合系统的养分循环与平衡进行调查,了解其养分平衡状况,对该区域养殖业系统及种植业系统中N、P、K等养分的输入输出循环及平衡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目前当地农牧状况对N、P、K主要养分循环、平衡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分析养分在循环系统中的流向,通过农牧结合循环系统的研究,探明系统内部养分流向,根据养分的流向及途径,为吉林省农牧循环系统养分资源利用提供技术支撑。3善的技术体系欲达到农牧一体化的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农牧结合型模式和完善的技术体系。吉林省农牧结合循环系统种植结构相对单一,畜牧业生态系统畜种结构单调,发展不均衡,农牧结合循环系统关系松散,未能有效发挥以农促牧、以牧促农,农牧互补的功能,有必要进行结构调整与优化。3.1饲草草的长期利用技术我国人多地少,最近几十年养殖规模迅速发展,人畜争粮愈加剧烈。发展草食畜牧业是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由于天然草场数量极少,无法提高产草量,草畜矛盾加剧。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强农牧复合度,将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为畜牧业提供饲料饲草资源。该区土壤和气候特征非常适宜玉米生长,种植玉米经济效益远高于其它作物,从而限制了其它农作物的发展,不利于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该区还应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在保证种植业收入的前提下,适当减少粮食用玉米的种植面积,增加养地作用强的豆类和粮饲兼用作物,依托科研单位培育饲用玉米的品种选育,扩大饲用玉米的种植。另外,通过秸秆饲料化的研究,通过物理加工、化学处理,生物发酵等技术的集成,实现秸秆的饲料化和商品化,提高秸秆的利用率,便于长途运输和长期储藏。大力推广保护地栽培,提高经济作物和饲用作物的种植面积,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作物结构的多样化。3.2加快发展肉、蛋、奶类养殖业我省是秸秆资源丰富、草畜矛盾尖锐、耗粮型畜种为主的结构现状,应积极发展草食型动物的饲养,逐步建立耗粮型和草食型动物相结合的畜种结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对肉、蛋、奶类的需求愈来愈大,由于饲料的安全性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所以百姓对以食用饲草为主的畜禽产品更加青睐,奶类需求与日俱增,牛肉的价格远高于猪、鸡肉。适度降低猪、肉鸡的饲养数量,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加快发展牛、羊为主的养殖业,加快该区域秸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