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敦煌小说选本》补遗
通过科学家的精心收集和分类,陈毅先生的作品基本上被收录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陈毅选集》和近年来出版的《陈毅选集》中。然而,一件零星的不幸事仍在发现。笔者收藏有一册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之讲义——《敦煌小说选读》,其中即含陈氏佚文一篇。现将讲义及佚文情况稍作考释,以求教于方家。一《诸经杂缘喻因》本此册《敦煌小说选读》长28.5厘米,宽16.5厘米,铅印直排,每页24行,每行35字,版心上镌“敦煌小说选读”,中镌各篇标题,下镌“国立清华大学讲义”,没有具体的印制时间。全书共辑录讲义12篇,各篇页数自为起讫,共计41页,以两根纸绳扭合成册,外添红色封面。这册讲义为毕树棠先生的旧藏,封面上贴有毕树棠毛笔题签“敦煌小说选读”;内页另有毕氏钢笔手迹两处,均题作“陈寅恪先生讲义”。2《敦煌小说选读》前9篇系陈寅恪授课时印发给学生的原始材料(其中《目连救母变文》分为两篇),后3篇则为陈氏自撰论文。现根据原书中各篇讲义装订的前后顺序依次简介如下:1.《维摩诘经菩萨品演义北平图书馆敦煌写本光九四号》,9页;2.《巴黎国民图书馆敦煌写本部伯希和收藏第二九二六号》,2页;3.《诸经杂缘喻因由记北平图书馆敦煌写本腾二十九》,2页;4.《舍利佛起精舍因缘上虞罗氏藏敦煌石室本》,2页;5.《维摩诘经押座文伦敦博物馆敦煌写本》,2页;6.《慧远外传伦敦博物馆敦煌写本》,2页;7.《目连救母变文》(1)伦敦博物院藏敦煌写本,(2)北平图书馆藏敦煌写本成字九十四号,两种共3页;8.《目连救母变文》(3)北平图书馆藏敦煌写本丽字八十五号,(4)北平图书馆敦煌写本霜字八十九号,(5)伦敦博物院藏敦煌写本,三种共7页(上述两篇讲义所引《目连救母变文》,合北平、伦敦两地五种写本,始成一足本,各本均不全,述同一事者,而文字有异同。然首尾相连,脉络尚清晰);9.《太公家教》,4页;10.《敦煌本〈太公家教〉书后》,下署“陈寅恪”(铅印),2页;11.《莲花色尼出家因缘跋》,下署“陈寅恪”(铅印),4页;12.《西夏文佛母孔雀明王经考释序》,下署“陈寅恪”(铅印),2页。讲义所收三篇陈氏自撰文字中,《莲花色尼出家因缘跋》最初发表于《清华学报》第7卷第1期(1932年1月),现已收入《寒柳堂集》;《西夏文佛母孔雀明王经考释序》最初发表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本第4分册(1932年),同年又以《西夏文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夏梵藏汉合璧校释序》为题,刊于王静如《西夏研究》第1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甲种之八),现已收入《金明馆丛稿二编》。此二篇之正文与三联版基本相同,但部分文字或可正误,或堪比照,同样也有其价值。限于篇幅,择要列举如下:(1)三联版陈集所收《莲花色尼出家因缘跋》中“诘慧可爱”一句,讲义作“黠慧可爱”;“亦应依比公式作七种”一句,讲义作“亦应依此公式作七种”;“自身自理”一句,讲义作“自身自埋”;3“而所生之子女皆离夫”一句,讲义作“而所生之子女皆离失”。(2)三联版陈集所收《西夏文佛母孔雀明王经考释序》一文中“据论者考定为明万历以后之作”一句,讲义作“据胡君适跋文,考定为明万历以后之作”;“李氏仍藏有《西夏实录》之原本或译本”一句,讲义作“李氏仍藏有《西夏实录》”;“敢请国内外此学之专家,试一参究”一句,讲义作“敢请国内外治此学之专家试一参究”。至于讲义所收《敦煌本〈太公家教〉书后》,则既未见陈寅恪生前曾予刊布,也不见后世学者将其收入陈氏文集或全集之中,应该是一篇佚文,值得专门研究。二《太家》二字兹将《敦煌本〈太公家教〉书后》一文照录如下:《敦煌本太公家教》一卷,王静安先生国维为之跋。极详审。(见《观堂集林》卷二十二及《鸣沙石室佚书》附刊提要)静安先生引王明清《玉照新志》三云:太公者犹曾高祖之类,非渭滨之师臣明矣。静安先生复识其后云:卷中有云:“太公未遇。钓鱼水。(原注水上夺渭字)相如未达。卖卜于市。□天居山。鲁连海水。孔鸣盘桓。候时而起。”书中所使古人事止此。或后人因是取太公二字冠其书。未必如王仲言曾高祖之说也。寅恪案。卷中使古人事者实不止太公一条。在太公条前者,有“只欲扬□后代。复无晏婴之机。”及“唐虞虽圣。不能化其明君。徽子虽贤。不能谏其暗君。比干虽惠。不能自免其身。”在太公条后者,有“孟母三移。为子择邻”等条。皆使古人事者。假如静安先生之说。后人何故独取其中太公一条之首二字冠其书。此理未喻。又静安先生意谓此书名之太公实指太公望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十七《子部·杂家类》一《颜氏家训》条云:陈振孙《书录解题》云“古今家训以此为祖”。(见陈氏书卷十杂家类)然李翱所称《太公家教》虽属伪书。至杜预《家诫》在前久矣。特之推所撰卷帙较多耳。据此,可推知馆臣之意虽与静安先生不同。而以太公为太公望,则无二致。且列举此书与《家诫》、《家训》并论。是以“家教”二字为一名词。而读作“太公之家教”也。然此书乃刺取旧籍,联缀成文。实一格言熟语之汇集。其中偶有涉及齐家之语。不过就教育男女,分别立言而已。绝非垂训子孙之专书也。“家教”之名,虽亦可通。按诸内容。究嫌不切。疑其命名取义,尚有不止于是者。考唐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卷五云:云何十种私通?谓十人所护。父护,母护,兄护,弟护,姊妹护,太公护,太家护,亲护种护,族护,王法护。摄颂曰:十种谓父母,兄弟及姊妹,太公与太家,亲种族王法。(上略)云何太公护?若女人父母宗亲并皆亡殁。其夫疾患,或复癫狂,流移散失。依太公住。太公告曰。新妇!汝可欢怀于我边住!我怜汝,念汝。如观己子。太公即便如法守护。是名太公护。太家护亦然。宋赞宁《高僧传》卷一《义净传》载其卒于唐玄宗先天二年。(西历七一四年)年七十九。是其生年为太宗贞观九年。(西历六三五年)李习之《答朱载言书》既引《太公家教》为喻。则其书于唐之中叶必已流行。据此推其著作年代。当不能后于唐初。义净所生之时适与相值。其译佛经。盖兼采当时习用之语。此书标名之义。即可藉以印证。不必广征不同时代之语言。以相比传。转致纠纷迷惑。无所折衷。然则当时呼夫之父母为太公太家。当亦为老翁老妪之通称。“《太公家教》”者或亦可释为“太公及太家之教言”即“老生常谈”之谓。若依此为解。然后此书题名与其内容始相符合。并可见王仲言所说虽颇近似。仍有未谛。而诸家俱以“家教”二字为联语。疑皆不得此“家”字之义者也。故举义净译经之文。以资参证。固未必即为典据。要足为读是书者备一别解。或者“太公”二字可依义净译作语老翁之解。而“家教”二字则仍联读。书名标题之意即篇首所谓“为书一卷助幼童儿”者。殆与“蒙求”、“幼学”之名同类欤?此书自来馆阁私家均未著录。其命名取义,亦解说纷歧。兹并列异说。以俟博雅君子论定焉。按:此处所录陈文,除将繁体变易为简体外,原文中的标点,以及未予纠正的错漏,4均仍其旧,以存原貌。关于陈氏此文的写作时间,或在1932年前后。众所周知,清华国学研究院于1925年9月开学,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于1929年秋提前结束”。5陈寅恪自1926年7月到校后,一直与研究院相始终。1926年暑假后开课,陈寅恪开设题为“西人之东方学之目录学”的“普通演讲”,6并指导研究生。研究院结束后,陈寅恪改任中文、历史两系合聘教授,不久又为哲学系所聘。开设的课程有“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佛经文学”、“禅宗文化”、“佛经翻译文学”、“《高僧传》之研究”、“唐诗校释”、“唐代诗人与政治关系之研究”、“中国文学中佛教故事之研究”、“佛典校读”、“中国中世纪哲学史”等。7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陈寅恪“授课之余,精研群籍,于唐代文学及佛经多所涉及。所特好者,用力尤勤”。8开始了他学术生涯中着力研究敦煌学的第一个主要阶段。所以,集中研究敦煌小说并且给学生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应该是在清华国学院结束以后的事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30年9月11日《国立清华大学校刊》曾刊登消息,介绍中国文学系新设6门科目,其中就包括了“敦煌小说选读”。9授课教师应该就是陈寅恪。此课程可能从1930年下学期增开。到1934年《国立清华大学一览(1934—1935年度)》公布中文系学程时,已经看不到该科目了。10联系到《敦煌小说选读》中《莲花色尼出家因缘跋》及《西夏文佛母孔雀明王经考释序》二文的首次发表时间均为1932年,由此推测,《敦煌本〈太公家教〉书后》一文也极有可能撰写于同一时期,即1932年前后。进而言之,似可将该文的撰写时间上限定于1930年,11而其下限似可定于陈寅恪携家逃离故都的1937年。三是否主张“太家”在《敦煌本〈太公家教〉书后》中,陈寅恪提出了“太公及太家之教言”一说,这种见解即使在今天仍有启发意义,从历来各家对此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中即可见其学术价值。最早对“太公”二字提出释义的,是宋人王明清。他认为此书“当是有唐村落间老校书为之”,“太公”二字,“犹曾高祖之类”,而非姜太公。12王国维却认为《太公家教》之命名依循了古人摘字名篇的惯例,因此“太公”正是“钓鱼渭水”的姜尚,而未必指曾高祖。13余嘉锡则以《太公家教》卷首自序为据,同时又指出王国维摘字名篇之说的失误,认定“名书之意,仍当以王明清说为是”。14值得注意的是,王国维、余嘉锡诸家(包括陈寅恪)所依据的《太公家教》写本,都来源于1913年罗振玉辑录出版的《鸣沙石室佚书》。15而对于英、法博物馆收藏的其他写本,各家都只能望洋兴叹。此种局限,一直到了王重民才有所突破。王氏以海外亲眼所见原本《六韬》为证据,论定《太公家教》源于《六韬》,“是专取的太公对文王说的话”;而太公对武王说的话,则“别纂成一部《武王家教》”。16周凤五则不同意“《太公家教》出于《六韬》”的含糊说法。他认为《太公家教》实有先后二本:先出者为问答体,后出者为叙述体。叙述体本无标题,始则与问答体合抄,共用《太公家教》标题,但因为说理切合时代,文字浅显明白,竟夺《太公家教》之名而专之;问答体遂改题《武王家教》,且日渐式微,终于湮没不传。因此,《武王家教》才是《太公家教》的原本,是真正的《太公家教》,“《太公家教》的得名是由原本书中周武王与姜太公而来,太公是书中的主人翁,书名冠以太公正为此故”。17郑阿财、朱凤玉却对《武王家教》是原本《太公家教》的说法表示怀疑,认为先后两本《太公家教》的命名取义“实无相同的必然性”,不能混为一谈。他们集众家之长,认为“《太公家教》一书当是唐代村塾教者,以家庭长者的口吻教喻儿童的格言谚语式通俗读物”。“‘太公’一词,清代赵翼《陔余丛考》以为年老之通称,其引证详,则《太公家教》之太公,当如王明清所说,指的是‘曾高祖之类’的家庭长辈。”18众所周知,最早提出“敦煌学”这一名称,并且预言敦煌学将成为“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的学者正是陈寅恪。19令人费解的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不同时代的研究者论及《太公家教》时,却从未提及陈寅恪《敦煌本〈太公家教〉书后》一文。答案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此文从未公开发表,而只是在清华大学的课堂上作为讲义使用过。陈氏此文专为考订《太公家教》“命名取义”而作。在他看来,此书“实一格言熟语之汇集”,而“绝非垂训子孙之专书”,“‘家教’之名,虽亦可通,按诸内容,究嫌不切”。针对王国维的“太公之家教”一说,陈寅恪从推导成书年代入手,断定“其著作年代,当不能后于唐初”。继而以同时代僧人义净(635—714)翻译佛经“兼采当时习用之语”的做法为印证,认定书名中“太公家”三字应与义净译文一样,作“太公、太家”解,原本用于当时称呼“夫之父母”,“当亦为老翁、老妪之通称”。因此,《太公家教》“或亦可释为‘太公及太家之教言’,即‘老生常谈’之谓”。虽然陈寅恪相信“若依此为解,然后此书题名与其内容始相符合”,但他又认为仍有如下之可能:“或者‘太公’二字可依义净译作语‘老翁’之解,而‘家教’二字则仍联读,书名标题之意即篇首所谓‘为书一卷,助幼童儿’者,殆与‘蒙求’、‘幼学’之名同类欤?”客观地说,陈寅恪此文在推证的思路、过程及结果上,与后来者颇多契合相通之处。如对《太公家教》内容性质的鉴定就十分准确,对成书年代的考证也比较接近;20对于王国维之说的匡正,足以使后来者折服;陈氏独具匠心地将“太公”视为“当时习用之语”而加以分析,21同样活跃了后来者的思维,指引了一条新思路。概而言之,陈寅恪此文虽然短小,却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境景观设计考试试题
- 2024年度环保设备研发生产许可合同3篇
- 钢管运输中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合同(2024年)3篇
- 现场施工标准化布置
- 《室内设计程序》课件
- 福州2024年度机动车旧车买卖合同违约责任3篇
- 2024年度南海区集装箱租赁合同详解3篇
- 2024年度市场营销分包合作协议3篇
- 高等数学(第五版)课件 4.2.2函数最值的应用
- 《短期筹资与决策》课件
- 形势与政策(吉林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吉林大学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第三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三年级上册美术 我的自画像册
- 《哈尔的移动城堡》(PPT课件)
- 船上油污应急计划
- 初中理化生数地仪器配备标准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题卡B3打印
- 《新闻调查》查柴静华南虎调查真相
- (完整版)国际体力活动量表IPAQ中文版短卷和长卷及评分标准5页
- 四年级科学(上)双向细目表
- 干气密封-槽型设计对密封性能的影响的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