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郊贾岛诗歌的版本与版本_第1页
论孟郊贾岛诗歌的版本与版本_第2页
论孟郊贾岛诗歌的版本与版本_第3页
论孟郊贾岛诗歌的版本与版本_第4页
论孟郊贾岛诗歌的版本与版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孟郊贾岛诗歌的版本与版本

孟昭(751-84)和贾岛(779-843)是唐代著名的中唐诗人。他的主要生活阶段是在唐安夏起义之后。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的转折点,也是整个封建社会士人心态的一个转折点,至763年才平定,历时八年。安史之乱虽最后平定了,但整个社会并未因此而得到喘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宦官与朝官互相倾轧。不光内乱,还时有边患。战争频仍,社会动荡,经济凋敝,人民生活于贫病交加之中。孟郊的“欲饮井泉竭,欲医囊用单”(《路病》)、“幽苦日日甚,老力步步微。常恐暂下床,至门不复归”(《秋怀十五首》其十一),贾岛的“井底有甘泉,釜中乃空然”(《朝饥》)、“羁旅复经冬,瓢空盎亦空”(《冬夜》)、“泪落故出远,病来春草长”(《下第》),他们的饥苦贫寒之吟是整个疮痍社会的一个缩影,一种文学表达。社会状态是士人心态生成的土壤,安史之乱后的李唐一个病态的社会,孟郊、贾岛比之于其前的王维、岑参、王昌龄、李白、杜甫,他们所处的时代,原有的较为稳定完整、生长型的社会制度、秩序已不复存在,社会的许多链条被打断。对于读书人一生最重要的科举,这条命运之路越来越窄,尤其是对于下层读书人,要想通过这条路踏入仕宦,比起他们的前人来说,是要难得多。很多时候,孟郊、贾岛他们是想有所为的:“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贾岛《剑客》或作《述剑》),“壮士心是剑,为君射斗牛。朝思除国仇,暮思除国仇”(孟郊《百忧》),然而,客观社会环境否定了这种社会理想实现的可能性,“梦幻将泡影,浮生事只如”(贾岛《寄令狐相公》),于是,他们不得不做了社会行为的孱弱者,“况味萧条,生计岨峿”。即使最后终于踏上了仕途,(虽然是个比七品芝麻官还小的官),也是“命酒挥琴,裴回赋诗终日,而曹务多废”,以至“县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俸”,已过中天、正趋西山的社会不可能再赋予士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样昂扬向上、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时代精神。于是,承继于杜甫,孟郊、贾岛他们作为诗人的外在世界萎缩了,目力变短了(这在他们的诗中,表现为极少用大字眼),然而却在诗国里开辟出了另一片天地——一个内化、微观化、理性化、冷清色调的诗的世界。“两人生李杜之后,避千门万户之广衢,走羊肠鸟道之仄径,志在独开生面,遂成僻涩一体。”古典趣味的唐诗在李杜手里已经达到了顶峰,如果再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只能是下坡路,而诗还要作下去,怎么作?时代环境,人生遭逢,个性气质,为孟郊贾岛提供了另辟蹊径的可能性,“独开生面”,“遂成僻涩一体”。比之于其前唐诗的浑厚饱满圆融,孟郊、贾岛二人以“僻涩”为特征的诗作无疑是陌生的,是从语词、意象到情感的全面陌生化,他们达成这种陌生化的途径就是苦吟。穷入并不意味着诗的独于诗孟郊:《苦寒吟》: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夜感自遣》(或作《苦学吟》):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老恨》:无子抄文字,老吟多飘零。有时吐向床,枕席不解听。贾岛:《投孟郊》:一吟动狂机,万疾辞顽躬。《雨夜同厉元怀皇甫荀》:沟西吟苦客,中夕话兼思。《秋暮》:默默空朝夕,苦吟谁喜闻。《怀博陵故人》:吟苦相思处,天寒水急流。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笔记和史料来看一看孟郊贾岛他们对诗宗教式的虔诚及后人对他们的苦吟作诗精神的宗教式的顶礼膜拜: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五·贾岛传》: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痛饮长谣而罢。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九·李洞传》:酷慕贾长江,遂铜写岛像,戴之巾中。常持数珠念贾岛佛,一日千遍。人有喜岛诗者,洞必手录岛诗赠之,叮咛再四,曰:“此无异佛经,归焚香拜之。”《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一《孙晟传》:(孙晟)画诗人贾岛像,悬于屋壁,以礼事之。李白、杜甫都未曾享受到这样的礼遇膜拜,而苦吟的孟郊、贾岛享受到了(尤其是贾岛)。令后人如此崇敬,不是他们的诗本身,而是孟郊、贾岛他们诗背后所代表的文人士子作诗的精神,后人对孟郊、贾岛的膜拜,其实质是对作诗过程本身终极意义的追寻,这种追寻我们在宋初的九僧、林逋、潘阆等,宋末的四灵、江湖诗派,明末的钟惺、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及清末的同光体诗人身上仍可清楚地看到。孟郊、贾岛否定了诗即景会心的天才写作方式——天才毕竟是极少的,而大大张扬了穷入冥搜的凡才写作方式——普通人毕竟是多数的。天才们的作诗让诗成为一种遥不可及的神话,其实拉大了诗与文人的距离,也扩大了诗的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距离;而孟郊、贾岛继杜甫之后,以苦吟方式将诗从高高的神坛宝座上拉了下来,回到了真实的人间,甚至是伸手可触的身边,他们大大缩小了诗与文人的距离,也缩小了诗的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距离,诗和写诗过程变得亲切可感并可及,这或许是李洞、孙晟们对贾岛膜拜的另一心理原因。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云:“‘僧敲月下门’,只是妄想揣摩,如说他人梦,纵令形容酷似,何尝毫发关心?知然者,以其沉吟‘推’、‘敲’二字,就他作想也。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长河落日圆’,初无定景;‘隔水问樵夫’,初非想得。则禅家所谓现量也。”52王夫之说的固然在理,然而,他却没有看到这“推敲”的另一方面的意义所在。即景会心,“会”固然是作诗的一种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对普通文人来说,却显得那么遥不可及,穷入冥搜对占绝大多数的普通文人来说,则显得亲切可感可及得多了。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穷入冥搜的苦吟作诗方式对于诗本身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边是天使,一边是魔鬼。苦吟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雕琢文章字字精”([唐]崔涂《过长江贾岛主簿旧厅》)从“推敲”的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点。苦吟炼字炼句而较少炼意,这样对诗作造成的阅读效果是:常有警字奇句,令人眼新,同时也常常有句无篇,篇中各句之间精粗殊异。换句话说,即太用力于诗的局部效应,而忽视诗的整体效应。我们来具体看看孟郊、贾岛的一些诗作:孟郊:《品松》:……抓拏拒古手,擘裂少室峰。擘裂风雨狞,抓拏指爪臃。……时时数点仙,嫋嫋一线龙。《井上枸杞架》:……深锁银泉甃,高叶架云空。不与凡木并,自将仙盖同。影疏千点月,声细万条风。贾岛:《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夜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山中道士》:头发梳千下,休粮带病容。养雏成大鹤,种子作高松。白石通宵煮,寒泉尽日舂。不曾离隐处,那得世人逢。孟郊的《品松》从“抓拏”到“指爪臃”这四句诗用的动词“抓拏”、“擘裂”、“狞”、“臃”是令人恐惧、具外力侵入性的,意象“古手”、“指爪”是不太令人赏心悦目的,以前的诗人一般是不入诗的,而孟郊将之入诗,而且诗密集化地重复使用,这使得诗语奇僻险怪(这首诗的整体风格也是这样的),而后面的两句“时时数点仙,嫋嫋一线龙”,“时时”、“嫋嫋”都是前人常用的叠音词,阳平和上声音的重叠,使诗句音节上构成了宛转之态,而“数点”、“一线”表示少量的数量词,又使诗句在宛转基础上增加了细约柔媚,这与整首诗的奇僻险怪不能浑融为一体,显得很突兀,好像是先想好了“时时数点仙,嫋嫋一线龙”这句不错的诗句,然后嵌进去的。上面所举的《井上枸杞架》也同样是有句无篇,单个句子与整首诗风格隔膜生疏。“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被王世贞和谢榛称为“置之盛唐,不复可别”、“气象雄浑,大类盛唐”,而绝口不提这首诗的其他诗句,其他诗句白如常话,少意象和韵致,“诗如寒齑”。“白石通宵煮,寒泉尽日舂”,贾岛将白石激于水中的状态用一个“煮”字相容而出。白石激于水中,这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煮”是常见的日常生活动作,这两个常见的现象因为二者之间相关联系基本不存在,而文学上又从来没有过将二者联系起来的既定传统,于是贾岛将二者排列组合起来的时候,就显得生新奇特,让人耳目一新,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是:“常见+常见=新奇”。贾岛跳过了相关联想和文学传统的中间环节,用相似联想直捣诗巢,中间环节的打断使诗句生新奇特,而相似联想的准确把握又使诗句生新奇特之外合乎事理,不致阻塞阅读者的思路。试想一下,白石激于水中,咕嘟咕嘟地泛起漩涡,溅出水花,不正如白石在烧开的水中么?白石之白不正如丝在热水中愈煮色愈浅直到白如雪么?贾岛这一“煮”字真是一字传神呢。“寒泉尽日舂”也是如此,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但看他的这首《山中道士》的其他诗句,就显得过于平淡如话了,“养雏成大鹤,种子成高松”几如童稚之语,索然寡味。司空图很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岛的这一大弊:“贾浪仙诚有警句,视其全篇,意思殊馁。”也难怪欧阳修会发出“皆岛诗,何精粗顿异也”的感叹。对于孟郊、贾岛苦吟的真与诚及穷入冥搜导致的寒涩寡味和有句无篇、有理致无情韵,后代评论者是矛盾着的,即使是在同一个评论者身上。如苏轼读孟郊诗后,一方面说:“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又似煮蟛蚏,竟日嚼空螯。……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不如且置之,饮我玉卮醪。”(苏轼《读孟郊诗二首》其一)读孟郊诗就像吃小鱼、嚼空螯,无滋无味,还大劳神,不如索性搁置在一边,拿起酒杯来,饮酒比起孟郊诗来,是有滋味而且悠闲自在的——诗味薄于酒味。但他在第二首接着又说:“我憎孟郊诗,复作孟郊语。……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煮。尚爱铜斗歌,鄙俚颇近古。……”(苏轼《读孟郊诗二首》其二)虽然憎孟郊诗,却又作诗时不觉学孟郊语,“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是肯定孟郊诗的真语真情的,也被孟郊诗所透露出来的“真“所感动,觉得其诗皆肺腑之言。“我憎孟郊诗,复作孟郊语”,孟郊诗在苏轼就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再看欧阳修评贾岛。“下看区区郊与岛,萤飞露湿吟秋草。”(欧阳修《太白戏圣俞》)从“区区”、“萤飞露湿吟秋草”可以看出,欧阳修是批评贾岛诗境太狭窄琐碎,然而他评贾岛一些诗句时又是持欣赏态度的:“圣俞语余曰,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孟郊贾岛苦吟,穷入冥搜,他们在创作上有得有失,阅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所得感受体验不同,有可能是天使,有可能是魔鬼。突出的散文化特征比之于其前唐诗的浑厚饱满圆融,孟郊贾岛二人以“僻涩”为特征的诗作读来给人以强烈的陌生感,这种陌生化效应首先体现在他们诗歌语言的大批量散文化(尤其是孟郊的诗)。孟郊诗共500首,五言471首,七言27首,另有《望夫石》、《寄张籍》两首杂言诗。细究起来,孟郊没有一首严格意义上的格律诗,即使句数字数上看起来像格律诗,但这只是外形,诗体则是古体的,其中有147首诗都是用古风诗体套着近体诗的外壳,只是在诗中若干句子上讲究对仗的精工、奇巧,古中透律。五言诗一般是“二一二”或“二二一”的音节停顿,这样的音节停顿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而孟郊则较多使用了“一二二”这样生涩拗口的句子,如:“藏千寻布水,出十八高僧”(孟郊《怀南岳隐士二首》其一)、“磨一片嵌石,书千古光辉”(孟郊《吊卢殷十首》其四),而且常常是上句与下句音节停顿不相同,如:“太行耸巍峨,是天产不平。黄河奔浊浪,是天生不清”(孟郊《自叹》)、“我不忍出厅,血字湿土墙”(孟郊《谢李辀再到》),这些诗句的存在造成整首诗音节回环往复的中断,这样,诗歌意脉便也时续时断,间或作休息,从而造成了诗歌的峻峭涩僻和古意的高扬。另外还有虚字的普遍使用,也是其诗歌散文化的重要方面。很多时候,孟郊完全是在用作“文”的方式作“诗”。在散文化方面,孟郊比贾岛走得要远得多。贾岛诗共421首,格律诗有三百多首,其中五律占二百多首,而五古仅六十首左右,七古一首都没有。五律占了半数。贾岛诗的律化特征比之于散文化特征是要显著得多的,但读他的诗,古意仍是贯穿首尾的,叠字、顶针格及虚词的大量使用等,使他的诗律中透古。其次,孟郊、贾岛作诗时很注意语言的陌生化效应,尽力避免使用熟语、陈词滥调。在这方面,他们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相比较而言,二人所用力的方向并不一致:孟郊主要着意于“词”的陌生化,尤其是动词的陌生化;贾岛主要着意于“意象”的陌生化。(一)孟郊的动词有强烈的力制活性《秋怀十五首》其二: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其十三:瘦坐形欲折,晚饥心将崩。《章仇将军良弃功守贫》:破松见贞心,裂竹看直文。《赠别殷山人说易后归幽墅》:秋月吐白夜,凉风韵清源。《峡哀十首》其六:石齿嚼百泉,石风号千琴。《济源寒食七首》其七:蜜蜂为主各磨牙,咬尽村中万木花。《送萧炼师入四明山》:千寻直裂峰,百尺倒泻泉。从以上所举加点字,可以看到,孟郊的动词多作“狠语”,这些动词具有一种强势外力侵入的破坏性,这种外力干涉了事物本身自然的存在状态。这些狠语性动词在前人诗作中是不太常见的,而孟郊诗中则大批量存在着。这些狠语让人在新奇之外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那股子强烈的不平、悲愤之气,诗人的身心、生活被一股强力折磨和损害着:饥寒残病一生,46岁才及第,而只做了那么两三任小官,三个儿子先后夭亡,这种人生的大不幸是什么造成的,诗人并不知道,他只是模糊地感受到有一种力在侵入在破坏、在折磨在撕心裂肺。正如韩愈所言“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于是,孟郊将心中的不平之气发之于诗,见之于狠语,用这些狠语“恶毒地咒骂世道人心”36,形成了诗风“矫激”的一面。(二)虾壳上的小世界欧阳修在《太白戏圣俞》中说道“下看区区郊与岛,萤飞露湿吟秋草”,严羽在其《沧浪诗话·诗评之二十七》中对贾岛意象的琐碎和诗境的狭窄局促也很不满:“李杜数公如金鳷擘海,香象渡河,下视郊岛辈,直虫吟草间耳。”他们在揭贾岛诗的短处,殊不知这正式其诗的长处和价值的一个所在。唐代诗人是十分喜欢登高眺远,也十分喜欢仰视望高的,他们诗中出现的景或物多处在诗人平远或高远的视线里,如孟浩然《望洞庭赠张丞相》、李白《望庐山瀑布》、杜甫《登高》、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等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的视野是开阔大气宏观的;而贾岛他不远眺,也不仰望,他只是一味地“窥视”,窥视着佛院禅房的角角落落,这些角落里的存在物便随之涌入他的诗中,构成了他诗歌特有的意象系统。贾岛的诗很喜欢用蝉、蛩(蟋蟀)、磬、甚至蚁蛇这类处于阴暗处、琐碎、令人不畅快的意象,笔者统计了一下,蝉的意象出现24次,蛩12次,萤7次,磬14次。有时,这几种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用,如:“几蜩(即蝉)嘿凉叶,数蛩思阴壁”(贾岛《感秋》)、“萤从枯树出,蛩入破阶藏”(贾岛《寄胡遇》)、“穴蚁苔痕静,藏蝉柏叶稠”(贾岛《寄无可上人》)。用这些意象,贾岛苦心在前人日月江河山川的大世界之外,营造起一个阴暗冷清琐碎、“感情和思想都睡去”41的小世界。“蝉吟为我听,我歌蝉岂闻”(贾岛《寄刘栖楚》)、“新蝉忽发最高处,不觉立听无限时。正是友人来告别,一声分作两般悲”(贾岛《闻蝉感怀》)、“人皆闻蟋蟀,我独叹蹉跎”(贾岛《答王建秘书》)、“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贾岛《夏夜登南楼》)、“促织声尖似缄,更深刺着旅人心”(贾岛《客思》),诗人在他的小世界里听着各种虫吟,感受着生命的微微颤动:在虫吟中他感受着离别与思念,感受着时光的流逝、年华的衰老、岁月的蹉跎,感受着羁旅奔波的苦辛,感受着“梦幻将泡影,浮生事只如”(贾岛《寄令狐相公》)的人生失意,感受着“终年抱疾谁来问”(贾岛《咏怀》)的孤独寂寞与凄凉……比之于日月江河山川的飞越热烈,贾岛的“萤飞露湿吟秋草”(欧阳修《太白戏圣俞》)是一种生命与情感的细缓流动,诗人弹奏的是阴暗冷清的调子。从诗的语言上来说,孟郊以其动词性的狠语、贾岛以其虫磬蛇蚁等小世界意象丰富了唐诗,使唐诗的语汇系统趋向完善化,大大拓展了唐诗的疆界。成立贾岛,优化林,苦叹、自狂孟郊的诗笔是密切关注现实的,他往往以直笔写出,这一点他继承了杜甫“诗史”的笔法,如其《杀气不在边》、《感兴》、《伤时》、《感怀八首》、《乱离》、《伤春》、《寒地百姓吟》、《献汉南樊尚书》、《汴洲离乱后忆韩愈李翱》、《吊国殇》等诗都用叙述性白描手法直写社会现实,向我们真切地展示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朝官宦官争权夺势下的衰败的悲剧性社会的现状。在这种直笔后跳动的是一颗火热的心,虽然他的诗境寒涩,但所流露的情感是热烈外放的,涌荡着一股不平的愤恨之气,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言:“老年的孟郊”“哼着他那沙涩而带芒刺感的五古,恶毒地咒骂世道人心”36,可以说,孟郊的诗是带着浓重的人间烟火气的。而贾岛则是另一番模样。他的诗是带着浓重的衲子气的。虽然他有金刚怒目直抒的一面,但更主要的是静穆的观照,他观照的是那个阴暗冷清琐碎的小世界(这主要是指佛院禅房),他的情感是内敛而含蓄的,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回忆起来的情感,这与他早年的蒲团生涯有直接关系:佛院禅房是他所熟悉的,枯寂冷清的感情思想状态是他习惯了的,他的“一切属于人生背面消极的、与常情背道而驰的趣味,都可溯源到早年的禅房中的教育背景”,“早年的经验使他在那荒凉的几乎狞恶的‘时代相’前面,不变色,也不伤心,只感到一种亲切、融洽而已”。“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贾岛《雪晴晚望》)、“钟绝滴残雨,萤多无近邻”(贾岛《题刘华书斋》),贾岛以他那佛院禅房的阴暗冷清衰败的小世界折射出一个衰败的末世景象,这是一种曲笔写现实。诗人自己退到后台,保持缄默,而把意象推到前台,用意象来说话,诗人的感情思想都在意象里头隐藏着,仿佛睡去了,需要阅读者去唤醒,去体验——从这一点上来说,贾岛比之于孟郊,是一个更纯粹意义上的诗人。如此鲜明响亮地亮出“苦吟”的大旗,孟郊、贾岛在诗史上算得上是第一次,他们甚至明确冠以自己“苦吟身”、“苦吟客”这样的身份。卧病时吟,送别时吟,怀人时吟,独处时吟……他们似乎随时随处都在吟咏,很多时候时通宵达旦,“一披江上作,三起月中吟”(贾岛《喜姚郎中自杭州回》)、“天寒吟竟晓,古屋瓦生松”(贾岛《题朱庆余所居》)、“夜学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