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2.1.2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导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_第1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2.1.2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导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_第2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2.1.2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导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_第3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2.1.2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导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_第4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2.1.2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导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学习目标知识导引1.认识风沙地貌的主要类型。2.了解沙丘地貌的特点与成因。3.了解主要喀斯特地貌的特征与成因。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挑战自我学习新知一、风沙地貌1.成因:又称风成地貌,是因风力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地貌。2.分类:一般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两大类。类型成因举例风蚀地貌风沙对地表吹蚀、________而形成的地貌石窝、风蚀蘑菇、风蚀柱和________地貌等风积地貌被风力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________形成的各种沙丘地貌________、长垄状沙丘和蜂窝状沙丘等二、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作用:水对岩石的化学________作用和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________作用的总和。2.喀斯特地貌(1)概念:在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称喀斯特地貌。①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成因峰丛、峰林、孤峰由碳酸盐岩石发育而成的山峰溶沟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侵蚀形成落水洞和喀斯特漏斗是地表水集中漏入地下的地点溶蚀谷地在峰林中间的宽阔而平坦的谷地②地下喀斯特地貌a.种类:主要有溶洞和地下河。溶洞里的地貌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b.形态特征地貌类型形态特征石钟乳多呈________状、锥状等石笋形如竹笋,具有________的堆积结构________由向下延伸的石钟乳和向上生长的石笋互相对接形成的三、地貌的开发利用1.利用方式:地貌可以作为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例如,平原可以开垦为________,喀斯特地貌区可以开发为________。2.开发原则:要________,合理利用,趋利避害。助学助记风蚀蘑菇的成因风蚀蘑菇是由风蚀柱逐渐磨蚀而成的。接近地表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力强;距离地面越高,风中含有的沙子越少,磨蚀作用越弱,于是形成了上大下小的蘑菇形状的石头。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知识链接]石灰岩主要成分CaCO3,受CO2水溶液的影响被溶解CaCO3+CO2+H2O=Ca(HCO3)2(2)分类第二步·互动释疑解惑——启迪思维探究重点探究点一风沙地貌核心归纳1.风沙地貌类型形成过程主要类型景观图地貌特点风蚀地貌风及其携带的沙粒吹蚀和磨蚀岩石而成石窝陡峭的迎风岩壁上风蚀形成的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风蚀柱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在风长期吹蚀下,形成的孤立石柱风蚀蘑菇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雅丹地貌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石堆积风积地貌风力吹扬沙尘,当风力减弱或气流受阻时,沙尘便降落到地表,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新月形沙丘平面形态如新月,其弧形突向主风向,迎风坡缓而呈凸形,背风坡陡而微凹长垄状沙丘顺风向,呈互相平行的长条形2.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3.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4.移动沙丘是如何移动的?迎风坡的沙粒在风力吹动下,不断地越过沙丘顶部并向下滑落,这样沙子源源不断地移动,沙丘向前缓慢推移,成为移动沙丘。应用体验雅丹地貌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是河湖相土状堆积物经风化、风蚀等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垄脊)和风蚀凹地(沟槽)的地貌组合。下图示意我国甘肃敦煌(40°N,93°E)某地雅丹地貌景观照片。据此完成1~2题。1.图示雅丹地貌形成的最主要气候条件是()A.高温B.干旱C.洪水D.潮湿2.据图判断,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A.东北风B.西北风C.正北风D.西南风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读图,完成3~4题。3.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风力侵蚀B.流水堆积C.岩层挤压D.火山喷发4.“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D.干旱地区探究点二喀斯特地貌核心归纳1.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大,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喀斯特作用越强烈。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则主要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影响。具体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岩石的可溶性岩石成分,如石灰岩、白云岩岩石的可溶性强,喀斯特作用强;反之则弱岩石的透水性空隙、裂隙大,透水性强水体成分及溶蚀力二氧化碳含量多,溶蚀力强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数量越多,水的溶蚀力越强;反之则越弱有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无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水体流动性大气降水多,流动性强水的流动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岩石裂隙大,流动性强裂隙连通性好,流动性强2.喀斯特地貌的代表形态及成因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和地下的形态各不相同,其成因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类型形态成因地面喀斯特地貌石芽→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残峰溶蚀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溶水洞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淀积应用体验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回答1~3题。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钟乳、石笋、石柱C.天生桥、石林、洼地D.溶洞、地下河、峰丛

第三步·课堂达标检测——即时训练巩固落实风把从地表吹扬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搬运到他处的过程,叫作风的搬运作用。风的搬运能力极强,下图反映了风力搬运的两种主要形式。读图,完成1~2题。注:由于风力的强弱、被搬运物质的大小和密度不同,风的搬运形式也不同,以悬浮、滚动及跳动两种主要形式进行。悬浮形式以尘粒和粉尘粒为主,滚动及跳动形式以砂、砾为主。1.下列关于风力搬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风力搬运能力与风力大小呈正相关B.风力越小,风力搬运能力越强C.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可搬运的碎屑物质颗粒越大D.碎屑物质颗粒越小,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2.下列关于风力搬运形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种形式中,悬浮形式搬运的颗粒物数量较多B.两种形式中,滚动及跳动形式搬运的颗粒物数量较多C.风力增大,滚动可变为跳动D.风力减小,滚动可能停止鸡冠洞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是一处大型溶洞,长达5600m,上下分五层,落差138m。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被誉为“北国第一洞府”。自1992年开始开发,新辟进出洞口,铺设洞内道路,安装照明彩灯,修建牌楼房舍。2012年1月9日,鸡冠洞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下图为洞内景点“定海神针”图。据此完成3~4题。3.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是因为北方()①气候较为寒冷干燥②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③多为深层地下水④石灰岩分布极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定海神针”是鸡冠洞中最小的一根石柱,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风力侵蚀B.流水溶蚀C.风力堆积D.流水堆积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地貌为________,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2)图中B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____风,沙丘是由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3)如果C处为石灰岩,C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____地貌。南方此地貌区降水量大,为何地表易缺水?[教材探究活动点拨·参考答案]P34·思考风蚀地貌是由风沙对地表物质及基岩进行吹蚀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包括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雅丹地貌、风蚀柱等。风积地貌是指被风力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堆积形成的地貌,包括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P35·思考地表喀斯特地貌有峰林、峰丛、孤峰、喀斯特漏斗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P36·活动观察认识冰川地貌地貌类型冰斗角峰刃脊地貌特征形成于雪线附近的积雪凹地,三面为陡壁所围,朝向坡下的一面有个开口,外形呈围椅状金字塔形的尖峰,为凹形陡坡,峰顶突出成尖角,周围有三个以上冰斗相背发展刀刃状的山脊。峰脊参差不齐,形如锯齿形成原因雪线附近山坡下凹部分的冰川对底床的刨蚀作用使洼地加深,并在前方造成坡向相反的岩槛,同时后缘陡壁受冰川刨蚀作用而后退变高,从而形成冰斗冰斗后壁不断后退,使所围山峰成为高耸尖锐的山峰冰斗或两条相邻冰川的槽谷不断扩大、后退,使相邻的冰斗或槽谷间的山脊变成刀刃状P37·思考参考本书第28页探究点一P38·作业题1.a溶洞;b河谷;c海蚀柱;d风蚀柱。2.(1)中国重庆武隆天坑是流水对石灰岩进行溶蚀形成的喀斯特漏斗,是垂直的深坑,坑口近乎圆形,坑壁陡峭、光滑,周边还有其他的规模较小的垂直深坑。美国亚利桑那州陨石坑是陨石撞击形成的。相同点:坑口近似圆形,具有一定深度。不同点:①中国重庆武隆天坑坑底深,而美国亚利桑那州陨石坑坑底浅;②中国重庆武隆天坑坑体呈垂直状,是流水垂直向下侵蚀形成,而美国亚利桑那州陨石坑坑体呈碗状。(2)①观察周边地区,找出地貌的主要形成因素;②观察地貌形态,判断是什么外力作用造成的;③根据具体的地貌形态,推测发生过程;④找专业的书籍核对或者请教专家。3.“将军石”是海蚀地貌。形成过程:大连市旅顺口区双岛湾镇西湖嘴海岸硬度小的岩石受海浪侵蚀影响大,硬度大的岩石受侵蚀较慢,在海浪长期作用下形成了海蚀穴。其周边的岩石受侵蚀不断崩塌,海蚀穴顶部岩石崩塌,形成海蚀崖。海蚀穴被蚀穿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形成海蚀柱。海蚀柱形成后不断受侵蚀,形成类似“将军”的形状。第2课时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一、2.磨蚀雅丹堆积新月形沙丘二、1.溶蚀沉淀2.(1)喀斯特(2)钟乳同心圆石柱三、1.耕地旅游区2.因地制宜第二步互动释疑解惑探究点一[应用体验]1~2.解析:第1题,由材料知,“雅丹地貌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因此,图示雅丹地貌形成的最主要气候条件是干旱,垄脊和沟槽都是干旱地区风力侵蚀的结果,B正确,排除A、C、D。故选B。第2题,结合图中指向标判断,该地雅丹地貌的垄脊和沟槽呈西北-东南走向。沟槽、垄脊是风力侵蚀的结果,其走向应该和主导风向一致。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我国西北地区的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因此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西北风,B正确,排除A、C、D。故选B。答案:1.B2.B3~4.解析:第3题,沙漠区气候干旱,降水少,主要外力是风力,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第4题,“蘑菇沙漠”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干旱地区。答案:3.A4.D探究点二[应用体验]1~3.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漓江风光、象鼻山、峰林都是典型的地面喀斯特地貌;地下“神宫”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第2题,由图示可知,①②③均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溶蚀作用;④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的钟乳石,主要是淀积作用形成的。第3题,景观④是典型的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及各种由碳酸钙淀积而成的堆积体,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答案:1.A2.D3.B第三步课堂达标检测1~2.解析: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风的搬运能力极强,一般与风力的大小呈正相关,A项正确。风力越小,风力搬运能力越弱,B项错误。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可搬运的碎屑物质颗粒越大,C项正确。碎屑物质颗粒越小,重量越轻,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D项正确。依题意,选择不正确的,故选B。第2题,由图可知,悬浮形式搬运的颗粒物数量较多,滚动及跳动形式搬运的颗粒物粒径大,数量较少,A项正确、B项错误。搬运形式随风力和颗粒物的大小而改变,风力增大,滚动可变为跳动,C项正确。当风力较小时,滚动可能停止,D项正确。依题意,选择不正确的,故选B。答案:1.B2.B3~4.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该洞穴为大型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温暖湿润的南方地区,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是因为北方气候较为寒冷干燥,且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流水的溶蚀作用微弱,难以形成溶洞,①②正确。北方地区有浅层地下水,也有深层地下水,石灰岩分布较多,③④错误。故选A。第4题,根据所学可知,石柱形成的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D正确,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