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读自悟、互相交流,品悟桂花香,体悟摇花乐,深刻体会作者思恋家乡、怀想童年的情感。2.理解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4.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物、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重点】1.品味桂花香,体悟摇花乐,深刻感受作者思念家乡、怀想童年的情感。2.体会“借物抒情”这一表达方式。【教学难点】理解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学习任务单【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桂花雨》(师以手势引领学生读板书的课题)。师:想象一下,纷纷扬扬的桂花春雨一般飘洒而下,浓郁的花香弥漫在你周围……请再美美地读课题!师:结合上节课的学习,谁来交流一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学生回答,师随机贴板书“爱桂花”、“摇桂花”、“忆桂花”。)【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课题,声情并茂地引领学生重温桂花雨的美好,回顾第一课时学习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二、品味桂花香1.师:作者为什么喜爱桂花?(生回答,师板书“香”)课文中哪个句子最直接地赞美了桂花的香气?谁来读读?(师随机点评:你读得真迷人/不太迷人)师:可是,作者却又这样写(课件出示语句)请齐读?师:大家看,这是桂花树,这是梅树(课件出示图片,引领生说,师相机补充)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与梅树相比没有——姿态美;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很单调;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花的样子也不显眼、不出众。师:奇怪,作者明明喜欢桂花,为什么先来把它批评一顿?(预设:通过比较、对比,更加显出桂花的香味迷人)师:对,作者不直接写它好的地方,而是先写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最后写就是这一点“香”好,这种写法叫“欲扬先抑”(课件出示),通过反衬的手法,更加突显事物的特点。你能读出这种“欲扬先抑”的感觉吗?(找生读,师相机点评)【设计意图】运用图片、师生合作读等方式进行巧妙的对比,引领学生体会“欲扬先抑”这一写作手法,同时对于“桂花香”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2.师: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写了作者故乡的桂花香?请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至少2处。师:谁来交流?(找生读出相关语句,师点击课件出现相应句子)师:那么,你觉得哪个句子香气指数最浓、范围最广?(预设:桂花盛开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师:是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感受?(预设:“浸”字让人感觉桂花的香气把大家都给包围了,大家都泡在香气里了)师:大家看,这是浸的演变过程。(课件出示)香气明明是无色无形的,而作者却用一个“浸”字,使我们感受到了被香气包围、浸泡的感觉。说明香气(特别浓),而且(到处都是)师:想象一下,不论走到哪里,都会闻到浓浓的桂花香。(出示课件,与生即兴对话)师:是啊,浓郁的花香飘到了左邻右舍,飘满了整个村子。我们再来读这两个句子!【设计意图】运用多种手段,如探究“浸”字演化过程、即兴对话、讨论交流等,让学生深入感受到了“浸”字运用的巧妙,并通过反复朗读深入体会花香。师:同学们,我们三年级学过一篇课文里也一句话用到了“浸”这个字(课件)师:这个句子中的“浸”字跟桂花雨中的“浸”字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要学着去这样生动、传神地用字。【设计意图】适时唤醒学生对学过的课文中“浸”字用法的回忆,进一步加深体会,也在学生心中种下了“写作中用字要生动、传神”的种子。2.师:我们再来对比一下(课件)师:感觉哪个香气更强烈一些?师:为什么?(预设:没有不,双重否定强调了肯定的意思)师:那你能读出这种香气浓郁、四处弥漫的感觉吗?(找生读)3.师: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课件)师:桂花是八月才开的,为什么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香气里?同桌俩讨论一下!(预设:摇下来的桂花送给了很多邻居,可以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所以全年整个村子都香。)师:所以这句话告诉我们,桂花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整个村子不仅沉浸在花香中,也沉浸在了香甜的邻里情谊里。你能读出这种香、甜的感觉吗?(课件出示整段,齐读、找生读)【设计意图】引领学生体味到桂花不但香气浓郁,而且香甜了四季、香甜了生活、香甜了邻里情谊,并通过反复读再进一步深入体味桂花香。4.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这4个写桂花香的句子(课件再出示4个写桂花香的句子)。你们发现了吗?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预设:时间)(师一边引领学生说,一边圈画、补充屏幕板书:桂花盛开时、成熟时、摇落以后)在琦君的记忆中,桂花的香气弥漫在一年四季,弥漫在童年的生活中,真是(指课件,引领学生说出“太迷人了”),作者用这些了告诉我们,她真是太(指板书,引领学生说出“爱桂花”)【设计意图】梳理写作顺序,同时巧妙地进行一次课内小结。四、感受摇花乐1师:桂花除了香气令作者极为喜爱,还给作者带来了许多快乐。(板书“乐”)谁来读读这段话?(课件出示)师:作者为什么乐?(预设:摇下的桂花很香;脸上身上都是;摇下来的桂花用处很多,所以因为丰收而快乐)。师:作者是怎么表现她的“乐”的?(预设:动作“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语言“喊着”)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现在你就是小琦君,此刻的你就站在这棵桂花树下,这缤纷的桂花雨飘落在你的头上、你的脖子上、你的身上、就像沐浴着细细的春雨,你就情不自禁地大声喊起来(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现在你就是小琦君,你来给大家表演一下你是怎样摇桂花的?(找生加动作读,评价)表演给同桌看看。现在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下你的心情?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快乐的词?生说,师课件出示,生齐读欣喜若狂欣喜若狂兴奋不已欢天喜地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笑逐颜开又蹦又跳心花怒放2.摇桂花如此快乐,所以作者才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课件)。那么在摇桂花之前,她是什么心情?(急切、迫不及待……)从哪些语句看出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师:怎样“缠”,你来模仿一下。(师相机点评:有点急切了;真是很急切了;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天真娇憨的小姑娘在向妈妈撒娇……引导学生围绕“大事”、“总是”、“缠”等词语体会情感)【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朗读、表演等多种方式来深入体会“摇花乐”,并进行了词语的拓展延伸,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五、体悟思乡情师: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气迷人,摇桂花也令琦君快乐不已。可是,后来,她到了一个地方,有更多、更香的桂花树,也会有纷纷落下的桂花雨,而且不用摇,每当秋风习习之时,满树的桂花自然就纷纷扬扬,从天而降!这个地方就是杭州!(课件配乐出示杭州满觉陇的桂花)(课件出示句子)师:你觉得哪里的桂花更香、更美?为什么?可是母亲却说(课件出示)杭州的桂花天下闻名,无数文人黑客都为杭州的桂花心动神移,写下了千古名篇。皮日休春风得意时写杭州的桂花;苏轼孤寂落寞时写杭州的桂花;白居易怀念在江南美好的生活时也写了杭州的桂花(课件出示三首诗。)可是母亲却说(课件再出示母亲的话)杭州的桂花为何打动不了母亲的心?小组讨论、交流。师:所以,母亲不是在比桂花香气的浓和淡,她是比什么?师:带着这种怀念之情,再读母亲的话。带着这种思乡之情,还读母亲的话。师:身在异乡,母亲魂牵梦绕的是故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这种情绪深深影响着琦君的一生,在她另一篇散文《家乡味》中就写到和母亲此时一样的话:(课件)师:风景还是家乡的美,桂花还是故乡的香。请你模仿这个句式再在任务单上写两句。(师生交流,适时引入自已家乡的特产,渗透热爱家乡、为家乡自豪的情感)师:多么美的一首诗!我们给它起个题目。师总结:大家都说得很好。从这一字一句中,我们能够体验到深深的思乡情。(课件显示“思乡”)【设计意图】多种方式呈现杭州桂花之香远胜家乡,而母亲却仍然认为家乡的桂花更香,从而引领学生体悟母亲深深的思乡情。师生合作完成小诗更是令这种情感的感受更为深刻。六、拓展延伸师:琦君1949年离开故乡,写这篇文章时已经60多岁了,她也如母亲一般,成为一个鬓发斑白的老人,却一直没有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课件配乐——《故乡的原风景》出示琦君的漂泊经历)她曾写过这样的文字:(课件出示)师:你感受到了吗?(预设:琦君思念故乡)是啊,她想念那碧绿的稻田,思念那淡雅的桂花香。童年时代故乡的“摇花乐”和缤纷的“桂花雨”(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句)寄托她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和对童年的深深怀想(板书:思念故乡怀想童年)请读!(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这种依托具体事物来表达深厚情感的写法叫做“借物抒情”(板书)请将这个词语标注在课文题目旁边。请带着对故乡的浓浓思念,再读!带着对童年的深深怀想,再读!(反复读课文最后一句)【设计意图】作者的漂泊经历令孩子们对于作者的思乡情感悟得更为深刻,从而也更能理解“借物抒情”这一表达方式。师:留予他年说梦痕,一花一木耐温存(课件配图、配乐《故乡的云》出示)。家乡的树木花草、繁星明月无不承载着文人们的思乡情(课件出示名诗、名文)。请朗读任务单上的诗句和片段,圈出寄托了作者思乡之情的事物。师:谁来读一读?(找生读,同时交流寄托了作者思乡之情的事物,师在课件中圈出来)同学们,我们合作读一读(师生合作读出情感)。师:课后,大家可以按照老师推荐的书单,进一步体会借物抒发思乡情的表达方法。(课件出示作业)【设计意图】作者的漂泊经历令孩子们对于作者的思乡情感悟得更为深刻,从而也更能理解“借物抒情”这一表达方式。此时教师再通过名诗、名文的拓展,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这种写法,最后通过推荐书单将学习延伸到课后。附:学习任务单《桂花雨》学习任务单(第二课时)____年级班姓名__________学习任务一(课中学习)1.杭州的桂花为何打动不了母亲的心?———————————————————————————2.仿写:风景还是家乡的美,桂花还是故乡的香。()还是家乡的(),()还是故乡的()。3.朗读下面的句子,圈出寄托了作者思乡之情的事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王申浩《家乡的桥》如今,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琦君《粽子里的乡愁》课堂表现自评:☆☆☆小组评价:☆☆☆学习任务二(课后作业)1.必做:以《______乐》为题,借鉴课文中的写法,写作一个片段。2.选做:阅读推荐书目,进一步体会作者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余光中:《乡愁》季羡林:《月是故乡明》王申浩:《家乡的桥》琦君:《留予他年说梦痕》散文集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量和独立的阅读能力,对于比较浅显的课文,能够从文字中把握主旨,感悟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但学生毕竟年龄小,缺乏领会文本内在意蕴的理解力,难以透过文字体味要意。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学习要与学习者原有的经验产生联系,基于此,在文本的教学时,应注重为学生构建先前经验,采取角色扮演、对比感悟、多元对话、拓展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文字中体会作者思念家乡、怀想童年的浓郁情感。效果分析《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乡情的优美散文,文章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学生读后,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共鸣。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品段,读中悟情,基本上做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语言知识和表达方法的拓展。综合来看,本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后能及时反馈,引导学生抓住两处带“浸”字的语句体会花香之浓、情意之美,感受桂花香似浓雾似微风弥漫着整个村庄。2.通过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引领他们想象、有感情地朗读、加动作表演等方式,引领他们深入地感受到摇桂花的乐趣。此外,还利用评读来渗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3.通过杭州桂花的视频、著名的诗句引领学生思考:为什么杭州的桂花打动不了母亲的心?情、境、诗、文结合,逐步引导孩子理解母亲说的那句话,从中体会母亲那种浓浓的思念与牵挂。然后通过仿写,又使孩子进一步进行了语言的训练和情感的深入。4.通过琦君的漂泊经历、课后“阅读链接”中思乡的文章,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并通过著名的诗、文进行了能力和情感的迁移。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主要体现在对课文的朗读指导浮于表面,很多时候没有进行恰如其分的点评;课堂上对孩子们写的训练偏少;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够到位等。《桂花雨》教材分析《桂花雨》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的第3课,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她在定居台湾的第十七个中秋节时,回忆起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写就了这篇优美的散文。这篇课文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课文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隽永,作者童年的快乐和思乡、思亲之情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溢满字里行间。学习这篇课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美好回忆。此外,还应借助相应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情感以及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是在第一课时解决字词障碍、理清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以“桂花”为线索,结合具体语句,通过朗读感情、想象画面等多种形式,体会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快乐,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自已的思乡怀旧之情的表达方式,把这样的情感寄托在充满回忆的童年事物中,会让读者读起来更加回味无穷。评测练习一、选择题1.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桂花雨》中母亲这样说的原因是()。A.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香气的确超过了杭州小山上的桂花。B.母亲喜欢家乡院子里桂花的香气,不喜欢杭州桂花的香气。C.母亲内心时刻惦记着家乡的一切,家乡的东西是最好的,没有什么比得上。D.母亲习惯了家乡桂花的香气,不适应杭州桂花香。2.下面哪句诗可以表达《桂花雨》中母亲对桂花的感情?()A.月是故乡明 B.乡音无改鬓毛衰C.每逢佳节倍思亲 D.海上明月共潮生二、判断题1.《桂花雨》这篇文章,描写了桂花飘落的优美样子,点明家乡的桂花很多。(_____)2.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告诉我们,家乡的桂花比别的地方的桂花要香,因为,家乡的桂花品质好。(________)三、填空题1.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再选择其中一组写一句话。(1)()桂花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我最喜欢桂花。(2)我()摇桂花,()喊:“好香的雨呀!”(3)()任桂花开过谢落在泥土里,那香味()差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这句话中“________”、“________”等动作和欢乐的叫喊表现了“我”摇桂花的兴奋和________的心情,“我”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桂花飘落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四、语言表达1.读句子,写出人物的心情。(1)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__________)(2)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__________)(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__________)(4)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__________)2.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给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句子中“_______”字最能表现桂花香气的______________。(3)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又”字说明作者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之情。(4)这里的桂花香。这里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用上关联词。“虽然••••••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1.用简短的文字概括选文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文中描写了作者摇桂花时的一系列动作:____、_____、________。从这些词语中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摇花时的__________。3.仔细体会摇桂花前后“我”的心情。下面描述恰当的一项是()。A.急切盼望——高兴——沉醉B.不耐烦——高兴——新奇4.判断。下面是对“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句话的赏析,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后面打“√”。A.这句话从时间、空间的角度巧妙地描述了桂花带给人们、带给家乡的快乐。()B.“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村子像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C.桂花香气太浓郁了,不仅香飘十里,而且香飘四季。()D.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课后反思《桂花雨》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所著的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美好的回忆。学生读后,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共鸣,特别是“母亲”常常说的一句话更让人回味无穷。作为第二课时,本节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桂花香和摇花乐,领悟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难点是体会母亲、作者对故乡的浓浓思念和对童年的深深怀想。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赏析文本的能力,再加上本组课文前两篇文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础。所以本节课的主要设计思路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近作者与作者情感相融,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课上完之后,个人感觉有酣畅淋漓的地方,也有许多意犹未尽之处。一、成功之处1.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后反馈,引导体会,抓住两处带“浸”字的语句体会花香之浓、情意之美,感受桂花香似浓雾似微风弥漫着整个村庄。2.通过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引领他们想象、有感情地朗读、加动作表演等方式,引领他们深入地感受到摇桂花的乐趣。此外,还利用评读来渗透“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