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导学案上期_第1页
五年级导学案上期_第2页
五年级导学案上期_第3页
五年级导学案上期_第4页
五年级导学案上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01、草原【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学习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学时安排】2课时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我会认“渲、勒”等4个生字,会写“襟、貌、渲”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的顺序和主要内容。【知识链接】简介作者: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自主学习】一、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渲染勾勒疾驰迂回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二、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脉络。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按照_______________顺序,通过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写了草原__________美,赞美了草原人民_________美,歌颂了民族大团结。【合作交流】轻声有感情地朗读1自然段。1、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草原的总体印象:空气()、天空()、草原()。2、我发现作者是通过这些景物依次描写出了草原的美丽风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能用红色笔画出第一自然段的比喻句、拟人句,用蓝笔批注自己的体会,组内交流。4、这些句子写得这么美,我要多读几遍。【课堂检测】一、看拼音写词语:yūhuílǐmàojūshùxiūsèdìtǎn()()()()()jīnpiāodàiwǔxuànrǎngōulèdīyín()()()()yíbìqiānlǐ()二、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进了蒙(méngměng)古包,热情好(hǎohào)客的主人端来手抓羊肉,干(gāngàn)部们向我们敬酒,鄂温克姑娘们给了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xíngháng)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sìshì)乎比什么语言都更感人。三、按课文填空。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天底下,_______,而___________。四面都有小丘,________,__________。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就像只用_______,不用__________________,到处_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_________,又_________,既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第二学时【学习目标】1、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重点)2、我能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难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自主学习】学习课文25自然段默读25自然段,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蒙古人民热情好客?请你用横线画出来,再读句子。(1)远道迎客——()(2)蒙古包外——()(3)蒙古包内——()(4)联欢话别——()【交流合作】1、面对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我们”有哪些表现呢?(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客人们的表现——有礼貌,亲热,一点儿也不拘束,依依惜别)。2、自读课文,用曲线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并说出把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在文中的作用。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6、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文章前面写了草原的_____美,后面写了_____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_______和________。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7、总结课文本文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是的、、,赞美了草原的___________和民族____________。【拓展延伸】香醇的美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啊!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此时你就是蒙古族同胞,你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是汉族兄弟,你想对蒙古族同胞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检测】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2、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总结与反思】2、丝绸之路【学习目标】1、认识9个生字,读记、理解“矗立、栩栩如生、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美轮美奂、遐想”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西部丝绸之路的灿烂历史。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阅读链接】阅读资料袋【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理解下列词语:矗立、栩栩如生、不计其数、崇山峻岭、美轮美奂、遐想。2.读通读顺课文,用四要素(时、地、人、事)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合作探究】默读课文,思考:1、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从文中画出来。2、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它们和伟大的路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最后一自然段和哪一个段落相照应?【拓展延伸】把丝绸之路的故事讲给家里的人听。【课堂检测】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崇()()岭()()如生五彩()()不计()()丰富()()美轮()()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1)巨型石雕矗立在______________,这里是汉代古都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2)用“____________”画出句子中有关联想的内容。(3)这句话与课文的尾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总结与反思】3、白

杨【学习目标】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抚摸、介绍、边疆、沉思、陷入”,理解带点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4、感受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学会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物。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抚摸、介绍、边疆、沉思、陷入”,理解带点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教学准备】1、教师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制作相关课件。2、学生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自主学习】1、自学生字。2、小组内互读下列词语。戈壁清晰抚摸介绍边疆沉思陷入绿毯渲染勾勒低吟奇丽洒脱迂回疾驰拘束羞涩天涯摔跤马蹄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3、检查朗读情况,指导书写,注意易错字:晰、伞、疆、陷。4、听写生字,同桌纠错。【合作交流】一、初读课文,感知文意。1、课文写了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一段对话、试着概括课文内容。按“外形特点→内在品质→借物喻人”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段组内讨论交流。2、班内交流。3、课文哪些句子写到了白杨树,请你画出来。4、朗读写白杨树的句子。5、朗读写白杨树生长环境的句子,交流你的感受。明白什么是直接描写。(茫茫,没有,没有,没有,浑黄一体)二、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1、个人自由读2、同桌互读。3、教师范读。4、班级展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1)白杨树从来都就那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2)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时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课堂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qīnɡ

xīn

jiānɡ

(

)

(

)

(

)

jiè

shào

jiě

(

)(

)

(

)

2.下面哪一组没有错别字,在后面打“√”,在错字下面画“

”,改在括号里。(1)混黄一体

高大挺秀

茫茫戈壁

)(2)风砂雨雪

界限清析

飞快闪过

)(3)抚模孩子

望着窗外

一丝微笑

)(4)陷入沉思

举着雨伞

新疆戈壁

)3.选词填空。

分辩

分辨(1)到处浑黄一体,很难(

)出哪里是天,哪里是地。(2)他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从不(

)。

顽强

坚强(3)遇到困难要(

),不要被困难吓倒。(4)在激烈的比赛中,他(

)拼搏,终于夺得了冠军。第二学时【学习目标】1、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2、感受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学会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物。体【自主学习】1、分角色朗读对话,会感情。2、划出文章中描写白杨的句子。读读感受白杨的特点。【合作探究】1、读课文1—3自然段,白杨树的外形特点是__________。(联系白杨生长的环境体会)

2、读课文4—12自然段,用勾画文中爸爸的话,白杨的内在品质是(

)、(

)、(

)。(联系白杨恶劣的生长环境)3、读课文13—16自然段,从哪些语句看出文中的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用画出来。爸爸的心思是(

),爸爸的心愿是(

)。(前后联系,体会爸爸的心思、心愿只知道不知道只知道不知道)4、白杨与爸爸有什么相似之处?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5、班级内大交流。6、进一步研讨写作特点白杨

边疆建设者哪儿…哪儿…

服从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不管…不管…总是…

不畏艰苦借物喻人【课堂检测】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3、小练笔(任选一题):(1)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2)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种物体,如《扫帚赞》《粉笔赞》《蜡烛赞》,写作思路是:外形特点→内在品质→喻人喻理。【总结与反思】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学习目标】1.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3.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冰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难点:修建风火山隧道中的施工困难及科技攻关的方法。【自主学习】1、学生自学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个别难读的字音是否读准。如械(xiè),不读jiè“狰狞”读准后鼻韵。3、交流理解的词语。银装素裹、七零八落、杯水车薪、废寝忘食、不翼而飞【合作探究】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2、“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4、交流展示:(1)、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2)、他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3)、从这些语句中体会感情。【课堂检测】1、给下列词语加注音。

妖娆

机械

开凿

巍峨

媒体

狰狞

撕扯

效率

高傲

威胁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装(

)裹

严阵(

)(

不(

)而(

)始(

)不(

)(

)车薪

七零(

)(

)废寝(

)(

)以继(

)3、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1)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2)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

【总结与反思】5、古诗词三首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3、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弄”、“怪生”、在诗句中的意思,背诵和默写课文。【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重点字:蓑、棹2、同桌互读,正音。3、再读课文,同桌互相描述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合作探究】一、《牧童》1、理解重点字词意思:弄蓑衣横野2、组内细读《牧童》理解体会诗句意思,以及诗句所表达的感情。(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铺”“弄”说明了什么?“六七里”“三四声”突出了()。(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牧童是累了,想躺下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仰望明亮的月儿心里想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个“卧”。(可爱、调皮、疲倦)(3)、再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并加上自己的想象。3、班级展示合作探究的内容。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一次读诗,读出感情。熟读成诵。二、《舟过安仁》1、字词理解:怪生棹篙安仁2、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两个小孩为什么引起作者的注意?由此可见作者的心情是()。(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作者的疑问是怎样解开的呢?(2)、自己读诗,读出孩子的调皮可爱。3、小组内交流朗读后班级展示朗读。4、熟读成诵。【拓展延伸】小结比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为什么?【课堂检测】1、背诵两首诗。2、默写《牧童》《舟过安仁》。第二学时【学习目标】1、认识“醉”“媚”“锄”“剥”,理解词语“相媚好”“翁媪”“亡赖”的意思。2、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3、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自主学习】1、请同学自由地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做到字字读准,句句通顺。2、给下面的字注音:醉媚锄剥3、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4、学生再读。读读、看看、想想。读懂的记下来,不懂的做记号。5、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相媚好翁媪亡赖【合作探究】1、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先说上阕的,再说下阕的,依次说。注意说话要有条理,先说字意、词意、再说句意。)(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看图知道。你感到了什么?学生朗读。(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4)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2、用生动的语句将你欣赏到的这副画面描绘给大家听听。3、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小结: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_____”,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____”,这户人家翁媪之间——“______”,大儿“_____”,中儿“_____”,最喜小儿“____”。4、再读全词,回味“美”(1)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2)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继续品味“醉”字。)(3)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4)朗读并背诵。【课堂检测】1、背诵这首词。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记叙文。【总结与反思】6、冬阳•童年•骆驼队【学习目标】1、认识“毡、咀嚼、傻、卸、袄、袍、漠、”等生字,会正确书写“毡帽咀嚼交错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2、了解小说《城南旧事》。3、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4、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段【学习目标】1、认识“毡、咀嚼、傻、卸、袄、袍、漠、”等生字,会正确书写“毡帽咀嚼交错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2、了解小说《城南旧事》。【自主学习】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断,配歌曲《送别》,了解小说《城南旧事》。这是根据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拍摄的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断,这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二、自读课文,步入童年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的读音。毡帽咀嚼交错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1)组内交流生字的写法。(2)组长领导组员在练习本上书写。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并个别朗读相应的课文。(1)看___________________。(2)看___________________。(3)关于_________________。(4)怀念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1)“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看出我观察很(2)“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看出我观察很(3)“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看出我很【课堂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zhānmàojiàqianjìmò()()()jiāocuòmiánǎotuóróng()()()2、填空。《城南旧事》是一篇自传体_____________,《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城南旧事》的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我们学过她的作品还有《》第二学时【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2、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背诵课文第四段。【自主学习】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在学习小组内交流。2、个人展示,有感情地朗读句子。(1)“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2)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骆驼声。童年又重领于我的心头。”【合作探究】1、“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2、“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3、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拓展延伸】作者的童年如此有趣,那么同学们的童年又有什么记忆最深的事情吗?说说自己童年最有趣的事情,把它写出来。【课堂小结】【课堂检测】根据课文填空:1、那样(),那样(),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交错地(),大鼻孔里(),白沫子()。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2、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听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临于_____________。【总结与反思】7、祖父的园子【学习目标】1、认识“蚱、嗡、啃、樱”几个生字,正确书写“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2、揣摩、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选择课文段落能有感情地朗读。3、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自主学习】1、读准下列词语蚂蚱嗡嗡樱桃蚌壳嘟嘟瞎闹倭瓜水瓢啃咬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3、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合作探究】1、默读课文,为什么“我”对园子念念不忘呢?例如:(1)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2、还从哪里看出“我”是自由的?从文中找出快乐自由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例如:读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那份自由。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愿意接一个瓜,就接一个瓜”

“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4、再次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快乐自由的心情。【课堂小结】课文通过对和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课堂检测】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2、摘录优美句子。【总结与反思】8、童年的发现【学习目标】1、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书写“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妨碍、痴迷、羞愧、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童年时的天真可爱以及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4、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活泼的风格。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书写“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妨碍、痴迷、羞愧、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阅读链接】草履虫原生动物门,纤毛虫刚,体圆筒形,前端较圆,中后部较宽,后端角尖,从背上看,形状像导致的草丛。【自主学习】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二、自由朗读文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妨碍、痴迷、羞愧、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组内交流每个词的写法,组长领导组员写生词,较难写的多写两遍。三、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四、反复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合作探究】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1)找出有关的句段。(2)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2、小组汇报,课堂交流。(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并且发现()也具有(),于是便产生了(),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2)我们一起找()请教,()给我们解答。(3)()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渴望弄明白()。(4)我对“__________”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_________”。【课堂检测】1、给下列词语注音。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痴迷羞愧绞尽脑汁2、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第二学时【学习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童年时的天真可爱以及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重点)3、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活泼的风格。(难点)【自主学习】精读课文,感悟“发现”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2、小组内朗读课文中所画的句子。【合作探究】1、交流体会句子意思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自由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2、从中可以体会出我是一个。3、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