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x-音乐教案_第1页
《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x-音乐教案_第2页
《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x-音乐教案_第3页
《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x-音乐教案_第4页
《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x-音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年歌声——“学堂乐歌”繁昌第二中学许海涛教材分析“学堂乐歌”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中的内容。“学堂乐歌”是指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新式学校中音乐课程中大量传唱的一些原创歌曲。其产生与当时社会,文化大有关系。清末民初,向西方学习,要求废科举、办学堂、变法维新已成为中国大众的一致呼声。一些有志之士从日本或欧洲留学音乐归来,在国内新学堂开设乐歌课,教唱一些新歌,当时称之为“乐歌”,后来音乐史上将这时期的学校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设计思想本课的特点在于:从“学堂乐歌”时期典型代表的音乐作品入手,用音乐作品来了解其价值,淡化“学堂乐歌”的政治、历史功能。本课通过“乐歌”的创作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送别》、《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三首“乐歌”找出“学堂乐歌”时期音乐创作的特点并运用于“乐歌”的创作。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送别》、《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使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了解这些“乐歌”所反映的时代思想。知识与技能了解“学堂乐歌”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及创作特点等。认识、了解沈心工、李叔同的生平及其创作。能自然、从容演唱所学“乐歌”。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分析等方法挖掘“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能合理的运用“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进行再创作。教学内容1、《送别》2、《男儿第一志气高》3、《黄河》4、沈心工与李叔同5、“乐歌”创作教学重点“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教学难点运用“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进行再创作。学情分析高中生思维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知识结构相对完善,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和想法,开始会用挑剔的眼光来看课堂,所以教师所选的课题对他们缺乏吸引力就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认知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他们所想要的不仅仅只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和教师的口头传授,更希望了解他们现实生活中处处可接触到的歌曲且能够参与在其中的音乐作品。但是他们虽然喜欢听唱歌曲,去不能自主、大胆的进行创作的尝试,所以我要做的就是积极引导学生去体验、学习、思考、展示,相信学生通过对“学堂乐歌”的学习、了解、鉴别与实践,他们的审美判断力和对音乐的热爱程度一定会逐步提高。教学策略与设计高中新课标指出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本课通过三首不同内容、情绪、创作手法等的歌曲,目的在于一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习惯,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与评价判断能力。自制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欣赏教学的“通感”,引导学生进行多渠道参与和感受音乐作品。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讨论、归纳、创作实践等方法,获取新知识,并能独立地进行音乐的再创作。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音乐练习簿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李叔同《送别》1、欣赏“我是歌手”李健《月光》。提问:间奏部分的旋律同学们熟悉吗?歌曲叫什么名字?知道流传了多少年了吗?2、总结,导出课题。3、学生演唱《送别》4、播放《旅愁》提问:与《送别》有何异同?5、教师范唱《梦见家和母亲》提问:与《旅愁》有何异同?6、总结,李叔同思考演唱聆听对比结论1、把导入部分与李叔同《送别》内容叠合是特意为之的,从容衔接。2、学生通过演唱、聆听、对比等方法追溯《送别》出处,了解“学堂乐歌”时期“西洋音乐”的传入,音乐创作的特点之一:“选曲填词”。3、通过视频了解李叔同生平,增强学生对于创作者和时代背景的关注度。二、主体部分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乐歌”创作2、沈心工3、《男儿第一志气高》4、《黄河》1、“乐歌”第一阶段创作。2、“学堂乐歌之父”沈心工。3、欣赏《男儿第一志气高》提问:歌曲适合在哪个场景下运用较为合适?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4、学生唱《男儿第一志气高》乐谱提问:依次出现哪些音符?有无乐句重复?5、完整演唱《男儿第一志气高》提问:找出歌词与音符的结合特点?6、总结。7、“乐歌”第二阶段创作。8、欣赏《黄河》提问:欣赏作品的同时请浏览作品的歌词不仅描绘关外壮丽景观还有什么?9、教师范唱《黄河》提问:在欣赏的同时请浏览作品的乐谱与《男儿第一志气高》相比较多了哪些音?10、总结11、“乐歌”最后阶段创作合作创造聆听思考演唱对比结论1、“乐歌”的创作是本节课的一条主线,所以从这里开始“乐歌”创作贯穿始终。2、同样是用视频的方式呈现沈心工生平简介。3、通过演唱《男儿》乐谱来挖掘“学堂乐歌”的另一创作手法:“运用我国传统音乐”。4、通过演唱《男儿》乐谱发现音乐创作常用手法:“乐句重复”。5、通过完整演唱《男儿》找出“学堂乐歌”时期作品特点之一:“一字一音”。6、通过归纳《男儿》作品特点并运用在“乐歌”第二阶段创作,逐步完善作品。7、通过欣赏《黄河》找出“学堂乐歌”所反映的时代思想“保家卫国、抵御外侮”。8、通过欣赏、对比《黄河》衍伸出“学堂乐歌”时期:“我国音乐家对西洋作曲技术的运用”。三、结束部分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原创“乐歌”呈现1、分组演唱学生的原创“乐歌”。2、升华《送别》中结束本课合作表现总结1、在原创“乐歌”的呈现中对“学堂乐歌”特点温故。2、教师对“学堂乐歌”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进行升华,让学生充满对中国音乐发展的憧憬。十一、教学反思“学堂乐歌”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可能是一节比较枯燥而难以接受的课,从歌词、曲调、思想内涵等都与现今学生传唱的歌曲相距甚远,因此,如何让学生能迅速进入欣赏的情境,产生想听、爱听“学堂乐歌”的愿想,是老师首先考虑的问题,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高中音乐鉴赏课更多的是教师讲、学生听,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这种被动聆听的境地,慢慢会失去主动欣赏的愿望,因此,在课堂里我始终让学生动口唱、动手创作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通过听唱结合,师生互动交流,感受音乐的内在思想,体验创作带来的强大成就感。本节课我以“乐歌”的创作为主线,《送别》、《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三首代表作品穿插其中,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找出其创作特点,并能运用在“乐歌”的创作中,最后以完整原创作品呈现。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了知识,发挥了音乐创作才能,提高了兴趣。整节课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