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_第1页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_第2页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

一、研究的主要问题“留在城里”是20世纪80年代农民因工作的增加而产生的一种新社会现象。自2002年以来,研究人员在教育学、心理学、人口学和社会学的各个领域对“漂浮儿童”进行了宏观和微观研究。综观文献,研究焦点较多集中在尚在原乡的未成年“留守儿童”上,但“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与相关研究是不同步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第一代“留守儿童”已长大成人,这部分已步入青年期的群体的人格特征如何,与现在“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是否有一致性或差异性以及留守经历对他们的人格影响程度如何,这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本研究以有“留守经历”步入青年期的群体——大学生为例,从实证的角度,对他们的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为高校管理提供新思路,为有相似生活背景的未成年“留守儿童”和已成年的青年的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二、对象和方法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郝振、崔丽娟研究发现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半年是一个关键时期,可以作为划分留守儿童的标准,因此,本研究将父母双方或一方曾在其成长阶段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并与父母分别居住时间长达半年以上,年龄在17-21岁,现就读普通大学者,定义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笔者整群随机抽取江西省3所一般本科院校1000名一年级大学生(入学三个月后)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893份,有效率89.3%。其中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有432人,男生200人,女生232人,并以461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为普通对照组,其中男生223人,女生238人;年龄分布为17-21岁。2.基本信息问卷本研究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EPQ)和自编基本信息问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测试,现场匿名独立填写,当场收回。应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三、结果1.独立样本t检验为了解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在人格特征是否存在差异性,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两组被试在精神质和内外向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比没有该经历的普通大学生更内向、更孤僻,见表1。2.人格特征与内外向得分比较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性别上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发现,有“留守经历”男、女大学生的精神质和掩饰性得分均高于普通大学生,内外向得分低于普通大学生,见表2。对有“留守经历”男、女大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发现,男、女生在精神质(t=2.264,P﹤0.05)、内外向(t=-6.696,P﹤0.001)和掩饰性(t=4.603,P﹤0.001)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家庭双方外出工组学生精神质和人格情况的差异分析对父母外出务工不同类型组学生的人格特征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父母单方外出打工组学生精神质和神经质分要高于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组学生,其中,母亲一方外出打工组学生的得分要高于父亲一方外出打工组学生,见表3。4.精神质、内外向和衔接性通过对不同监护方式组学生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发现,在精神质、内外向和掩饰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表4显示,老一辈监护的学生精神质和掩饰性分高于其他组,由亲戚或邻居监护的学生要比其他组人际更敏感。5.精神质、进行精神质、中介性分析为考察与父母团聚不同频次对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我们对此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发现,在精神质、神经质和掩饰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两年以上团聚一次组学生在精神质、神经质和掩饰性分值上均高于其他组学生,见表5。6.父母从学校学生外出警务组与非学生动物差异比较为了解父母开始外出务工时间对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我们以父母开始外出务工时间为小学之前、小学、初中、高中为标准将群体划分为四段,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在神经质、内外向和掩饰性上存在显著差异,采用LSD法进行事后多重比较,结果显示父母从学生初中开始外出务工组学生比其他组学生要更内向,掩饰性更高,情绪稳定性更差,见表6。四、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特殊监护的具1.霍妮的基本焦虑说理论认为,从小缺乏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暖的孩子,就会产生不安全感,如果对父母抱有敌意,他们的这种态度就会投射到周围所有的人和事上,从而容易导致他们体验到基本焦虑,可见,家庭环境决定儿童对社会的反应方式,从而决定儿童的人格发展。从表1也可以发现,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比普通对照组学生表现得更孤独、内向、情感更冷漠,这与林宏研究发现“55.5%的留守孩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一致。从表2显示,有“留守经历”男、女大学生的精神质和掩饰性得分均高于普通大学生,内外向得分均低于普通大学生,此与对未成年留守儿童的人格研究有不同观点,留守儿童有明确的是非感,对他人表示关心,能与他人友好相处,但表现得较为内向。而第一代已成年的男女“留守儿童”相较普通男女大学生表现得更冷漠、孤独和内向,这与我国“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与相关研究不同步和目前国家社会对未成年“留守儿童”的关注更多有关,因此,高校对这部分有着特殊成长经历的大学生可以利用大学的人文环境,净化和完善他们的人格特质,从而使他们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2.有“留守经历”的男生相较女生表现地更内向、对人抱有敌意、攻击性强、缺乏同情心、喜欢搞恶作剧、更易撒谎,常青的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人格上男孩比女孩更为内向和孤独”也证实了这点。这可能与男生的心理成熟时间与生理发育通常要晚于女生有关,这也体现了青春期的男生其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相较女生更差。此外,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现象也使得男生不论在家中还是社会地位相对高于女生,受到的关注更多,纵容现象也更多,再加上家庭教育的缺失,男生更易形成不良人格特点。因此,对有“留守经历”的男大学生可以多多鼓励他们参与班级、社会活动,逐步树立起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让他们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变的更加开朗、合群和有责任感。3.母亲是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他人,二者间有着最亲密的接触,一般从婴儿期一直延续到青少年期。从表3发现,母亲一方外出打工比父亲一方外出打工对学生的人格影响更大。父母单方外出务工在SCL-90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上要高于双方外出打工,这与对未成年留守儿童的研究存在不一致,这可能与这种单亲监护模式有关。由于一方在外打工,另一方在家要承受照顾家人和从事更多农业生产的双重负荷,过重的劳动负担势必会影响监护人对孩子的照顾和监督,甚至出现对孩子缺乏耐心经常打骂等现象,刘迪在对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研究中也发现了单亲监护容易使儿童出现问题。4.由老一辈监护的儿童曾经说谎的比例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并常常出现自卑、冲动、孤僻和焦虑等消极情感体验。从表4可以看出,老一辈监护方式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不良人格的形成影响最大。本研究还发现,由亲戚、邻居监护的学生要比其他组人际更敏感,更内向。可见,寄养教育的孩子往往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性格上容易过分敏感、脆弱,没有心理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表5可以发现,父母与孩子团聚频次越少,对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越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刘明兰认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方式和频率会影响着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发展。因此,如果父母外出,而且又不常和孩子团聚,由于亲子沟通的缺乏,必然会对儿童的人格培养以及心理弹性的提高造成很大的影响。可见,外出务工的父母,应该定期与子女联系,要善于挖掘和倾听子女的心事,要注意不要把过多的家庭和社会压力传递给孩子,以保证其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5.父母从孩子初中阶段开始外出务工组比其他组学生情绪稳定性更差、更内向、掩饰性更高。这与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