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供求关系概述_第1页
西方经济学供求关系概述_第2页
西方经济学供求关系概述_第3页
西方经济学供求关系概述_第4页
西方经济学供求关系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经济学供求关系概述第一节微观经济学概览一、经济系统的构成

天气炎热导致空调价格上扬,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导致高油耗的二手车卖不出去;农民改种小麦为蔬菜获利颇丰,但随着大棚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农民并没有获得更多的好处;同样的房子,交通便利的地方就贵,而远郊却便宜;……经济学家是如何看待所有这一切的呢?他们又是如何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呢?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它所涉及的内容作一鸟瞰,以便大致了解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框架。如图2.1所示。我们知道,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可能性曲线上A、B两点的选择问题。在以市场机制发挥主要作用的经济社会中,解决基本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两种商品的价格。所以,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任意一种商品的价格决定问题。而决定商品价格的是买者和卖者,他们的行为构成了一个经济系统。所以让我们从认识他们开始。图2.1既定资源的配置在一个以市场为资源配置基本方式的经济系统中,基本的决策单位是家庭和厂商。家庭又被称为消费者。首先,为了生存家庭需要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这些商品可以是他们所自身拥有的,也可以是他人生产的。当一个家庭需要消费他人生产的产品时,这一家庭通常就成为一个购买者。为了获得购买所需要的支付,家庭必须拥有可供支配的财富。随之而来的另一个决策是,家庭需要选择获得收入的方式和数量。

经济系统中另一个基本决策单位是厂商。厂商又被称为生产者,是指把投入转换为产出并在市场上进行销售的某一经济单位。厂商要选择生产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并根据这些数量选择相应的投入。在进行上述决策时,厂商的目标通常以利润为目标。

除了家庭和厂商这两个基本决策单位之外,在混合经济中另一个决策单位是政府。不过,为了集中考察市场配置资源能力,我们在基本理论框架中不包含政府。

在一个经济系统中,家庭和厂商之间的联系可以由下面的图2.2表示出来。

图2.2经济系统的运行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如上所述,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既定资源的配置问题。在市场经济中,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说明价格决定问题,而价格决定又是在家庭和厂商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为了说明价格决定,让我们再次考察图2.2。图2.2经济系统的运行在市场上,任意一种商品(比如西红柿)的价格取决于两个方面。

图中左、右两个方框分别表示家庭和厂商。图的上半部分表示产品市场。消费者通过在产品市场上购买所需的商品(如西红柿等),在消费中得到最大的效用满足,进而可以导出消费者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而生产者通过一定的生产过程,生产出一定量的商品(如西红柿等),进而通过在产品市场上出售获得最大的利润,从而也可以导出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和生产者对产品的供给相遇于产品市场,由此决定了每种产品的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图的下半部分表示生产要素市场。在这里,家庭和厂商的角色发生了对调,家庭在要素市场上提供生产要素,如提供一定数量的劳动、土地等,以取得收入,他们在这里表现为供给者。厂商在要素市场上购买生产所需的投入,如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租用一定数量的土地等,以获得投入,他们在这里表现为需求者。

消费者对生产要素(如劳动、土地)的供给和生产者对生产要素(如劳动、土地)的引致需求相遇于生产要素市场,

由此又决定了每一种生产要素(如劳动、土地)的市场的均衡价格(如工资、地租)和均衡数量。

生产者购买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价格等于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这四部分分别构成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的提供者的报酬收入。因此,这部分理论又被称为收入分配理论。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中,无论是在产品市场,还是在要素市场,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厂商的经济活动都表现为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各自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产品市场和每个生产要素市场,进而所有的市场,都实现了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在这样的完全竞争的均衡状态中,每一种产品都以最低的成本被生产出来,每一种产品也都以最低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足,厂商获得最大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根据各自对生产的贡献都得到了相应的报酬。

这样,分析上述行为的微观经济学就包含下面的内容:

供求论:需求和供给分析;

效用论:消费者行为分析;

生产论、成本论、市场论:厂商的行为分析;

分配论:要素价格决定理论;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所有市场的均衡及其效率分析;

市场失灵及政策: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第二章供求分析概述第二节需求一、需求

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经济行为的相互联系表现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而正是这种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市场的价格。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作为微观经济学的起点,本章余下的内容将分别介绍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通常把某一特定价格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称为这一价格下的需求量。

(一)关于需求的定义,有三点需要注意:

1.其他条件不变:这是指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只考虑需求的数量和价格之间的变动关系。

2.各种可能的价格:这表明,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涉及到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而不是某一单个的数量和价格,通常用表示。

3.愿意而且能够购买:这是指消费者不仅对这种商品具有需求而且还必须具有支付能力。

(二)一种商品的需求有三种表示方法:

1.需求表:商品的需求表是一张表示某种商品可能的价格和与这些价格相对应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2.需求曲线:商品的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的商品的不同的价格—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如图2.3所示。图2.3需求曲线3.需求函数:如果用(在不引起误会的条件下,为了简单起见往往省略上标而直接用)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用P表示这种商品的价格,用表示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则需求函数可以用=()来表示。图2.3中的曲线代表的函数就可以写成为=()。二、需求规律

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满足需求规律看起来是合理的。在价格较高时,就减少购买量,否则会损失掉购买其他商品的机会;而在商品价格较低时,就可以多购买一些,做到了既省钱,又多“办事”。有关消费者这种行为更深层的解释,将在下一章中给出。

需求规律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的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需求规律给出了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基本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消费者的行为都严格服从这一规则,下面的三种情况可以作为需求规律的特例。

第一,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数量轴的直线。

第二,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数量轴的直线。

第三,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对一些炫耀品的需求可能具有这样的特征。即使抛开这些非理性的因素不说,有时某些商品的需求量也会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

这种情况一个的典型例子是吉芬商品。

背景资料:吉芬商品: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吉芬发现,在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土豆价格上升,但是土豆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这一现象与经济理论中通行的需求规律相矛盾,因而被称为“吉芬难题”。随着经济学的发展,这一难题得到了解决。(我们将在下一章中给出它的解决方案。)经济学家发现,这种商品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必需品,人们对它们的需求是需求规律的特例。由于源于吉芬,这类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也就被称为吉芬商品。\o"关闭提示"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消费者对所有商品的需求都满足需求规律。尽管如此,在经济学中通常认为,大多数商品的需求曲线具有向右下方倾斜的特征。

背景资料:经济学中的规律:经济学中的规律并不像自然科学中的规律那样精确,正如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所言:“经济学的规律可与潮汐的规律相比,却不能和简单与精密的引力定律相比。因为,人们的活动是如此多种多样和不确定,以致在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中,我们所能做的关于倾向的最好的叙述,必然是不精确的和有缺点的”。(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三、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

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除了受商品的价格的影响外,还受许多其他因素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预期以及政策因素等。

(一)关于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在特定价格下,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例如,一个喜欢吃甜点的女孩在意识到应该保持自己姣好的身材时,其对甜点的需求量就会减少。

(二)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于大多数正常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试想,在某一个夏天,你失业了,那么你对冰激凌的需求会如何呢?

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然而,存在着一类特殊的商品,对它们的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这种商品被称为低档品。典型的例子是我们北方的大白菜。

(三)关于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它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根据变化的方向,可以把相关商品与这种商品的关系分为替代关系和互补关系。如果相关商品的价格与该商品的需求量成同方向变化,则把这种相关商品称为替代品,如西红柿和黄瓜;

如果相关商品的价格与该商品的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化,则把这种相关商品称为互补品,如羽毛球拍和羽毛球。

(四)关于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

(五)关于政策因素。这项因素主要是国家制定的某项政策通过影响上述四个因素来影响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如国家提高所得税率就会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降低,进而减少商品的需求量。

综上所述,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可以看成是所有影响该商品需求量的因素的函数。用表示该商品的价格,表示消费者的偏好,、、…分别表示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表示消费者的收入,表示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则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在引入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之后,我们扩展了消费者的需求函数。这意味着,上述所有因素变动都将引起需求量的变动。那么,这些影响将如何影响需求曲线呢?为此,我们有必要区分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两个概念。

让我们考察一个家庭对西红柿的需求,如表2-2所示。在表中,需求量的变动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一是在收入保持不变(500元或者800元)的条件下,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二是在每一个可能的价格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在经济分析中,为了方便起见,通常把商品本身价格变动引起的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而把其他因素引起的消费者在每一可能的价格下所有需求量的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可以通过需求曲线得到进一步的说明。需求量的变动由商品本身价格引起,因而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而需求的变动则是由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引起,因而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并且一般地,如果需求曲线因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因素而向右上方移动,则称消费者的需求增加;反之,如果需求曲线左下方移动,则称需求减少。

类似地分析其他因素的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五、从单个家庭的需求到市场需求

尽管前面我们讨论的都是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但是,通过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我们可以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下面的例子说明了这种求取的过程。假设市场上只有两家准备购买西红柿的家庭,表2-3给出了张太太和李太太两家对西红柿需求状况。由于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的需求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7.例如,你对麦当劳汉堡的需求为:价格(P)1234567数量(Q)10864210根据这一表格,可以得出一条需求曲线。

对麦当劳汉堡的需求量,除了它的价格以外还包含其他商品的价格比如肯德基炸鸡的价格,你的收入,对炸鸡的偏好比如你是否正在减肥,等。

除了价格以外的因素发生变动将导致需求曲线变动。第三节供给一、供给

与需求的概念相类似,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或厂商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对应于某一特定的价格,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称为供给量。

(一)供给的定义同样需要注意三点:

1.其他条件不变:只考虑价格因素对供给量的影响。

2.各种可能的价格:强调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而不是某一单个的数量和价格。

3.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数量:指生产者不仅有供给愿望而且有供给能力。

(二)一种商品的供给有三种表示方法:

1.供给表:商品的供给表是一张表示某种商品可能的价格和这些价格下生产者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序列表,如表2-4。2.供给曲线:商品的供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不同的价格—数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通常用表示。如图2.4所示。图2.4供给曲线3.供给函数:如果用(在不引起误会的条件下,为了简单起见往往省略上标而直接用)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用表示这种商品的价格,用表示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则需求函数可以用=()来表示。图2.4中的曲线代表的函数就可以写成为=()。二、供给规律

与需求规律相类似,我们也有一个供给规律,即一种商品的供给量随着这种商品的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它的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商品价格提高对厂商而言意味着更加有利可图,因而增加生产。

供给规律意味着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供给曲线也有特例:

第一,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数量轴的直线,如图2.5所示。这表明,无论商品的价格有多高,生产者供给既定数量的商品。例如,一城市中土地的供给。图2.5垂直的供给曲线第二,供给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数量轴的直线,如图2.6所示。这表明,在一个特定的价格下,生产者愿意供给任意数量的商品。图2.6水平的供给曲线第三,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表明,随着商品价格的提高,生产者的供给量减少。例如,劳动供给,如图2.7所示。图2.7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以上三种特殊情形说明,供给规律并不是对所有的生产者行为都适用。但对大多数商品而言,供给满足供给规律。三、影响供给量的其他因素

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除了受它自身价格的影响外,还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因素有:生产者的目标、生产的技术水平、厂商生产的其他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以及政策因素等。

(一)生产者目标。特定的价格下,不同的目标决定生产者供给商品的数量。

(二)技术水平。在一般的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的产量就会增加。

(三)相关商品的价格。厂商所生产的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另外一种商品供给量的影响取决于这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如果这两种商品是连带品,如小型炼油厂生产的汽油和煤油,一种商品价格提高引起另外一种商品供给量的增加;如果两种商品是竞争性商品,如一家服装厂生产的成人衣服和儿童衣服,则一种商品价格提高,另外商品的供给量减少。

(四)生产的成本。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成本上升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减少。相反,生产成本下降会增加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五)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看好,如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上涨,生产者在制定计划时就会增加产量供给。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是悲观的,如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下跌,生产者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就会减少产量供给。

(六)政策因素。它也是国家制定的政策通过影响上述因素来影响供给量。例如,向原材料征税就会提高成本,从而使得供给量减少。

综上,如果用表示商品的价格,表示生产技术水平,、、…表示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表示生产要素的价格,表示预期价格,则供给函数可以表示为:=(,,,,…,,,…,)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与需求分析一样,我们也区分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它是指只是由于商品价格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商品供给量的变化,在图上可以表示为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变化。如图2.8所示的供给曲线,由于商品的价格从下降到,商品的供给量由减少到,这就是供给量的变动。图2.8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变动:它是指由于除价格以外的其它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商品供给量变化,在图上可以表示为供给曲线的移动。如图2.8中,当生产的技术水平提高时,供给曲线从向右移到;成本增加导致供给曲线从向左移到,这就是供给的变动。一般地,在特定价格下使得供给量增加,即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称为供给增加;反之,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称为供给减少。从单个厂商的供给到市场供给

前面我们讨论的都是单个生产者的供给曲线,但是,只需把所有单个生产者的供给曲线横向相加即可。假定市场上只有两个生产者,它们各自有其自身的供给曲线,那么只要把在同一价格水平下的两个生产者的供给量加在一起,放在第三个图中,就得到了市场的供给曲线,如图2.9所示。图2.9从单个供给曲线到市场供给曲线由于每一个生产者的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市场的供给曲线也向右上方倾斜。第四节市场均衡一、均衡的含义

均衡也是在西方经济学中被广泛运用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系列条件相互制约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消,也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正因为如此,进一步地,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往往在于寻找在一定条件下经济事物的变化最终趋于静止之点的均衡状态。

依照分析中是否涉及到时间因素,均衡可以划分为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如果不考虑一个经济事物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而只考察均衡状态的性质以及实现均衡所要达到的条件等,那么这种分析就是静态均衡分析。在静态均衡分析中,如果决定均衡的因素发生了变动,经济事物将会处于一个新的均衡。对新旧均衡所进行的比较分析就是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如果在均衡分析中引入时间因素,考察经济事物所处的状态随着时间因素变动而变动的过程,而不是考察决定均衡状态的因素,那么这种分析就是动态均衡分析。二、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

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的市场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图2.10均衡价格的形成如图2.10所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于点,点为均衡点。在均衡点,均衡价格为,均衡数量为。显然,在均衡价格的水平,消费者的购买量和生产者的销售量是相等的,都为;或者说,在均衡数量的水平上,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是相等的,都为。因此这样一种状态便是一种使买卖双方都感到满意,并愿意持续下去的均衡状态。

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一般说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偏离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地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在图中,当市场价格为()时,市场上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商品出现过剩,即出现超额供给状况,从而市场的价格要下降,直到与均衡价格PE相等为止;

当市场价格为()时,市场上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商品出现短缺,即出现超额需求状况,从而市场价格要上升,直到与均衡价格PE相等为止。

此时,市场的供求量均等于市场均衡数量(==),市场达到均衡。三、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

以上我们说明了需求和供给如何决定市场均衡,市场均衡又如何决定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过程。不过,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是以特定需求和供给为条件的。如果某些事件导致需求或者供给发生变动,则市场均衡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变动前后均衡状况的比较分析被称为比较静态分析。

背景资料: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经济的均衡可以理解为相互作用的经济因素决定一个经济量并使其处于稳定状态的过程。但是,这种稳定状态的决定是以其他因素不变为条件的。当这些因素之一发生变动时,会导致经济变量原有的均衡发生变动。如果我们不考虑随着时间因素而只考察这一经济量实现均衡以及均衡状态的变动,那么这种分析就是静态分析;如果我们进一步考察随着时间变动,经济变量逐渐调整的过程,则这种分析就是动态分析。

以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为例。假定决定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因素只有价格,而收入、要素价格等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则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可以简单地写成为:QD=a-bPQS=c+dP其中,A.B.c和d等参数取决于被假定为不变的因素所决定。于是,在这些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我们就可以由QD=QS决定该商品的均衡价格PE:PE=(a-c)/(b+d)由此决定均衡价格就是静态均衡,这种分析方法就是静态分析。

在静态分析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比较静态分析。如果上述被假定不变的因素发生了变动,比如消费者收入变动将导致a增加,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发生变动。如果我们不考虑价格调整的过程,只分析收入变动后的均衡价格与原有均衡之间的比较,则由PE=(a-c)/(b+d)可以知道,在a增加后,均衡价格PE会提高。这种分析就是比较静态分析。

如果我们假设记录第一天的价格为P1,第二天的价格为P2…,而第t时的价格为Pt,同时我们考察Pt随着时间t变动的情况,那么这种分析就是动态分析。

对市场均衡进行比较静态分析需要三步:第一,确定事件对需求还是对供给产生影响;第二,确定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移动方向;第三,用供求分析的图形说明这一事件如何影响均衡,即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如何变动。

(一)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比如,当前年轻人喝咖啡渐渐成为一种时髦),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需求减少(比如,人们发现喝咖啡容易引起精神紧张)会使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

(二)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比如发现的新的油气田,从而使得石油供给增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比如,地震导致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三)需求和供给都发生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如果一个事件同时影响到需求和供给或者是分别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同时发生,那么均衡也会发生改变。

假设事件导致需求增加。如果事件也导致供给增加,则均衡数量增加,但均衡价格是否增加却难以确定,这取决于需求和供给的状况已经变动的大小;

反之,如果事件导致供给减少,则均衡价格一定提高,但均衡数量的变动无法确定。

假设事件导致需求减少。此时供给增加,则均衡价格一定降低,但均衡数量的变动无法确定;反之,供给减少,则均衡数量减少,但均衡价格的变动无法确定。西红柿价格上升,比萨饼的供给减少,从而比萨饼的均衡价格提高。第五节弹性理论一、弹性的概念

我们知道,当一个经济量发生变动时,另一个经济量也会随之变动。现在我们想考察相应于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动,另一个经济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例如,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会相应地作出调整。那么,他作出调整幅度到底有多大呢?最初我们或许会想,如果价格变动一个单位,需求量变动的幅度越大,消费者作出调整的幅度越大。因而每单位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大小可能是一个适当的衡量。但这一度量标准会遇到两个问题:其一,价格和需求量变动的数量单位不甚明确;其二,商品最初的价格也会影响到消费者对需求量的调整幅度。

经济学中用弹性概念度量这种敏感程度。假设经济量对另一个经济量产生影响,那么对的影响程度可以由弹性系数加以衡量:

利用弹性系数,既可以消除经济量的计量单位的影响,又可以考虑到这些经济量本身的大小。1.你能说明为什么经济学家倾向于用弹性而不是变动率来说明一个经济量对另外一个经济量的影响吗?答案:1.用变动率表示这种影响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在分析经济问题时涉及到的经济变量往往会有单位,而变动率不能消除这种单位;二是变动率没有考虑到初始的位置。二、需求的价格弹性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相应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相对变动的敏感程度,通常用弹性系数加以衡量。需求的价格弹性定义为,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即:

如果用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分别表示需求量和价格,和分别表示需求量和价格的改变量,则: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

首先,在弹性公式前面有一个负号,它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呈反方向变动,为了保证弹性值为正,在其公式前面加上一个负号。

其次,在公式中,是需求量的变化率(/)与价格的变化率(/)之比,而非/,所以,弹性系数不仅与每单位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即/,而且与价格及需求量的初始状态有关。

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值的大小可以把商品分成五种类型:

1.,需求完全无弹性。此时,商品的需求曲线垂直于横轴,它表示在任何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都是固定不变的。

2.,需求缺乏弹性。此时,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直观上,商品的需求曲线比较陡峭。

3.,需求为单位弹性。此时,需求量的变动率恰好等于价格的变动率。此时,商品的需求曲线为一条双曲线。

4.,需求富有弹性。此时,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直观上,商品的需求曲线比较平坦。

5.,需求具有完全弹性。这表明,价格一旦下降将导致需求量趋向于无穷大,而价格上升又将使得需求量为。此时,商品的需求曲线为一条水平直线。二、需求的价格弹性

(二)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既然每一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都有可能不同,那么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是什么呢?概括起来主要有:

第一,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一般说来,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小,奢侈品的需求弹性较大。例如,对看病的需求弹性小,而对乘坐游艇的需求弹性就大。

第二,商品的可替代的程度。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往往就越大;相反,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往往就越小。对一种商品所下的定义越明确越狭窄,这种商品的相近的替代品往往就越多,需求弹性也就越大。

第三,商品的用途的广泛性。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用途越是广泛,它的需求弹性就可能越大;相反,用途越是狭窄,它的需求弹性就可能越小。

第四,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者在某种商品上的消费支出在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商品的需求弹性可能越大;反之,则越小。

第五,与消费者作出调整的时间有关。时间越短,弹性就越小;时间越长,相对而言,弹性就越高。

以上诸因素可以综合发挥作用。二、需求的价格弹性

*(三)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

需求的价格弹性被定义为相应于每单位价格百分比的变动,消费者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但在计算弹性值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在特定的价格下,相应于价格提高和价格下降,消费者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会有所不同,相应地弹性值也会不同。那么,为了计算弹性值的大小,经济学家通常使用弧弹性和点弹性的概念。

考虑下面的问题,一个购买冰激凌的消费者,在价格为元时他每周对冰激凌的需求量为个,当价格为元时,他的需求量下降到个。那么该消费者对冰激凌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多少呢?

很显然,如果我们假设价格由元变动到元,则,,,。于是,弹性系数为:。

对于同一个消费者而言,如果价格从元降低到元,则需求量就会从个上升到个。类似地,弹性系数为:。

比较两个数值不难发现,这两个数值的计算没有多大问题,但弹性系数却有较大的差异。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价格变动的初始点。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用中点方法来计算弹性。

取价格变动前后价格与需求量的中间值代替原来的初始价格和需求量。一般地,假设价格由P1变动到P2,相应地需求量由变动到。我们令,,并且继续有,,则弹性系数可以:由于上述弹性系数只与需求曲线上两个点的特征有关,即度量了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因而也被称为弧弹性,相应地上述公式也记成为:为了巩固弧弹性的计算,我们计算由图2.11给出的线性需求曲线上的弧弹性。计算结果列在表2-5之中。图2.11线性需求曲线一条线性需求曲线上的弹性变化如图2.12所示。图2.12线性需求曲线上的弹性变化注意:用弧弹性表示需求的弹性值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价格变动前后的差额越大,弹性值与需求的实际情况差距就越大。

为了消除这一问题,我们希望价格变动“充分地小”,这就有点弹性的概念:它是指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零时的需求弹性,即需求曲线某一点上的需求量的无穷小的变动率对于价格的无穷小的变动率的反应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点顺便指出,从点弹性的计算公式中我们不难看出,需求的价格弹性不仅与需求曲线的斜率有关,而且与有关。这就是说,弹性值不仅于需求曲线的倾斜程度有关,而且也与需求曲线上的位置有关。题目:

1.假设消费者的需求函数为Q=10-2P,利用点弹性公式分别计算P=1,P=2.5,P=4时的弹性系数。

2.“需求曲线越陡,其价格弹性就越小;需求曲线越平缓,其价格弹性就越高。”这句话对吗?

3.“直线需求曲线上的任一点,价格弹性值都相等。”这话对吗?答案:1.根据需求函数知道,dQ/dP=-2,所以:

点EP=2p/q

然后,根据P=1.2.5和4,分别求出Q=8.5和2,代入到上式,可以得到点弹性值为点EP=1/4.1和4。

2、不准确。弹性值不仅与倾斜程度有关,而且与位置有关。只有当最初的状况相同时,才有这样的结论。

3、不对。在直线上的任何一点,曲线的倾斜程度都是一样的,但在上面的例子中弹性值却不同。三、其他的需求弹性

(一)需求的收入弹性

除了需求的价格弹性以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弹性概念,常用的有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相对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的相对变动的反映程度。它的一般公式为:如果用表示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消费者的收入,表示收入的变动量,则公式为:注意,这个公式与需求的价格弹性相比,没有负号,这是因为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因此可以根据需求的收入弹性的符号,把商品划分为两种:正常品和低档品。

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也增加时,即与同方向变动,大于零,这种商品就是正常品。

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时,即与反方向变动,小于零,这种商品就是低档品。

需求的收入弹性也有弧弹性和点弹性之分,请读者参照需求价格的弧弹性和点弹性自行写出公式。(二)需求的交叉弹性

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某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若用表示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商品的需求量,表示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量,表示商品的价格,表示商品的价格的变动量,则相应于另外商品价格的变动,对商品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注意,在这个公式中也没有负号,这是因为需求的交叉弹性的符号取决于所考察的两种商品的相关关系。商品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种:替代和互补关系。一般可以简单地说,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当大于零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改变量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的改变量同方向变动,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反之,当小于零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改变量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的改变量反方向变动,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上述分析的结果概括在表2-6之中。需求的交叉弹性也有弧弹性和点弹性之分,请读者参照需求价格的弧弹性和点弹性自行写出公式。四、供给弹性

类似于需求的弹性,相应于影响供给量的因素我们也可以考察各种有关供给的弹性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例子,我们考察供给的价格弹性。

(一)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

供给的价格弹性又简称为供给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相应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一种商品供给量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通常用供给量的价格弹性系数加以衡量:用表示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商品的供给量,表示商品供给量的变动量,则:注意,供给的价格弹性也没有负号,这是由于供给的价格弹性一般都是正数。

(二)供给弹性的分类

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类似,供给的价格弹性也可以分成五种类型:

1.,供给完全无弹性;2.,供给缺乏弹性;3.,供给为单位弹性;4.,供给富有弹性;5.,供给具有完全弹性。

(三)影响供给的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

1.调整时间的长短。厂商进行调整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弹性就越大,反之,就越短。

2.厂商使用的生产技术。技术越简单,弹性就越大;反之,技术越复杂,弹性就越小。

3.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生产能力利用越充分,弹性越小;反之,越大。

与需求弹性的计算一样,供给的价格弹性也可以借助于弧弹性和点弹性加以计算。

背景资料:弹性概念的推广:第六节供求分析的简单应用一、计算均衡价格和数量

利用需求和供给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经济事物。围绕着这一点,我们探讨几个应用的例子。

应用供给分析最直接的例子是计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为了预测某个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我们可以通过经验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计算均衡价格和数量。

需求函数:供给函数:市场均衡:和由以上三个方程联立不难求出市场的均衡价格。

利用供求分析框架,我们也可以解释诸如“钻石与水的悖论”。

背景资料:钻石与水的悖论:水对人的生存非常重要,价格却很低;钻石只是装饰品,它对我们来说并不是非需要不可,但它的价格却非常昂贵。这似乎是一个悖论:为什么不是越有用的商品价格就越高呢?但这一点却可以用供求规律予以解释。由于人们在生活中需要水,他们愿意为水支付很高的价格,但是由于水的供给非常丰富,所以其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非常低,即水的均衡价格很低;而对钻石来说,由于钻石开采比较困难,供给非常有限,所以其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很高,也就是说,钻石的均衡价格很高。而现在,由于钻石开采技术的提高,其价格越来越低,也正说明了这一点。二、政策分析

(一)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1.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政策,又称为最低限价政策,是指政府制定高于均衡价格的市场价格。政府制定支持价格往往是出于保护生产者收入的目的。如果某行业的供给波动性较大(例如粮食生产受气候变化影响),或者行业的需求缺乏弹性,那么供给的变动很可能造成价格严重波动,从而影响生产者的收入。支持价格政策会阻止低价格造成的生产者收入下降。例如,许多国家制定农产品保护价格。

由于政府制定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而产品会出现过剩。由于,生产者的供给量超过消费者的需求量,从而出现了产品的过剩,如图2.13所示。图2.13支持价格如果政府希望该政策能够有效,它必须采取措施以便消化超额供给。

2.限制价格

限制价格又称为最高限价,是指政府制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市场价格。政府实行限制价格政策的原因一般是出于对公平的考虑。如在战争或饥荒时,政府会为生活必需品制定最高限价,使穷人能够担负得起,以利于社会稳定。

由于限制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市场就会出现短缺。限制价格,所以消费者的需求量大于生产者的供给量,市场出现短缺,如图2.14所示。图2.14限制价格但是由此而导致的短缺会引起更深远的问题,如果政府仅仅制定限制价格而没有采取进一步的干预,就可能会导致以下后果:

(1)基于“先来先得”的分配,可能引起排队现象;

(2)政府被迫采用定量供应的制度,如为每一种配给的产品发给人们一定数量的配给票;

(3)可能出现黑市,顾客不能通过合法的渠道买到足够的东西,可能会转向黑市,用高昂的价格来购买。二、政策分析

(二)税收负担分析

供求分析的另一个应用的例子是税收负担的分析。这里我们以政府征收消费税为例说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税负情况。消费税通常是以商品价格加价的形式征收的。为了简单起见,假设无论商品的价格有多高,政府都在该价格上增加一定的数额作为消费税。图2.15消费税的负担如图2.15所示。假定政府每单位商品征收的消费税为,没有征税时生产者的供给曲线由表示,而消费者看到的供给曲线为,与之间的差额即为税收。

假定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为,它不会因政府征收消费税而改变。表示原均衡点,表示征税后的均衡点,相应的价格分别为和,均衡数量为和。对应于,假定供给曲线上的点所对应的价格为。

在征税前消费者按价格,而在征税后消费者按价格购买,同时政府征税也使得生产者的价格由下降到。因此,每单位商品消费者负担的消费税的数额为,而生产者负担的数额为。

很显然,对既定的定量税而言,消费者和生产者负担的比例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形状有直接关系。我们以需求曲线具有不同的形状说明这一点。

需求越缺乏弹性,同等条件下消费者负担的税收量就越大。相反,需求越富有弹性,生产者负担的部分越大。

类似的分析也可以应用于生产者,请同学们自行给出说明。三、需求弹性和销售收入

(一)价格变动与销售收入

上面例子已经给出了需求弹性的在分析问题时的应用。现在我们再结合另外一个例子加以说明。作为营销策略,一种说法是“薄利多销”,大致意思是,通过降低价格,促使销售收入提高。那么,降价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吗?

厂商的销售收入等于商品的价格乘以商品的销售量,在此假定,厂商的商品销售量等于市场上对其商品的需求量。所以,厂商的销售收入就等于商品的价格乘以该商品的需求量。直观上,降低价格,销售收入会减少,但同时,因价格下降又会导致需求量增加,从而又有增加销售收入的作用。综合两方面,如果后者大于前者,降价增加销售收入,反之,不能增加销售收入。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恰好可以由需求的价格弹性大小反映出来。

当时,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反方向的变动。

当时,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当时,商品的需求为单位弹性,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

另外,由于消费者的支出就是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因而上述说明也建立了价格变动、价格弹性系数以及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之间的联系。*(二)价格弹性与最优定价

为了巩固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考察上一节计算弧弹性时的一个例子,并考虑销售收入。我们根据表2-5的数据重新计算得到表2-7。从表中可以看到,在缺乏弹性时,提高价格销售收入增加,但在富有弹性时,提高价格却使得销售收入下降。作业:

3.把价格调整到单位弹性之处。

4.是好事,因为农作物的减产导致供给减少,价格提高。但由于市场对农作物的需求缺乏弹性,因而农民不会因此减少损失。但单个农民不会自己毁坏一半的农作物,他们每个人都会把市场价格视为既定,因而增加产量。除非所有的农民同时采取行动。1.解释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