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全科型教师的素质提升研究_第1页
小学全科型教师的素质提升研究_第2页
小学全科型教师的素质提升研究_第3页
小学全科型教师的素质提升研究_第4页
小学全科型教师的素质提升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全科型教师的素质提升研究

一、全面推广小学的培养(一)影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因素在美国、日本、瑞士和其他教育相对发达的国家,所有学校都采用了完整的教师,教师负责课堂上的多门课程。如日本水户市茨城大学教育学部附属小学42名教职工,其中25名教师全部为全科型小学教师。国际上目前比较通用的做法是2-3名小学教师包下一个班级所有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我国,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分科教学,在教师的职前培养阶段就十分重视学科教学能力的培养,此种培养方式虽然教师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内学有专长,但其对学科知识之间的综合能力有所欠缺,不利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就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复合型人才”是最受人们欢迎的,如果在小学教育中就将知识分科细化,不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道出了我国教育体制的不合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我国要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表明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那么,对于国际上全科教学的先进做法,我们就要加强学习和借鉴,对于小学生的培养要与国际接轨,要逐步实施全科型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综合性的指导和服务。(二)整合元素,促进认知能力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感知、技能等方面都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小学生不像成人一样面对新鲜事物就立即将事物划分为各个零部件,了解零部件之后再加以整合,进而认识新事物。小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是综合的、整体的,无论多么复杂的新事物,小学生可以将其作为整体逐步同化,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进而掌握事物的整体特征。就其认知特点来看,小学阶段需要有全科型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知识的讲授,这有利于教师引导其更加全面的发展,同时加强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把握。当前小学教学采用分科教学的形式,这种割裂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二、优秀、高素质的小学全科型教师是整体提升我国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教师仍然占整个教师队伍的大部分比例,卢琦(2009)研究表明,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教师队伍老龄化,教师素质整体偏低,学科结构分配不合理,师资短缺等等众多问题。有些偏远地区甚至存在一校一师的现象。由于师资力量的短缺,许多地区的教师不得不“被全科”,一人承担全部的教学任务,加之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缺乏、教师素质偏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有的课程设置都很难保证,教学质量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全面培养大批高质量、高素质的小学全科型教师就成了整体提升我国教学质量、解决目前教育不均衡现状的关键。二、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理论意义(一)突出了初等教育的联系性初等教育学长期以来被涵盖与普通教育学当中进行研究,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011年6月15日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正式申请成立初等教育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为初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学科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仍然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初等教育具有启蒙性、全民性、普遍性等特点。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主席E·L波伊尔还指出初等教育区别与学前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就是“联系”,人与人是互相联系的、各门课程与知识是互相联系的,课堂内容与文娱生活是互相联系的,学习与学生生活是互相联系的。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正是突出了初等教育的联系性,强调教师内在素质间的相互联系,强调各个学科知识见的联系性,进而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而服务。因此,全科型教师培养的探索与研究同时也丰富了初等教育学的理论研究,为初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添砖加瓦。(二)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必要性教育发展,根本靠改革。建国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始终在探索与社会经济文化相适应的道路与方法。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在教育体制改革当中提出教育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必然会掀起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的浪潮。众所周知,所有的改革和创新都是在原有体制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新教改必然会在人才培养的综合性上加大改革力度,而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正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前提,只有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合格的全科型小学教师,才能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大力实施和推进新的教育人才培养观。由此看出,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正是为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三)培养多层次的教育教师教育是在终身教育的思想指导之下,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培养和教育过程,包括职前培养、新入职培养和在职培养多阶段多层次的教育。目前我国正处在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在这种过程中,教师的培养制度、培养方法、模式、标准等等都要进行一系列相应的变化。教师的培养影响到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正是对于教师培养模式的新的探索与实践,教师培养模式的完善与创新对于教师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三、全面推广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现实意义(一)授课主体的转变,导致教师成为专业的领导者教师队伍专业化细化到每位教师就是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和实施从教师角色、教师专业素养、教师自身职业成长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从教师专业角色来看,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学习者,在授课方面从一门学科的讲授者变成多门学科的综合课程研制者和组织者,同时还是学生团队的领导者;其次,教师角色的转变必然会导致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教师要形成与时俱进的新的教育理念,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同时全科型教学赋予教师更多的责任和权力,教师要能够胜任就必须具备新的综合能力;再次,全科型教师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具备了上述的能力与素养,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展现自身的教育智慧,教育活动对于教师而言不仅是一项工作,也是一种享受,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能够体会到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职业幸福感,从而达到自身的专业成长。因此,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与实施能够促进教师达到自身专业成长,进而实现加快教师队伍专业化的进程。(二)提高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于我国未来人才培养提出了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笔者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综合型人才,尽快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小学全科型教师队伍是实现培养全面人才的基本条件。首先,从教学情境来看,全科型教师对于各个学科的教学情境都能非常熟悉,更容易驾驭课堂,寻求到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其次,从学生特点来看,教师能够在不同的课堂及场合中观察和了解学生,更能把握每个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的特长和不足,教师能够采取更灵活的方式挖掘学生的特长并加以引导,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再次,从师生交往来看,师生之间的交往是平等互动、相互认知的过程,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是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全科型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相处时间和机会,更多的交往和交流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建构、人格完善、情感和态度的养成以及社会适应技能的形成。(三)以鸭式教学为特色的小学教育传统的小学教育当中,学生是作为知识的容器被动的学习,十分强调“教授化”课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重视知识本身的组织和来源,同时强调知识的传授方式,填鸭式教学就是其典型的表现。新世纪倡导走向学习共同体的小学教育,这种教育模式核心价值是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强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构建。小学教育的任务就在于为学生营造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环境,全科型小学教师在知识结构多元化、教学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个体等方面都具有分科教师所不具备的优势,对于学生的经验的获得和知识建构有着极大的支持作用,有助于推动小学教育活动走向学习化形态。四、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教育群体(一)知识与知识互通具有广博的基础知识是作为一名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一名教师在一个班级要扮演各个学科教师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所掌握的知识既要“专”又要“泛”,同时还能够将各学科或领域的知识相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仅是几门学科知识的简单组合,而是要构建全新的知识结构框架,以达到融会贯通,才能胜任各科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更为综合、更宽泛的视角。目前我国师范院校培养小学教师普遍偏重专门学科的学习,全科型小学教师应该是学有专长的同时精通多门学科的“通识型”人才。(二)以语言和教学技能为主要内容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形成和良好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小学生往往效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小学教师,在教育方式上,身教的效果往往优于言传。作为一名全科型教师意味着教师要对班级的每位同学的各个方面的成长和发展给予恰当的、耐心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素养和良好的教学技能来面对多种多样的学生特征。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渐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讲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比如低年级的教师应该给学生呈现更多的感知觉刺激,如呈现图片、情景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小学生能够适应以言语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作为全科型小学教师,必须了解小学生这一特点并具有熟练的教学技能。(三)具有丰富的教学环目前我国分科型小学教师的教学、日常工作内容繁多,许多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到一定阶段会产生职业倦怠。全科型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和任务必然会更加繁重,教师不但要承担各科的教学工作,还要参与班级管理、学生活动组织与指导等工作。多重的角色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需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首先,教师需要同学生一起参与课堂,探索未知的客观世界,就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精神与能力,不断学习,扩充自己原有知识体系;其次,全科型教师承担多种教学任务,在课程设计、授课方式、活动设计等方面必须不断创新,时刻改进自己的教学,才能保证学生始终对学习“有胃口”;再次,研究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全科型教师不仅要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还要研究学生,使自己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需求。五、全面推广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法和方法(一)各学科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探索在法、德、英、美、日、韩等国家小学教师培养课程有通识教育课程、学科课程、教育类课程、教育实践课程四部分。其中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美国、日本的通识教育课程所占比例最高,通识课一般包括人文、社会、自然、外语、体育或健康等几方面的课程。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小学教师也基本分为以上四个板块,但是各个部分比例严重失调,其中教育类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严重偏少,不能满足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要求。因此,在各类课程的设置上还要加大各个板块之间的整合力度。陈志刚(2007)提出了针对湖南农村特色定向培养小学全科型教师的模式,在完善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还要增加农村地方特色课程、建立农村实习基地、全科教师培养与教师培训相结合等合理措施,这些经验在目前课程体系建设探索阶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因此,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需要在研究一线小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完善现有的教师培养课程体系,为全科型教师的培养提出具体的培养目标,逐步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二)推动教材建设,加强人才培养目前我国师范院校培养小学教师尚无统一教材,对于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可借鉴的材料更是有限。因此,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教材建设具有极高的难度和创新性,而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教材建设是重要内容,因此,要通过多个途径探索教材建设之路。首先,要鼓励大批高校教师及科研人员加大对全科型小学教师的研究力度,只有在搞清楚培养对象的基础之上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及培养方案,用以指导教材建设工作;其次,教材建设要紧密联系一线小学的教学实际,只有适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现状,才能够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我国国情的教师培养教材;再次,教材建设各个学科之间紧密联系,从根本上加强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全面性,突破各科教学相互分割的局面。同时教材的内容必须具有学科代表性、鲜明时代特征、系统性、灵活性、并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教材内容选取上也要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锻炼学生的学习迁移、融会贯通的能力。(三)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全科型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综合的教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这种素养和能力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锻炼与培养。英国在职前教师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每周都要有固定的时间到一线学校实习。我国各个师范院校都在不断探索符合实际的实践培养模式,其中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育教学过程中探索出“综合培养,发展专长,注重研究,全程实践”的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促进学生教学能力的快速提升。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应在职前教育阶段加大实践课程比例,加强学生职前对小学生及小学教育的了解和接触,让学生在小学独立实习,完成学校的各项教学任务,使其获得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能力的增长,对小学教育的认识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以后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