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体温与低热的诊断指标_第1页
人的体温与低热的诊断指标_第2页
人的体温与低热的诊断指标_第3页
人的体温与低热的诊断指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的体温与低热的诊断指标

人体的正常温度,尤其是腋温和肛门温度(见直肠温度,下同)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临床意义。不同国家的生物化学也有记录,但它们的方法不同。正常人的体温究竟是多少?肛腋温差是否为一常数?腋温、肛温哪个更能反映体温的变化?正常人与低热患者体温之间有无明确界限?究竟体温升高超过多少才可以诊断为低热?这些对临床都是很重要的问题。本院1972年对206名职工、148例低热患者进行了腋、肛温测量,由此提出了低热的诊断指标,以供临床参考。是否恰当,只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考核,并希批评指正。一、测试对象1.员工年龄分布本院职工男64,女142,共206名。年龄范围17~56岁,其中21~40岁者131名,占63.5%,这些职工均无引起低热的器质性疾病,全日工作,无发热自觉症状。2.年龄及低热标准女126,共148名。年龄范围18~50岁,其中21~40岁者占85.7%。低热标准:按以前指标,腋温在37~38℃,持续一个月以上,伴有纳差、恶心、肝区痛、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病因见表4及表5,简称低热组。二、体温计误差及体温测量1.测量时间:正常成人组均在1972年8~9月间,下午2~5时;低热组亦在下午2~5时。2.体温计误差:使用的体温计均在恒温水浴中校对,误差均不超过±0.1℃。3.体温测量:腋温在腋窝内,肛温用肛表插入深度约为体温计的2/3;腋、肛温同时测量10分钟。低热组中107例,为腋、肛温同时测量;正常成人组206名均为腋、肛温同时测量。三、测量结果1.20两性职工合计算206名职工腋、肛温测量结果见表1.2。男女两组的结果并无显著性差异。所以将206名男女职工合併计算,结果见表3。正常体温(均值±标准差):腋温36.6±0.4℃,肛温37.3±0.3℃,肛腋温差0.7±0.4℃(但肛腋温差随体温而改变,不是一个常数,见后)。2.20“温度”的测定将表1,2中206名职工腋、肛温原始资料,计算出其肛腋温差,然后按腋温(即以腋温为横座标)把每一个职工的肛腋温差(纵座标)绘成黑点(见图1)。可见在正常人,肛腋温差不是一个常数,而是随体温的升高而减少,亦即当腋温37℃时,其肛腋温的差别比在36℃时为小(腋温在37℃时,肛温为37.5℃,其肛腋温差为0.5℃;腋温在36℃时,肛温为37.1℃,其肛腋温差为1.1℃)。如按统计学计算其相关系数则为-0.66,其回归方程式为(为肛腋温差估计值,X为腋温),回归线见图1直线A—B。3.表4和表4显示了低热组腋和肛门的体温测量。体温平均值标准偏差如下腋温37.7±0.2℃,肛温37.9±0.2℃。表5107例不同原因低热的最高肛温四、重叠份数和误诊率今将正常成人组体温分布与低热组的体温分布(因器质性低热例数较少,不单独绘图)绘图见图2,3。由这两图可见正常成人组体温较高者与低热组体温较低者互相重叠,无明确分界:腋温37.1~37.5℃为重叠部份,共53名,其中正常职工18名,占正常成人组8.7%,低热组35例,占低热组的23.6%;肛温37.3~37.9℃为相重部份,共185名,其中正常职工120名,占正常成人组的53.8%,低热组65例,占低热组的60.7%。这样,如以低热组的最低体温(腋温37.1℃,肛温37.3℃)为诊断指标,则腋温≥37.1℃者和肛温≥37.3℃者都被诊断为低热病人,其误诊率:在腋温组将为8.7%,而在肛温组则为58.3%。如以正常成人组最高体温(腋温37.5℃,肛温37.9℃)为诊断指标,则腋温≤37.5℃和肛温≤37.9℃都被包括在正常范围内。这样,其漏诊率在腋温组为23.6%,在肛温组为60.7%。显然,这两个温度都不能作为诊断指标。所以在下面,试取重叠部份总人数的平均体温,即腋温37.4℃,肛温37.6℃为诊断指标,然后也算出其误漏诊率如下:正常成人组腋温2名>37.4℃,占0.92%;肛温20名>37.6℃,占9.7%,将误诊为低热。低热组腋温9例≤37.4℃,占6.1%;肛温16例≤37.6℃,占15%可能被漏诊。由此看来,腋温37.4℃似为较好的诊断指标。五、讨论1.不同的直接生物量,不同时间、测量的环境,各测线外在事件中的生存信息人的体温正常值,由于测量方法、测量时间、测量的环境不同,各国生理学记载不完全一样,见表6。本院所得结果,与文献报告数值相近,可供临床参考。2.体温的测量人体的温度各处不同,肝脏内的温度最高,皮肤表面最低。腋温主要是通过测量人为的闭密的腋窝部的皮肤温度来间接地反映人体内的平均温度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如腋窝闭合不严,腋窝有汗,体温计没放在腋窝正中深部夹紧,测量时间的长短等等,且两侧腋窝亦有差异,右侧近肝比左侧高0.1~0.4℃,因而不能很好地反映人体的正确温度,不过此法测量简便,目前国内一般多采用之。肛温测量部位为直肠,此处血管丰富,受外界影响较少,更能反映体内的产热情况,所以临床有条件时,应以肛温为准(但直肠有病理改变时,不宜采用)。3.肛门温差与体温的关系由本文的结果看到:正常人的肛腋温差不是一个常数,而是随体温的升高而减少,此点与文献报告肛腋温差在0.3~0.5者不同。原因尚不清楚。4.低热的诊断价值:描述有低热且无热者在选择低热诊断指标时,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1)温度的界限问题——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正常人的体温与有低热病人的体温交叉较多,所以没有一个单一的数字可以作为截然划分的界限,最多只能人为地选择一个比较合理的界限作为临床指标。显然这个界限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一定数量的漏诊或误诊,所以只能选择一个漏诊和误诊比较少的界限。按我们的初步统计数字:如以腋温37.4℃为界,正常人误诊为低热者约为1%,而低热病人的漏诊率约为6%;如以肛温37.6℃为准,则误诊率约为10%,漏诊率为15%。因此,腋温:低于37.1℃(低热最低值)为无热,37.1~37.3℃可能为无热;37.4~37.5℃(正常最高值)低热嫌疑;>37.5℃为有热。肛温:低于37.3℃(低热最低值)为无热;37.3~37.6℃可能无热;37.7~37.9℃(正常最高值)低热嫌疑,>37.9℃有热。这样分界是否恰当,请同道们指正。(2)全面观察的重要性:体温轻度升高,是低热的一个客观指标,但从表4、表5可见无论腋温或肛温,体温的高低,不能区别功能性或器质性低热,亦不能单独作为发热的指标,必须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注意脉搏,发热时脉搏多增加),借助各种化验,综合分析,必要时试验治疗,追踪观察,方能最后解决诊断低热问题。(3)低热待诊的定义问题:凡有低热而原因未明者,均可属于低热待诊范围,但于器质性病变已找出后,即应除去。这样所谓低热待诊者只包括原因未明的或由神经机能障碍(即功能性低热)而引起的低热病人。5.主要发现在低热患者治疗前后,对于低热的治疗后要及时研究①凡腋温(10分钟)≥37.5~38℃,或肛温(10分钟)>37.9℃,可诊断为低热。②腋温在37.1~37.4℃,或肛温在37.7~37.9℃,作为可疑低热,应紧密观察一个月,详细作体温记录和各种相应检查,以鉴别是生理的变异抑或病理性的。(2)对低热或可疑低热病人,应积极寻找病因,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结合病情进一步检查,综合分析,找到病因时,要具体分析与低热是否有关。(3)提出疑似病因要有根据,试验治疗药物剂量要充份,持续时间要足够,治疗后要有结论。(4)根据本院低热148例初步分析,已知的器质性低热均在四个月内明确了病因或予相应的试验治疗,追踪半年,经详细检查,原因仍不明确时,可能是一种未知疾病或功能性低热,应定期随诊。(5)由148例分析可知:目前门诊大量长期低热病人是一个病程长、予后好的慢性病。对这类病人,经过详细检查后,原因仍不明确时,可考虑继续工作,随诊观察。结语一、206名男女职工体温测量为:腋温36.6±0.4℃,肛温37.3±0.3℃,肛腋温差0.7±0.4℃。男女两组无显著差异。二、206名职工腋肛温同时测量,显示正常人的肛腋温差不是一个常数,而是随体温的升高而减少。原因未明。三、讨论了腋温、肛温的临床意义,指出腋温受外界影响较多,缺乏准确性,而肛温受外界影响较小,可正确反映内在体温,准确性较高。四、由206名职工和148例低热患者的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