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 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例5-3)_第1页
5.4.1 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例5-3)_第2页
5.4.1 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例5-3)_第3页
5.4.1 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例5-3)_第4页
5.4.1 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例5-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4.1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LOGO5.4.1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

码垛机器人作业灵活准确、快速高效、稳定性高,大大节省了劳动力和空间,在码垛行业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

本任务以工业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作为仿真对象,通过构建机器人码垛工作站模型,进行IRB120机器人定义、平口手爪工具定义,设置工具坐标系,利用PS软件的物料流仿真功能,完成码垛程序的仿真和优化。5.4.1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

如图5-29所示,本任务的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主要由ABBIRB120机器人、母盘、平口手爪、快换装置、传输线、工作台和堆垛模块组成。输送线传输工件,机器人抓取工件,搬运棋盘格上进行码垛。下面通过案例来说明工业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的方法和流程。图5-29工业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例5-3】采用PS软件进行工件的传输和机器人码垛工作过程仿真,长方形工件(60mm×30mm×12mm)实现前后共6个工件的上料,码垛要求为3行、1列、2层。操作步骤如下。5.4.1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1)双击桌面PS图标,打开PS软件,在欢迎界面,单击“系统根目录”输入框右侧的浏览按钮,更改文件路径,设置系统根目录(如“C:\temp5”),单击“新建研究”按钮,在弹出的“新建研究”对话框中单击“创建”,单击“确定”,完成新建研究的创建。将随书数据文件目录“...\Chapter5Example\RobotStacking”下的“Robot.cojt”

“Table.cojt”

“Conveyer.cojt”

“Gripperflat.cojt”

“Momplate.cojt”“Stack.cojt”复制到系统根目录下。在PS软件中,单击菜单栏“建模”→“组件”→“插入组件”,弹出“插入组件”对话框,在系统根目录下,按住Ctrl键,单击选中IRB120机器人(Robot.cojt)、工作台(Table.cojt)、传输线(Conveyer.cojt)、平口手爪工具(Gripperflat.cojt)、母盘(Momplate.cojt)和码垛模块(Stack.cojt),单击“打开”,完成上述组件的插入,构建机器人码垛工作站。注意:插入组件后,相机对机器人运动仿真有遮挡,在对象树中单击选中“Conveyer.cojt”,单击“设置建模范围”,选择相机及其连接件,将其隐藏,单击“结束建模”。5.4.1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2)在对象树中,单击“Robot”,单击“设置建模范围”,按照例3-4机器人定义的方法和步骤,对IRB120机器人进行定义。机器人定义完成后,在对象树中,单击“Robot”,单击“结束建模”。在机器人模型上任意位置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工具列表中单击“机器人调整”工具按钮,弹出“机器人调整:Robot”对话框。按住鼠标左键,沿着不同的轴拖动,观察机器人的姿态是否能够做出相应改变。5.4.1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3)在对象树中,单击“Momplate”,单击“设置建模范围”,按照例3-6母盘定义的方法和步骤,对母盘进行设备定义和工具定义。鼠标右键单击机器人本体,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安装工具”,弹出“安装工具-机器人Robot”对话框,单击选中母盘工具,单击“翻转工具”调整工具的姿态,将母盘工具安装到机器人上。5.4.1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4)在对象树中,单击“Gripper”,单击“设置建模范围”,按照例3-5平口手爪工具定义的方法和步骤,对其进行设备定义和工具定义。鼠标右键单击机器人本体,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安装工具”,弹出“安装工具-机器人Robot”对话框,单击选中平口手爪工具,单击“翻转工具”调整工具的姿态,将平口手爪工具安装到机器人上。5.4.1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5)单击菜单栏“建模”→“布局”→“创建坐标系”→“在2点之间创建坐标系”,如图5-30所示,在传输带的起点和终点处创建坐标系fr1和fr2。重复创建新坐标系操作,如图5-31所示,创建坐标系fr3、fr4、fr5,在对象树“坐标系”文件夹下,按Ctrl键,选中上述坐标系,按“Ctrl+C”复制,单击“坐标系”文件夹,按“Ctrl+V”粘贴,获得坐标系fr3_1、fr4_1、fr5_1。单击选中坐标系fr3_1,按“Alt+P”,弹出“放置操控器”对话框,单击平移“Z”轴,输入12,按回车,将坐标系fr3_1抬高12mm。同样操作,分别将坐标系fr4_1和fr5_1沿Z方向抬高12mm。图5-30创建坐标系fr1和fr2图5-31创建码垛放置坐标系5.4.1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6)单击菜单栏“建模”→“组件”→“插入组件”,在弹出的“打开”对话框中,双击“Rectangle.cojt”,插入长方形工件(类型应为“零件”)。在对象树中,单击选中“Rectangle”,按“Alt+R”,弹出“重定位”对话框,“从坐标系”设为“自身”,“到坐标系”设为“fr1”,将长方形工件移动到传输线的起点。5.4.1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7)单击菜单栏“操作”→“创建操作”→“新建操作”→“新建复合操作”,新建复合操作“CompOp”。在操作树中单击选中“CompOp”,单击菜单栏“操作”→“创建操作”→“新建操作”→“新建非仿真操作”,“名称”修改为“Start”,单击“确定”。再次新建非仿真操作,“名称”修改为“Createpart”,单击“确定”。在操作树中,右击“Createpart”,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操作属性”,弹出“操作属性”对话框,如图5-32所示。单击“产品”选项,单击“产品实例”,在对象树中单击“Rectangle”,将其添加到“产品实例”。图5-32“属性”对话框5.4.1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8)在操作树中选中“CompOp”,单击“操作”→“创建操作”→“新建操作”→“新建对象流操作”,弹出“新建对象流操作”对话框,如图5-33所示,“对象”选择“Rectangle”,“起点”设为“fr1”,“终点”设为“fr2”,“持续时间”设为“5”,单击“确定”。图5-33新建对象流操作5.4.1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9)在操作树中单击选中“CompOp”,单击菜单栏“操作”→“创建操作”→“新建操作”→“新建拾放操作”,弹出“新建拾放操作”对话框,如图5-34所示,“握爪”选择“Gripper”,“拾取”设为“fr2”,“放置”设为“fr3”,单击“确定”。图5-34新建拾放操作5.4.1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10)在操作树中单击选中“拾取”,单击菜单栏“操作”→“添加位置”→“在前面添加位置”→“新建拾放操作”,弹出“机器人调整”对话框,如图5-35所示,单击平移“Z”轴,输入“50”,单击“确定”,添加过渡点via。重复添加位置操作,如图5-36所示,在“拾取”后添加位置via(可通过复制、粘贴、在路径编辑器中调整顺序,或者通过添加位置后重命名来实现)。在“放置”前添加位置via1、via2,via1比“放置”位置Z轴方向高50,via2比via1位置Z轴方向高150。在“放置”位置后添加位置via2和home。注意:home为机器人初始位置,在图形窗口右击机器人,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初始位置”,待机器人回到初始位置后,单击菜单栏“操作”→“添加位置”→“添加当前位置”。

图5-35“机器人调整”对话框图5-36操作树5.4.1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11)单击菜单栏“操作”→“创建操作”→“新建操作”→“新建非仿真操作”,“名称”修改为“Time”,“持续时间”输入“10000000”(最大时间),确保长方形工件码垛后不会消失。(12)在操作树中单击选中“CompOp”,单击菜单栏“操作”→“创建操作”→“新建操作”→“新建拾放操作”,弹出“新建拾放操作”对话框,“握爪”选择“Gripper”,“拾取”设为“fr2”,“放置”设为“fr4”,单击“确定”,新建拾放操作“Robot_PNP_Op1”。再创建4个拾放操作,“拾放”均设为“fr2”,拾放操作“Robot_PNP_Op2”的“放置”设为“fr5”,拾放操作“Robot_PNP_Op3”的“放置”设为“fr5_1”,拾放操作“Robot_PNP_Op4”的“放置”设为“fr4_1”,拾放操作“Robot_PNP_Op5”的“放置”设为“fr3_1”。参考步骤(10)的方法,为各个拾放操作添加过渡点,如图5-36所示。5.4.1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13)保存研究,单击菜单栏“主页”→“研究”→“生产线仿真模式”,将仿真从“标准模式”切换为“生产线仿真模式”。在操作树中右击“Createpart”,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生成外观”,将长方形工件显示出来。在图形窗口空白处,右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选项”(或按F6),弹出“选项”对话框,如图5-37所示,单击“PLC”选项,在“仿真”中单击“CEE(周期事件评估)”,单击“确定”(或按回车键)。图5-37选项面板5.4.1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14)单击菜单栏“主页”→“查看器”→“物料流查看器”,打开“物料流查看器”,如图5-38所示,在操作树中,分别单击“Createpart”“Flow”“Robot_PNP_Op”“Time”,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到物料查看器。单击“新建物料流连接”,按住鼠标左键在不同方框拖动,建立物料流连接。图5-38物料流查看器5.4.1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15)单击菜单栏“主页”→“查看器”→“信号查看器”,打开“信号查看器”,如图5-39所示。在操作树中单击“Createpart”,单击菜单栏“控件”→“操作信号”→“创建非仿真起始信号”,则在信号查看器中增加新信号“Createpart_start”。在操作树中单击“Flow”,单击菜单栏“控件”→“操作信号”→“创建所有流起始信号”,则在信号查看器中增加新信号“Flow_start”。图5-39信号查看器5.4.1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16)单击菜单栏“控件”→“资源”→“创建逻辑资源”,弹出“资源逻辑行为编辑器-LB”对话框。单击“入口”选项,如图5-40所示,添加布尔型变量“Createpart”,单击其右侧“连接的信号”列,单击“创建信号”下拉列表框,单击“Output”,自动创建连接的信号“LB_Createpart”。继续添加布尔型变量“EndCreatepart”,单击其右侧“连接的信号”列,在“信号查看器”中单击“Createpart_end”,将其设为连接信号。单击“出口”选项,如图5-41所示,创建布尔型变量“Partcreate”,单击其右侧“连接的信号”列,在“信号查看器”中单击“Createpart_start”,在“值表达式”中输入“SR(Createpart,Endcreatepart)”,单击“确定”。图5-40创建入口信号及连接信号图5-41创建出口变量及连接信号5.4.1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17)单击菜单栏“控件”→“调试”→“仿真面板”,打开仿真面板。在信号查看器中单击选中“LB_Createpart”,在仿真面板中单击“添加信号到查看器”,将信号LB_Createpart添加仿真面板中,如图5-42所示,勾选“强制”。图5-42仿真面板5.4.1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18)操作加入序列编辑器,按Shift键或Ctrl键,单击选中各个操作,单击“链接”按钮,如图5-43所示,建立仿真顺序。鼠标左键双击“Start”后过渡标志,弹出“过渡编辑器-Start”对话框,如图5-44所示,单击“编辑条件”,输入“RE(LB_Createpart)”,单击“确定”。图5-43序列编辑器图5-44过渡编辑器5.4.1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注意:建立链接的具体操作为按住Ctrl键,按顺序单击“Start”和“Createpart”,单击“链接”按钮;按住Ctrl键,按顺序单击“Createpart”和“Flow”,单击“链接”按钮;按住Ctrl键,按顺序单击“Flow”和“Robot_PNP_Op”,单击“链接”按钮;按住Ctrl键,按顺序单击“Robot_PNP_Op”和“Time”,单击“链接”按钮;按住Ctrl键,按顺序单击“Robot_PNP_Op”和“Robot_PNP_Op1”,单击“链接”按钮;按住Ctrl键,按顺序单击“Robot_PNP_Op1”和“Robot_PNP_Op2”,单击“链接”按钮;按住Ctrl键,按顺序单击“Robot_PNP_Op2”和“Robot_PNP_Op3”,单击“链接”按钮;按住Ctrl键,按顺序单击“Robot_PNP_Op3”和“Robot_PNP_Op4”,单击“链接”按钮;按住Ctrl键,按顺序单击“Robot_PNP_Op4”和“Robot_PNP_Op5”,单击“链接”按钮。5.4.1机器人码垛工作站仿真(19)在序列编辑器中,单击“正向播放仿真”按钮,在“仿真面板”中,连续两次单击LB_Createpart信号右侧“强制值”列的小方框,检测到LB_Createpart上升沿信号后,长方形工件开始在输送线上传输,到达传输线终点后,机器人夹取工件,并将其放置在码垛模块上。当长方形工件被机器人拾取后,再次单击两次LB_Createpart信号右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