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蒙元帝国前期的城市文化政治与遗产互动下的曲阜孔庙以蒙元帝国前期孔庙的破与立为中心
曲阜孔庙“有一座建筑,由三个私人住宅建造,2000多年后成为国家修建的300多座寺庙中的大型寺庙。每个重要的修复都有可靠的记录。姑不论现存的孔庙建筑与最初的孔子庙有何关系,单就二千年来的历史讲,已是充满了无穷的趣味”1。在漫长的历史中,孔庙这一建筑物不断经历着破坏与重建的反复,这一起起伏伏的过程与历史上统治者对儒家的态度紧密相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三孔”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简介中也提到,“曲阜的古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应归功于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大力推崇”2。然而在元代,自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1206)到成宗统治结束(1307),伴随着执政思想的不断变化,孔庙也随之在一百零一年中经历了由破到立的转折。一、从“三孔”到“文化遗产”的历史演变曲阜孔庙作为“三孔”(孔府、孔林、孔庙)的一部分,早在1994年就入选《世界遗产名录》。3孔子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其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他也被历代帝王奉为“至圣先师”。孔子的诞生地在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孔庙自公元前478年以来历经破坏与重建,形成了目前包括14公顷、共104座建筑的规模,其中包括大成殿、奎文阁以及1250余株古树。另外,孔庙中还拥有超过1000块不同时代的石碑,其中的珍品包括雕刻着孔子生平的汉碑以及明清的龙纹石碑。曲阜孔庙以其完整性(integrity)和真实性(authenticity)而在陈设与风格上成为东亚和东南亚孔庙的原形和范本。其完整性体现在:作为反映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儒家思想的遗址,包括孔庙、孔林和孔府在内的建筑群涵盖了所有展示其历史价值的元素。孔庙显示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孔林作为孔子和孔氏家族的墓园,为孔家的血脉传承提供了完整和重要的物质线索;而孔府作为衍圣公住所和办公机构,显示了孔家在历代王朝中的优越地位。其真实性体现在:对于“三孔”的维持和保护,在中国历史上从未间断,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的保护技术。“三孔”就建筑群的设计、建筑材料、建筑技术传承、历史上的保护和精神价值的传承而言,具有很高的真实性,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而曲阜作为孔子故里,一直是孔氏后人的聚居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三孔”的介绍中提到,曲阜建筑群由于两千多年来统治者的不断贡献而保持了突出的艺术与历史价值。在孔子死后的次年(公元前278),鲁哀公将孔子的三间故宅改作庙堂。《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书,至汉二百余年不绝。”4虽然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命令下,儒家学说遭受了重大打击,但自汉代开始,随着儒学重新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孔庙祭祀的规格也不断提高。公元前193年,汉高祖刘邦以太牢祭祀孔子,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亲临孔庙祭祀的帝王,而孔庙也由此开始了从家庙向国庙的逐步演变。孔庙的规模在153年以及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不断扩张。在611年的重建中,最初的三间故宅被一系列建筑群所取代。在7-10世纪,统治者又多次对孔庙进行了扩张和修葺,到1012年其规模已达到四个庭院和三个主要部分,包括三百余房间,而1194年房间的数量更是增加到四百间。1214年,孔庙毁于战火,但之后又开始重建,并在1302年恢复了其原有的规模。1499年,孔庙又经历了火灾的摧毁,其后统治者又不断进行重修。自刘邦祭孔以来,孔庙祭祀成为历代帝王的普遍性礼仪行为,在1906年对于孔庙的祭祀典礼达到了最高规模。因“三孔”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科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群和遗址。虽然文化遗产作为一个现代概念,直到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所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才给予充分界定。在此之前,现代意义上的“国家遗产”的观念,是与一种狂热破坏文物的所谓“汪达尔主义”相伴随,在法国大革命最初的血与火中诞生的。究其源头,在西文中,遗产一词来源于拉丁文patrimonium,意为“祖产”5。在这一词义的不断变化中,物质性渐渐与精神性相融合,直至形成现代语境下的“文化遗产”概念。在中文里,“文”与“化”二字最早见于战国末年的《易·贲卦·象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汉《说苑·指武》中首次出现了“文化”:“圣人之治于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而“遗产”则见于《后汉书》:“(郭)丹出典州郡,入为三公,而家无遗产。”此处的遗产仅仅局限于祖先所遗留的物质财产,完整的文化遗产在中国古籍中并没有确切的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不存在具有相似的观念与行为。实际上,早在秦汉时期中国人就在类似思维的引导下对古人遗留之物实施种种行为,产生了一系列“文化遗产现象”。而就曲阜孔庙而言,自春秋建立以来,历代统治者不论是祭祀、修缮还是破坏,都与现代视野中的文化遗产行为有异曲同工之处。孔庙本身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对于它的破坏与重建无不包含强烈的政治意味,即与历代帝王的政治统治思想息息相关,尤其在蒙古王朝建立初期,传统的儒家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典型的游牧文化与儒家思想经历了冲突、对抗与融合的过程,统治者开始逐渐使用儒家思想作为其政治统治的手段,这一变化也突出反映在蒙元统治者对孔庙这座汉民族文化象征的建筑的态度上。二、全真教中的儒家思想梁思成在《曲阜孔庙之建筑及修葺计划》中对孔庙建筑的年表进行了详细梳理,现摘抄蒙元前期部分如下:公元一二一四年金宣宗贞祐二年,春正月,寇犯阙里孔子庙,毁手植桧。《孔庭篡要》云:“殿堂庑廊,灰烬十五”。(《县志》)公元一二三三年元太宗五年,夏六月,克金汴都。冬十二月,敕修孔子庙。公元一二三六年元太宗八年,春三月,复修孔庙。公元一二三七年元太宗九年,诏衍圣公孔元措修阙里孔子庙。公元一二四六年元定宗元年,始复郓国后寝,以奉孔子、颜、孟十哲像公元一二六二年元世祖中统三年,春正月,孔子庙成。公元一二六七年元世祖至元四年,春正月,敕修阙里孔子庙。修杏坛,恢复奎文阁。公元一二八二年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冬十月,修孔子庙垣,植松桧一千本。重修阙里庙垣。(《金石志》)公元一二九五年元成宗元贞元年,春,诏葺阙里林庙。公元一二九八年元成宗大德二年,春,太中大夫济宁路总管按檀不花请修阙里孔子庙。公元一三○○年元成宗大德四年,八月,兴工。十二月诏罢。公元一三○一年元成宗大德五年,按檀不花仍请修建。重修夫子庙。(《金石志》)公元一三○二年元成宗大德六年,九月,落成,殿宇廊庑凡百二十有六楹,费十万贯有奇。6《阙里志》记载:“金贞祐二年正月二十四日,北虏犯奔妙,殿堂庑廊,灰烬什伍,植桧三株,亦遭厄数。”7贞祐二年即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的第八年,其中所说的北虏,据学者考证即蒙古兵。所以说此次孔庙的被毁正处在蒙古与金交兵之际,而毁于蒙古军队之手。成吉思汗统治初期,整个政治局面仍以开疆扩土为主,四处征伐不断,而蒙古政权也带有军事政府性质,对于儒家思想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汉地并不了解。因此他们“所过无不残灭,两河、山东数百里,人民杀戮几尽,金帛、子女、牛羊马畜皆席卷而去,屋庐焚毁,城郭丘墟矣”8。除了元初统治者对于儒家文化的隔膜以外,这种生灵涂炭的状况也使得奉行超脱理念的全真教大行其道。故全真教宣扬人们可以在超脱中获得生活的稳定感,而这恰好契合元初统治者谋求社会稳定秩序的意愿,全真教教旨大获统治者赏识并作为获取民心的工具,形成“为之教者独是家而已”的炽盛状况。在对儒学一知半解以及对全真教大力推行的政治状况之下,自1206年蒙古国建号至1260年世祖忽必烈即位期间,全国仅有9处孔庙获得重建,且倡导者均为汉人。9这也就不难理解曲阜孔庙这样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备受之前历朝统治者推崇的汉族传统建筑为何荒废二十余载了。虽然蒙元初期的统治者仍然沿用本民族的统治经验,对于儒家思想并不重视,但他们也在一部分精通儒术者的影响下,朦胧地意识到儒家思想对于政治统治的作用。例如元初最著名的儒士耶律楚材不仅推行了一系列汉法,也不断向统治者进行儒家教化。元太宗五年攻陷汴京,耶律楚材派人入城寻找孔子之后,找到了孔子五十一世孙孔元措,奏请袭封衍圣公,并“附以林庙地”。这也就直接影响了太宗时期对于曲阜孔庙的重建。这一时期,儒士中流行“以夏变夷”之法。早在《春秋》中,孔子就提出了“夷夏之辨”,并在《春秋公羊传》中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10不仅提出了区分中原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标准,即文明,更准确地说是儒家的礼义文明,进而肯定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其最终目的在于“以夏变夷”11,使“夷狄”接受“诸夏”的儒家教化,从而改变自己的经济、社会制度、文化甚至伦理道德与风俗习惯。可以说在这一点上,孔子具有前瞻性,“用夏变夷”观念也被元初的儒士如许衡、郝经等采用,以教化元世宗忽必烈,使他认识到只有继续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才能保证稳定,从而使孔子的庙祠重获崇敬。例如,至元二年(1265)四月,许衡向忽必烈上《时务五事》疏,以《大学》为基础进行阐述。在这篇疏文中,许衡首先提到要采用儒家传统的文教制度,他以孔孟之道为出发点,以辽、金等朝为例,指出北方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必须采用汉法才能长久。其后,他还劝谏忽必烈采用《大学》之道修身,以得到天下人拥护。这使忽必烈逐渐认识到,作为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要在儒学占据政治思想统治地位长达几百年的汉地保持稳固的统治基础,达到长治久安的统治效果,就必须好儒崇礼,标榜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使用汉族儒士,采用传统儒家思想进行政治统治。于是,他自然将视线放在了儒家文化的典型遗产——孔庙上。忽必烈不断敕令修葺孔庙,并重建了孔庙的重要组成部分杏坛和奎文阁。虽然耶律楚材、许衡等儒士极力推行尊孔重儒的观念,而统治者也予以一定程度的接纳,但他们所重视的是汉法中的天文、卜算和阴阳术数等实用技术,对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不置可否。这充分体现在孔庙的重建中。虽然元太宗、元定宗都着手对战火损毁的孔庙进行修缮,但这种将信将疑的态度使孔庙在修缮后仍然处在破败的状态:“荐经丧乱,表里凋敝。……财单力薄,扶倾缀朽,联缺续垩,所成者不赏其所坏。”12之后,忽必烈的这种统治思想被元成宗继承,孔庙的地位也随着统治者对孔庙的修缮而不断提高。《阙里文献考》记:“成宗大德元年,济宁路达鲁花赤按檀不花行部至曲阜,睹祠宇荒凉,上言愿自出资修葺。御史台言曲阜林廟非他处比,修理盛世当出朝廷不可,使臣下属独专其美不许。”13按檀不花作为蒙古人,他对于孔庙的态度与他祖先的掠夺破坏大相径庭,他向皇帝上疏愿意自己出资对孔庙进行修缮。而通过御史台的回复也可以看出,孔庙的建筑与众不同,当然不仅仅在于建筑本身,而是由于此时,在蒙古统治者的思想中孔庙也开始具有了文化符号的特征。它不再仅仅是建筑、林木和台基,而是伴随着儒家思想政治统治地位在异民族统治者心中的重新确立,孔庙又成为了一种“文化”的遗产。于是元成宗大德二年至五年(1298-1301)之间,成宗耗重资重修正殿,阎复《重修孔子庙碑》云:至元丁卯,衍圣公治,……将图起废,奎文、杏坛、斋厅、黉舍,即其旧而新之,礼殿则未遑也。……济宁守臣按檀不花……首出帛币万缗,……市木于河,辇石于山,抡材于野。杗、栋、栌、桷、楹、础之属悉具。又得泗水渠堰积石数百,石垩称是,露阶扣砌,咸足用焉。郡政之暇,躬为督视,甄陶锻冶,丹镬髹漆。……经始于大德二年之春,属岁祲中止;蒇事于五年之秋,不期月而告成。殿矗重檐,亢以层基,缭以修廊。大成有门,配侑诸贤有所,泗、沂二公有位。黼座既迁,更塑郓国像于后寝,缔构坚贞,规模壮丽。大小以楹计者百二十有六,赀用以缗计者十万有奇。14通过元代一代代统治者的不断努力,贞祐大劫之后,荒废已久的曲阜孔庙在元成宗修复后终于得以恢复其原有的规模。而从成吉思汗建号至此,孔庙的沉浮恰好反映出蒙元前期政治思想的变迁,这也正说明了以孔庙为代表的文化遗产,在作为民族文化符号的同时与政治发生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蒙元帝国作为蒙古族政权,其文化自然与汉族不同,因此也就导致了成吉思汗统治时期对于异族文化遗产的破坏与抢夺。但随着与汉族的不断融合,更确切地说是意识到汉族传统儒家思想对巩固政权的利用价值,文化遗产作为这种文化认同的象征物成为了“我们”的共同的遗产,而被不断加以保护和修缮。三、多元霸权与文化霸权如果从政治性角度分析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多数,例如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龙门石窟等等,其兴建与历代的修葺都与政治紧密相关。孔庙作为其中一员,其特殊的文化地位决定了它的政治形象,因此成为历代统治者赞助修葺的对象。在蒙元前期,孔庙自统治者默许下的破坏到由朝廷公开出资修复,其变化背后渗透着文化遗产与政治的碰撞。文化遗产对于政治而言,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为文化和民族认同提供空间:遗产的意义与象征可以用于政治目的。这意味着人们和社会在拥有遗产时可以产生个人和集体的认同感。社会良知往往成为保护遗产的首要动力,遗产也有助于形成某种地域感,使人们通过遗产形成对某一地点的依恋情结并终生保持不变。15正因为文化遗产并不是孤立、静止的物体,还包含着复杂的社会与人群关系,所以遗产包含着特定族群的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而认同也构成了文化遗产与政治关系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孔庙在蒙元前期的变迁也折射出一种文化融合过程中身份的变化,而这种文化融合与甚嚣尘上的“文化霸权”一说颇有相似之处。近来,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的不断渗透,“文化霸权”成为了一个学界热议的话题。“文化霸权”(Hegemony),也称为文化领导权,由意大利政治学家、新马克思主义学者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Gramsci)提出。在《狱中札记》一书中,葛兰西对于文化霸权的解释可以概括为:它是指统治阶级通过教会、公会、学校等团体及组织,以文学艺术、人文学科甚至社会科学等为媒介,行使一种精神上、道德上的指导,从而使被统治阶级接受统治阶级的世界观,认同统治阶级的价值观,自觉同意统治阶级的统治,达到稳定统治的目的,即统治阶级通过行使本阶级的文化霸权巩固政治统治。16而夺取文化霸权的关键力量是作为文化霸权历史主体的知识分子。实际上“文化霸权”是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传达自身的观念、思想以巩固统治,是一种带有政治目的的文化同化与融合。如此看来,蒙元初期的孔庙则显示了一种相反的“儒家文化霸权”过程。蒙元初期的儒家文人士大夫阶层重新掀起了“以夏变夷”的风潮,希望用“仁”“义”“礼”“智”“信”同化少数民族游牧文化。而实际上,这种独特的文化霸权也的确收到了一定效果。也就是说,被统治阶级非但没有被统治阶级的文化霸权所引导和征服,反而在宫廷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鼓吹下逐渐认同了被统治阶级的儒家传统价值观。因此,如果将“文化霸权”的观点放置在此时期孔庙的语境下,这种文化霸权体现的正是在政治目的之下,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对于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同化与融合。作为“儒家文化霸权”的象征物,孔庙在元代前期破与立的过程正归功于强势文化的渗透。曲阜孔庙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儒家文化的象征符号,历代统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季度工作安排领导讲话三篇
- 生产专利许可使用合同(33篇)
- 有关文明养犬倡议书范文(31篇)
- 感恩教育300字心得体会(35篇)
- 21.2.2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 同步练习
-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含答案)
- 湖南省衡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无答案)
- 广西玉林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卷
- (教研室)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项训练:论述类文本阅读
- 敬畏课堂 发言稿 国旗下的讲话
- 平面设计工作室计划书
- 子宫肌瘤卡通健康宣教
- 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的护理
-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Unit 1 Art 词形变化课件
- 《科技节主题班会》课件
- 中职学生人生职业规划
- 【蒙牛集团财务共享业财融合实施的案例探析9000字(论文)】
- 人力资源企业介绍PPT模板下载
- 《颅内动脉瘤护理》课件
- 下肢动脉闭塞的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