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212页,共=sectionpages1616页试卷第=page1111页,共=sectionpages1616页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下表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内涵,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思想主张思想内涵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B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重视以人为本C夫尚贤者,政之本也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A.A B.B C.C D.D【答案】A【解析】据材料“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可知强调要尊崇自然,A项正确;“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强调家国情怀,而不是以人为本,排除B项;“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强调贤能者重要性,并不是爱国,排除C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人的道德意志,并不是天下为公,排除D项。故选A项。2.新航路开辟后,来华的传教士把孔子的学说介绍到西方,引起了西方的“孔子热”。伏尔泰在自己的书房挂着孔子的画像,在《论孔子》一书中说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A.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较大影响B.文化传播过程必然因区域而产生误读C.孔子思想对西方政治变革有指导作用D.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思想存在故意曲解【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来华的传教士把孔子的学说介绍到西方,引起了西方的孔子热”,可见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对西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A项正确;“必然”表述绝对,排除B项;“指导作用”表述夸大,排除C项;“故意曲解”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3.吴于廑、齐世荣在《世界史》里说:“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不分宗教领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这体现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A.开放包容 B.交流与改造 C.模仿与超越 D.传承与复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帝国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且不分宗教,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各界学者,使得这些文化熠熠生辉,并将其发扬光大,这体现了阿拉伯文化融合与吸收、开放包容的特征,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阿拉伯对异域文化的改造,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了对不同文化的吸收,没有涉及对异域文化的模仿与超越,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拉伯对异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排除D项。故选A项。4.公元7世纪中叶,日本效仿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打上了唐文化的烙印,故这一时期被称作“唐风时代”。此次改革是A.大化改新 B.农奴制改革 C.明治维新 D.宗教改革【答案】A【解析】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唐朝的改革是大化革新,A正确;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实施的,排除B;明治维新是在近代实行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宗教改革是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D。5.1843年,美国旅行家和考古学家约翰·劳埃德·斯蒂芬斯在《尤卡坦纪闻》一书中描述了位于尤卡坦半岛的古代金字塔遗址(下图),该遗址所属的文明(
)A.用当地特有的莎草制作纸张 B.王宫大门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C.具有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D.知道“零”的概念并创造出20进制【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很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故可知该文明为玛雅文明,玛雅人知道“零”的概念并采用20进制,D项正确;尼罗河的特产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排除A项;人首飞牛是亚述帝国王宫大门上常见的雕刻,排除B项;古代西亚的《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排除C项。故选D项。6.历史地图是反映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地图,是显示有史以来一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现象的地图。结合所学判断,如图可以用于研究(
)A.小麦在全球传播 B.奴隶贸易 C.印欧人早期迁徙 D.华工出国【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000—公元前1000年(亚欧大陆)。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东欧平原上的游牧部落先后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的路线图,可以用来研究印欧人的早期迁徙,C项正确;材料只描绘了欧亚和非洲部分区域,并未体现“全球”范围的传播,排除A项;据所学,往返于欧美非三洲间的奴隶贸易路线与图中信息不符,排除B项;华工出国的出发点应为亚洲而非欧洲东部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7.据统计,美式英语借用了约1700个印第安语的单词,如:moose(麋)、eauuehu(橡胶)、hominy(玉米粥)。banana(香蕉)、jazz(爵士乐)等单词则与非洲黑人语言有关。据此可知,美国文化A.以北美土著文化为基础 B.植根于殖民扩张C.体现出民族平等的精神 D.具有多源性特征【答案】D【解析】根据“美式英语借用了约1700个印第安语的单词”“jazz(爵士乐)等单词则与非洲黑人语言有关”可得出美国文化的内容中独包含了诸多其他地方的文化因素,体现了多源性,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以北美土著文化为基础,排除A项;美国的文化坏与殖民扩张有关,但不能得出根植于殖民扩张,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民族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8.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过程中,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关于劳动力的流动说法错误的是(
)A.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开始于二战以后B.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C.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D.20世纪90年代,南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来源地,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开始,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东地区的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9.史学家齐世荣说,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他意在强调(
)A.帝国扩张推动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B.战争成为文明扩展的主要方式C.和平交流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方式 D.战争与和平交流同样重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但也许横贯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可得出,作者认为商贸往来可以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有利于世界各地的发展,他强调的是和平交往的重要性,C项正确;材料强调和平交往,而不是帝国扩张,排除A项;战争成为文明扩展的方式之一,但不是作者强调的主旨,排除B项;材料没有比较战争与和平交流对世界文明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10.如图是中国学者编写出版的“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的书目。可见编者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第1册《1840年:被轰出中世纪》第2册《1860年:巨痛与自强》第3册《1895年:大梦初醒》第4册《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第5册《1912年:颠沛的共和》第6册《1937年:大灾难与大牵手》第7册《1949年:百年瞬间》A.与战争的影响紧密关联 B.受政治改革影响颇深C.从局部地区扩散到全国 D.改革和革命交错进行【答案】A【解析】根据“被轰出中世纪”、“巨痛与自强”、“大梦初醒”、“大灾难与大牵手”等信息可知,编者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与战争紧密相关,A项正确;近代中国的政治改革影响较小,没有取得真正的成功,排除B项;从书目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多与战争相关,无法说明是从局部地区扩散到全国,更不能说明改革和革命交错进行,排除CD项。故选A项。11.如表为1946—1998年世界大事年表(部分)。对表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1946年美国准予菲律宾独立1947年英国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将该地划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1954年法国从印度支那(中南半岛)撤军,越南出现北部和南部两个政权1955年亚非29国代表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开会,确立在冷战中“不结盟”的立场1959—1961年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古巴建立共产主义政权1974年印度发展核武器,首次进行核试验1998年巴基斯坦成功进行了核试验A.冷战扩大,超出了亚洲范围 B.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根本变化C.亚洲区域集团化特征明显 D.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答案】D【解析】通过阅读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的1946—1998年间,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纷纷独立,明确在冷战中的“不结盟”立场,努力提升国防实力等,反映出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D项正确;美苏冷战主要在欧洲地区展开,排除A项;南亚、东南亚民族独立的成果不足以说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排除B项;区域集团化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2.中世纪大学诞生之初,受罗马教廷影响较大。伊丽莎白一世于1559年派出了剑桥大学管理委员会对剑桥大学进行管理。该委员会规定:只有在通过品格和正统思想的考察且获得新教教主的许可证之后,方可从事教学,要求大学毕业生必须要宣誓效忠王室才能获得学位。材料从侧面反映了A.大学的世俗化程度加深 B.王室强化对大学的干预C.大学人文主义得到发展 D.罗马天主教势力苟延残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大学初期受罗马教廷影响大,后来需要宣誓效忠王室,这从侧面反映了世俗化程度加深,故选A项;材料直接表现了王室强化对大学的干预,排除B项;材料与人文主义无关,排除C项;“苟延残喘”与16世纪罗马教廷的处境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3.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规定: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这一规定强调对古迹保护与修复应(
)A.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B.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C.以主观性为研究依据 D.以完整性为修复目标【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可知,强调了古迹保护与修复必须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的原则和方法,A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以主观性为研究依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的目标,并不是以完整性为修复目标,排除D项。故选A项。14.从世界范围看,农耕主要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东亚的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中美洲则是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据此可知(
)A.中国原始农业的领先性 B.农业文明的多源性C.区域文明之间的依赖性 D.农业发展的同步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农耕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等地,并且各地最先培育出了不同的农作物,反映出农业文明的多源性,B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中国原始农业领先世界其它地区,排除A项;区域文明之间的依赖性与世界各地最早培育出的农作物不同不符,排除C项;由材料不能得出古代农业发展具有同步性的结论,且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15.辣椒原产于美洲,自传入中国后,经历了观赏植物—药用作物—调味品的“形象变迁史”。在门口悬挂红辣椒成为一些地方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将其视为新的一年生活红红火火、庄稼大获丰收的象征。辣椒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主要得益于(
)A.中国传统风俗的宽厚包容 B.新航路的开辟与西学东渐C.中华传统医药理论的进步 D.物种交流与文化心理传承【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辣椒原产于美洲,自传入中国后,经历了观赏植物—药用作物—调味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辣椒传到中国,由观赏植物逐渐成为药物与调料,甚至成为一种生活红红火火、庄稼大获丰收的象征,反映了物种交流与文化心理传承,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传统风俗的宽厚,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西学东渐,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医药理论的进步,排除C项。故选D项。16.据统计,从汉朝到清朝耕地总面积增长仅不到65%,人口总量却增长数倍,人均耕地面积从14亩减到2亩左右。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重农抑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B.土地兼并导致了农业劳动力的严重不足C.精耕细作的农业支撑了传统社会的发展 D.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严重阻碍社会转型【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汉朝到清朝两千多年的时间内,我国耕地总面积增长有限,人口总量的增长较快,在人均耕地面积下降了数倍的情况下,保证了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说明精耕细作的农业支撑了传统社会的发展,C项正确;封建社会前期,重农抑商保护了小农经济,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政治的稳定,主要作用不是“制约经济发展”,A项错误;农业劳动力的严重不足与“人口总量增长数位”不符,B项错误;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严重阻碍社会转型与“汉朝到清朝”丙千年中国文明的持续发展与长期领先不符,D项错误。17.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十小时工作制法》。1901年,通过《工厂与工作场地法》,把过去半个世纪中有关工厂问题的立法汇总为一项法律。这些立法(
)A.有利于社会问题的缓解 B.给民众生活带来消极影响C.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 D.与英国宪章运动遥相呼应【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工厂问题的法律,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人的处境,有利于缓解社会问题,A项正确;这些立法有利于社会问题的缓解,影响是积极的,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中的立法有利于社会问题的缓解,排除C项;宪章运动是1836-1848年英国工人们为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而掀起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的目的是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A项。18.20世纪60年代,美国洛克菲勒财团和福特财团派遣农业专家到亚非拉国家,设立各种农业研究中心,通过种植稻麦高产品种,使农作物得到不同程度的增产,但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也导致了土壤退化。由此可见A.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B.美苏冷战重心转向亚非拉地区C.科技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D.现代农业已经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通过种植稻麦高产品种,使农作物得到不同程度的增产,但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也导致了土壤退化。”可得出,科技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一方面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环境问题,说明科技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C项正确;问题没有解决,排除A项;冷战重心没有转移,排除B项;“已经实现”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D项。故选C项。19.秦汉时期,商品买卖双方有争讼时,市场管理者“以券书(契券)从事,毋(没有)券书,勿听”,这表明秦汉时期(
)A.商人守法经营,政治地位不断提高B.商品交易管理混乱,商业冲突不断C.国家对商业采取宽松的管理政策D.官府注重通过契约规范市场行为【答案】D【解析】秦汉时期,市场管理者在处理商业争讼时,要求双方必须出示券书,表明当时官府注重通过契约规范市场行为,D项正确;秦汉时期,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商人政治地位并未不断提高,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并非管理混乱和商业冲突不断,排除B项;秦汉时期国家对商业采取宽松管理政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20.图1、图2分别为在新疆出土的古罗马纺织品图和在罗马出土的汉代丝绸图。这反映了古代(
)A.东西方存在经贸联系 B.罗马帝国与汉朝官方交流频繁C.罗马丝织业长期发达 D.罗马开辟了通往汉朝的丝绸之路【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新疆出土的古罗马纺织品图和在罗马出土的汉代丝绸图”可知东西方之间存在经济联系,A项正确;官方交流频繁不符合事实,排除B项;罗马丝织业发达,在题干中无法的得出,排除C项;丝绸之路是汉朝开通的,排除D项。故选A项。21.谈及WTO的作用时,有专家指出:“一个大个子和小个子发生矛盾,大个子最喜欢两个人面对面解决,把小个子拉到阴暗的角落里单挑,狠揍一顿。小个子则把冲突拿到人多势众的地方去,希望有人来主持公道,请大家来评评道理。”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落后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更需要WTO的保护B.在国际贸易纠纷中WTO偏袒贸易小国C.WTO的宗旨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D.WTO主要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答案】A【解析】根据“小个子则把冲突拿到人多势众的地方去,希望有人来主持公道,请大家来评评道理”可知,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落后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更需要WTO的保护,更希望WTO来主持公道,故A正确;B不符合WTO的原则,排除;C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发展中国家主要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D错误。22.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设置在村镇中心,因为家家户户都要磨面,所以磨坊也是全村的重要社交场所。有时村民大会也在这里举行,从而又使磨坊与“权力”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
)A.玉米是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B.印第安人实行直接民主C.食物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D.印第安人注重集体活动【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玉米是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据材料,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是重要社交场所,与“权力”有关。综合可知,这反映了玉米生产对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C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实行直接民主”“注重集体活动”不能由材料得出,B、D项排除。23.据《考工记·匠人》记载,西周的城邑规划有严格规定。如城墙高度,天子王城高“九雉”(一雉等于一丈),诸侯国都城高“七雉”,卿大夫都城高“五雉”;对道路的规定如下:天子王城路宽“九轨”(一轨等于八尺),诸侯国都路宽“七轨”,卿大夫都城路宽“五轨”。这表明(
)A.天子严控诸侯与卿大夫 B.建筑制度突出礼制观念C.统治者对城邑进行改建 D.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受礼乐制度影响,形成了森严的等级规范。其中在城市建筑、道路方面,周天子、诸侯、卿大夫有着不同的规定,说明的是建筑制度突出礼制观念,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礼制对建筑的影响,非天子严控诸侯与卿大夫,排除A项;材料与统治者对城邑的改造无关,排除C项;这种等级森严的城市规划并不合理,排除D项。故选B项。24.近代上海“计时之器,仅有日晷仪,用者亦不多,购买外洋钟表者尤为稀少;自轮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钟表始盛行。”这说明A.外洋钟表彻底取代了传统的计时工具B.交通的发展缩短了人们的通行时间C.新式交通工具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D.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之间的沟通【答案】C【解析】自轮船、火车的通行使得钟表在近代上海开始盛行,这说明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故选C;“彻底取代”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人们时间观念的强化,并没有说明缩短了通行时间,排除B;材料中仅有上海地区,”各地之间的沟通“无法体现,排除D。25.作为历史上最让人闻风丧胆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天花在数千年间导致了无数人间惨剧。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启动"根除天花加强规划",目标是10年内在全球根除天花,并在总部成立根除天花工作组——全面负责协调工作组;1980年5月8日,世界卫生大会宣布根除天花的全球目标已经实现。这反映出A.各国重视公民健康问题 B.国际合作推动卫生事业进步C.合作共赢已成各国共识 D.国际政治经济协调机制建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启动‘根除天花加强规划’,目标是10年内在全球根除天花,并在总部成立根除天花工作组——全面负责协调工作组;1980年5月8日,世界卫生大会宣布根除天花的全球目标已经实现”,可得出,天花的根除得益于世界卫生组织的领导统筹规划和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说明国际合作推动了卫生事业的进步,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际间合作组织及活动的作用,未提及各国重视公民健康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合作共赢已成各国共识”,故C项错误;世界卫生组织不是政治经济协调机制,是联合国系统内卫生问题的指导与协调机构,故D项错误。二、材料分析题26.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结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引文材料来源引文内容吴兢《贞观政要》卷1《君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孟子·离娄上》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材料二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各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先哲归纳的一些观念也一直延续到现在。这种几千年连贯发展至今的文明,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不多见的。”——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认识。【答案】(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以人为本,民本思想;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中华文化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中华文化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中华文化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2)汉字的发明和使用;史书典籍的编撰;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和包容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各民族长期交融;古代经济蓬勃发展。(3)从未中断的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益于治国理政;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解析】(1)根据“必须先存百姓”等信息可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以人为本,民本思想;根据“人法地……道法自然”可知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根据“天下之本在国……家之本在身”可知中华文化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根据“天下为公”可知中华文化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根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知中华文化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根据“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可知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2)根据“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得出汉字的发明和使用;根据“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先哲归纳的一些观念也一直延续到现在”得出史书典籍的编撰;根据“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得出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和包容性;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还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各民族长期交融、古代经济蓬勃发展等因素有关。(3)根据“这种几千年连贯发展至今的文明,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不多见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从未中断的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益于治国理政;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东征之前,希腊文明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和世界化,或者说其受东方文化影响不是那么的深刻,而东方文明也未受到希腊文化的较大的影响。东征之后,在希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东方文化,形成了新的一种,影响历史的——希腊化文明,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材料二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材料三
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世界是在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中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讲话(1)依据材料一回答,材料中的“东征”指的是什么?其产生了什么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不同文明。【答案】(1)东征:亚历山大东征。影响: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东征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2)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暴力冲突(战争)和平交往等。(3)文明具有多样性,这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应尊重文明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在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吸收其他文明的精华;要用宽容的心态尊重人类社会的不同文明等。【解析】(1)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马其顿王国时期。第一问东征,由材料“东征之前,希腊文明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和世界化”及所学可得出亚历山大东征。第二问影响,由材料“东征之后,在希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东方文化,形成了新的一种,影响历史的——希腊化文明,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及所学可得出东征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结合所学可得出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由材料“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可得出暴力冲突(战争);由材料“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可得出和平交往的方式。(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由材料“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世界是在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中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及所学可得出文明具有多样性,这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由材料“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及所学可得出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由材料“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可得出应尊重文明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结合所学可知,在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吸收其他文明的精华;要用宽容的心态尊重人类社会的不同文明等。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食粮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
咖啡原产于非洲,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此后,英国的牛津、伦敦,法国的巴黎、马赛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馆。17世纪中叶,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周某购销合同纠纷上诉案
- 中小企业板块证券上市代理合同
- 股权变更及转让合同
- 肉类购销合同范本
- 商业地产购房合同范本
- 农村建房材料采购合同模板
- 2025年买卖双方合同模板
- 商业地产买卖合同全解析
-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模板
- 劳务派遣终止合同
- 《商务沟通-策略、方法与案例》课件 第一章 商务沟通概论
- ISO9001、ISO14001、ISO45001三标一体内部审核检查表
- 医疗风险分析评估课件
- 体检科护理讲课课件
- 数字化赋能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 机械拆除旧房施工方案
- 独家投放充电宝协议书范文范本
- P气瓶充装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社区获得性肺炎(1)护理病历临床病案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3.3 幂函数【课件】
- 生物基有机硅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